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紹威,魏州貴鄉人。
父親羅弘信,本名羅宗弁,開頭做馬牧監,服事節度使樂彥貞。光啟末年,樂彥貞的兒子樂從訓驕橫太盛,招聚兵馬,想誅滅魏州牙軍。
牙軍大怒,聚集吶喊攻打他,樂從訓出逃據守相州。牙軍廢除樂彥貞,囚禁在龍興寺,逼著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殺死了他,推舉小校趙文建任留後。
此前,羅弘信自己說,在居住的地方遇見壹位白胡須的老頭,對他說:“妳將成為壹方土地的主人。”這樣做夢遇見了兩次,內心覺得怪異。
不久趙文建與軍心不協,牙軍們相聚呼喊說“:誰願做節度使?”羅弘信立即應聲回答說“:白須老頭早就告訴我,可以做妳們的君長。”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軍們推舉羅弘信為魏州留後。
朝廷聞訊,就正式授給他節旄。 乾寧年間,太祖急攻兗州、鄆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這時李克用派大將李存信領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駐在莘縣。
李存信帶兵沒有法度,不斷征取魏州的牛馬,羅弘信對此不平。太祖乘機派使者對羅弘信說“:太原晉人誌在吞並河朔,當回師之日,貴道就很可憂慮了。”
羅弘信便感到害怕,於是與太祖結好,又出兵三萬人攻打李存信,打敗了他。不久,李克用領兵攻打魏州,紮營於觀音門外,魏州所屬城邑多被晉軍攻占。
太祖派葛從周援救羅弘信,在洹水與晉軍交戰,活捉了李克用的兒子落落獻上,太祖令將落落送給羅弘信,羅弘信殺了他,晉軍才退。這時太祖正在圖取兗州、鄆州,擔心羅弘信背離自己,每年歲時節日都送給他財物,必定言辭謙卑、禮物豐盛。
羅弘信每有回禮,太祖必當著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說:“六兄是比我年紀大壹倍的兄長,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鄰邦的禮儀看待。”所以羅弘信以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後來羅弘信歷官至檢校太尉,被封為臨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羅紹威繼承父親的職位自稱魏州留後,朝廷也就順便任命他,接著正式授與他旄節斧鉞,加封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封為長沙郡王。唐昭宗東遷洛陽,太祖命各道營修洛邑,羅紹威單獨營修太廟,詔令加封他為守侍中,進封為鄴王。
當初,至德年間,田承嗣盜取占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招募軍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稱為“牙軍”,都供給豐厚的賞賜,使牙軍不勝驕寵。年代久遠,父子相承,親戚黨徒交結牢固,那兇暴的人,強取豪奪,違犯法令,官員不能制止。
牙軍們隨便變換主帥,就像兒戲,從田氏以後,近二百年,主帥的廢立,全出於牙軍之手,如史憲誠、何全白臯、韓君雄、樂彥貞,都是他們擁立的,對他們的優待獎賞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誅。羅紹威苦於牙軍以往形成的弊病,雖以財貨收買姑息遷就,但內心不滿他們。
羅紹威繼承父職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圖謀擾亂河朔,進攻占領貝州,長驅直攻魏州。羅紹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駐在洹水,葛從周自邢州、氵名州領軍進入魏州,燕軍將領劉守文、單可及與太祖的軍隊在內黃交戰,燕軍大敗,太祖的軍隊乘勝追擊。
遇上葛從周也出軍掩擊,又打敗燕軍。斬首三萬余級。
三年,羅紹威派使者與太祖會合軍隊,壹同進攻滄州以回報太祖。從此羅紹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為仰慕並依附於他。
羅紹威眼見唐朝國運衰落,群雄交相作亂,太祖兵力強於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禪代帝的意圖,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結他,成就他的事業,又經常擔心牙軍發生變亂,內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無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謀變,羅紹威更加害怕,於是定計除掉牙軍,派使者告訴太祖請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應了他,派李思安會同魏博鎮軍隊再次攻打滄州。在這以前,安陽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機派遣長直軍校馬嗣勛挑選士兵壹千人,將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輿擡入魏州,說是贊助安陽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親自領軍渡過黃河,聲稱到滄州、景州視察行營,牙軍很懷疑他的行動。這月十六日,羅紹威率領數百家奴門客與馬嗣勛***同攻打牙軍,當時住在牙城的壹千多牙軍,到天亮時全被誅殺,***八千家,都被滅了族,州城為之壹空。
第二天,太祖從內黃奔到鄴州。當時魏軍二萬,正與朝廷軍隊壹同包圍滄州,聽到魏州城中發生事變,魏軍於是擁著大將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內,皆為勁敵,太祖派眾將分兵征討他們,半年才平定。
從此羅紹威雖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軍,然而立刻又後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幾個月,又發生浮陽戰役,羅紹威飛車饋送運輸軍需,從鄴都到長蘆五百裏,車軌交疊,不絕於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帥府,沿路設置亭候,供應牲牢、酒備、軍幕、什器,太祖上下全軍幾十萬人,所用軍需都不缺少。到太祖從長蘆回來,再次經過魏州時,羅紹威乘機對太祖說“:..州、岐下、太原終有狂妄詭密的意圖,各以復興唐朝王室為名,大王應當自己奪取國家政權,以斷絕別人的企圖,上天賜與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議的。”
太祖深深感謝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羅紹威為守太傅、兼中書令,賜與扶天啟運竭節功臣名號。
禦駕將進洛陽時,羅紹威奉詔令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當時所有,而建築忽然。
2.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壹,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誌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壹百七十·儒林傳壹》) 譯文 汪克寬,字德壹,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幹)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壹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誌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壹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註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余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幹(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壹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幹、李燔學。
遊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裏,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幹(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幹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幹至崇安五夫裏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幹留住客邸,“臥起壹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幹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壹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誌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臺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幹,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幹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幹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幹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托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幹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幹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裏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3. 文言文 居大不易 翻譯長安物價正貴,恐怕白居不易。
能寫出如此的詩句,白居又有什麽難的?我前面說的話只是兒戲罷了!
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投顧況,況戲之曰:“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原上草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詩人十六歲到長安赴試,拜訪著名詩人顧況。顧況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詼諧幽默地說:“長安物價正貴,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閱得《賦得離離原上草》中“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驚奇,拍案叫絕,馬上改變語氣,鄭重地說:“能寫出如此的詩句,白居也易!”從此,白居易詩名大振。
4. 古文 的翻譯鄭谷①在袁州,齊己②因攜所為詩往謁焉③。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谷笑曰:“數枝非早也,不若壹枝則佳。”齊己矍然④不覺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林⑦以谷為齊己壹字之師。
註 釋:
①鄭谷:唐朝詩人。②齊己:唐朝和尚,善詩。③謁焉:拜見他。④瞿然:驚訝的樣子。⑤兼:提起。⑥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內衣合稱三衣。⑦士林:讀書人之中。
譯文:
鄭谷住在袁州,齊己於是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壹首《早梅詩》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壹枝好。”齊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裝,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從此,文人間把鄭谷看作齊己的壹字之師。
5. 文言文翻譯《楊卓傳》楊卓,字自立,泰和人。
洪武四年進士,授任吏部主事。過了壹年,遷任廣東行省員外郎。
農家婦女獨自壹人在山中行走,遇到伐木士兵,想的混亂。妻子不同意,被殺。
官府拷問同服役士兵二十人,都服罪。卓說:“士卒人多,必然善惡現象,可以全部抵罪嗎?”列二十人庭下,仔細看了許久,指兩個士兵說:“殺人者,妳的!”兩個死大吃壹驚,認罪。
因事獲罪貶謫鳳陽種田,又起用為杭州通判。有兄弟爭奪田地的人,多年來不決,卓到,垂淚開導,於是停止爭執。
楊卓精於吏事,屬吏不能欺騙。而社會公正,百姓心悅誠服呢。
6. 文言文《倪司城詩序》翻譯《倪司城詩序》
劉大槐
原文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謂詩人也。其試童子,嘗冠於童子矣;其在太學,嘗冠於太學諸生矣;其應鄉試而出,太倉王相國使人亟求其草稿觀之。然則司城之於舉進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獲壹售以終其身。雍正之初,嘗為中書而使蜀矣。其後為洋與南鄭二縣令,前後十六年,其德澤加於百姓。大臣嘗有薦其才可知壹郡,及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於縣令不得調。信乎人之窮達懸於天,而非人力之所能為邪!
司城於書無所不讀,而尤詳於聖人之經,必究極其根源乃止。其齒長於余十有餘歲,而與余同學為古文。余間出文相質,司城雖心以為善,而未嘗有面諛之言,其刻求手壹字壹句之間,如酷吏之治獄,必不稍留餘地。余少盛氣不自抑,或與之辨爭,至於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爭而少為寬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諱其疵颣①也,茍有作,必出使視之。其後每相見,則每至於爭;而壹日不見,則又未嘗不相思。蓋古之所謂益友者如此,而吾特幸與之為友也。
司城抱負奇偉,不得見於世,則往往為歌詩以自娛。其壯年周遊黔、蜀,崎嶇萬裏。其詩尤雄放,窮極文章之變。雖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語必雅健,能不失詩人意旨。時人不能盡知,更千百世後,必有能知之者。
余雖與司城同鄉裏,其久相聚處,乃反在異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見者常至五六年。歲庚午,司城壹至京師,余與相聚才數日,悵然別去,忽忽閱四歲。今春余將之武昌,道過司城。司城出酒肴***酌,意氣慷慨,其平時飛動之趨,猶不能無。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為詩,僅千有餘篇。其鋟板②以行世,用白金無過百兩,而家貧力未能及。余將與四方友人***謀之,而未知其何如。雖然,司城之詩藏於家,其光怪已自發見不可掩。雖其行世,豈能加毫末於司城哉!然則鋟板與否,而司城固不可問矣。
譯文
我的朋友倪司城不是當今世人所認為的詩人。他參加童生試時,曾經取得第壹名的成績。他在太學學習時,也曾是太學學生中成績最好的。他參加鄉試剛從考場出來,太倉王相國立刻派人去求取草稿來欣賞。既然這樣,那麽,倪司城對於考中進士應該是穩操勝券的,可是他最終還是未能考中,直至終老。雍正初年,曾經以中書的身份出使蜀地,那以後擔任過洋與、南鄭兩個縣的縣長,前後壹***十六年,他的恩德施及於百姓。有大臣曾推薦他,認為他的才幹可以擔任壹郡的郡守或任職布政和按察副使,可是最終還是終老於縣令任上而不得升遷。真是啊,人是否得誌取決於上天,不是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
司城對於書籍,無所不讀,而且對於聖人的經典尤其精通,壹定要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才可停止,他比我大十多歲,卻和我壹道***同學習古文。我偶爾拿出文章請他質疑,司城即使認為很好,但也未曾有當面贊美的言辭,他往往在壹詞壹句之間要求苛刻,就像壹個酷吏在審理案件壹樣,壹定不會稍微留有余地。我年少氣盛不會克制,有時候和他爭辯起來,甚至到了喧嚷吵鬧的程度。然而,司城不會因為我的爭辯而稍加寬容;我也不會他的嚴格要求而自己掩飾自己的缺點,如果有新作品壹定拿出來讓他看。那以後,每次相見每次都相互爭論;可是,壹日不見面,那麽又未曾不思念他。大概古人所說的“益友”的人就像這樣的吧,而我也特別榮幸與他做朋友。
司城有著異常偉大的抱負,可是不被世人所用,就常常寫詩歌來自娛自樂。他壯年時遊遍了黔地、蜀地,道路崎嶇,達萬裏,他的詩尤其雄壯、奔放,極盡文章的變化。即使其它的稍微淺顯壹些的作品,而語言也典雅剛健,能夠不失去詩人言誌的主旨。可惜的是時俗的人不能全了解,(我想)經過千百代後會有人理解他的。
我雖然和司城是同鄉,與他長時間相處的地方,卻反而在異地他鄉。司城已經住在家鄉,不能相見的時候常達五六年。庚午年,司城壹人到了京城,我和他相聚才幾天,(倪司城)惆悵地辭別離去,匆匆又過去了四年。今年春天,我將要到武昌去,路過司城住地。司城拿出美酒佳肴來招待我,言談間情緒激昂,充滿正氣,就是平時的激昂的情感尚且不會少的。可是司城他年已七十了。
司城所寫的詩歌僅壹千多篇,把它刻印成書來流傳於世,所用銀兩不超過百兩,但是家貧無能為力,我將和各地的朋友***同商量這件事,可又不知道結果過如何。雖然這樣,司城的詩作收藏在家中,它光彩奇異自己會顯現,是不可掩蓋的;即使(刊印)流行於世,對司城來說,難道還能增加什麽細微的東西嗎!這樣那麽,能否刻印還是在於我們這些人的,而司城本來就不可以問嗎?
7. 汪天壹傳,文言文及翻譯您要找的是不是:江天壹傳 江天壹傳原文 (清)汪琬 江天壹,字文石,徽州歙縣人。
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
前明崇禎間,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壹。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
家貧屋敗,躬畚土築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壹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壹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沈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當是時,徽人多盜,天壹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鄉人子弟,為守禦計。
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嘩於途,所過焚掠。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壹。
天壹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十裏,與狼兵鏖戰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縣望風內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於福州,聞天壹名,授監紀推官。先是,天壹言於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壹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迤,是宜築關於此,多用兵據之,以與他縣相犄角。”
遂築叢山關。已而清師攻績溪,天壹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間出逆戰,所殺傷略相當。於是清師以少騎綴天壹於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壹甚急。天壹知事不可為,遽歸,囑其母於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壹也!”遂被執。
有知天壹者,欲釋之。天壹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禍且族矣。”
遇僉事公於營門,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與人***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吾母慮也。”至江寧,總督者欲不問,天壹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遂牽詣通濟門。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觀者無不嘆息泣下。
越數日,天表往收其屍,瘞之。而僉事公亦於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於死。天壹為賫辨疏,詣闕上之;復作《籲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興以來,先後治鄉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而公獨推重天壹,凡內外機事悉取決焉。
其後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於翁君漢津,遂為之傳。 [編輯本段]江天壹傳譯文 江天壹,字文石,徽州歙縣人。
小時候就死了父親,侍奉他的母親,和扶養弟弟天表,有著純厚的本性。他曾經對別人說:“壹個讀書人,不樹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沒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禎年間,歙縣縣令傅巖認為他才學奇異,每次縣裏童生的歲試,總是選拔他為第壹名。但到三十六歲,才補上壹名生員。
他家裏很窮,房屋殘破不堪,就自己動手用畚箕挑土築墻而住。屋上蓋的瓦片不齊全,大熱天就暴曬在酷熱的太陽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壹樣蜷伏著,有時張起破傘來遮擋壹下。
家裏的人壹面埋怨,壹面嘆息,然而天壹卻捧著書本朗讀,和平常壹樣。 天壹雖因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卻深刻沈著,足智多謀,特別受到同郡僉事金聲的賞識。
在那個時候,徽州壹帶盜匪很多,江天壹便輔助僉事金聲,用軍隊的辦法團結組織鄉裏的年輕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適逢張獻忠攻破了武昌,總兵官左良玉向東逃跑,他部下那些廣西土司的軍隊在半路上發生叛亂,所經過的地方放火搶劫。
將要到達徽州時,徽州人非常震驚恐懼。僉事金聲計議派兵去抵抗,把這件事委托給了天壹。
天壹佩腰刀,裹頭巾,黑夜裏騎著馬,率領壹批勇士奔跑了幾十裏,與叛亂的廣西土司軍隊在祁門進行激戰,殺死了叛兵壹大半人,奪取了他們所有的牛馬和兵器,徽州城依賴這次戰役而得以平安。 清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縣見勢紛紛歸附清朝,但徽州人民還是為明王朝堅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聽說江天壹的名聲,便委任他為監紀推官。在此之前,天壹對僉事金聲說:“徽州是個地勢優越的地方,各縣都有險要之處可以依賴,只是績溪那壹面正當交通要道,那裏地勢特別平坦,因此應該在那裏建築關口,多派兵駐守,以和別的縣相互配合,夾制敵人。”
於是在績溪築起了叢山關。不久,清兵攻打績溪,江天壹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壹點也不松懈。
有時出城迎戰,雙方死傷大致不相上下。於是清兵用少數騎兵在績溪牽制住江天壹,而另外從新嶺進攻。
守嶺的人先敗逃了,績溪城終於淪陷了。 清軍的主將懸賞捉拿天壹非常急迫。
江天壹知道抗清之事已沒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親托付給弟弟天表,出門大叫:“我就是江天壹!”於是被逮捕。清軍中有知道天壹的,想釋放他。
天壹說:“妳以為我怕死嗎?我不死,災禍將是全家被殺!”在營門口遇見了僉事金聲,金聲看著他說:“文石,妳還有老母親在,妳不能死。”江天壹笑著辭謝道:“哪裏有和人壹起***事而在危難時刻逃避的呢?希望妳不要為我的母親擔憂。”
到了南京,總督洪承疇想不問罪,江天壹昂起頭來說:“我為妳考慮,還是把我殺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於是把他拖到通濟門刑場。到了那裏,江天壹高呼“高皇帝”三遍。
8. 遊東坡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遊東坡
陸遊
十九日早,遊東坡。自州門而東,岡壟高下,至東坡則地勢平曠開豁。東起壹壟頗高,有屋三間。壹 *** 曰“居士亭”,亭下面南壹堂頗雄,四壁皆畫雪。堂中有蘇公像烏帽紫裘橫按筇杖是為雪堂。堂東大柳,傳以為公手植。正南有橋,榜曰“小橋”,以“莫忘小橋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無渠澗,遇雨則有涓流耳。舊止片石布其上,近輒增廣為木橋,覆以壹屋,頗敗人意。東壹井曰“暗井”,取蘇公詩中“走報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齒,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與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覽觀江山,為壹郡之最。
十九日早晨,在東坡遊玩。從州門向東,岡壟高低,到蘇東坡則地勢平曠開朗。東起壹塊高地很高,有三間屋子。壹處壟頭昂起,稱為“居士亭”,亭下面向南壹間屋子很雄偉,四壁都畫雪。堂中有蘇東坡像,戴著黑帽穿著紫皮大衣,橫按竹杖,這就是雪堂。堂屋東面有壹棵大柳樹,傳說認為是東坡親手種植。正南面有座橋,上面寫“小橋”,因“莫忘小橋流水”的句子命名。其下最初沒有渠道,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的細流淌出。原來只是壹塊石頭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增加修了壹座木橋,上面蓋了壹所屋子,很有些衰敗感覺。東面有壹口井,稱為“暗井”,出自蘇東坡詩中“走報暗井出”的句子。泉水冰涼使牙齒感到寒冷,只是不很甜。又有壹座“四望亭”,正與雪堂相對。在高山上,縱觀山河,是壹郡中(風景)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