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新莽時期有沒有方空圓錢國寶金匱 跪求答案

新莽時期有沒有方空圓錢國寶金匱 跪求答案

有。

西

漢末年王莽政權“新”鑄造錢幣,形制特殊,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方孔圓錢形式,直徑為3厘米,面文為篆書“國寶金匱”四字,旋讀,懸針篆。下以短頸聯

方形泉身,邊長為2.8厘米,身面、背有直紋兩道,紋內直書懸針篆“直萬”二字,背無字。新莽實行黃金國有,令發將黃金輸於禦府,發給國寶金匱直萬作為憑

證,非流通之錢,有人認為是流通貨幣,因為折價太高而沒有正式進入流通領域。也有另外壹種意見認為該物並非貨幣,而是藏金櫃上的拉手或者裝飾之類,象征著

王莽擁金無數。現今只有壹枚完整錢存世,另有壹枚只存上部半枚,且流失海外,不知所蹤。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壹。新莽實行黃金國有,令發將黃金輸於禦

府,發給國寶金匱直萬作為憑證,非流通之錢,真品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我國歷史上面值最大的銅幣,當推新朝王莽(8—24)發行的“國寶金匱直萬”古銅幣,面值為壹萬枚五銖錢。據史料記載,王莽在位16年,由於國庫空

虛,***進行了4次貨幣改革,每改壹次,就搜刮老百姓壹次。“國寶金匱直萬”是王莽最後壹次貨幣改革鑄造的,其形狀如葫蘆。上部為方孔圓形,鑄有“國寶金

匾”篆字;下部為正方形,上鑄篆體“直萬”兩字,字體十分精美;中部系壹短頸,連接上下兩部。在當時,萬枚五銖錢,可兌換黃金壹市斤,而壹枚“國寶金匱直

萬”錢,竟值壹斤黃金,可見其剝削之程度驚人了。

“國室金匱直萬”錢,由於面值過高,發行時間很短,清代之前沒有發現其實物。至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西安壹農民在平地時發現兩枚。壹枚被古

幣收藏家張叔馴購去,另壹枚被英人柳瑪購去,後由上海集幣家張晉購回。以後又歸陳仁濤收藏,解放前夕,陳移居香港。50年代初,我國政府用重金將其購回,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據《漢·食貨誌》載,國寶金匱直萬錢,乃方圓兩枚合成。上泉為方孔圓形“國寶金匱”;下泉為方形“直萬”。據說,目前存世的只有兩枚半,是真正國寶級的收藏珍品。

在李佑賢的《古泉匯》中,“國寶金匱直萬”錢拓片為上方是壹枚徑約3厘米的方孔圓錢,錢面篆書寫有“國寶金匱”4個字;下方是壹枚2.5厘米的正方形無孔泉,錢面用篆書寫有“直萬”二字。兩枚錢連為壹體,合稱“國寶金匱直萬”錢。

]“國寶金匱直萬”錢考壹、“國寶”錢被發現概略

“國寶金匱值萬”錢,史籍失載。自清《古泉匯考》始見記述:“道光戊申冬日,鮑子年孝廉自青門寄壹拓本,文曰‘國寶金匱’,篆書,甚遒勁,亦當是漢魏

六朝之別品。雲:陜西近時出土者,逾年,已酉,余歸京師,適蘇兆年自秦中寄售陳太師壽卿,壽即以贈余,因附記於於此,庚戌秋八月初五日。”(見附圖壹)後

不知所歸。

嗣後《錢匯》又見記錄:“‘國寶金匱’錢,面背肉好周郭,近於西安出土,為劉燕庭所得。曰‘國寶’似正用品,曰‘金匱’或取珍藏之義歟。”亦無從查

考。

相繼《雜錄》又有著錄:“‘國寶金匱’圓泉,古泉匯載之。今余君挺生收有壹品,下連方座,中有篆書“直萬”二字,制作精妙,青綠滿身,背無輪郭,據雲,以千金購得之,真世間之尤物也,余君謂是新莽所鑄,未知所本。”此泉後也杳無音信。

1921年西安出土了壹枚完整的“國寶金匱直萬”,經英國人紐曼收購後流入上海灘,引起很大轟動。為此上海《晶報》發表“記新莽第壹泉”的文章。此品後歸上海藏家張叔馴,抗戰時期隨主人遠走他鄉,不知歸屬。

所幸,西安後又出土壹枚,歸上海藏泉大家陳仁濤,此錢完整無損、品相上佳,後隨陳流入香港。解放後經張炯伯先生周旋,國家出面高價購回,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這枚精美珍品,是國內僅存唯壹的壹枚,被文物界和泉界視為珍貴的孤品。(見圖二)

近幾年,西安地區又有出土發現,有壹枚無方座的圓錢(見圖三),有數枚鑄造不精,尚有殘缺的“國寶金匱直萬”,2005年西安晚報和《收藏界》雜誌相繼作了報道(見圖四)。

高陵錢幣博物館2006年下半年,壹次偶然的機遇,入藏了據講是民國年間被密藏至今的極其精美的生坑“國寶金匱直萬”(見圖五),還有壹起密藏的大泉五十、貨泉、貨布、大布黃千等壹批。這枚“國寶”屬長徑版,上部圓錢與下部方座連接的徑,比所見數枚明顯長出。

國寶金匱直萬,中國古錢五十名珍榜上有名。西漢末年王莽政權鑄造錢幣,形制特殊,花樣翻新。“國寶金匱”通體分為兩部分,上部為圓形方孔,篆書直讀,

下部為鏟形,篆書“直萬”,錢文古樸渾厚,頗見神韻。“國寶金匱”可能是與布貨十品相配合使用。由於布貨十品行用不到壹年就停廢,“國寶金匱直萬”錢也可

能未正式流通,所以僅在今西安漢城壹帶出土過數枚。漢代黃金每斤值萬錢,所以此錢可代表黃金壹斤,即與壹枚金餅等值。王莽時期金禁甚嚴,自列侯至庶人均不

得挾帶黃金,鑄此錢的目的也可能是用以代替金餅。

新莽“國寶金匱”錢傳世極少,向為泉界所珍視。關於“國寶金匱”錢之用途,歷來泉界爭論頗多,但其流傳、作偽及出處等事,卻鮮見提及。

關於“國寶金匱”錢之存世情況,蔡季襄、朱活二先生均曾有宏文論述。謂傳世品僅有二枚半是真品(其中壹枚僅余上部),對其流傳始末諸事卻未見細論。據

現年87歲的文物鑒賞家閻秉初先生(清末民初陜西著名書畫藝術家,文物鑒賞收藏家閻甘園次子,解放前曾在西安南院門、鼓樓開設過鑒古閣,藝苑齋古玩店,解

放後在西安古舊書店工作臺,現退休在家)談蔡、朱二先生所謂完整的“國寶金匱”錢,其實是由他們家於民國初年經手買賣的。他回憶說民國初年他家曾在西安南

院門開設五州大藥房,於藥房壹側另辟有壹間門面的古玩店鋪,由其長兄閻履初經營,雇用外號叫“陳聾子”的壹位學徒(街面上人稱“陳相”)站櫃臺。平時為之

掛眼,拉纖收貨的主要有與閻家有舊的回民坊古玩商人金三、馬二等人。

約在民國八、九年前後,西安城西北隅楊家城(漢未央宮遺址)壹帶農民在耕田時發現“國寶金匱”錢壹枚,即告知陳聾子,陳不敢作主,金、馬二人遂相邀找

閻履初,力勸閻履初購回此物,閻履初從未見過這種東西,為慎重起見,便將此物攜回家中讓其父閻甘園觀看。閻甘園認出此物即為清代以降聞名於世之新莽“國家

金匱”錢。又見此錢十分完整雖稍有土花剝蝕,但遍地開花體青綠,品相極佳,連說:“這東西好,還沒見過這樣好的東西。”急命閻履初購回此物,閻履初聽了他

父親的話,這才花了幾十個現洋把這枚珍貴的“國寶金匱”錢收買了。

數年之後,閻甘園應馮玉祥所邀南下,嘗居上海,遍交滬中書畫、古玩界耆老、名流。曾將家藏“國寶金匱”錢壹事告訴某友,有余挺生者聞訊後原付重金購

買,閻甘園遂寫信告訴西安家中的長子閻履初,讓其速攜此物來滬,後以千金之值售於余挺生。《談泉雜錄》因有所記,曰:“國寶金匱,圓泉,古泉匯載之,今余

君挺生收有壹品,下車方麻,中有篆書‘直萬’二字,制作精妙,青綠滿身,背無輕廓,據雲以千金購得之,真世間之尤物也。余君謂是新莽所鑄,未知所本,案余

說未必真確。”

閻家將真品壹枚售於滬上挺生君者,當不誤,坊間今見如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戴葆庭集拓中外錢幣珍品》等書所錄“國寶金匱”拓本,大抵均系余挺生所收之物。

蔡季襄,朱活二先生所謂傳世有另外壹枚半“國寶金匱”錢真品,對其出處流變諸事,未有詳細論述,蔡先生在《泉幣》第壹期《國寶金匱“時代”與“用途”

之探討》壹文中記道:“古泉中有國寶金匱壹品者,余雖未見其泉,聞為南林張叔馴君所藏,張君好金石,精於鑒別,古泉尤為所專長,此泉經其審定,其非贗品可

知,此外陳君仁濤亦藏壹品,據之系讓自張君叔馴者,經陳君為之考證(見《東洋貨幣雜誌》第二百十八號)斷為莽鑄,甚有卓見。”不知張叔馴,陳君仁二先生所

藏“國寶金匱”錢品相如何?其與蔡、朱二先生所謂傳世之二枚半“國寶金匱”真品就中有何具體聯系?

“國寶金匱”錢之為世人矚目,至遲應在清季。《古泉匯考》曰:“道光戊申冬日,鮑子年孝廉自青門寄壹拓本,文曰‘國寶金匱’,篆書,甚遒勁,亦當是漢

魏六朝之別品,雲陜西近時出土者,逾年已酉余歸京師,適蘇兆年自秦中寄售陳太史壽卿,壽卿以贈余,因附記於此。”《錢匯》又曰:“國寶金匱錢,面背肉好周

廓,近於西安出土,為劉燕庭所得,曰國寶似正用品,曰金匱,或取珍藏之義與。”

清代以降,秦中古玩做偽者代有人出,以蘇兆年,蘇億年(蘇六、蘇七)兄弟,張二銘薛重泉父子等最為著名。但蘇氏兄弟、張二銘等重在三代銅器,而薛氏父

子則重在錢幣。茲將鮑康(子年)《觀古閣泉辨》中《觀古閣泉選後序》壹段抄錄於後,文曰:“偽泉至今日狡繪甚矣!其翻刻者,有江南之蘇州,山東之濰縣,甘

肅之秦州,要以長安為巨擘。聞以真泉置極細砂土上,印之為模,鑄成時,刀以剔之,石以磨之,衣帶以和之,俟沙痕盡化,然後塗以墨漆色,或埋置土中,使微

銹,雖乏青綠,矛視幾無以辨也,黠者科復以銅雜鑄,令鉛色透露,賞鑒家所謂水銀古,尤易亂真,逮薜氏父子刻泉壹出,壹時偽泉更無出其右者......薜氏

死後,其子甫廿令,即世其業,余嘗諄諄規戒,雖赧然有慚色,終以利之所在,不肯步體,不三年其子又死,薜刻遂絕,而所作已流播南北,必傳無疑矣。”

劉漢基先生(古錢幣專家,解放前曾在西安南院門擺古玩攤,解放後在陜西省博物館,西安市文物商店工作過)在世時,常與我論及薛氏父子錢幣偽之法,並數

次告我早年曾頻聞西安回民坊老古玩商人傳言薛氏父子當時曾偽作“國寶金匱”錢事。按清末文物收藏大家陳介祺、鮑康、劉燕庭等均矚目關中,與蘇氏兄弟,張二

銘,薛氏父子多有交往,蘇、張、薛三家多次為陳、鮑、劉收買古玩大致陳重銅器符印,鮑、劉則註重錢幣。鮑、劉當時均精於錢幣鑒定,自謂所藏無贗品,鮑、劉

二人既精於鑒別又深諳秦地偽泉內幕,故薛氏父子之假“國寶金匱”錢很難騙過他們。因此《古泉匯考》、《錢匯》所載劉燕庭對所收“國寶金匱”大概不是贗品。

又曾聞薛氏之後,民初有壹銀匠,亦曾在西安制作假印、假錢,其制作的“國寶金匱”錢還曾賣給過某外國人。誠如此,傳世之“國寶金匱”錢真品當不限於蔡、朱

二先生所謂“二枚半”之說。

傳世之“國寶金匱”錢不論真、假,俱出於西安無疑。真品者,均出於西安城西北隅楊家城漢長安遺址內。據年屆90歲的西安老古玩商人李風祥老人(解放前

曾在鼓樓北開設積盛齋古玩店,常去西安北鄉收古玩)告知,民初他在楊家城壹帶鄉村收古玩時,常聞當地老人言,自清季以降,此地曾先後幾次出土過壹種上圓下

方的古錢幣,據說都賣了大價。”此種所謂的“上圓下方”的古錢當系“國寶金匱”錢無疑。果真如此,這不僅解決了多年來關於“國寶金匱”錢詳細出處的疑問,

而且對於解決有關“國寶金匱”錢的用途及性質爭論可能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

摘自《中國錢幣》

  • 上一篇:鏁哥⒓瀵跺鐢熸棩妯搢早上好:壹萬年太長了,愛我吧,現在。
  • 下一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