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是如何碾壓東南亞的?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是如何碾壓東南亞的?

1942年,日本在東南亞贏得“南方作戰”戰役僅用了5個月,幾乎整個東南亞都被日軍控制,飽受戰火蹂躪。當地政府軍戰敗投降後,日本對當地實行嚴格的軍事管制制度,進行物資管制和經濟掠奪。用高壓手段強迫占領區人民繳納大量稅款,為日本法西斯隆隆戰車加註燃料。當地原有的資源也被日本以極低的價格強行奪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具體情況如何?還是等等慢慢學吧。

日本殘酷的戒嚴令制度

日本人的貪婪和殘忍在侵略中國東北三省的時候就已經顯露無遺。他們通過扶植傀儡政權,頒布了壹系列關於資源掠奪的法規。其中“漕運”制度對百姓的危害最大,日軍通過這壹制度在東北掠奪了大量糧食。據資料顯示:

“運糧系統在日語裏是‘賣’的意思,在中國是‘送糧’的意思。糧食運糧方式是偽滿洲國政府先召集偽滿總督和各省副部長開會,確定當年的“搜糧”政策和各省的“搜糧”數量。然後由各省發放到各自的市縣和旗,依次到街道和鄉村,最後到農民手中,秋後強制農民按規定數額繳納。價格方面,以1940為例,每100斤只需1元。為了最大限度地掠奪糧食,偽滿洲國統治政權的各級官員,以及“謝赫協會”、“農業合作社”等組織壹起出動。1940年糧食總產量620萬噸,1941年680萬噸,1942年720萬噸,1943年780萬噸,1944年820萬噸。到1945,農民要交的“交割糧”占總產量的51%,也就是說壹年農民交了“交割糧”後,剩下的糧食不多了。許多農民沒有食物和種子。在實行配給制的城市,中國人每個月只給十斤豆餅或高粱米,半夜還得排隊。‘偽滿洲國’時期,只有日本人能吃到米飯,中國人吃米飯和白面就是‘經濟罪犯’。”

通過這樣的掠奪手段,日本得以保證太平洋戰爭前後日軍和日本的糧食支援。東北是中國的糧倉,盛產各種農作物。然而在這樣的日本高壓政策下,東北的經濟也日益蕭條,人民深陷泥沼。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擴大,日本占領了東南亞,並對這些地方采取了不人道的軍事管理政策。

戰前日本制定了對東南亞的經營方針,其中整體宏觀戰略就是臭名昭著的“大東亞* * *光榮圈”。在戰爭經濟的基本戰略中,詳細規定了被占土地資源的開發計劃,即:

“我方將確保東亞* * *榮全地區的國防資源和物資,使我國實施戰爭的能力得以迅速擴大和發展,同時設法切斷敵國的戰略物資供應,遏制其擴大戰爭的能力。

國防資源和國防物資要快速開發和獲取。特別是石油,來打開我們國防生產的致命困難;與此同時,占領地的資源,特別是煤炭和鐵礦石,正在被快速開發和利用,以保持和增強我們發動戰爭的能力,使其能夠挫敗美國在國防計劃實施後發動的攻勢,以及與此密不可分的來自北方的攻勢。"

官方在這壹方略的指導下,日本偽政權和派駐各地的軍官開始對當地民眾進行無情的壓迫。日本民族有很強的優越感,即使在它支持的傀儡政權中,日本人也會有很大的權力和影響力。比如泰國緬甸政府在戰前向日本投降,與日本簽訂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日本駐泰國大使平上正治成為日本在泰國的代理人,超過了泰國部長。所以日本的戒嚴政策大多是由自己的高級將領來執行的。在香港,日本新任總督八谷由人在那裏實行軍票制度,用沒有政府信用擔保的軍票換取居民手中的鈔票,沈重打擊了香港的經濟。

根據日本事先的統計,東南亞被占領的面積包含約3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人口約6543.8+0.2億。戰前,日本軍部和企劃院把這裏的戒嚴計劃定為:

"1.在實行軍事管制時,盡壹切努力利用剩余的統治機構、組織和民族習俗。

2.占領軍應當在不妨礙作戰的範圍內,采取措施促進重要國防資源的獲取和開發。在淪陷區開發或獲得的重要國防資源,應納入中央物資動員計劃。至於作戰部隊地方補給所需物資,原則上按照上述分配方案,分配給地方使用。

3.陸海軍應盡力為運往日本的貨物提供協助,並充分利用其征用的船只。

4.鐵路、船舶、港口、航空、通信和郵政由占領軍管理。

5.占領軍控制貿易和交換,特別是為了防止石油、橡膠、錫鎢、奎寧和其他特殊和重要的資源流入敵國。

六、原則上盡量使用原本幣,必要時可使用標有外幣的軍票。

七、為了獲取國防資源,補充當地占領軍的補給,必然會給當地民眾的生活帶來沈重的壓力,有必要讓他們忍受。宣傳工作的要求不得違背上述宗旨。"

在這個計劃中,日本法西斯的殘忍和無情表露無疑,毫無掩飾。直接陳述其政策會給當地民眾帶來沈重的壓力,而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民眾積極忍受是極其惡毒的。東南亞出產的石油、橡膠、錫鎢、奎寧都被日本人收走了,嚴禁隨意流通。原有的生活資料也被強行打著“國防資源”的名義,被日軍公然掠奪。計劃中還提到了軍票的問題,可見當時軍票的使用非常廣泛。需要說明的是,東南亞在此之前壹直是美英的殖民地。日本不可能讓美元和英鎊繼續在東南亞流行,所以軍票的推廣應該是普遍情況。眾所周知,貨幣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在完全沒有公信力的通用等價物面前,其實和廢紙沒什麽區別。當時東南亞人民的生活狀況可想而知。

日本占領東南亞後為什麽要實行如此嚴格的戒嚴制度?

首先,日本沒有明確的最終計劃,也不清楚這場戰爭的走向。日本於2月7日偷襲珍珠港,194165438,正式與英美開戰。這樣的大國戰爭通常以壹方完全壓制另壹方而告終。戰爭的鐵蹄永遠不會停止,直到壹方真正倒下。所以日本什麽時候會打敗美國,日本自己也沒有明確的日期。珍珠港事件爆發前,日本總參謀部已經提交了終戰的前提和條件。日本在《關於促進結束對美、英、荷、蔣介石戰爭的草案》中提到1941 1:

“方針

壹是迅速摧毀美、英、荷在遠東的根據地,確立帝國自衛的地位,同時進壹步采取積極措施,促使蔣政權早日屈服,配合德意先使英國屈服,再迫使美國喪失繼續作戰的意誌。

第二,盡量防止戰爭對手的擴大,努力爭取第三國的好感。

想要接收

第壹,帝國要進行閃電戰,摧毀美、英、荷在東亞和西南太平洋的根據地,建立戰略優勢,同時確保重要資源地區和主要交通線,造成長期自給自足的局面,並試圖用壹切手段引誘美國海軍主力,適時殲滅。"

從計劃來看,結束戰爭的目標非常模糊。頗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暗示,但要瓦解當時工業支援最強的美軍的戰鬥意誌並不容易。而且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空軍並沒有真正摧毀美國航母編隊。當時日本聯合艦隊也不是沒有對手。因此,為了支持這場持久戰,我們必須從占領區人民身上榨取財富和資源。與此同時,日本國內的經濟預算壹直非常緊張。為了支持邪惡的戰爭,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降低。“彌補堤內損失”應該是當時日本當局的首要考慮,東南亞的財富是用來補貼當時國內經濟的。

第二,日本的極端民族性。日本法西斯之所以能和德國法西斯走到壹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都是極端民族主義者或者種族主義者。希特勒主張“雅利安人優越優生學”,日本人主張“大和民族優越論”。在日本,除了少數夏伊人,幾乎都是大和民族。長期封閉的生活狀態,讓整個日本人都沈迷其中。尤其是元朝忽必烈遠征日本失敗,船隊被風暴摧毀後,日本全國上下都堅信自己是“受神靈庇佑的民族”。再加上神道教的思想火上澆油,日本人的優越感由此而來,並演變成絕對的極端民族主義,把其他民族當成劣等民族。所以東南亞采取的壓榨措施也是基於這個思路。另壹方面,日本吞並東南亞後,不僅要支持自己的戰爭進程,還要利用這壹資源與德國討價還價,換取自己短缺的工業品和先進武器。根據大東亞補給戰:

“德國要求215000噸橡膠、錫等南洋特產,中國要求德國提供坦克、船只等裝備。最後德國決定提供654.38+0萬噸特殊鋼,但沒有實施。中國計劃供應德國最緊缺的食用植物油椰子油8.4萬噸,並於1942年9月在大連發運豆油6500噸,在馬尼拉發運椰子油12000噸。這次運輸原定使用德國貨船,但從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中期,盟軍控制了大西洋,計劃難以實施。大宗物資和重武器的交換因運輸問題而放棄,只有少量物資由潛艇運輸。”

這說明日本對東南亞的壓迫也是希望利用東南亞的農業資源與德國進行戰略交易。但是軸心國本來就是壹個利益聯盟,沒有壹致的理念和信仰。各種環境下勾心鬥角的情況也不少,所以日本的高壓政策重創了東南亞人民,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日本在東南亞的高壓政策對後代的影響

日本在東南亞統治了三年多,給整個東南亞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難。然而,事物總是有兩面性。日本的高壓政策不得人心,自然得不到民眾的支持。隨著盟軍逐漸站穩腳跟,反擊開始了。在初期的中途島戰爭中,日本的航母艦隊遭受重創,航空兵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逐漸開始轉入太平洋島嶼作戰的過程,期間東南亞的物資也遭到了盟軍潛艇的攻擊。日本無法將物資運回日本,盟軍潛艇就像深海中的幽靈,不斷摧毀日本貨船。據日本歷史學家在戰後反省中提到:

“反潛戰的失敗是大東亞戰爭失敗的最大原因。毫不誇張地說,美國海軍把擊沈中國運輸船作為最大的任務,而中國海軍則專註於與敵方艦隊的海戰。1943 165438+10月15海軍正式成立,川口次郎將軍任司令海上保安廳本部,但為時已晚。在英國,丘吉爾首相站在第壹線。為了對付德國潛艇,全國上下壹盤棋,推動電子設備的發展,最後成功了。到1943年夏天,德國潛艇無法再在大西洋活動,英美運輸船重獲航行自由,英國重新站了起來。”

正是在這個反攻過程中,日本的物資運輸線被徹底切斷。東南亞軍事管制的高壓政策已經逐漸無用武之地。隨著盟軍的深入,東南亞等地的民眾起義和英軍反攻也在不斷進行。最後,日本在受到美國戰略核打擊後宣布無條件投降,東南亞也擺脫了日本的魔爪。

綜上所述,日本在戰爭前期對新占領的東南亞等地實行了嚴格的戒嚴制度。不僅掠奪了當地的資源和財富,還擾亂了當地的金融體系。用不值錢的日軍票當本幣壓榨當地人。這都是因為日本對戰爭未來的不確定性和自身的極端民族主義觀念。最終日本人在盟軍的進攻下壹步步撤退,在壹片殘垣斷壁上喝下了這杯自釀的苦酒。

  • 上一篇:斯德哥爾摩的主要景點
  • 下一篇:星空的故事200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