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論晚唐時期華北三大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形成與演變,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
3.利用彩色紅外航片研究城市歷史地理——以九江、蕪湖、安慶三市文化景觀演變與河道變遷的關系為例,北京大學學報(歷史地理專刊),1992。
4.唐宋運河城市選址與形態研究,環境變遷研究系列之四,1993。
5.寫下在英國倫敦看到的四本清代北京城市地圖繪本,漢學研究第二輯,1994。
6.對中國古代城市研究的壹些看法,北京大學歷史第二輯,1994。
7.中西封建社會城市形態比較研究,中西封建社會比較研究,1998。
8.城市化進程中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誤區,歷史地理新論——浙江大學歷史地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
9.老北京地域結構的啟示(中法學術講座系列報告),法國漢學系列之七,中華書局,2002年。
10.《唐代的城市形態與地域結構》,北京大學《盛唐研究叢書:唐代的地域結構與經營空間》,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
11.清末雲南省地圖與昆明城市建設發展史。鄭·《中國古代城市地圖集》,地圖出版社,2005年。
12.《明清地方城市形態分析》,載《石全先生九十壽辰隨筆》,武漢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96-536頁。
13.中國城市形態演變的歷史階段考察,臺灣省立大學城市與設計學報,第17期,2007年3月,第2-75頁。
14.今日憶古道——北京城的歷史沿革與傳統文化風貌,載於吳曉峰主編的《人文精神與日俱增——清華文心論壇演講集》,福建教育出版社,65438+2007年2月,第162-186頁。
15.甘肅、青海地區考察所見古城遺址的初步認識,載於《張廣大先生八十壽辰隨筆集》,臺灣省新文風出版公司,2010,第527 ~ 556頁。1.池河研究——宋代黃河下遊研究,《歷史地理》第四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論中國古代北塘水利工程湮沒的原因,《中國農業史》第3期,1986。
3.《唐宋運河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參觀古運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古羅馬哈德良長城遺跡及其在英國的維護》,《長城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5.歷史上歐洲地區的定義,歐洲的分裂與整合,1999。
6.21世紀數字時代的中國歷史地理,《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200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齊魯書店,2001,第21-29頁。
7.《歷史時期農牧交界地區的交通、聚落與文化互動》,《統萬城遺址綜合研究》,三秦出版社,2004年。
8.渠道與平臺:殺虎在歷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山西大學學報》編輯部,第30卷第2期,1 ~ 6頁,2007年3月。
9.古地圖上的治河與淮安——提議建立淮安古地圖與運河工程博物館,載於《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圖書出版社,2007年,第48-66頁。
10.偶然還是必然——運河中的地理因素,《中國地理》,2009年第3期,第68-69頁。1.歐洲部分中國古代地圖的考察與研究,漢學研究第三輯,1995。
2.馬國賢與銅版康熙《故宮全景圖》——兼論中國早期地圖在歐洲的傳播與影響,臺灣省東吳大學東吳史學報,第4期,臺北,1998。
3.20世紀前的中國傳統地圖,文化的禮物-2000年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4.《古代地圖與中國城市形態變遷史》,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編《歷史地理-中國文化中心講座系列》,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2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城市遺址與布局圖集》編——兼論歷史地圖與歷史地圖的區別,《紀念侯仁之九十華誕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6.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國地圖特藏,《中外關系史——新史料與新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7.地圖與檔案,北京檔案館編《檔案與北京歷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年7月,第170 ~ 182頁。
8.(臺北)臺灣省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地圖及圖則的初步整理與認識,故宮博物院:學術季刊,2007年第25卷第1期,第151-178頁。
9.中國古代地圖的收藏與利用(壹)——中國歷代地圖的繪制與保管,廣州城建檔案館:《城市季風》,2007年第2期。
10.中國古代地圖的收藏與利用(二)——中國古代地圖的流通與收藏,廣州城建檔案館:城市季風,2007年第3期,第8-13頁。
11.中國古代地圖的收藏與利用(三)——古代地圖的利用,載於廣州城建檔案館:《城市季風》,2007年第4期,第8-10頁。
12.黃河與運河水利圖及其科學價值,《水利學報》,第39卷第8期,2008年,第947-954頁。
13.古地圖史料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載《中國名城》2008年第2期,揚州:中國名城雜誌,2008年,第37-39頁。
14.《中國傳統河工水利圖初探》,載《鄧光明教授百年誕辰論文集》,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編,中華書局,2008年,第794-818頁。
15.《古代地圖與歷史地理研究》,主編,許主編:《荊楚歷史地理與長江中遊開發——2008中國歷史地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474-482頁。
16.廣州市規劃局、廣州市城建檔案館編《中國古代地圖的收集與利用:圖文並茂的城市文脈——廣州古今地圖集》,廣東地圖出版社,2010 1,第80 ~ 87頁。
17.《中國古代地圖考察與制圖史領域的國際漢學交流》,北京大學國際漢學研究基地出版:《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壹期),中華書局,2010年3月,第145 ~ 207頁。
18.16-18世紀中西地圖傳播二三事,載復旦大學歷史地理中心:《跨越空間的文化——16 ~ 19世紀中西文化的交匯與調適》,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65438+。
19.對15-17傳世的公元7世紀繪制的中國世界地圖的推測,發表於劉應生主編、楊曉春副主編:《大明混圖與新疆混圖研究——中世紀晚期東亞的全球地圖與世界地理知識》,南京大學朝鮮學叢書2,南京:鳳凰出版社。1.《中國西毒世紀城市研究的形成》,克裏斯蒂安·拉穆魯譯
法國東方極限學院公報,第82卷,巴黎,1995。
2.歐洲所見1900年前中國地圖的調查與研究
數學科學史,葡萄牙和東亞II,Luis Saraiva編輯,CMAF-UL 2001,葡京,2001年12月,第23-44頁。國際標準書號:972-95229-3-6
3.馬泰奧·裏帕神父與《康熙帝國全圖》: 16世紀以來中國地圖在歐洲的傳播和影響
東方大學學院,CINA天主教第十八和第十九大學,馬特奧·RIPA和中國學院,那不勒斯國際學術討論會,11-12月2日,1997。
那不勒斯Michele Fatica和Francesco D'Arelli,1999,第123-134頁。
4.中國歷史研究中的地理空間
《中國歷史研究》,第10卷,第213-226頁,韓國大邱,2000年
5.歐洲所見1900年前中國地圖的調查與研究
數學科學史,葡萄牙和東亞II,Luis Saraiva編輯,CMAF-UL 2001,葡京,2001年12月,第23-44頁。國際標準書號:972-95229-3-6
世界科學出版公司出版。有限公司ISBN:981-256-078-5
6.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地圖,波多蘭,華盛頓地圖協會雜誌,第62期,2005年春季,第37-44頁。
(本文發表在《美國華盛頓制圖學會雜誌》上)
7.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朝鮮人繪制的中國地圖:紀念已故陳李博士,《文化與歷史地理學報》,第16卷,第1號(第22輯)2004年4月30日。第343 - 347頁
8.中國歷史中的沿海空間和沿海地圖,中國傳統資料中對海洋空間的理解,東亞海洋史2,東亞經濟和社會文化研究,蕭婷和羅德裏克·普塔克主編,威斯巴登出版社,2006年,第155—176頁。
9.永別了中國的古土地——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藤井健二、杉山正昭、張羽金田《地球肖像:地球》古土地調查。
10.中國城市史研究趨勢,亞洲研究趨勢。新系列號3 (2008年)由東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第1-23頁。
11.中國近代以後的城市形態史研究,森部,《城市環境史,第2集,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