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文物保護,壹個永不止步的課題

文物保護,壹個永不止步的課題

《中國美術報》第148期 美術新聞 編者按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時左右,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火災持續了十余個小時,讓這座有800余年歷史的人類文明遺產遭受重創,雖然主體結構得以保留,但是那座標誌性的尖塔卻在大火中倒塌,巴黎聖母院屋頂的三分之二也被損毀,這些沈重的代價無壹不讓我們思考文物保護的現狀。5月4日,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實體火炬傳遞在山西永樂宮木結構古建築三清殿前舉行點火儀式,雖然活動順利舉行,但仍再次引發熱議。基於此,本期《中國美術報》采訪國內文博界學者,古建築保護專家,博物館、美術館機構負責人等,探討古建築及館藏文物的保護措施、現狀和隱憂,以期為當下的文物保護提供壹些參考。 「 ”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麽樣的摧殘?關於這壹切,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特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麽存留給我們呢?”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問道。 歷史文物,國家可以由它見興衰,時間可以憑它見長短。它是歷史的見證,是人類技術和文化的結晶,是人類創造活動的遺存,是珍貴的歷史研究資料。但是,巴黎聖母院的壹場大火卻又壹次為我們拉響了文物保護的警鐘。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曾說,文物保護要萬無壹失,因為壹失萬無。今天的中國,大批珍貴的歷史遺跡在國家的各級博物館中得到妥善保存,面對這些無可復制的人類瑰寶,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的使命,更是我們的責任。然而,如何利用當下新技術更好地保護文物,如何提升全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卻是我們正在面臨的難題。 5月4日,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實體火炬傳遞活動在山西省芮城縣永樂宮元代木結構古建築三清殿前舉行點火儀式,引發質疑。 存在諸多防火隱患的古建築 對古建築的保護,不僅僅是保護壹個建築景觀,而是保護人類歷史發展最形象的史證,保護人類文明最珍貴的遺存。我國的古建築,多以純木、磚木、土木結構為主,除了大量易燃的木質材料之外,許多古建築的表層油漆塗料同樣易燃,火災對古建築的威脅,是從古建築建成那天就開始的。據相關通報,僅2018 年9月以來,各省區市消防、文化和文物部門對7.13 萬家博物館、文物建築單位進行了消防安全檢查,***發現火災隱患10.1 萬余處。 4月17日,國務院安委辦掛牌督辦33家博物館和文物建築重大火災隱患單位。國家文物局也通報了今年以來發生的6起文物火災事故,從6起文物火災事故和近期安全抽查情況看,安全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直接責任不落實,是火災事故頻發的癥結;電氣故障、生產生活用火、違規燃香燒紙和施工用火,是火災主要誘因;消防基礎薄弱、設施設備維護不到位、亂堆亂放易燃可燃物品以及應急處置能力弱等,是突出隱患和問題。如四川江油市雲巖寺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期由旅遊公司經營並租給私人使用,管理體制混亂、安全職責不清、消防措施不落實,最終釀成該寺東嶽殿火災事故。 雲南獨克宗古城壹角 巴黎聖母院大火當日,故宮博物院新任院長王旭東便緊急召集全院召開「 ”故宮博物院消防安全緊急工作會議”,「 ”故宮消防”壹度上了網絡熱搜榜。據了解,自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建成600余年來,經歷了火災40余次。水火無情,不管皇家聖地抑或佛門寺院,隨時都面臨著火災的威脅。 巴黎聖母院的這場大火也讓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感到揪心。位於南京市長江路上的江蘇省美術館始建於1936年,是中國近代第壹個國家級的美術館,這座帶著濃郁民國風的老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品。「 ”老館本身就是我們最大的藏品,對這棟建築的保護和對作品的保護是同樣重要的。”徐惠泉說,「 ”老建築因為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在線路的排布、建築安全方面可能會存在隱患,因此我們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前段時間,江蘇省美術館對老館的線路排線重新進行了全面檢修,並定期與片區消防部門進行針對性消防演練,讓隱患消失在初萌。 此時此刻,還有許多古建築正在面臨破壞、損毀的問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原副館長、古建築高級工程師劉建業為此感到憂慮,他認為,如今在古建築保護過程中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最大的問題是古建築周圍的建築過於密集,沒有防火隔離空間,大火壹起,四鄰殃及。第二,由於思想觀念和經濟問題,古建築恢復、保護過程中防火措施太過簡陋。我看過很多古建築基本沒有防火措施,只是院裏放幾只大桶、安幾個水龍頭是不行的。古建築要增加現代化防火措施,比如感溫、感煙預報,木建築的結構上要做防火劑的噴塗,這樣600度以下的火就不會著起來。第三,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夠,有些古建築盡管有了很好的防火措施,但由於操作人員水平不高,也是著火的根源。” 雲南獨克宗古城火災現場 20世紀80年代,劉建業曾作為主設計師參與了北京慕田峪和八達嶺長城的修復工作,在工程實施前,他向老師羅哲文先生請教應該註意些什麽。「 ”羅老師第壹點就強調要加強避雷針系統的安裝,因此這些年,古長城沒有壹次雷電引起的事故。當前在古建築的防護設計上,必須把提供最安全的保護設施作為重要的原則,而不能把壹座建築恢復好了,卻又面臨著火災的威脅。”他說。 據劉建業介紹,近10年來,我國古建築的火災達到了392起,其中30.2%由電器設備引發。「 ”這說明,在古建築內安裝各種電器必須要嚴格限制,高規格監督。杜絕火災不是個別管理機構的責任,也是每壹個公民的責任,因此,普及防火知識,提高全民的保護理念,也是當務之急。”他特別強調,古建築壹旦著火是很難搶救的,除因用大量木結構建成外,古建內大都陳列著壹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文獻。古建築發生火災後,若用水噴淋,火滅了,文物卻毀了,壹定要采取最恰當的方式,不能以滅火為基本目的,而應以保護文物為基本目的。 硬件和人防都不能放松 針對可移動文物,目前新建的文博單位大都建立了科學、有效的安保標準,在藏品收藏空間的建立、管理上都形成有效的制度。以山東美術館為例,山東美術館的藏品庫區設在地下壹層,總面積為1500平方米,***有典藏畫庫7個,另有修復室、攝影室和中轉空間。據山東美術館收藏部主任郭振宇介紹,庫房按照藏品類型進行功能分區,且各個庫房配備相應規格的網架式密集儲藏櫃、拉板式重型固定儲藏櫃等,具有良好的防塵、防鼠、防潮、防火、防盜及保密等功能。另外,山東美術館還裝設了完善的空氣采樣分析預警系統,若空氣中出現煙霧、高溫等異樣情況,設備會預警通報,煙霧濃度過高時,便會自動噴淋惰性氣體進行滅火,這種滅火方式會吸收現場大量的熱,降低火災現場溫度,同時稀釋被保護空間的氧氣濃度達到窒息滅火的效果,這種惰性氣體不會汙染火場環境,滅火後很快消散、不留痕跡。 天津博物館副館長錢玲表示,對於可移動文物的安保除了要預防如水、火、盜等外部突發事件對文物造成的損害外,還要防護文物自身在保存環境中受到的損害,如溫度、濕度不合適的條件下會對文物造成緩慢、但持續性的傷害,這要從保護文物本體方面進行。對此,國家文物局實行了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方案,要使不同種類、不同材質的文物在儲存、展示的過程中擁有合適的環境,相對能延長文物的壽命,延緩它的老化。「 ”天津博物館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在庫房和展廳內都建立了全覆蓋環境監測系統,可以實時對文物的保存環境進行監測,包括溫度、濕度、照度、氣體等,可以根據這些數據的變化進行及時調整,從而盡可能地延長文物的壽命。”錢玲說。 對博物館來說,安全是最重要的,文物是不可逆的。日常的維護和前沿的防範意識以及應急處置預案是每壹個文保單位所必需的。就防火來說,不同的文物材質所采取的滅火要求是不壹樣的。國內的大型博物館在建立之初就已經考慮到庫房裏面文物的分布和防火設施的安防,壹旦出現火情,會根據文物材質自動噴淋相應的滅火材料,這些都是為了防止對文物的二次傷害。中國國家博物館用170臺380伏的空調機組,通過對空調機組進行變頻改造,實現不同區域機組根據各自情況,滿足不同文物對不同溫濕度、潔凈度、空氣新鮮程度的要求。同時,中國國家博物館消防供房內***有五種滅火系統,可以滿足不同區域不同功能的滅火需求,且還建立了壹個750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滿足所有系統2小時持續不間斷供水。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消防系統?趙娜/攝 盡管現在的文保單位大多建立了嚴謹、科學、有序的體系,但文保工作仍然是繁瑣且精細的。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山東美術館的庫房門可以抵禦1800度的大火3個小時,能防24小時的大水,卻因為壹些小蟲讓館藏部的管理人員頭痛不已。郭振宇介紹說:「 ”文物、藏品發生蟲害現象是屢見不鮮的,收藏時有時會出現畫家帶來的作品裏有壹些小蟲,這對美術館館藏是極大的危害。壹旦有小蟲或者菌類在美術館裏安家,就很難驅除了,必須對這件作品進行隔離封閉清理。所以,在藏品進入倉庫之前,我們會做極為縝密的檢查工作,在檢查區把蟲害杜絕掉。”浙江美術館則在消毒清潔間裏有專門用來給文物藝術品消毒滅菌的設備,通過真空抽氧充氮氣的方法除菌殺蟲保護作品,活物在這種絕氧環境下,存活不了幾分鐘,壹般年代比較久遠擔心有病蟲害的藏品,都要在這臺設備裏密閉壹周至半個月才能入庫。 在館藏文物、作品防護方面,國內許多文博機構都缺乏專業、有序的管理機制。建立起壹支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際工作經驗、比較穩定的館藏文物保護隊伍是亟須解決的問題,同時對入館觀眾也應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據浙江美術館館長應金飛介紹,浙江美術館在加強對「 ”人”的管理方面,嘗試建立起了完善的監管機制,如實施安全管理責任制,來館外方工作人員簽訂《安全協議》,對來館觀眾實行實名制參觀,大型展覽實施「 ”壹展覽壹方案”的原則確定項目安全責任人等。同時,浙江美術館也特別註重利用新科技加強文物的防護。「 ”浙江美術館每年將財政補助的經費全部用於安全工作,先後進行了幾次較大規模的安全設備、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如安防監控系統數字化改造、人臉門禁系統升級改造、安防整體提升改造、消防氣體滅火系統安裝等工程。其中,2017年的安防整體提升改造工程使浙江美術館達到了壹級防護標準。”應金飛說。 新技術、新思維帶來的新變化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後,很快便啟動了重建工作,這完全依托於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完成的數字化掃描、建築全景、3D和細節圖片。雖然正如劉建業所認為的那樣,以現代的科技水平,恢復它或許不難,只是恢復以後的尖塔就不是文物了,即使天衣無縫,也只是壹座惟妙惟肖的新建築。但隨著信息技術對文化遺產保護的介入,全球博物館數字化保護與展示確實為博物館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 ”隨著時間的流逝,文物自身也會有變化,即使沒有外部意外,完整地留存文物在每個時間段的信息也是非常有好處的。”錢玲說。2016年,天津博物館所有文物的影像和圖片等物理信息都已采集完成,目前正在開展對立體文物進行三維、全息的信息保存。新技術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更好的效果,但隨之而來的另壹個問題就是,科技的高速發展和更新換代,對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之前采集的信息隨著使用媒介的變化需要不斷進行提升,從之前的膠片信息到數字信息再到三維信息,對精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這是壹項永無止境、需要不斷重復更新的工作。 「 ”這次巴黎聖母院大火,法方搶救團隊采取的措施很值得學習。這讓我們想到,對文物的搶救,也應當納入我們的研究視野中,我們往往更多地想到了保管,而如何搶救,卻沒有給予相關的思考與研究。其實,任何人都不敢保證災難的完全避免,未雨綢繆、有備無患,才能在災難壹旦來臨的時候,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原院長徐仲偶認為,對於文物,我們要考慮的有兩點:壹是日常的保護,另壹個是突發災難之後的搶救。保護是根據文物的不同材質和特性,來確定有針對性的保護方式;而搶救則要預先設計,針對不同情況設計不同方案。兩者都要在科學理性嚴謹的規劃基礎上進行。文物保護不只是文博單位的事情,文物是全社會全人類的財富,對它們的保護和愛惜,也應當是全社會每壹個人的責任。 鏈接:國內外文化遺產火災事故 國內 2003年1月19日,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的遇真宮主殿突發大火,化為灰燼。 2004年6月20日,始建於元代的北京護國寺西配殿(地藏殿)被焚毀。 2010年11月13日,清華大學標誌性建築之壹清華學堂失火,過火面積達800平方米左右。 2011年5月9日,南京雞鳴寺藥師塔發生火災,塔內佛像、佛龕、什物遭損毀。 2011年5月28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橋梁建築形式的「 ”活化石”、見證了武夷山歷史滄桑的武夷山余慶橋被燒毀。 2013年3月11日,麗江古城光義街現文巷突發火災,燒毀民房107間,過火面積2243.46平方米。 2013年11月28日,有「 ”亞洲第壹廊橋”之稱的重慶黔江濯水古鎮風雨廊橋被燒毀。 2014年1月11日,有著「 ”月光之城”美譽的雲南香格裏拉縣獨克宗古城的火災,燒毀了古城的大部分建築,使擁有1300年歷史的古城核心區變成了壹片廢墟。 2014年1月25日,貴州省鎮遠縣報京侗寨發生大火,這座有300年歷史、曾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侗族村寨被燒毀。 2014年3月31日,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的山西古剎圓智寺發生火災,千佛殿屋頂被燒毀,殿內壁畫遭到損壞。 2014年12月12日,已經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貴州省劍河縣久吉苗寨發生大火,致使擁有600多年歷史的苗寨古建築遭到嚴重破壞。 2015年1月3日,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的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南詔鎮拱辰樓被大火徹底毀壞。 2015年3月27日,甘肅興隆山古建築群祖師殿發生火災事故,過火面積約133平方米。 2017年5月31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蓬溪縣高峰山道觀發生火災,***燒毀建築728.9平方米。 2017年10月30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大城子鎮法輪寺東配殿發生火災並被燒毀。 2017年12月10日,因2008年毀於地震正在重建的四川綿竹市九龍鎮靈官樓,因大殿火災引燃木塔遭焚毀。 2018年12月27日,福建「 ”最別致的土樓”順源樓被整棟燒毀。 2019年1月6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江油市雲巖寺東嶽殿發生火災,過火面積120平方米,大殿主體建築被燒毀。 國外 2004年9月2日,世界文化遺產、德國魏瑪圖書館發生重大火災,5萬余冊珍貴藏書遭焚毀,其中1.25萬冊是孤品,另外6.2萬冊嚴重受損,這座由文藝復興建築大師尼克耳·格羅曼設計的古建築也嚴重受損。 2008年2月10日,被稱作韓國「 ”第壹國寶”的崇禮門被縱火焚毀。2013年修復完成並重新開放,2018年3月9日再次被縱火,幸發現及時未釀成大禍。 2008年,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的典範之作、建於1891年的捷克布拉格工業宮發生大火。 2012年2月28日,建於1848年的俄羅斯聖彼得堡市別洛謝利斯基-別洛澤爾斯基宮(歷史蠟像館)發生火災。 2012年3月10日,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斯洛伐克著名歷史古跡克拉斯納·霍爾卡城堡遭受火災。 2014年3月4日,始建於1757年的世界四大著名美院之壹——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發生重大火災。 2015年1月30日,俄羅斯科學院社會科學信息研究所發生特大火災,過火面積2000多平方米,火災波及研究所圖書館,150萬冊圖書受損。 2016年4月26日,印度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發生火災,博物館被燒毀。 2018年9月2日,巴西最古老的建築之壹、巴西國家博物館被焚毀,2000多萬件藏品只殘存10%,巴西200多年的歷史由此被付之壹炬。 2019年3月26日,世界上最大的原創手稿收藏地之壹、美國聖路易斯卡佩爾斯手稿圖書館發生火災。 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受損嚴重。 (本鏈接統計為2000年以來部分數據)

  • 上一篇:攝影感光材料如何從濕版到幹版?
  • 下一篇:明朝博物學家、詩人謝肇J簡介,謝肇J如何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