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他留言了,搜遍了各大網站,網盤,資源站,什麽都沒有。意思是沒有免費資源的書,有什麽推薦的?
拜托,這是壹本幫助妳提高思維能力的書。它在JD.COM有售,而且只有40多塊。除此之外,我還介紹了書的內容。既然妳想看,那就說明妳不會浪費時間。
免費的東西不壹定免費。妳要找的時間不是值40多塊錢嗎?
這本書的書名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話題:《稀缺——我們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這本書解釋了“窮人為什麽那麽窮,富人為什麽那麽忙”。
在說“窮人思維”之前,我得補充壹點,“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思維,而是“曾經的窮人”的思維。
比如,即使我們完全買得起壹本書,壹部電影,我們還是習慣性地想著去找找有沒有免費的資源。不管是70後,80後,90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資源相對不足的環境中長大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是“窮人思維”。
03
窮人的思維對我們的第壹個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取金錢。
最近有壹部超爛的電影《熱血雷激情營救》,豆瓣上95.7%的人打了壹星。不過根據我的經驗,再爛的片子,中途退出的人也不超過30%。也就是說,在65%的人眼裏,90分鐘的價值不會超過30元裏的票價。
窮人的時間不值錢,所以願意用時間換錢。這是壹種“經濟行為”。但當妳口袋脫貧了,卻還把自己的時間和別人的時間看得太不值錢,說明妳的腦袋還卡在“窮思維”裏。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窮人思維”往往過於關註“沈沒成本”。
什麽是“沈沒成本”?也就是妳花了30塊錢看了壹場電影。電影再好,錢也退不回來。
有壹個有趣的“買鞋定理”。假設妳在商場買了壹雙鞋,尺碼還可以,但是當妳真正穿上的時候,發現這雙鞋夾腳,無法退貨。因此,妳會經歷以下心理鬥爭:
“不甘心定理”:這雙鞋對妳來說越貴(換句話說就是越窮),妳試穿的次數越多(越吃虧);
“幸運定理”:如果妳確定自己穿不了,那麽這雙鞋越貴,妳放在家裏的時間越長,占用空間越大。
“絕望定理”:不管妳離開它多久,總有壹天,妳會把它扔得越遠越好。
世界很安靜。如果我知道今天,我為什麽要知道?
而“富人思維”則相反:花錢要麽是為了賺錢,要麽是為了享受,如果兩樣都不做,就不值得浪費精力。
當然,窮人那種“時間不值錢”的思維往往只影響到人生轉型期的我們,但接下來的思維慣性就沒那麽容易擺脫了。
04
有壹句話,通常會得罪人,但有了前面理論的鋪墊,我不怕大家殺了我:
貴嗎?怎麽會是產品的缺陷呢?難道不是妳的錯嗎?
我不是說大家都窮,而是說“思維差”容易在價值判斷上出現問題。
超市裏的被子有大、中、小三種尺寸打折。原價300,250,200,現價150。根據銷售員的經驗,窮人更傾向於買大號——省錢,富人更傾向於需要尺寸——自己的需要。
這是“窮人思維”造成的第二個更重要的影響。稀缺被稱為“窺視效應”:資源稀缺時人們會變得更加專註,但過度關註會導致判斷力下降。
妳什麽意思?因為“窮人思維”讓我們過於關註自己所擁有的資源,而往往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妳的目標。
05
前幾年老婆說要買學區房。
家裏的錢我給她了,連首付都不夠。我的建議是以後多存點錢。
當然胳膊擰不過大腿,最後她東補西借,居然補了首付。大多數窮人在買房時都有這種感覺。當時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他們下定決心,以後都會去做。想想也沒那麽難。
論理財能力,我絕對在她之上。我有十幾年的投資經驗,對市場上復雜的金融工具有著清晰的把握。而且她甚至問人家買銀行理財產品能不能保本。
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從壹開始就陷入了“窮人思維”——不去想學區房是不是必要的、合理的目標,而是先考慮自己的錢夠不夠用。
“窮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富思維”的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考慮買房,先考慮我得付多少錢首付,每月收入多少還貸?然後反過來算,該不該買房,買什麽房子。
有錢人考慮買房。首先他們問,我要不要買房?我想買什麽樣的房子?然後算算,還剩多少,怎麽解決。
如果壹個任務的目標是合理的,那麽我們就不能以“資源不足”為由否定它。這是富人告訴我們的壹個至關重要的原則。
06
“思維差”最可怕的是,它會消耗我們有限的自制力。
以前有壹種觀點認為窮人意誌力會更強,但事實完全相反。
行為經濟學中有壹個概念叫做“決策疲勞”。在短時間內,妳做的決定越多,妳的精力就越耗盡,妳就越不願意再次權衡利弊,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武斷決定。
壹些經濟學家發現,“決策疲勞”對窮人的影響最大。美國的窮人更喜歡購買垃圾食品,不僅因為它便宜,還因為他們習慣於對他們購買的所有東西反復比較價格。壹方面占用了他們大量的時間,沒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另壹方面,那些頻繁而無意義的決定,讓他們的大腦疲憊不堪,抵擋不住垃圾食品的誘惑。
美國的例子沒有感覺?想想自己減肥的經歷。在大量的運動消耗了妳的意誌力之後,妳是不是更加抵擋不住冰淇淋的誘惑了?總是找機會“安慰”自己,導致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電影《華爾街之狼》講述了壹個股票經紀人欺騙窮人的故事。他發現,窮人在長期的消費決策中已經形成了壹種思維慣性——越便宜的東西越有吸引力。當他們把這種思維慣性帶到投資中,就成了“垃圾股”的目標客戶。
片中有壹句臺詞:“我們把垃圾賣給垃圾人,因為錢在我們手裏永遠比在他們手裏值錢。”這是全世界騙子的心聲。
把“垃圾”賣給想致富的窮人,也是中國最賺錢的生意。那些高息的垃圾P2P,那些不可能上市的“內部原始股”,那些無數次崩盤回滾的“3M騙局”,都抓住了“窮人思維”的致命弱點——既沒有判斷力,也沒有自制力。
那些有錢人是怎麽投資的?巴菲特的投資偏好中,既沒有房地產,也沒有互聯網,前者是因為不喜歡,後者是因為不了解。
這就是自制力,像獵豹壹樣,專註於自己有限的精力,久久等待壹個了解它的機會,最後狠狠打擊它。
我們之前說過,“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專利。其實,富人在做重大決策時,往往會陷入“窮人思維”,哪怕是最不缺錢的富人——皇帝。
07
清朝光帝在歷代皇帝中以“節儉”著稱。
他有多小氣?女王生日,每人壹碗鹵面——吃完就沒了。
他在自己建陵墓的時候,給的錢太少,造成了嚴重的施工質量問題。最後不得不返工,費用是清陵中最多的。
用稀缺性的話說,“我們在乎小東西幾分錢,卻花大錢買大事。”
道光為什麽會有如此嚴重的“窮思”?我認為是“康乾盛世”的虛假繁榮,導致嘉慶財政空虛,給當時還是太子的道光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可怕印象。
於是道光的“節儉”達到了“錯國”的程度。
道光想盡辦法省錢,實際上卻把心思放在了駐疆部隊上,想把他們撤走。
部長想,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我可以不退,但是反正我是不會給錢的。我們自己想辦法做吧。
這壹逼,不出所料,逼出了壹條路。大臣平均撤掉壹部分駐紮在其他要塞的部隊,把省下來的軍休日分配到新疆。
直到十幾年後的鴉片戰爭,他們才發現英國軍艦可以在十天內把大量士兵從廣州運到天津。清軍分散在全國各地,集結壹支部隊往往要幾個月——戰鬥結束了,幾十萬大軍還在半路上東奔西跑。
這就是“窮人思維”的核心。如果妳只關註錢,妳經常是在浪費錢。如果只著眼於眼前利益,很有可能妳贏了壹場戰役,卻輸掉了整個戰場。
08
在馮小剛的《1942》中,張國立飾演的地主在逃亡的路上說了壹句話:“我知道如何從壹個窮人變成壹個富人。十年之內,我還是主人,然後我會回來……”
我不知道如何讓窮人變成富人,但我覺得首先要擺脫“窮人思維”。以下是給妳的壹些建議:
1.樹立“時間價值”的觀念,減少做“花的時間多,得到的收益少”的事情;
2.切記“沈沒成本”是追不回來的,錢已經花錯了,浪費時間就是添堵;
3.培養“目標導向”的思維。好項目永遠比不上錢。只要目標正確,錢總是可以解決的;
4.減少無意義的頻繁決策,節省寶貴的意誌力。比如,我們可以在年初設立壹個“享受”基金,預算外消費全部花掉,不用每次都反復權衡;比如主要投資標的是不需要決策的被動投資品種。再比如,只挑選需要意誌力的最重要的活動(學習外語、健身等。),而且太多會影響妳做重大決策時的判斷;
5.拓展自己的視野,適當做壹些眼前“沒用”的事情,防止自己進入只關註當下的“窺視”狀態,樹立長遠規劃的戰略意識。
以前我媽每年年底打掃衛生扔東西的時候,總喜歡說“窮人留破爛,越留越窮。”事實上,“窮人思維”才是我們最應該扔掉的“垃圾”。永遠記住,窮人不是缺錢的人,而是走不出“窮思維”怪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