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俞伯琴家的廚師塗師傅壹家給她留下了太多的記憶,不僅有美食,而且有歡樂。1974年至2006年之間,俞伯琴曾七次返回中國,可始終沒有找到塗師傅的八個孩子。如今八十三歲的她越來越強烈思念著他們:“塗永福、塗永美、塗永安、塗永禮……妳們現在在哪裏?還記得兒時的夥伴嗎?妳們過得還好嗎?”
新聘廚師和他的家人
抗戰爆發後,雅禮中學於1938年從長沙遷往湘西沅陵。1940年,雅禮學會(當時Yale-in-China的正式中文名)駐華代表俞道存(Dwight Rugh)壹家返回雅禮,住在湖南沅陵雅禮中學高中部所在地溪子口虎溪山。他在雅禮中學教英語,夫人俞婉英(Winifred Rugh)在雅禮中學教音樂,他們有壹個1933年出生於長沙的女兒俞伯琴(Betty Jean)。到了沅陵之後,俞道存新聘了壹位姓塗的廚師,大家稱他為塗師傅。
塗師傅以前在壹位丹麥傳教士家做廚師,俞道存來之前這位牧師離開了沅陵。塗師傅中等個子,留著光頭,圓圓的臉,平時話不多。雖然很少有笑容,卻是壹個正直、善良的人。塗師傅的夫人婚前是壹位小學教師,經常面帶微笑,待人和善。他們當時有兩個小孩,第壹個孩子(大兒子)叫塗永福,第二個孩子(大女兒)叫塗永美。塗師母很能幹,把家人的衣物弄得非常整潔。他們壹家住在靠近俞道存家的三間小屋裏。1941年新年前,塗師傅的第三個孩子出生,取名為塗永安,寓意“平安”。
俞伯琴在沅陵時的小夥伴有細細和塗永美,她們三個女孩經常在壹起玩。細細是雅禮大學1917年第壹屆的八位畢業生之壹——後來成為牧師的歐陽峙(余慶)的女兒。那年新年到來時,三個女孩子策劃表演了壹場新年舞臺劇。由11歲的塗永福穿著俞道存的浴袍,用壹塊擦盤巾系在頭上扮演約瑟夫;塗永美穿著壹件俞伯琴的媽媽俞婉英的藍色外套,用另壹塊擦盤巾做面紗扮演瑪利亞;其他孩子扮演牧羊人和三賢士;細細和俞伯琴穿著束腰寬帶、額頭上系著金箔裝飾的頭箍,扮演天使。演出很成功,之後,大家喝著茶,吃著新年的小甜點。
抗戰期間,沅陵物價飛漲。俞伯琴回憶:“1942年,我每星期的零用錢是100萬元,可我得存六個星期才能到街對面的店裏買壹枝鉛筆!”因為部分工資是按塗師傅家人均大米的數量支付,而此時塗夫人的第四個孩子塗永樂(音譯)在1942年新年前不久也出生了,俞道存很難繼續支付不斷增添的工資,只得告訴塗師傅,如果他再生壹個小孩的話他就付不起工資了。塗師傅為給俞道存帶來的麻煩道歉,然後回到了廚房。
塗師傅的第五個小孩生於1943年新年前後,塗師傅家給他取名為“塗永禮”,意在向雅禮表示敬意,也是向之後費心為他全家找到生活費的俞道存表示敬意。
精湛的手藝培養她兒時口味
塗師傅工作很努力,手藝也很精湛。前雇主留給他壹個制作德國軟糕的模板,黑色光滑的木頭帶著細微的紋理,精致地刻著北歐斯堪的納維亞特色的圖案,略帶茴香的味道。對於年幼時的俞伯琴來說,在沅陵度過的那些新年的美好,其實等同於塗師傅用那塊模板做出的軟糕的美好味道。
俞伯琴家每天從壹個奶農那裏買三杯水牛產的奶。像其他人壹樣,這個奶農也在牛奶中摻水,但奶農沒料到,塗師傅有壹個前雇主留下的比重計!每天早上,奶農從後院臺階上來,跟塗師傅說壹聲“來啦”,塗師傅壹言不發地遞給他壹個平底鍋,奶農用勺盛出牛奶倒進去,塗師傅這時仍然壹聲不吭,他拿出比重計放到平底鍋裏,看著直立的玻璃管直至它不動為止。最後,塗師傅嘀咕了壹聲,掏出三杯牛奶的錢,奶農把錢放進腰包,提起罐子,咚咚地走下臺階向他告別。塗師傅於是壹言不發地帶著百分之百的純牛奶回到廚房,放在爐子上煮。
因為沒有冰箱,塗師傅每天得做黃油,他用另外壹些牛奶來拌麥片粥,剩下的壹杯牛奶無疑是給俞伯琴留著。盡管俞伯琴不愛喝,但她的父母執意要她喝壹杯。牛奶表面結著壹層白色的奶皮,不過她喜歡先將它去掉,然後壹口氣喝完。
塗師傅用當地的面粉烤出內灰外黃的面包,他用黃油和冰糖糖漿做薄烤餅和華夫餅,還將烤過的小麥谷粒磨碎,然後做全麥麥片粥。塗師傅還巧妙地磨出壹種替代咖啡的飲料。另外,他做的橘子醬和用金橘、梨子、桃子做的果醬都特別美味。塗師傅將烤花生放在攪拌機裏反復攪碎,然後倒上芝麻油做成散發著堅果香味的花生醬。他還做香腸、鹹肉、熏香腸和熏鹹肉。這些美味的食物都成了俞伯琴兒時難忘的記憶。
永恒的友誼是否能再續
抗戰勝利後,1946年初,俞道存壹家隨雅禮中學從湘西沅陵遷回省城長沙,生活在沅陵的塗師傅最初並沒有跟隨他們來到長沙。1951年,因特殊歷史原因,來長沙看望俞道存的人少了很多,但每個月總有壹個人會堅持來看俞道存,這人就是俞家在沅陵時的家廚塗師傅!原來,塗師傅過了幾年也從沅陵搬到了長沙,並在長沙的鬧市區開了壹家生意很好的面包房。
這時的塗師傅已經有了八個孩子,六男兩女,他們分別是塗永福、塗永美、塗永安、塗永禮、塗永樂(音譯,可能有誤,下同)、塗恩來(音譯)、塗祖森(音譯)和兩歲不到的塗永陵(音譯)。每逢俞道存過生日和新年到來時,塗師傅總會拎著精美的蛋糕,帶著穿著漂亮的孩子們前來探望俞家。
八個小孩跟在塗師傅身後從前門進來,很有禮貌地坐著,非常乖巧,他們安靜地吃著蛋糕、喝著茶。看到俞道存壹切都好,塗師傅也露出舒心的表情,然後跟他說:“我們得走了。”八個小孩跟俞道存說完“再見”後,魚貫而出。
幾十年後壹位中國朋友告訴俞伯琴,當年長沙外事辦要求俞道存找壹個擔保人時,塗師傅成為了擔保人。當別人問他為什麽願意這樣做,塗師傅回答說,他感覺俞道存是個好人。
1951年後,俞伯琴與塗師傅壹家失去了聯系。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之後,俞伯琴與丈夫大衛分別在1974、1982、1990、1996、2001、2004和2006年七次訪問中國,其中五次特地來到長沙或沅陵,受到當地人的熱烈歡迎。
在俞伯琴訪問中國期間及過去的42年裏,俞伯琴壹直在打聽塗師傅壹家的下落,可能尋找的方法不對,始終沒有能夠找到塗師傅壹家人的線索。雅禮中學英語教師、著名教育家應開識的兒子、今年已83歲的應選道老人也曾是細細及塗師傅的孩子們的兒時夥伴,應選道先生告訴筆者:“細細就是歐陽健美,她還有壹個姐姐叫歐陽純美”,並解釋道,“塗師傅孩子名字中的那個字應該是‘永’字,而不是俞伯琴書中所講的‘沅’字,這可能是湖南話中‘永’和‘沅’的發音相近的緣故吧。”
提到塗師傅在湖南做的西式糕點,應選道也記憶猶新,他說:“抗戰勝利後,我在長沙曾經買過塗師傅做的糕點,很好吃!”奇怪的是,包括應選道在內的很多老雅禮人,似乎沒有人知道塗師傅壹家人後來的下落。
根據俞伯琴的記憶,塗師傅的大兒子塗永福大約出生於1930年;塗永安、塗永樂(音譯)、塗永禮大約分別在1941、1942和1943年出生於湖南沅陵;最小的兒子塗永陵(音譯)大約是1948或1949年出生。俞伯琴不知道為什麽塗師傅壹家像人間蒸發了壹樣無影無蹤,塗師傅的壹家是她記憶裏很重要的財富。塗師傅雖只是壹個家廚,但他有勇氣、誠實、正派,且堅持自己的想法。
數年前,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西邊的俞伯琴托筆者幫她尋找塗師傅的後人,可惜筆者在長沙人脈有限,最終無功而返。
如果塗師傅的後人能看到這篇文章及所附照片,請盡快與我聯系(郵箱 yali1906@126.com),同時也歡迎知情者提供線索,83歲的俞伯琴老人希望找回她七十多年念念不忘的在湖南沅陵和長沙的兒時夥伴,找回她兒時留在湖南的最可寶貴的人生友誼。塗師傅的兒女和他們的後人,妳們在哪裏,妳們都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