感情,多麽微妙的壹個詞。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發。正因對事物的情感不同,所以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有所不同。
在《韓非子》中有壹則寓言,宋國有個富人家裏的墻被雨淋壞了,兒子說:“不修好,會有人來偷。”鄰人也是這樣說,結果果真被偷了。富人覺得兒子聰明而鄰人可疑。這壹則寓言也說明了感情上的親疏影響著我們對事物認知的正誤。同樣壹句話,為何兒子是聰明的而鄰人則是可疑的?正是因為在感情上覺得兒子更為親近,所以會覺得是為自己著想;而鄰人的話呢,也許是近乎於壹種詛咒。
林清玄有壹篇文章《風中跌倒不為風》,說的是小時候走路摔倒時奶奶總是責怪風,“怎麽把我的乖孫子絆倒呢?”因為疼愛自己的孫子,所以總覺得孫子都是正確的,是風可惡。奶奶的慈祥善良,躍然紙上。這也說明,感情上的親疏,決定著我們對事物的認知。
同壹首歌,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聽來,是有所不同的。正是唐玄宗自創的《霓裳羽衣曲》,他從中聽到的是花花世界,而我們從中聽到的是亡國之音。
因為對嶽飛的喜愛,我們說“青山有幸埋忠骨”,因為對秦檜的恨,所以我們說“白鐵無辜鑄侫臣”。
記得曾有壹位詩人說:“境由心生。”很大程度上說出了感情與認知的關系。
那麽,就讓我們帶著善良而美好的感情來看這個世界吧。既然壹朵花裏可以看出壹個世界,那麽就讓我們坐看雲舒雲卷,看到壹個美好的世界,把無限放在掌心,把永恒在壹瞬間收藏。
因為親近,所以美好!
賞析
這篇滿分作文飽含深情,情文並茂,文質兼美。考生壹瀉無遺地傾吐出發自內心的真情,具有感人的力量。
文章題目就旗幟鮮明地提出“因為親近,所以美好”這壹觀點。全文緊緊地圍繞著“話題”旁征博引,擷英掇華,論據有力,力透紙背。從古代詩詞到今人的美文,從寓言故事到歷史事實,內容充實豐富,語言擲地有聲。文章以“因為親近,所以美好”收篇,照應文題,加深了文章的力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文采飛揚,比如,“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發”這樣的整句在文中比比皆是,並且整散交錯,錯落有致;再如,“看飛流直下三千尺,我們感受到的是壹種豪邁;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風,我們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撓。看壹輪明月高掛天空,我們想到的是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這樣令人賞心悅目的排比句,使人讀後,口吻生香,回味無窮。語言精美典雅使這篇考場作文魅力四射,光彩照人。
總之,這是壹篇寫得蘊涵深刻而又富有文采的佳作。
摘抄美文加賞析2秋天的黃昏,壹片落葉,便掀起人們的心情,攪動樹下的壹家四口。
女兒說:“情感是生活中至善至美的東西。”
兒子說:“情感中帶有理智,才能使生活至善至美。”他們姐弟倆壹個深沈地註視著飄落在地上的落葉,壹個把頭高高地仰起,好奇地看著樹梢上零星的幾片黃葉。
媽媽說:“情感常能創造奇跡!”
爸爸不贊同的眼神分明是說:“理智比情感更重要!”
接著他們都陷入了沈思。
只有秋風,輕輕地在他們頭上徘徊,不知是要落註情感,還是支持理智。
爸爸說:“自古以來,就有‘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訓言,親情縱然可貴,也不能以此判斷事物的標準。”
女兒有點不滿:“‘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如果說情感不分輕重,不分深淺,為什麽它總讓人欲舍不能?”
這個季節,是壹個令人迷惑不已的季節。我欣賞“爸爸”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同時也默許“女兒”的“問世間情為何物”。
想想遠在北方的朋友的壹封來信,他說他就站在大樹下,秋天,也是秋天,他感覺壹瞬間的功夫,秋天仿佛已從他指間繞過——他說,秋天是如此短暫!
而我,也站在大樹下,同樣是秋天,秋天的氣息,飄灑在每個角落,糾結在每個人的心中——秋天好漫長,我說。
後來,我終於知道,他是北國的“郁達夫”,他眼中的秋天,是“北國的秋天”。而我在南方,在他而言是在享受壹個漫長可愛的秋季,終究是距離,讓感情生疏,讓同壹個秋天的天空下,壹顆樹走向兩種不同的命運。
賞析
文章所寫,與其說是壹家四口的對話,莫如說是畫的壹幅別致的“速寫”。“壹葉落而知天下秋”,壹片秋葉為壹家四口、南北友人的情感“調溫”;不同的情感為相同的秋葉“調色”。
秋葉如此,天下萬物難道又不是這樣?“郁達夫”的出現,他已不是“人”的姿態,而是壹種約定俗成的形象——讀過《故都的秋》的人應有同感,顧城的詩煞尾,則有點睛之效。全文既明朗又含蓄,充滿了詩情畫意。
摘抄美文加賞析3八九歲的`時候,我經常去樹林裏捉螳螂。
有壹次,我去捉螳螂,意外的發現壹只母螳螂正在津津有味的吃著壹只公螳螂。我對此產生了疑問:同類怎麽會吃同類呢?我由此萌發了研究研究這個現象的想法,我便做了實驗:我從樹林裏捉來兩個螳螂,都是公的,我把它們放在壹個盒子裏,第二天壹看,兩個螳螂都生龍活虎般的活著。我對此又產生了疑問,為什麽它們不互相吃咬呢?我就又做了壹次實驗。我有意的捉了壹只公螳螂和壹只母螳螂,把它們放在了壹起。第二天看,那只公螳螂果真又被那只母螳螂吃掉了,為什麽呀?我就帶著疑問開始觀察那只活著的母螳螂。那只母螳螂的肚子壹天比壹天大,過了壹段時間,母螳螂竟然生出了螳螂卵。這是為什麽呀?我帶著種種疑問查閱了好多資料,終於得到了答案,原來公螳螂體內有母螳螂產卵時所需的營養。
從這件事情中我得到了壹個結論:生活中充滿了知識,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壹定有收獲。
賞析:
這篇作文從構思到說理有獨到之處,開門見山入題,結尾結論點題,簡明扼要。本文的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尤其第二段條理更清楚,研究問題的過程令人可信。本文的小作者,能在玩耍中發現問題,更可貴的是還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幾次疑問幾次實驗,最後得出了結論。這種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摘抄美文加賞析4江南
水上,拱著古老的石橋,像壹彎清秀的眉毛;石橋下,還有水中的橋,還有,人和傘,狗和梔子花,竹笠,賣蒸糕的擔子,都在瀲灩的波光中,晃著影兒;河的兩岸,是窄而陡峭的;岸上有走馬轉閣的回廊,有伸向河面的茶樓,書場,酒肆;還有住家戶,住家戶後門的石梯坎,姐兒妹兒們蹲在石梯坎上,洗菜,濯足,淘米; 她們的印花巾,像壹朵朵彩色的香草;她們輕柔的話語,像紫燕歸來,在彈奏呢喃的春歌;在橋上,橋下,篾籮裏,是活鮮鮮的鮒魚,刀魚,鱖魚;竹籃裏,是水淋淋的荸薺,蓮藕,茨菇,菱角;小街,雖是用石板鋪的,但卻像泡在水裏,像壹條條河道港灣,腥也腥得有味兒。也許,這就是江南。江南壹角的素描。
那蘇州評彈,那輕柔俏麗的絲弦之聲;那比西施更美,更為聰慧的少女;也許,這就是江南的形象和性格。
賞析:
散文詩《江南》是壹篇美文:美在具有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美在其清麗雋永的妙語佳句。情感美同語言美融合成了本文的特殊格調。《江南》是壹篇秀美的江南水鄉圖,讀來令人陶然神往。
以《江南》為題,寫起來有壹定難度:偌大江南,可寫景物風情太多,如何下筆,如何選取角度都是頗費斟酌的。此文恰到好處地選取了“江南水鄉”這個獨具特色的地域,以舒展而簡潔的筆墨對水景、人物淡筆勾畫,全文僅285字,所寫的僅是江南的壹角。但這壹角是江南的縮影,是凸現了江南特色的典型化的江南。確有壹葉而知秋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