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景德鎮瓷器

景德鎮瓷器

江西景德鎮出產的瓷器。大量的家用瓷器和陳設瓷器,以自制瓷器為特色,號稱“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響如石”,產品種類齊全,已達三種名稱。瓷器精良,造型輕盈,裝飾多樣。裝飾方面,有青花、釉裏紅、古彩、粉彩、鬥彩、新彩、釉下多色、精美青花等。其中青花和粉彩制品是大頭,琉璃是名品。釉色有青、藍、紅、黃、黑等多種。只有紅釉系統,即洪軍,郎窯紅,季紅和玫瑰紫,是用“還原焰”燒制的。這些產品世界聞名。

近年來,壹些聲稱出售正宗景德鎮瓷器的展覽活動不時在全國各地引發壹些負面新聞。據相關媒體報道:在北京,幾乎每個月都有打著景德鎮旗號的陶瓷展,但價格混亂;在合肥,景德鎮瓷展遭遇“寒流”,好幾天壹件也賣不出去;在成都,景德鎮瓷器展主辦方突然“憑空”拿錢,參展商不得不打折出售展品...

在市體育場,壹場景德鎮瓷器展即將結束。在壹些市民的印象中,這種景德鎮瓷器的展覽現在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三四年前,景德鎮瓷器展每年在許昌舉辦壹次;兩年前,景德鎮瓷展壹年內在許昌“梅開二度”;從去年到今年年初,類似的展覽活動陸續舉行。

經歷了壹系列全國各地的“麥城之旅”,景德鎮瓷展為何頻頻造訪許昌,給我們帶來了什麽?

景德鎮瓷器遭遇尷尬。

在市體育場南側1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參展商用各種木架圍起了40多個展位,大大小小近萬件瓷器在陽光下閃著白光。昨天下午,記者在店裏轉了壹圈,發現看客很少,尤其是買家。有的展商低著頭,無精打采地坐在壹堆瓷器中間,看到有人來也不主動打招呼;有的攤位只看瓷器,展商在四五米外的健身路徑上玩健身器材;幾個參展商聚在壹起,用方言聊天。

在商店入口附近的右側有三個人圍著壹個攤位。壹個老板模樣的中年人正在包裝三個瓷瓶。壹個女人正在向壹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抱怨:“砍價不是這樣的。妳以為是買蘿蔔白菜!三瓶只要60元,就得交10元。我要丟命了!”看到記者湊了過來,女子不失時機地問道:“妳要嗎?我們還有三瓶這樣的60元。”記者朝她指的方向看去。地上擺放著10多個四五十厘米高的瓷花瓶,旁邊的壹塊牌子上寫著“最後壹次出售——30元/個”。看看木框上幾百塊的瓷器,往往標價100元、1000元甚至10000元,而且都是折扣價。。

“我買不起這麽貴的。”聽到記者的感嘆,老板娘追著問:“能不能買實心的?”告訴我壹個價格。“記者報了壹套瓷屏原價八折的價格。她搖搖頭說:“我真的想加點錢。"

隨後,記者從幾家展商處了解到,20多天來,大部分展商生意慘淡,有的還入不敷出。據壹位姓熊的參展商介紹,這次從景德鎮來許昌的有40多人,每天要交1000元的場地費。平均分攤到每戶的費用目前在500元左右,加上住宿、運費、損耗等費用。每天可憐的銷售,恐怕連路費都賺不到。“許昌人太會砍價了,東西根本賣不出去,買的人少,今年虧大了。聽說前不久來了壹個景德鎮瓷器展團。我就知道我們不會來了。”盡管記者多次詢問,但該展商始終不願透露具體的損失金額。“這幾天壹分錢都沒賺到。我要為此付出代價。都是幾萬塊錢!如果妳賣不出進價,我就帶回來!”壹位參展商看起來很興奮。

天價景德鎮瓷器被質疑。

與店內慘淡的經營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次瓷展中不乏高價瓷器。記者在店裏看到,價格最高的是壹個宮廷瓷罐。這個壇子的價格是1.96萬元,被稱為“花開富貴”。還有號稱“中國第壹”的1.28萬元的薄壁瓷碗,號稱“世紀第壹”的5.8萬元的薄壁瓷碗,號稱“絕世珍品”的3.8萬元的薄壁瓷碗...在壹般人眼裏,這些瓷罐、瓷瓶、瓷碗本身並不算特別出眾,很多人看在眼裏。真的看不出來。"

為什麽壹件普通的景德鎮瓷器敢開出這麽高的價格?問及展商,仿佛事先打過招呼,他們的回答如出壹轍:“名寶當然值錢!妳看上面的畫,都是師傅畫的。”當壹個觀眾問有什麽可以證明這些瓷器的價值時,每個參展商都能拿出壹張蓋著燙金蓋的“收藏證書”。這種“收藏證書”附有收藏者的姓名和照片,或者瓷器制作者的簡要文字說明。最引人註目的是有壹個紅色的印章,上面標著“收藏”四個字。這樣壹份沒有任何單位或部門簽名的“收藏證書”,怎麽能證明幾十萬的瓷器價值呢?遊客只沈迷於654.38+萬元以上的瓷器。真正吸引他們為之買單的,是那些幾十塊、幾百塊的瓷器。壹位陳姓大媽拎著壹堆瓷碗說:“幾萬塊錢的碗我都買不起!”這個碗還可以用來盛食物。"然而,壹位參展商指著壹個標價3.8萬元的瓷碗神秘地說:"剛剛有人買了壹個作為禮物。妳要的話,我9000塊賣給妳。“為什麽地攤瓷器走遍天下?

“妳給的價格太低了,但我們賣的是景德鎮瓷器!”這是店裏的展商經常掛在嘴邊的壹句話。

為什麽“千年瓷都”景德鎮的瓷器會貶值,並以“賣地”的形式出現?有展商表示,負擔不起展廳的場地費。這種擺攤式的展覽活動,都是民間自發組織的,不管虧不虧,最後都要“買單”。但當地業內有人壹針見血:“他們根本不是景德鎮人,賣的東西不能代表景德鎮的水平。”業內人士進壹步解釋,上世紀90年代末,壹些居住在景德鎮附近的農民為生活所迫,低價收購景德鎮瓷器,並在各地銷售。沒想到,他們賣了個好價錢,發了大財。然後,他們開車帶著親戚朋友去省裏拿出瓷器,賺了錢。於是,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了展銷隊伍,他們組團到省外甚至國外銷售景德鎮作坊瓷器,逐漸形成規模。而這些農民參展商過於註重眼前利益,購買的景德鎮瓷器大多是小作坊的產品,根本無法代表真正的景德鎮水平。此外,自發的展覽活動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規範,久而久之造成了很多麻煩。客觀地說,這種展位展曾經給景德鎮的作坊瓷器帶來了壹絲生機,但現在由於參展商自身素質的局限等原因,已經進入了壹個惡性循環。更令人痛心的是,這種行為在壹定程度上損害了景德鎮瓷器的聲譽。

許昌中國鈞瓷文化藝術研究會秘書長溫劍波解釋了景德鎮瓷展為何能勉強維持許昌的局面。他說,世界上只有壹種瓷器,景德鎮瓷器在許昌還能有壹定的市場,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許昌人對鈞瓷的喜愛。近年來,借著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東風,我市鈞瓷發展迅速。不僅政府出面宣傳鈞瓷,當地媒體也極力推薦鈞瓷。我市文化名人、鈞瓷愛好者和經營者也積極配合宣傳。鈞瓷研究所、鈞瓷研究所、鈞瓷生產者不遺余力的發展鈞瓷,讓更多的人了解並逐漸喜歡上鈞瓷。這種“愛屋及烏”的心態為景德鎮瓷器進入許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景德鎮瓷器展的啟示

景德鎮作坊瓷器也不遠了。萬裏去許昌賣身。對許昌鈞瓷有什麽啟示?

鈞瓷領域人士認為,景德鎮瓷展為藝術品進入市場打開了突破口。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經驗,多宣傳鈞瓷,讓更多的人像了解景德鎮瓷器壹樣了解鈞瓷。和景德鎮瓷器壹樣,鈞瓷走向市場是必然趨勢。事實上,許昌鈞瓷走出去的嘗試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了。據許昌中國鈞瓷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範文典介紹,我市從65438年到0976年在北京舉辦了四次大型展覽活動,鈞瓷壹舉成名,至今在北京享有盛譽。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我市壹直沒有舉辦任何大型展覽活動。在溫劍波的記憶中,1997的鈞瓷勇敢地走上了走出去的道路。記得香港回歸前在湘江之濱舉辦的鈞瓷制品研討會和展覽,就是壹出“政府搭臺,文化鋪路,經濟唱戲”的大戲。當時鈞瓷黑粉出道,壹鳴驚人。同年,鈞瓷“移師日本”,在日本聲名鵲起,引來不少訂單。近年來,鈞瓷不僅多次被作為“國禮”送出國外,還不斷贈送給博鰲亞洲論壇,成為各國政要和海內外鈞瓷愛好者爭相收藏的珍品。

總結景德鎮瓷展的教訓,業內人士強調,鈞瓷的市場化道路要堅持“精品路線”。鈞瓷以文化底蘊取勝。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在造型、創意等方面求新的同時,必須堅持其高貴品質。決不能降低品位,以次充好,不允許列次品。推銷鈞瓷的銷售人員也要了解鈞瓷的文化內涵,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在推銷產品的同時,宣傳鈞瓷文化,讓鈞瓷給消費者留下良好的第壹印象。鈞瓷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註重請進來,以自身的名氣和獨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藝術家和大師加入鈞瓷研發的行列,創造出更多的精品,走良性循環的道路。

  • 上一篇:如何收藏易欣賞的太平文獻
  • 下一篇:最該減負的不是孩子,而是母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