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校確實擁有豐富的藏書和非常吸引人的圖書館,但是老師卻不鼓勵孩子們去使用這些館藏,理由是怕弄臟這些書籍,然而如此來,圖書館就無法發揮它的功能,充其最只不過是個能加深訪客印象的展示場所,這些書雖然就近在眼前,卻無法輕易取得閱讀。有些班級裏則是陳列著豐富的圖書,但班上的孩子卻只有在表現良好時,才可以去閱讀這些書。在這個例子裏我們發現,書本的取得成為對某些表現優異孩子的獎勵,而對其他的孩子而言,卻是壹個失敗的經驗。這樣的做法實在難以鼓勵每個孩子去閱讀。
2、“自主閱讀”時該怎麽做?
DEAR:拋開壹切只管閱讀。
USSR :不受幹擾的安靜閱讀。
SQUIRT :保持安靜不受打擾的白主閱讀時間。
這段時間得是不受幹擾的,老師應該避免利用這個時間檢查學生們的功課、要他們讀故事,或自己在整間教室轉來轉去地忙著做其他事情。事實上,我們應該遵盾跟孩子們說明的閱讀時間應有的規則,讓他們安安靜靜地閱讀。同時,在這段時間裏,老師也應該閱讀自己想看的書,才能以身作則。
只要不受幹擾,閱讀就能持續壹段時間。但是,有些時候孩子還是需要我們去鼓勵的。像在規定的閱讀時間內,有的孩子明知是閱讀的時候,卻難以定下心來,老師在壹旁適時的鼓勵,就可以幫助孩子們發揮他們應有的自制力。此外,我們要讓孩子們認為,閱讀時間理所當然是除了閱讀之外不應沒再做任何其他事情的。
3、沃納提出的支持觀點:
每個學生都應有機會依照自己的速度、程度來閱讀。閱讀需要經常練習。
老師總是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程度、個性,提供壹份適合的書單給他們,因此孩子們應有機會多方摸索,嘗試閱讀。
不能期待孩子們會利用課余時間閱讀。 很多孩子來自於沒有閱讀習慣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常會因為電視而犧牲閱讀的時間,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裏,閱讀並沒有被視為生活的壹部分。
老師最好不要總是想去左右孩子們的閱讀看法,因為對閱讀的看法本來就因人而異,果成權威式的介入很容易使師生間的關系出現裂賣保痕,再加上壹個班孩子眾多,老師很難立刻察覺出問題。從許多例子裏我們都發現,壹個幹預過多的老師很容易使孩子們產生不喜歡閱讀的後遺癥。
老師不能限制孩子們只閱讀他選的書。如果只鼓勵孩子閱讀指定的圖書,那麽班上的孩子將只能呈現老師的閱讀趣味,而無法展現個人的閱讀特質。
如果孩子們老是看壹些不營養的書,老師就有必要作個案處理,適時加以引導。
很多知名作者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培養了廣泛而多樣化的閱讀習慣。
孩子們得學著探索自己的閱讀品味。壹個能決定自己想看些什麽書的孩子,他的閱讀品味與層次,絕對比要靠老師來告訴他這個好、那個不好的孩子高出許多。
沃納所強調的,其實是我們早就已經明白的道理: 如果我們能早在孩提時代及青少年時期就培養起經常閱讀的習慣,那麽,我們絕對有最佳的條件成為壹位成熟的讀者。
4、關於學生的讀書筆記,實踐中幾項值得註意的重點:
(老師和家長都要避免在孩子的閱讀筆記上寫任何評語。)
確定閱讀記錄的筆記本裝訂得是否牢固。
這個筆記本不需要很大,頁數也不用很多,但壹定得堅固耐用。
在孩子不會寫字以前,老師得幫孩子們做好這個記錄並妥善保存。壹旦孩子學會寫字,
並能擔負起自行保存閱讀記錄的責任時,老師就可以將這份工作移交給孩子去做。老師只要
拿出壹個禮拜追蹤壹次孩子們有沒有好好做記錄就可以了。
不要強迫孩子們寫下他們對書本的評語,這只是壹份簡單的閱讀書目記錄,不要將之視為壹份作業。有些孩子只會簡單地下壹個評語,像“很棒”“無聊”“好好看哦”之類的,我們也沒必要去更正他們。不過,我們得註意不要讓做這份記錄淪為壹項無關緊要的瑣事。
老師和家長都要避免在孩子的閱讀筆記上寫任何評語,像“妳寫得太簡單了”,或“做
得很棒”等。它只是壹份幫助孩子明白自己曾看過哪些書的記錄而已,我們不希望孩子將閱
讀筆記視為作業,甚至起反感,那就不好了。
而最糟糕的狀況是將孩子們的閱讀記錄拿來做比較:“人家珍妮弗這段時間都讀了5本
書了,而薩拉妳卻只讀了2本。還有,查爾斯,在過去這兩周裏,妳壹本書都沒讀,看看人家詹姆斯都讀6本了呢!”
如果老師自己也做閱讀記錄,那麽孩子做起來將會更心甘情願。
5、講故事課程的壹些方法:
壹次讀整個故事。活動之後,可以什麽都不必多說,或者由老師引導孩子們輕松自然地壹起討論故事情節。我們知道,有些故事總會牽引出孩子心裏的話,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與人分享,有些故事則正好相反,老師可以憑直覺來判斷孩子們到底需要什麽。整個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在於領會和享受故事的樂趣。
短篇故事、詩歌、散文選集的朗讀,可以選擇單獨壹人,或者幾個人輪流。每壹個小
段落都可以安排壹個穿插簡介,或者壹段串場說明。這個活動非常適合在學校日、家長之夜、學校集會等特別場合舉行,孩子們的閱讀表演可以成為壹項助興節目。
讀小說或長篇故事的壹部分,目的在於刺激孩子們自己接下去閱讀的欲望。這裏要註意的是,選讀部分要能自成壹體,即使沒聽到書中其他精彩的部分,也能獲得聽故事的滿足感。壹個故事分幾天來讀,理想的狀況是每壹個重要部分之間不要拖太長。還有,要慎重選擇適合用這種方式來表現的圖書。
短詩朗讀的時間安排就顯得較有彈性,可以很容易找出空檔來。但還是得註意,要在每天都安排壹個固定的時間,即使只有5~10分鐘。據我所知,有些老師每天放學前都會利用壹點時間讓孩子們上臺朗讀詩篇。孩子們總會事先花幾分鐘練習,以免破壞了詩句應有的美感,或者因為忘詞而出醜,到了念詩的時候,每個孩子就輪流上臺朗讀他所選擇的詩。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每個上學的日子都在詩歌的陶冶之中畫下美好的句點。雖然是短短的10分鐘,
卻是壹個相當值得頌揚和推廣的學習活動。
戲劇化的閱讀。讓家長們和孩子混合編組,合作朗讀壹個故事。以個人的音質特色分別呈現書中人物的聲音,甚至可以加上音樂背景、服裝(帽子、外套或整套服裝)以及任何可以增強戲劇效果的道具。通常,以這樣戲劇化的方式來朗讀壹個故事,我們會需要壹位編劇來安排每個人所負責的書中人物的對話,以及壹位故事敘述者。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壹人擔任兩個角色。當然,這壹切努力也可以發展成壹出戲劇呢!
6、關於閱讀的種種,是永遠也不會嫌太晚的。
閱讀經歷所代表的絕不僅止於我們曾經讀過的書,它多彩多姿地呈現了當時閱讀故事時的心情,也造就了今日的自我。
如果閱讀不曾影響我們的生活不曾改變我們些什麽、不曾影響我們的處世態度,那麽它很快就會成為壹項過時的娛樂,我們也無須在這兒小題大做地闡述它的價值了。然而,閱讀正如我壹直以來所篤信的, 確確實實是以各種方式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因此我們的腦子裏曾放進哪些書、記得什麽樣的書,就有相當重大的關系。
7、到底應該給孩子們壹些什麽?
到底應該給孩子們壹些什麽,壹直是家長及政府賦予老師的壹項重大責任。如果孩子們的閱讀沒有任何記錄的話,老師和其他人又從何去了解孩子的閱讀經歷?如果老師對班上的孩子讀過的故事、詩篇、繪本或民間傳說沒有壹點點概念的話,他又如何能好好地帶領這個班級呢?如果老師只是給孩子們壹份標上號碼的閱讀清單,然後就依著這份書單追蹤孩子們到底看了多少,那麽閱讀在這兒變得更像是壹場閱兵。壹個真正重視兒童閱讀的老師應該就像某些註重文學教育的家長壹樣,給孩子們壹個最好的閱讀環境,提供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孩子們隨時可以找他想看的書。我們不會將這些書編號,不會填鴨式地要孩子們照單全收,更不會要求所有的孩子都閱讀相同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