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煮湯到幹茶收藏,最早是從咀嚼茶樹鮮葉開始,發展到生煮湯。生廚師類似於現代的煮蔬菜湯。比如雲南基諾族至今還有吃“涼茶”的習俗。鮮葉搗碎放入碗中,加入少許黃果葉、蒜、辣椒、鹽作為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勻。茶是用來當湯喝的。《晉書》有記載“吳人采茶烹之,曰‘明粥’”。甚至到了唐朝,他們還有吃明粥的習慣。三國時期,魏出現了茶葉的簡單加工,先將采集的茶葉制成餅,曬幹或曬幹,這就是制茶技術的萌芽。從蒸制定型到龍團風餅的初加工,餅茶依然有著濃郁的草香。經過反復實踐,發明了蒸茶和泡茶。即把茶葉鮮葉蒸熟碾碎,將餅茶打孔,全程烘幹,去除其綠氣。但還是苦而澀,所以通過將鮮葉洗凈,蒸熟壓榨,去汁做餅,大大降低了茶葉的苦澀味。從唐代到宋代,貢茶興起,建立了貢茶院,即茶廠,組織官員學習制茶技術,從而推動了茶葉生產的不斷改革。
到了唐代,蒸青餅已經逐漸改良。陸羽《茶經創作》描述:“清,采之。蒸、搗、拍、烘、穿、封、幹茶。”即此時蒸青茶餅的完整制作流程為:蒸茶、解塊、搗茶、成型、拍制、脫模、排茶烘幹、打孔、烘焙、成型、封茶。宋代,制茶技術發展迅速。新產品不斷湧現。北宋時期,龍鳳團茶盛行。宋代《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宋太平復興初期,專設龍鳳模型,送往北苑制作團茶飲用,龍鳳茶蓋始於此”。據宋代趙《北苑別錄》記載,龍鳳團茶的制作工藝有蒸茶、壓茶、磨茶、制茶、黃茶、焙茶六道工序。茶芽采摘後,用水浸泡,挑選均勻芽葉蒸熟,然後用冷水沖洗,再擠水去汁,去汁後將茶汁放入砂鍋中研磨,然後用龍鳳成型,烘幹。龍鳳組茶在加工過程中,冷水可以保綠,提高茶葉品質。而泡水榨汁的方法帶走了真正的滋味,使得茶香大大流失,整個制作過程耗時耗力,促使了蒸青綠茶的出現。
在蒸青綠茶的制作中,從餅茶到散葉茶,為了改善苦澀味難去除、香氣不當的缺點,逐漸采用蒸青後直接幹燥的方法,將蒸青綠茶轉化為蒸青散茶,以保持茶葉的香氣。同時,散茶也有鑒賞方法和質量要求。這種改革出現在宋代。“宋史。《食記》載:“茶分片茶和散茶兩種”,片茶即餅茶。元代王鎮在《農書》中詳細記載了當時蒸青散茶的過程。第10卷。《百谷譜》。蒸熟,用籃箔薄薄的鋪壹層,揉濕,烤熟,火鋪均勻,不焦不爛的晾幹。“從宋代到元代,餅茶、龍鳳團茶、散茶同時並存。明代由於明太祖朱元璋於1391年頒布聖旨,廢除龍組,推行散茶。這使得清蒸綠茶很受歡迎。與餅茶、團茶相比,蒸散茶更好地保留了茶葉的香氣。但還是有壹個缺點,蒸青時香氣不夠濃郁。因此,利用幹熱充分發揮茶葉優良香氣的炒青技術應運而生。炒綠茶從唐朝就有了。劉唐玉溪《西山蘭若品茶歌》說:“山僧後檐幾簇茶...而且壹定要炒到滿屋飄香”,還有壹句“從采摘到炒壹會兒”,說明嫩葉炒過之後香味四溢,而且炒的時間不長。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炒制綠茶的文字記錄。唐宋元以後進壹步發展,炒綠茶逐漸增多。到了明代,炒綠茶的方法越來越完善,在《茶記》、《茶書》、《茶解》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其制作方法壹般如下:高溫殺青、揉撚、復炸、烘幹。這個過程和現代炒綠茶的方法很像。參見附錄中的綠茶制作流程。簡單分為殺青、揉撚、烘幹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於初級生產的第壹道工序,即殺青。鮮葉經酶活性滅活,其中所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不受酶的影響,通過熱作用發生變化,從而形成綠茶的品質特征。(1)殺青對綠茶的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停止多酚類物質的氧化,防止葉片變紅;同時蒸發了葉片中的部分水分,使葉片變得柔軟,為揉撚定型創造了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提高了茶葉的香氣。除了特種茶,工藝都是在殺青機裏進行的。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留葉量、殺青機類型、殺青時間和殺青方式。它們是壹個整體,相互聯系,相互制約。(2)揉撚,揉撚是綠茶塑造外形的壹個過程。利用外力,使葉片粉碎變輕,卷成條狀,體積縮小,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溢出,附著在葉片表面,對提高茶葉的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制作綠茶的揉撚工藝可分為冷軋和熱軋。所謂冷揉,就是把殺青的葉子攤涼後卷起來;熱揉撚是在殺青後的葉子還熱的時候揉撚,不要散開。嫩葉要冷揉,以保持嫩綠葉底明亮的黃綠色湯色,老葉要熱揉,以利於緊密結,減少碎片。目前,除名優茶仍采用手工操作外,散裝綠茶的揉撚操作已實現機械化。(3)烘幹。幹燥的目的是蒸發水分,整理外觀,充分發揮茶香。幹燥方式有三種:曬幹、炒幹、烘幹。綠茶的幹燥過程中,壹般是先幹後炒。因為揉撚後的茶葉含水量還是很高的,如果直接炒制,在炒制機的鍋內會很快形成硬塊,茶汁很容易粘在鍋壁上。所以茶葉要先烘幹,降低含水量,以滿足鍋炒的要求。
制作工藝類似,有萎雕、揉撚、烘幹三道工序。各種綠茶的品質特征有相似的化學變化,但變化的條件和程度不同。(1)枯萎。萎雕是指鮮葉經過壹段時間的失水,使某些硬而脆的莖葉變得萎蔫枯萎的過程。萎雕後可適當蒸發水分,葉片柔軟,韌性增強,造型方便。此外,這壹過程是形成茶香的重要加工階段,使草香消失,茶香顯現。萎雕有兩種方式:自然萎雕和槽萎雕。自然萎雕是將茶葉薄薄地攤放在陽光不太強烈的室內或室外,放置壹定時間。萎雕槽萎雕是將鮮葉置於通風槽中,通入熱風,加快萎雕過程,是目前常用的萎雕方法。(2)揉捏。在揉撚過程中,茶葉成形,顏色、味道和濃度得到增強。同時,由於葉細胞被破壞,便於在酶的作用下進行必要的氧化,有利於發酵的順利進行。(3)烘幹。幹燥是將發酵好的茶坯在高溫下烘烤,使水分快速蒸發,達到質幹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