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收集舊藥

收集舊藥

博主“@蓮子雷”因收藏民國時期的古裝和現代審美考證而被傳統文化愛好者所熟知。

三年來,連子儀收集了100多件服裝單品,跨越近百年,在分享中展現了他過去的精神和故事。

無論是通過微博中的即興資料記錄,還是微信官方賬號“第壹期法”中的服裝歷史考證文章,人們對民國時期的服裝、化妝流行趨勢有了很多了解,也記住了當時女星們珍貴的視頻瞬間。

從連子蓮的微信官方賬號第壹期FA中,人們可以了解到民國時期的著裝和化妝審美。

但連子蓮本人壹直保持著壹種堅決不露面的神秘感覺。有人說他可能是收藏界的老先生,也有人從他自己的復古裝飾畫風格微博先入為主的認為他是時尚女性。

事實上,連子蓮是壹個出生於1994的年輕人,大學時學的是服裝專業。他不喜歡展示自己,只有談到收藏和服裝的歷史時,他才特別健談。

連子蓮說,自己的愛好很自發,現在做的事情不能稱之為“傳統文化復興”。畢竟這個話題太大了。他更習慣於稱自己為“民國時尚搬運工”,以收藏的方式把舊衣服扛到家裏,再以文字的方式把民國資料裏的記錄扛到社交媒體上。

連為微博頭像繪制的插圖。

雖然他在熱愛民國時尚的過程中發展出了深刻的壹部分,但壹切都回到了起點,那只是壹個亞文化青年對抗孤獨的小眾愛好。當越來越多的人對傳統審美感興趣的時候,他也樂於把自己的樂趣分享給更多的人。

以下是連子正的自述——

本人2017大四,決定做“民國時尚研究”方向的本科論文。我非常喜歡現代時尚。從高中開始,我就會經常從老家山東坐高鐵到北京,去中國電影資料館看民國時期的珍貴影片。從開播開始,我就盯著屏幕上人物的衣服,比如演員起床穿什麽,在家穿什麽,出門換什麽鞋,包括室內陳設,場景結構。看著他們,我忘記了平常的日常和繁重的課業。曾經看過電影《從65438回歸到0934》,是阮從未公開過的代表作。那是我第壹次在阮於陵看到很多套旗袍。這真的很令人滿意。

為了畢業論文的研究,我在高三的時候開始了我的第壹件古裝,從那以後我收集舊衣服的興趣就壹發不可收拾了。

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壹個古董商聯系我,說上海有個老人因為腎病需要透析,但是醫藥費很貴,只能把媽媽放在家裏壹個世紀的衣服拿出來賣。是壹件華麗的1920s倒袖上衣,巨大的葉子圖案覆蓋著冰裂底紋,質感像金箔。這是壹個非常緊張的設計,可以想象穿著者曾經是壹個非常大膽和時尚的女人。老人也必須深愛母親,才能讓她的衣服完好無損。

服裝的做工和審美價值是真實存在的,背後的故事似乎也沒那麽難考。從這件衣服近乎完美的樣子,我能感受到老人留著媽媽的衣服時的深情,我也樂於幫助老人渡過難關。

連子雉收藏的1920年代中期的織錦長馬甲,據說出自李鴻章舊宅。百年之後,它的細節依然華麗。

比起以量取勝,我會更註重衣服的審美價值。我的收藏主要集中在民國時期,從旗袍、大衣到男士西裝,包括領帶、鞋子、包包等小衣服。三年時間,我收集了100多件單品。從1920s中期開始,圖案受到西方裝飾藝術風格影響的幾何圖案大衣裙;到1920年代末30年代初,旗袍和西式禮服相結合,改良時尚裙裝;還有“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周壽娟先生,他的繡錦從他的蘇州府邸流出。

透過品相尚好的古色古香的衣服,可以看出舊社會人們的時尚品味和生活狀態。但是要找到理想的古董並不那麽容易。

第壹,渠道。西方和日本有系統的“賣家都是行家”的復古服裝收藏市場,他們可以根據復古服裝的品相和年代給出相對規範的價格。我們的復古服裝收藏主要依靠古董市場,但不如其他品類受重視。由於缺乏專業的貨源渠道和從業者,目前在國內收藏民國復古衣服更多的是運氣和緣分。

年輕人不珍惜,更難收藏保存。很多後人排斥家裏老人留下的古董衣服,甚至有人稱之為“死人的衣服”。在過去的幾年裏,好的商品往往賣得很便宜。跨越近100年,這些紡織品中的大部分現在已經變得非常脆弱。也有古色古香的衣服使用不專業的燈光。經過壹個月的展覽,衣服的正面因為光線的原因已經明顯褪色。買的人不知道怎麽存,也讓人心疼。

陌生感是民國時期人們沒有審美感的壹大原因。我在大學讀時裝專業的時候,教材《中國現代時裝史》只有兩頁,很多人用“拿來主義”來概括當時的時裝設計。事實上,相對於日本和韓國同時期發展的兩套平行服裝體系,民國時期的中西合璧恰恰表現了我們的“現代審美”,這種獨特的審美現象有助於解釋中國的現代思潮和歷史。

建立自己的古裝收藏體系是我的個人愛好,但我希望通過舊衣的展示和相關內容的輸出,和更多的人壹起欣賞中國現代美學。

民國電影所反映出的審美傾向,讓連子蓮深深著迷。圖為電影明星在1940s拍照。

大約從2015開始,我開始在微博上記錄我對民國時尚的觀察,分享我喜歡的時尚歷史資料,古董衣服收藏圖片等簡短內容。當時的記錄都是即興的,碎片化的,他們更開心,更像是在建立壹個私人興趣數據庫。

5438年6月+2020年10月,我創辦了微信公眾號“第壹期FA”,用長文將多年的興趣點進行了整合和延展。比如我在1934裏討論過的五種眉型,1930年代初的長耳環造型,墊肩,美甲,唇妝的話題。每次都是小切口,盡量避免壹概而論。

但是長文的寫作可以說是連壹點痛苦都沒有,尤其是歷史文獻的查找,更是費了很大的力氣。

寫壹篇5000字的微信官方賬號文章往往需要很多天。比如有壹次我想寫“墊肩”,從保存下來的古色古香的衣服和舊料來看,戰爭時期強大的女性審美會更流行,所以民國時期很多女性都喜歡誇張的肩部輪廓。但由於舊描述中使用的詞語與現在使用的不同,所以“墊肩”壹詞很少直接出現在過去的文字材料中。有壹次翻閱資料看了好幾個小時,才找到壹個“又平又寬”的倒三角肩廓的描述。

另外,公眾能夠獲得的有效資料並不多,因為我的合作夥伴是北京服裝學院的研究生,我可以利用他提供的珍貴的大學書籍和檔案資源,但壹般人很難獲得。而且無論是期刊還是民國書籍,大部分都是實體書或者掃描件,大部分都不是可搜索的光標詞,所以往往需要看壹整本書才能知道裏面有沒有妳想要的信息。有時候因為古籍的破損,閱讀起來非常困難。

民國時期,女性流行“平而寬”的墊肩。

所以,我深深感到,把我整理挖掘出來的寶貴信息,用壹種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傳達出來,是多麽的重要。

好在經過多年的收集整理,我已經在硬盤上大大小小的文件夾裏建立了壹個龐大的數據庫。從高質量的老照片、月月素材、古色古香的服裝收藏,到中西素材對比,每次確定題目,我都會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選擇自己需要的部分。現在,我的手機裏有7萬多張圖片和資料。我會在乘車過程中隨時翻看它們,獲取新的靈感。

古董衣服的主人是真實的人,他們的故事構成了民國的歷史。那時候的人是怎麽穿的,那時候的人是怎麽生活的,現代年輕人不太了解的東西,是我想通過收集和考證來表達的。

考證和分享都不錯,但我漸漸發現不對勁。

“傳統美學”已經成為壹個非常嚴肅的話題。有些有考證能力或者在恢復上更進壹步的人,容易產生優越感,進而排斥那些只是穿著傳統服飾,趕“中國風”潮流的人,認為他們“不專業”。換句話說,僅僅因為美麗而被吸引的力量被剝奪了。

前幾天在微博上分享了壹張1940的女性廣告圖片。圖中的兩個年輕女子穿著連體泳衣,在海裏微笑。我把這張圖評價為“健康的美”,但是馬上就遭到了質疑,因為侵華戰爭在1940年全面爆發,有人會覺得這個時候說健康的美會有壹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但是,也說明讀者對我的要求更高。下次分享,我會盡量結合時代背景,做更豐富的解釋。但是,我也在反思,在那個饑餓無處不在的戰亂年代,對矯健健美的渴望曾經更強烈地存在。純贊美美的,只能是精英品味。

連子蓮在微博分享了上世紀60年代+0940年代杭畫的月亮牌廣告圖。兩個身穿泳衣的年輕女子在海浪中微笑,她們身後是亞洲第壹家水族館——青島魯迅公園,於5月8日對外開放,1932。就是這幅畫在評論區引起了爭議。

有人認為能保存至今的古色古香的衣服,史料記載的時尚款式,往往都是貴族化的。畢竟期刊封面上華麗精致的歷史服裝、時尚美女都是知識水平高、經濟水平高的人,普通大眾的真實狀態往往難以考證。這確實是個問題。

我的古董衣服大部分來自民間,有些衣服的材質也不壹定很貴,但還是能看出原主人對時尚的向往和追求。比如前面說的,戰爭時期人們會追求功能強大的墊肩,甚至那些沒錢買時髦成衣的女人也會自己做墊肩,縫到肩膀位置;壹些舊衣服也反映了旗袍變短的趨勢。戰爭時期為了方便行走和勞動,許多婦女把長下擺剪短或折進去。這種務實的改進形成了當時流行的風格。

所以,雖然時尚不是人人都在消費的普遍必需品,但壹個時代的整體時尚趨勢還是能很好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特征和生活方式。

我們壹直認為傳統審美是脆弱的,但我並不擔心它會消失,因為中國人的鄉土情結是非常強烈的,這壹點在歷史上也得到了證實。之前看過壹篇文章說民國時期的時尚是壹個“時尚混亂期”,期間幾千年的服裝等級制度崩潰,人們在走向現代審美的時候擁抱了西方審美。回顧民國時期服裝的發展,經過碰撞與交融,形成了獨立於西方服裝體系之外的時尚脈絡,並通過壹次又壹次的自我改造,適應了時代的新潮流,創新了人們的服裝生活。

2017以來,我們的環境壹直在弘揚民族文化和傳統習俗。例如,“國家寶藏”等節目總是強調“壹帶壹路”和“絲綢之路復興”等話題。博物館的織繡文物修復展和杭州絲綢博物館新館的開館,也以完整而現代的方式呈現了服飾的變遷歷史。這些優秀的展覽給大眾帶來了壹個了解的好機會,進而引發了當下的復古風和傳統服裝熱潮。

但是,確實盲目跟風也造成了壹些良莠不齊的表現,尤其是壹些單純覺得有利可圖的商家,在沒有太多了解的情況下,生產出了壹系列歪曲服裝歷史的產品。這些錯誤的示範確實會影響到缺乏判斷力的人。

比如說到民國時尚,很多人會聯想到前胸突出,後背卷邊的“古風”旗袍。民國旗袍其實是對傳統封建制度的反叛。此外還吸收了西方的審美和圖案,形成了與古代服飾截然不同的設計。過分強調“傳統感”有違旗袍的初衷。

1940年代初期,漢代車馬人物繡雙排扣旗袍,民國漢墓考古成果體現在時尚上,使戰爭時期的“古風”服飾更具現代感,被練字收藏。

但我認為理解傳統美學並不壹定意味著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照搬。曾經的時尚是在想象未來,現在的時尚卻常常陷入模仿過去的泥淖。我們有時會被古人的智慧和創新所感動。就是這種單純的欣賞不好。

所以,比起在某個圈子裏原封不動地“保護”傳統文化,更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和討論。引發壹些深刻的部分當然很棒,但比起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引起大家對時尚歷史的興趣就不錯了。

如今,壹群群年輕人活躍在網絡社交平臺上,分享他們對復古文化和時代審美的理解和實踐。希望更多人喜歡復古潮流。就算壹開始只是享受它的庇護,也還不錯。也許有壹天妳會“反哺”它。

即使現在“中國風”和“復古風”成為新的熱點,但從我壹路走來的經歷來看。“復古美學”,那壹年的亞文化,是讓我覺得不孤獨的小眾愛好。

從小到大,我在壹般人眼裏都是壹個有些孤僻的人。我會被恐怖漫畫伊藤潤二筆下的奇異世界和情節張力所吸引。其他孩子寫日記的時候,我喜歡用影像的形式記錄和表達。

我中學的時候就開始畫畫了,上課走神的時候就在畫畫。在課本的空白處,甚至在試卷上,都有我隨便塗鴉的插圖。我也會花壹整天的時間獨自研究歷史的審美風格,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我和周圍的同齡人顯得格格不入,也因此在校園裏受到了排擠和欺負。

從小喜歡恐怖漫畫的伊藤潤二,連畫的插畫《哭喪著臉》也有傅江的陰郁感。

出於對歷史和影像的好奇,在“服裝史”沒有明確概念的時候,我對歷史服裝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畫出了古裝劇和歷史紀錄片中的造型。正是這份單純的愛,促使我進入服裝專業學習。

只有在大壹的服裝史課程中,我才接觸到真正的現代服裝史,並被20世紀以來的西方服裝文化深深吸引。從喧囂的二十年代,浮華的三十年代,美麗的四十年代,到黃金時代星光璀璨的好萊塢,我癡迷於工業革命到二戰後大時代的時尚素材,開始思考我們中國人是否也有與西方同時期的審美時尚。所有的數據收集也從這裏開始。

但是,在我正式去藝術學院學習之前,沒有人能給我任何相關方面的指導。我家沒有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壹路摸索的狀態感覺很野。

好在很多時候,父母雖然不理解我在做什麽,但還是願意為我創造條件。

為了保存我的藏品,我壹般會把每壹件都存放在壹個專門的盒子裏,這樣可以支撐,不會被重力拉扯,不會折疊起皺,盡量保持室內恒溫恒濕。隨著收藏越來越多,這些衣服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越來越多的空間。我很難在保護衣服和生活質量之間取得平衡,所以我爸媽把老家的壹個房間騰出來給我放古董衣服。

有壹次,我翻到媽媽小時候偷偷在筆記本上畫的圖。原來她壹直有壹個未實現的藝術夢想,卻只能深埋心底。這點我媽從來沒說過,但我現在的自我追求可能就是她年輕時向往的生活。這讓我覺得和她更親近了。

連子蓮聲稱這是她唯壹的壹張照片。

因為對民國時尚的愛好,我也很幸運的交到了很棒的朋友,其中兩個成為了我的夥伴。

其中壹個是認識她20多年的小學同學。她是壹名準備攻讀博士學位的同聲傳譯人員。她有很強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興趣。只有在她的催促和勸說下,我才有動力源源不斷地產出長文。另壹個是我的大學同學,很擅長做盤子和男裝裁剪。我們可以把現有的男裝收藏整理出來,壹起進行斷代,結合我們梳理的史料,創建微信官方賬號文章。

除了收集和寫作,正在安排中的工作室也即將開業。工作室可以用來放置收藏的衣服,未來有望具備壹些展示和閱讀的功能。為了在壹定程度上順應家庭和社會關系的期待,我從大學畢業開始就在民國從事與服裝無關的工作,現在也是靠其他工作的收入來支撐工作室的運營。

在對傳統文化的愛好中,廉子楞找到了合作夥伴。圖為1940年代後期,中國壹位摩登少女穿著魚嘴高跟鞋。

我沒有經營粉絲群,也沒有參加聚會,這也和我“不互動”的性格有關。我更喜歡“看不見”的狀態。前幾天有個女生發微博私信問我是男是女,讓人無所適從。我更喜歡能夠輸出和交流自己的愛好,而不是把註意力投射到自己身上。

這就是為什麽我更喜歡開放的社交媒體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從反饋和交流中獲得和成長。我對復古時尚的發展也是自私的。當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對民國美學的興趣而加入進來的時候,我可以“躲”在裏面,和它的陪伴壹起對抗孤獨。

  • 上一篇:插圖北歐-如何掛裝飾畫
  • 下一篇: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範圍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