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菜鯉魚湯
此為傳統的廣東潮菜,味道鮮美。選新鮮鯉魚1條,500克左右,去凈內臟,不用去鱗,此湯務求清澈,因此不必將鯉魚油煎。選用潮州出產的鹹菜甫,切片後浸淡,然後與鯉魚同煮至出味即成。
粉葛鯪魚湯
選購粉葛時,留意兩端露出紅色肉地的為佳品,去皮後切大件。選新鮮鯪魚兩條,煎香後放煲湯袋中,與粉葛、赤小豆及果皮幾小片同煲2~3小時即成,味道清甜鮮美。赤小豆和胃,50克即可,此湯於春天飲用尤佳。
豬肚馬蹄湯
在這裏為妳提供壹個簡單而有效的清洗豬肚法,於鑊中將油半杯燒至大熱,放入豬肚燙至粘潺去清,取出用清水略為沖洗即可。
選質地堅硬及重手的馬蹄,去皮後與豬肚、排骨、白果及腐竹同煲3小時即可,此湯清甜鮮美。
莧菜肉片湯
春季的青莧菜比紅色馬齒莧食味為佳,烹調後菜滑湯鮮,以菜壯梗短的為上品。只需將水煮開,加油鹽後放肉片及莧菜煮開即成。此湯濃香撲鼻,煮莧菜略多加點兒油,會使其更油滑可口。
瑤柱粉腸湯
選購豬粉腸時請肉商於腸身壹處輕切壹刀,擠出少許“粉”察看,如“粉”色帶黃,粉腸必苦,如“粉”色白凈則可放心購買。清洗粉腸只需於腸頭放入蒜頭壹粒直通至腸尾,蒜頭不單去汙垢,還可去異味。粉腸清洗後與浸軟的瑤柱、芡實及杞子同煲3小時即成。此湯溫補,味鮮美。
橫脷枸杞湯
枸杞於春夏間最為肥嫩,配合豬橫脷及豬肝滾湯,苦甘清甜,非常有益。橫脷乃豬的胰臟,與豬舌頭無幹。豬肝切片後可用清水洗片刻才加腌料拌腌,經過清洗的豬肝可免血水於湯中產生浮起雜質,可保證湯水清澈。飲用前倘加入雞蛋,色香味更佳。
夏季滋補湯幾例
1.裏脊肉花生付竹雞腳湯
用料:裏脊肉2斤 水煮去皮的花生 0.3斤 發好的付竹0.2斤 雞爪0.5斤
香菜0.1斤 生姜片2--3片 鹽適量
制做:
a.裏脊肉,雞爪炒水待用.
b.砂鍋洗凈入水2/3,上火.
c.將裏脊肉,雞爪,生姜片投入砂鍋,燒開轉小火去浮沫.
d.2.5小時後投入去皮的花生.在過0.5小時放入發好的付竹段,繼續煲15分鐘後放香菜,鹽調味.
e.出燙.
2. 紅蘿蔔栗米瘦肉湯
材料:紅蘿蔔 1斤 栗米 2 個 瘦肉 8 兩 蜜棗 3 粒 陳皮 1 / 4 片
做法:
a. 紅蘿蔔洗凈去皮斜切厚塊。栗米洗幹凈、切段。
b. 瘦肉洗幹凈,飛水。
c. 陳皮浸洗,備用。
d. 鍋放進所有材料,加入適量的水,煲滾後轉慢火,煲至所有材料軟身及湯變濃,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3. 西洋菜湯
材料:西洋菜 半斤 蜜棗 3 粒 陳皮 1/4 片冰糖 適量
做法:
a. 西洋菜放鹽水中浸半小時,清洗幹凈,用滾水飛水。
b. 蜜棗洗凈,備用。
c. 鍋放適量的水,水滾放入西洋菜、蜜棗及冰糖,中火煲壹小時即成,當到35分鐘時放入陳皮。
4. 清補涼瘦肉湯
材料:瘦肉 8 兩 陳皮 1/4片生熟薏米10克(2錢)蓮子5克(1錢)百合5克(1錢)淮生10克(2錢)玉竹5克(1錢)茨實5克(1錢)
做法:
a. 豬肉出水,並用清水洗凈,切大塊。
b. 陳皮浸軟。
c. 陳皮放水煲沸後,放進全部材料,待水再沸後,改用慢火煲壹個半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5. 羅漢果煲瘦肉
材料:瘦肉 8兩 羅漢果 1/2個
做法:
a. 瘦肉出水去除血水,再清洗幹凈,切成小塊。
b. 水煮開,放入肉片及羅漢果,以小火燉煮1個半小時,加入鹽調味即成。
6. 青紅蘿蔔豬肉湯
材料份量:瘦肉 8 兩 青蘿蔔 1 個 紅蘿蔔 1個 陳皮 1/4片
做法:
a. 豬肉洗凈,飛水五分鐘,並用清水洗凈。
b. 青、紅蘿蔔均去皮,洗凈,切塊。
c. 陳皮浸軟。
d. 水沸後,放進全部材料,待水再沸後,改用文火煲兩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7. 老黃瓜煲赤小豆扁豆
材料:老黃瓜 1條 赤小豆 2兩 扁豆 2兩 排骨 1斤 蜜棗 3粒陳皮 1片
做法:
a. 陳皮浸軟。老黃瓜洗凈,切塊備用。
b. 排骨、赤小豆、扁豆及蜜棗洗凈,備用。
c. 鍋內放適量水,水滾放入上述材料,中火煲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老黃瓜 - 清熱解渴利尿。
赤小豆-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維他命A、B及C,利小便去水腫,除煩熱,止渴,解酒濕等。
扁 豆-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鐵及磷,可健脾和中,除濕熱。
排 骨 - 補氣益血,增加鈣質。
蜜 棗 - 潤肺止咳。
秋冬是進補最好季節
進補分季節性,因為冬天寒冷,進補不易產生火氣,因此是最好的補陽補氣的季節。這時陽虛的病人可以多吃溫補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等補血壯陽之品;血虛患者在上述物品中添加當歸、紅棗、首烏、枸杞等;氣虛病人適當加入北芪、黨參、五爪龍等;至於陰虛患者建議選用烏龜、水魚、水鴨、雪蛤等食品,並適當酌量添加玉竹、麥冬、生地、天冬等藥材。
秋天的進補也很重要,以補氣養陰、潤燥為目的,可以常吃雪梨、木瓜、葡萄、桑葚子、馬蹄、銀耳等食物。同時,秋冬進補還有地域上的講究。
男以氣為本,女以血為主
男女老少也有不同的進補主題。中醫認為,男以氣為本而女以血為主,男宜補氣壯陽或補氣養陰為要,而女則補氣養血為重,因此有“男吃人參女吃茸”的說法。如果是陰陽兩虛的則人參與鹿茸並進。
小孩子的狀況可用“肝常余而脾常不足、心火常亢腎氣不充”來形容,他們常有肝火但肺臟嬌嫩,進補的時候就要補脾平肝,清心補肺腎。老人家很多存在氣血、陰陽均不足的情況,但虛癥的情況又因人而異,所以進補尤其需要隨癥應變,哪類不足就偏重補哪類。
至於中青年,他們常見的虛癥有:飲食生活缺乏規律,故容易發生濕熱;休息不足導致傷及氣陰;房事過度傷到陽氣;吃辛辣煎炒食物過多則易上火動氣。在進補時,也應該分門別類來對待。
勿將補湯看作增強體質的靈藥
其實,湯的營養遠遠不能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世界上沒有壹個人是靠喝湯過日子的,而吃飯吃菜少喝湯的人活得健康的不在少數。專家認為,應以飯菜為主,不應以湯水為餐。
有些人以為只有肉類才有補,所以他們吃飯時只吃肉菜而不吃飯,他們以為肉類才是補身體的,米飯吃不吃都無所謂。事實上米飯是主食,其營養成分為人體所必須,不能被補品所替代
枸杞養陰湯
枸杞15 g、麥冬15g、生百合10g、太子參15g、內金15g
功能:生精養血,滋陰益氣。
適用於:精氣不足,身體虛弱,或久病新愈者,癥見倦怠乏力、心悸氣少,眩暈失眠,口燥咽幹,易患外感。
用法:每日1劑,水煎二次兌壹處後,分二次服或頻頻飲服。
若失眠較甚者加酸棗仁15克,若便秘者加生地15克,黑芝麻15克,若便溏者加山藥20克。按語:在養生學中,中醫提出“冬令進補”“冬令宜補”的養生觀,並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認為要想保持身體健康,必須順應季節的變化來調養體內的陰精和陽氣。而冬令又是補益人體陰精的最佳季節。藥補可選用枸杞、麥冬、熟地、何首烏、百合等,以及選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天王補心丹等。食補宜多選用海參、甲魚、銀耳、芝麻、核桃、牛乳等。但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物虛弱型,選用更有針對性的藥物和食品,才能更好的發揮其養生保健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