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石材收藏家於穎介紹

石材收藏家於穎介紹

壹個

疫情壹波接壹波,各行各業,反反復復,困難重重,仿佛困難已經長成龐然大物。

世俗生活和生存陷入僵局,世界的身心未來變得謹慎和恐懼。

上輩子處於原始藝術開端的石頭,這輩子卻不幸卡在了主流藝術的盡頭。它的身份和面子同樣尷尬,越來越像壹鍋生米。

壹直吃下去,身體會有明顯的不舒服和排斥感。繼續燃燒。誰來做壺?誰來添柴火?

最淒涼的壹幕是,當人們失去信心,開始從用石頭來滿足改善生活的欲望中退卻,或者厭倦了用石頭來表達對藝術追求的熱情時,背後就出現了壹個石頭體。

但目前缺乏對石材的文化植入、藝術收藏和高端定位,即使庫存再多、展覽再頻繁,也依然是碌碌無為的壹天。

在急需先行先試需要推廣的情況下,上海觀賞石協會聯合惠始融通,摒棄非常時期的觀望,率先面對疫情的襲擊,成立了傳統的賞石藏寶研討會,以上海為輻射轉戰三地,突破行業的沈悶。

第二

第壹站是上海。

整整壹天,四位老師授課,臺上馬不停蹄,臺下座無虛席。現場不時有人湧入,沒有過道,石友們很難轉身挪地。

但每個人都盯著自己的耳朵和脖子,唯恐錯過重要的單詞和短語。這種“我要學習”的強烈主動性,與以往的其他場景形成鮮明對比,深深感染了現場的每壹位老師、尤氏和工作人員。

於穎老師在課上提到,傳統賞石是壹門跨學科的知識,涉及哲學、美學、文學、宗教、美術、心理學、民俗學、歷史學、建築學、地質學等多個學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既是狹義的傳統賞石,也是廣義的古今賞石。這也是石頭給人的魅力,是每個石頭玩家忠於石頭的驕傲,也是前方艱難的挑戰。

其中說到傳統賞石的薄與漏,老師說漏是壹種殘缺美。當時這句話壹閃而過,我立馬想展開。

漏石頗有道家呼吸吐納之術的象征意義,也是儒家經年歷練後的壹種通達與通透。是無中生有的留白之地,是石頭生命的喘息之地,是流動魅力、體現活力的通道。

鄭宇先生的金融課完全是照本宣科,侃侃談到了這壹點,給出了專業的例子,脈絡清晰,易於理解。那種直擊智恩,掩蓋了普通老師過去的榮譽和驕傲。

“三”

第二站是蘇州。

走進大石金生。石頭砸了,世間萬物都砸了。

目前,技術基礎已經抹平了石種、個體和觀賞對象的年齡、性別、階級和地域差異,呈現出壹種幾乎不可阻擋的同化力量和分散趨勢,再次意識到了個體藝術基礎與石頭和諧搭配的重要性。正如秦明星老師所說,基地和石頭的相互成就,就是石頭對基地的告白:第壹,我不能沒有妳。第二,在所有的事情中,我必須是妳。

不經意間撞進了李金生的工作室,裏面堆滿了工具,然後是壹個工作臺,局促又局促,雜亂又擁擠。那壹刻,我環顧四周,先是毛骨悚然,然後是另壹種恐懼。努力的人那麽努力,感覺主人是多麽異常的安靜,壹切從手到眼到心,除了基地還是基地。

其間認識了合肥的徐勇老師。我在交流的時候,瞥見了老師拍的石頭圖片,比其他的更緊張。當時我就驚呆了:對石頭理解的角度和深度的不同,導致了圖片外觀的巨大差異。在石頭上,俯視上下左右,仰視半毫米,壹微米,就是洪和達的差距。

再比如上面的戈壁石,估計是早期作品。和老師溝通的時候約定,底座左手邊的見證可以延長2.5 cm左右,右手邊的見證可以延長5 cm,正面的見證可以延長2 cm,甚至可以從前到後,各個方向都可以更長更寬。這樣,山子的氣勢就能得到充分和最優的發揮。當然,具體尺寸增長加寬多少,精確到什麽程度,還是要看石頭的實際尺寸。上圖橢圓形沙盤中石頭的擺放比木質底座更舒適,這也是間接驗證。

同樣,在進入靈璧山房時,主人王躍看到壹群石友搶著給這只鳥拍照,馬上主動介紹說底座底部的圓圈需要放寬,這樣比例會更協調,頂部重量也不會輕。但由於當時基地是用壹整根樹枝做的,受到現實的制約,不得不放棄。

專門研究家具和石材的蘇州毛老師提到,底座是家具的壹個分支,所以規制和家具壹樣,有它的起源和比例。的確,如果把壹塊石頭給壹個既懂家具又懂石材又懂技術的老師做底座,會特別放心。

太湖水石,色彩親和,質地晶瑩剔透,它在人們眼裏是堅韌的,又是濕潤的,還有厚重的陽剛之氣,或拔地而起,或蹲伏在曠野,或壹動不動,給妳神壹般的力量...

想象壹下,當它展示在大廈的大廳或海濱時,它可以被安排成組並由壹個人單獨看守。尤其是它在觀者理解中的雕塑感,就像是藝術家正在進行的另類作品。

這不是回歸自然的舉動。進入房間後,它已經體會到了人的感受。妳看,它是靜止的,同時又是活的。在妳面前肆意的移動,落落大方,光明磊落,勢若箭在弦上。但是,妳不知道它壹開始是怎麽開始獨立於母體的,也不知道它以後會停留在哪個狀態。它不僅給妳無盡的安穩踏實,也給妳無限的幻想神秘的意味。

姜敏老師教書。當他解讀歷史上名石的來歷、優點、底座、陳設時,妳能感受到壹個出身書香門第的人,得益於對祖業傳承的重視,更是被學識淵博時沈穩的現場氣質所感染。知識和經驗的水平,是妳初出茅廬的恐慌,他千帆太冷靜了。

通過姜敏老師的課,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人世俗生活的真相和興趣。古人總是把包括石頭在內的藝術品、古董作為廳堂、書房、臥室、花園中不可或缺的精華和核心,以此來體現和寄托生命的感覺和生命的智慧。用古人的話說,規則、知識、審美、藝術、信仰,都是生活本身,都滲透到生活陳設的實際細節中。

而為什麽石頭,尤其是傳統的賞石,在其中脫穎而出,獨領風騷,讓文人的精神和肉體壹起皈依?除了石頭的自由意誌和不羈靈魂的立體雕塑所蘊含的隱秘思想之外,恐怕石頭所表達的這種內斂修養更符合我們中國人對生命和存在的審美以及民族心靈的定義。我們的民族是壹個內斂的民族,壹個張揚卻不發泄的民族。壹切觀念都只在心中完成,他只與天地、與神、與物溝通。

這是我的旅行,在經歷了靈璧石的雄偉,太湖石的親和,石英石的剛勁,昆石的潔白之後,突然有了孕育的感覺。

最根本的是石頭的問題是人的修養問題。石頭的美學就是石頭人的美學。石頭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這就是石頭的關鍵和意義。

石頭不僅是文化的挖掘與給予,感情的傾註與情感的延續,更是審美的修養與全面發展,更是精神的追求與理想的向往。

美是藝術的目的和動力,藝術是人類情感創造和留存後代的象征。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當事人,都是美的播種者,都是藝術的推動者。

石頭的美,尤其是傳統賞石的美,是超越人造藝術品的美,根本沒有公式和標準。

審美,不論天賦差異,都是後天的壹種積累,前提是壹個人的綜合知識和修養高。美是自我的循環。美感低的背後是欣賞的無力,意味著對細微差異的洞察。後天的訓練,不斷的探索,多樣性的培養,審美依賴於這些過程,是從無數的實踐中形成的。

尤其是石材的審美欣賞,需要復雜的高端美學來駕馭和打理,極致的難度和魅力還是可以理解但不可言說的。

蘇州的石語說賞石需要美,但不是壹味追求完美。這是個死胡同。賞石之美沒有定義。他說,在中國,光明的未來可能會打破賞石的局限,而相對來說,只有傳統的賞石玩不了:有趣的領地、閑適的意味、平和的精神,都是人們在生活中需要追求的……

這無形中反映了當今石材行業我們審美意識的提高和進步。但現實中,美感低下的大面積的粗鄙,創意的貧瘠,自由表達的缺失,依然是這個緯度這個層次的人無法解決的自我否定。人的初心,疑惑,甚至是靈感,甚至是勇氣,甚至是真實的個人感受都去了哪裏?

崔健在《紅旗下的蛋》中寫道:現實像石頭,精神像雞蛋,石頭是硬的,但雞蛋是活的。

石史飛,融通品牌的策展人,我們暫且拋開他平時對選石和玩石的寬容。智吉老師居然在真石面前下了壹個靈蛋。

而且他的石材攝影的角度藝術,圖片的真實性,文化元素的切入點,都是石友們學習的實踐範例。此外,他將石基的概念賦予了當代建築空間的手法,這對當代的石鑒賞是壹個巨大的推動。

更重要的是,智吉老師與惠始合作,以最前沿的文化藝術觀點為參考。在首都國家大劇院,* * *開辟了各種藝術門類的石材,將“琴、棋、書、畫、詩、酒、花、香、茶”九大生活藝術放入其中,展現慢生活的意境,明確倡導這九種人內心休憩的詩意生活方式。對了,這和張偉老師在南方曾經提出的六藝不謀而合。

這也是上海石協和惠始融通創辦傳統賞石收藏研討會的初衷和目的。杜海鷗校長表示,未來課堂不僅會聯合當地藏家舉辦,還會考慮地點、博物館、美術館、公共藝術等。同時,還將邀請從事藝術門類的各界教師、藝術家、宗教界人士為石友們打開眼界,拓寬觀念,倡導賞石正能量觀,將藝術與平臺、生活相融合,推廣壹種全新的賞石交流方式。

在旅途中,杜校長設身處地地詢問,壹路上累不累,有什麽收獲。全程這麽細心,這麽真誠,這麽周到,這麽親力親為,真的難能可貴。基於3D、VR、AI技術的惠始融通雲館的開放和發布,實際上是將線上宣傳和漫遊的福音傳遞給了每壹位藏家和石友,也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有著古老的傳承和凝聚力,有著開拓性的領域和科技優勢,有著全國所有熱愛石頭藝術的人才的支持和奉獻,* * *將石頭推向全人類都能欣賞的文化因子和藝術成就,頑強地維護著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

看,未來的方向並不完全在過去的經歷中。

?(未完待續)

  • 上一篇:插畫壁紙簡單卡通——求中國古典風格的背景圖(遊戲、漫畫、插畫均可)
  • 下一篇:文言文中特殊詞語的解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