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國宗族聚落重要遺址分布》這些遺址的分布有什麽相似之處,為什麽會這樣分布?

《中國宗族聚落重要遺址分布》這些遺址的分布有什麽相似之處,為什麽會這樣分布?

史前城址與中國古代文明在中原中心地位的形成。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的史前城址陸續被發現,其中壹些已被發掘。基於20多年的發現,已知這些史前城址分布在黃河和長江流域,據不完全統計總數約為50處。

隨著大量早期城址的發現和國外考古學理論的引入,關於早期城址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討論愈演愈烈。本文也擬就此問題發表壹些見解,並著重論述在各地大量早期城址出現的歷史背景下,中國作為中原古代文明中心地位的形成,以教人。

壹個

僅從地理分布來看,黃河流域發現的史前城址可分為三組。

壹、河套城址群

據悉,屬於史前城址,約15。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陰山以南的丘陵地區。集中在包頭大青山南麓、黃河河套地區;準格爾和清水河之間有三個地區,即南黃河兩岸和涼城岱海。這些史前城址均為石城聚落,面積除涼城虎山城遺址為654.38+0.3萬平方米外,其他均在2萬平方米左右。比如小沙灣石城遺址,只有4000平米。石城聚落都是危樓,有的直接利用陡峭的懸崖讓石墻不封閉。很明顯,它們是依山而建的帶有強烈防禦色彩的城堡聚落。這些石城遺址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000年到4300年[1]。

b、中原城市遺址群

分布於河南省,目前報道和已知的有7種。中原城址基本分布在太行山東麓和熊耳山、伏牛山壹線,屬於秦嶺山系。七個城市遺址可以分為兩個小組。豫北太行山東麓的兩座城址,位於漳河和渭河之間。豫中五座城址分別位於沙河和潁河中上遊。就面積而言,後崗城遺址不詳[2],以孟莊城遺址[3]和新確認的新密古城村遺址[4]最大,均在654.38+0.5萬平方米以上。其他都是3萬平米左右。登封王成剛城遺址[5]有兩座東西向的城堡,面積僅約12000平方米。中原城址群的年齡,西山古城約為5300年前,而王成剛城址約為4000年前[6]。其中,西山古城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城址之壹。從其脫胎於護城河聚落的近乎圓形的平面和先進的夯築法判斷,似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間,中原地區應該會有更多的城址被發現。

C.海岱城遺址群

它集中在黃河下遊的山東省。目前已發現約15座史前城址[7]。在這些城址中,13位於泰山、宜山北麓,呈東西走向沿股吉水方向分布[8]。海岱地區的古城遺址規模較大,如比較清晰的城子崖城址,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9]。近幾年發現的景陽岡城址和較場鋪城址,面積分別約35萬和33萬方[65,438+00]。位於泰山南麓、宜山的丹徒城面積也有20多萬平方米。新發現的江蘇連雲港遺址[11]應該屬於該群目前已知的最南端的壹個。內外雙壁,外城面積約14萬平方米。丁公和天王城遺址的面積是10?1.5萬平米。這是同時期黃河流域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海岱城址群和中原城址群壹樣,屬於大汶口文化的西康流和王家莊城址兩個時期,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5000年前[12];其他屬於龍山文化的城址,年代應該與中原龍山時代相近。

長江流域大量新石器時代城址的發現,無論是從其廣闊的分布面積,還是從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來看,都令人耳目壹新。這些城市遺址暫時可以分為兩組。

壹、川西遺址群

位於成都平原西側岷江上遊兩岸,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重要考古新發現。川西平原確認的四個史前城址,規模都很大。溫江魚鳧城和郫縣古鎮的面積均達到30萬平方米以上,寶墩城遺址面積也達到25萬平方米。邙城內外最小的城墻面積為1.2萬平方米[1.3]。據初步考證,這四座城址的年代約在4900年前?4000年之間。

b、江漢城遺址群

分布在長江中遊南北兩側的湖南、湖北兩省漢水與長江交匯處的東西兩側。目前已確定席位8個。長江中遊是中國最早實現新石器革命的地區之壹,也是中國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八座城址中,湖南澧縣城頭山[14]和湖北江陵縣殷巷城[15]做得最多。城頭山古城占地約8萬平方米,根據最新發掘結果,對其年代進行了重新界定。早期城墻建於大西文化晚期,距今約6000年[16]。其他如江陵的殷巷城,荊門的馬家園[17],公安的紀明城[18],應城的門灣[19],都屬於屈家嶺文化城遺址,年代估計在5000-4800年前。湖北天門石家河[20]屬於石家河文化,是該地區最大的城址,面積1.2萬平方米,面積約80萬平方米。

近年來有杭嘉湖地區良渚文化中心發現大型城址的報道[21],由於具體情況尚不清楚,目前暫不討論。

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史前城市遺址值得特別關註:

1.這些城址只分布在黃河和長江流域。這是中國最早、最發達的新石器文化。

2.中國早期的城市遺址最早出現在約6000年前,約4000年前相繼衰落。它最蓬勃的發展時期大約是4800年前?4300年後。而且各地城址的發生、發展和衰落壹般是同步的。

3.每個城市遺址群壹般分布在相對獨立且相同的文化區域內,且大多位於文化的心臟地帶。城址有大小之分,僅依據這壹標準就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但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大小城址之間有嚴格的隸屬關系。龍山時代長達千年的兼並戰爭,眾多國家的歷史真相,必然導致弱肉強食,小國(稱國家)對大國有壹定程度的依賴,可能在某壹地區形成霸權勢力範圍和地區政治中心,但遠非某些人所說的形成了“首都”。哎?聚”模式的政治金字塔結構[22]。因為在相對獨立的文化區域內大致均衡的城址分布,恰恰說明同壹文化內部的沖突加劇了,各自設防的目標,或者說可以直接面對的敵人,都集中在內部——同壹文化的相鄰部落群,而不是外部——抵禦外族入侵。大小城址均勻分布在同壹文化的中心地帶,更多表現為壹種相互警惕、相互對立的關系。從龍山時代的社會發展進程可以看出,當時獨立文化區並沒有形成政治上的統壹,而是呈現出各自為政、各自為政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更不用說大城市為首都,小城市為城市的等級結構了。張中培先生對良渚文化的研究也表明,良渚文化“在政治上尚未形成在其文化分布範圍內被壹尊雕像統治的局面,仍被劃分為由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統治的區域性勢力範圍。良渚文化中許多處於不同權勢集團統壹管理下的、具有民族性質的實體,暫且可以稱為國方。”[23]良渚文化就是這樣,按理說各個城址興起的時代其他文化的分布大體相似。正是此後崛起的夏文化,在中原地區第壹次完成了統壹進程,第壹次在相對廣闊的地區確立了“壹尊之治”的局面,並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最終確立了中國古代文明中心在中原地區的地位,開啟了這壹地區三代文明持續輝煌發展的主頁。

4.城址的興衰可謂“其盛也富,其亡也驟。”以中原城址群為例,登封王成剛城址時代[24]屬於王成剛龍山文化二期,三期廢棄。根據城內的發掘和出土物品,第二、三期是王成剛遺址的繁盛期。淮陽平涼臺[25]夯土城墻屬於三期,南門衛坊屬於三期(底部疊有另壹層建築地基,尚未發掘),主墻上疊有7、8、9層內墻,此時似乎已廢棄。然而,額外的夯土(1系列?五樓)屬於第四期,說明城墻是從外面修的,加的。城內的F1、F4、墓葬、灰坑大多是三、四期的遺存,所以這壹時期應該是遺址的繁榮期。進壹步分析表明,第三期的F4被H31打破,H31產生菱形格紋壺形鼎、籃形壺和殘渣,屬於第三期。H45內廢沿深腹串罐、細長袋腳繩式、工字形板和收斂斜腹盆等。,而第三階段至少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和後期。平涼臺古城建於三期前期,三期後期廢棄,四期再次修繕重建。在此期間,城市遺址被廢棄,修復和重建了200多年。鹽城郝家臺城址【26】三樓下疊,被H316打碎。城墻和H316、三樓都屬於郝家臺二期,說明城墻沒撐多久。輝縣孟莊城址的情況也是通過修廢反復出現[27]。可見,城市的興衰,是壹個短暫歷史時期的集中社會現象。城址的修建、廢棄、重建,恰恰展現了戰爭、駐軍、結盟、再戰的歷史真相,生動地詮釋了當時社會所經歷的巨大動蕩和激烈變化。

城市在特定歷史時期大量出現在中國絕不是偶然的社會現象,它與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中原城址群興起的歷史背景是廟底溝文化在仰韶文化後期發生了嚴重的裂變,各地出現了各具特色的考古文化。之前盛極壹時的廟底溝文化,以陜西、山西、河南周邊地區為中心,北至河套平原,南至漢水中遊,東至羅征地區,西至渭河上遊。在這個廣闊的地區,雖然有壹些細微的差異,但主要的文化特征是基本相同的。就陶器而言,壺、碗、重唇小口尖底雙環瓶、骨灰盒、軌式深腹壺、水壺、爐具等都很受歡迎。彩陶發達,以黑色為主,紅色為輔。白色的彩陶更常見。它主要用點、月牙形、弧三角形或直線形成花狀的幾何彩繪圖案和寫實的鳥紋。說明這個地區從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經歷了壹個漫長的和平、繁榮和發展時期。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種情況開始明顯改變。在廟底溝文化的分布範圍內,關中地區的半坡晚期類型、豫西晉南地區的西王村類型、豫北地區的大寺孔類型和羅征地區的秦王寨類型同時興起。其本質是各氏族群體都在不斷發展,並表現出獨立性。由此,區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也在增加,同壹文化內部的沖突和碰撞也在加劇。此時,秦王寨文化的擴張就是壹個發人深省的例子。根據孫祖初對秦王寨文化的研究[28],在這種文化的早期,其分布壹般局限於羅征地區和沙英上遊,而在中晚期,秦王寨文化的分布可先後擴展到淮河下遊的豫東平原、黃河沿岸地區、陜南地區和伏牛山北麓。同壹文化內部的沖突和碰撞日益激烈,直接導致了氏族集團內部出現了保衛公共財產的設防城堡。這種大規模防禦設施的出現和掠奪性戰爭的加劇,必然促使氏族集團內部發生變化,促使公共權力集中於普通社會成員之上並進而與神秘的宗教權力相結合,從而誕生了壹批最早的氏族特權顯貴和最早的特權階層,為早期國家的誕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將中原推向了文明社會的門檻。在這壹點上,中原及其周邊地區似乎遵循著類似的道路。

在公元前3500年前後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原以外的其他周邊地區的考古文化,如燕山南北和長城的紅山文化、黃河下遊海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長江下遊杭嘉湖地區的良渚文化、江漢平原的屈家嶺文化等,與中原處於同壹發展水平,有的甚至比中原的仰韶文化還要發達。是什麽讓中原脫穎而出,最終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中心?探討這個問題,要從公元前3500年中原仰韶文化晚期的歷史進程說起。經過對這壹時期及以後的考古學文化的比較研究,以下幾點值得特別註意。

首先,在古代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先於國家出現的、優於壹般社會成員的中原權力,主要是通過奪取公共財產的分配權和公共事務的話語權而獲得的,而不是通過聚斂大量的私人財富,然後在氏族集團內部樹立權威而獲得的。從這壹時期發掘的幾處聚落遺址的平面布局分析可以看出,聚落中的倉儲區域相對集中,在鄭州西山[29]、金夢大嫂[30]、澠池阪村[31]和新安巖洞[32]的發掘中可以看出,倉儲的財物仍然是宗族成員。私有財產的概念在這壹時期的中原並沒有強烈的表現出來。這壹時期的墓葬所反映的情況與這壹結論大體壹致。屬於這壹時期的墓葬主要見於鄭州的大河村[33]、洛陽的後莊王[34]、西山、王灣[35]和陜西的廟底溝[36],均為單葬。雖然墓葬規格不同,但隨葬品很少。金夢大嫂遺址M50的主人,從其埋葬地點和墓葬規格來看,顯然是壹位宗族權貴,但除了佩戴的棺材和表明其權威的象牙箍外,再無其他東西。這些情況與同時期其他地區豐富多彩的隨葬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有意思的是,在廟底溝遺址僅有的兩座屬於這壹時期的墓葬中,各有壹個蛋殼彩陶杯與之陪葬,兩個杯子明顯具有屈家嶺文化的風格。鄭州大河村遺址僅有壹座雙壺墓。墓主人是壹位上了年紀的婦女,但這兩個壺是大汶口的文物。相比之下,海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墓葬是同期發現最多的。其中,在泰安大汶口[37]和莒縣淩陽河[38]發現的墓葬都有兩層樓的平臺和棺槨,墓葬中埋藏的玉器和石器、骨頭和牙齒、豬頭和豬的顎骨被視為財富的象征。曲阜西夏侯[39]和臨猗範莊[40]的壹些大汶口文化墓葬中隨葬有100多件陶器。在許多大汶口文化墓地中,貧富分化現象非常明顯,說明海岱地區的社會財富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已經越來越多地向少數人轉移和集中。相對而言,中原仰韶文化中宗族權貴的財富與壹般宗族成員處於可接受的低水平差距之內,財富在整個社會中的分配更加合理,換句話說,這是壹個大致平均的社會。這樣的社會顯然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加強宗族集團內部團結,提高宗族權貴的威望和號召力,增強對外擴張的動力。擁有公共財產分配權和公共事務話語權的氏族顯貴也獲得了對其他氏族的權力,最初的絕對權威由此確立。在鄭州西山和澠池班村遺址發現的殘忍的人祭遺骸,可以看作是氏族成員違反家規家法被處死的壹個例子。我們不是大量聚斂個人財富,而是將社會財富大致平均分配,通過奪取公共財產分配權和公共事物話語權,建立個人絕對權威。這壹具有中原特色的歷史傳統,在中原龍山時代及其隨後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延續和發揚。

第二,中原地區氏族、部落集團的統治者推行了壹條符合當時社會發展要求並得到社會廣泛支持的路線,代表了當時先進生產關系的發展。這可以概括為在文明發展過程中促進國家機器的完善。包括改善官僚制度;史記?《五帝年譜》載黃帝時:“官名皆據雲命,為雲師。把大監獄圍起來,監視所有的國家?起風後,由李牧、常賢、大洪治理百姓。”制定刑法;據《五帝年譜》記載,順帝時:“象以典刑,五刑以流放,鞭為官刑,撲為教刑,金為贖刑。過,原諒;小偷將受到懲罰。“發展壹支強大的軍隊。到了黃帝時代,他已經“教熊在該地區勇虎”,張守節在《正義》中說。教士兵學會戰鬥,用野獸之名威脅敵人。“這好像是壹個以野獸命名的軍隊名稱。其次,根據近80年來關於中原仰韶晚期和龍山時代的考古發現,中原地區部落成員普遍實行薄葬,未見大型禮儀性建築,說明這個部落的傳統崇尚節儉,不在乎奢華。而另壹方面,曾經輝煌的良渚文化的統治者,卻在濫用民力,建造大規模的貴族墓葬和祭壇。他們驕奢淫逸,驅使成千上萬的人用復雜的工藝制作精美的玉器,供他們生前享用,死後下葬。社會財產的巨大浪費最終導致了社會的解體和文化的衰落。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第壹次解釋了壹個被後世歷史發展反復證明的簡單道理——縱觀先賢和國家,都是從節儉到奢靡。

再次,中國古代文明中心地位在中原的確立,不是壹個平穩的過渡,而是壹個長期的血與火的戰爭。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統壹戰爭的完成,就生產力發展水平而言,不是簡單的先進戰勝落後的過程,而是如前所述,代表先進生產關系並最終決定生產力發展方向的黨戰勝落後過時黨的結果。中國以後的歷史發展過程,如商代夏、商滅周、楚衰、戰國秦成統壹,都在反復證明這個規律。

夏部落領導的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統壹戰爭,是以嵩山及其周邊地區為據點,以伊洛平原為中心,逐步向四面八方推進。在這個歷史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來自強大的東夷部落集團。夏季反洋鬥爭的序幕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時期。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的居民曾壹度南侵西進,深入豫西、豫南部分地區,甚至深入到仰韶文化在中原的腹地——水影、羅易河平原的上遊和下遊[41]。史記等歷史文獻?《五帝誌》中記載的炎黃漢泉之戰、黃帝與蚩尤之間的涿鹿之戰,應該也講述了這壹時期反夏鬥爭的故事。從山東城子崖等壹批大型城址、臨朐龍山文化墓葬中的發現[42]以及以精美的蛋殼黑陶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制陶業和手工業,都可以看出龍山時期東夷集團的強大。龍山時期抗洋鬥爭的結束,是中原夏朝的崛起和山東龍山文化的衰落。原因很復雜,分析夏朝建立後夏夷之爭仍時斷時續,可以得到壹些啟示。夏初,太康無道,夏鄭玲遲到,失國。東夷人有個窮首領,易,“因為夏人代替了夏政府。”實質上是東夷部落對中原夏政權的顛覆。然而,後羿壹代在夏天,夏後逃到了同樣的姓氏,關彜,以避難。韓卓代替易,滅了二倒,殺了皇帝。當時公主懷孕後,逃到了有尚,生下了少康,更有甚者,還在放牧。韓卓甚至讓兒子求殺邵康滅草,邵康逃到有玉家。尤玉家是“二姚妻,城皆連,田壹成壹旅”,更有夏氏遺臣逃往英國,傾盡余力,史稱“少康中興”。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中原的夏部落曾經和東夷集團的壹些部落通過聯姻結成政治聯盟。整個東夷集團和前南的良渚文化部落壹樣,始終沒有形成壹尊統治的統壹政治局面,壹直處於割據內亂的狀態,這使得夏人能夠從容聯姻結盟,采取瓦解和分而治之的策略,最終確立並徹底鞏固自己“壹尊天下”的地位。夏朝建立後,促進了以青銅冶鑄業和建築業為代表的生產力的大發展。但山東龍山文化衰落後,嶽氏文化似乎退步了不少。孰優孰劣壹目了然。東夷集團的強大勢力雖然是日後整個殷商壹代的主要威脅,但顯然是“無奈之舉”,無法從根本上扭轉頹勢,只是強弩之末。

第四,以堯、舜、禹為代表的英雄人物在推動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堯舜禹的時代和考古學上的龍山時代差不多,也和夏朝建立前夏部落領導的統壹戰爭差不多時間。這個時代產生的許多優秀的部落首領,對歷史發展的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些部落群的首領是在嚴酷的現實鬥爭中產生的,由部落成員選舉產生的。在這壹過程的後期流行並為後世文學所推崇的“退位制度”,本質上是部落群體的首領經過長期的實踐鬥爭而深受擁護並被選舉出來的。這個過程,正如包括堯舜之代在內的古竹書編年史所記載的[43],未必是和平的“禪讓”,而是暴力的奪取。即使根據歷史記載?據《五帝實錄》記載,如果說堯舜以德孝聞名天下的話,大禹純粹是靠勤奮、智慧和卓越的政績確立了自己的絕對權威。部落集團的首領都是在實際鬥爭中產生的,深受支持,因此被賦予了很多特權,從而成為夏後世襲世界統治集團建立專制制度的基礎。最後,這種制度消亡了,變成了世襲的專制制度。由此,中國社會沿著夏朝開創的模式開始了漫長的發展周期。

第五,作為世界中心的中原優越的地理位置,其博大的胸懷和吸收各種文明創造的優秀成果的能力,決定了它成為中華民族形成過程中起著最重要作用的大熔爐,奠定了它成為中國古代文明中心的基礎。

仰韶晚期和整個龍山時代的中原社會是壹個完全開放的社會,是壹個融合了四種文化精華的巨大熔爐。早在仰韶時代晚期,中原文化就與東方的大汶口文化、南方的屈家嶺文化廣泛交融。到了龍山時代,它吸收了更多的山東龍山文化的因素。如制陶業生產壹定數量的黑陶,器物表面紋飾中的泥餅、泥條、圓孔裝飾,器物中的鼎、規、甕、豆、杯等。中國東南部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玉璧、玉玥等禮器,以及玉琮上代表君權神權結合的獸面紋,在二裏頭夏文化和商後期文化中都有所體現,並發展成為最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在這些陶器、玉器、獸面裝飾的表象背後,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它們固有的統治思想,使中原文化更加博大精深。壹個開放的社會,壹個廣泛吸收各地創造的文明成果的社會,必然會繼續發展進步。壹些學者往往把山東龍山文化乃至之前的良渚文化和北方地區的紅山文化的衰落歸結於偶然的自然因素,“洪水說”是這壹研究的必然歸宿。然而,公元前約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那場肆虐的大洪水,不僅是中國古代傳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廣泛記載的人類大災難。中原文化也面臨著無情洪水的威脅。它沒有死去,而是在洪水中崛起。事實上,封閉的社會環境,內亂頻仍,專制的統治集團,喪盡天良、失去民心的社會統治,即使在短時間內創造出高度的物質文明,也不可能長久。這也是中原周邊地區幾個輝煌的古文化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最後,如果說中原文明中心地位的確立是以夏部落統壹的完成和夏朝的最終建立為標誌的話,那也只是其早期階段。其作為文明中心地位的鞏固,是後來文字的發明和廣泛傳播。從目前的考古資料看,舞陽賈湖遺址發現的屬於裴李崗文化的甲骨文[44],全國各地仰韶、龍山文化遺址發現的大量刻符,山東鄒平丁公遺址發現的銘文[45]等。,可見文字的發明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文字的起源也可能是多樣的。可想而知,夏朝建立後,對文字的統壹、使用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限於目前的資料,這壹過程只能認為在商代完成,其標誌是甲骨文的廣泛使用和傳播。

  • 上一篇:想查壹下最近無意中看到的壹部韓劇,不知道名字。
  • 下一篇:怎麽知道地磁北在地理南?& amp南在& & amp北方。妳怎麽知道磁鐵的南極和北極?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