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板方壹百壓枕邊是什麽意思

板方壹百壓枕邊是什麽意思

大錢方整者名曰“板方”。“板方壹百壓枕邊”有幾種解釋:

指長輩給的壓歲錢的書目。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分歲》中寫道:“壓歲錢大概即是對於小輩辭歲的酬勞,但並不普遍,給的只是祖父和父母,最大數目不過是板方大錢壹百文而已。”

是說兒童收到“壓歲錢”後,自己珍藏於“枕邊”的樣子。也指長輩直接將壓歲錢置於兒童“枕邊”的情形。

以下為拓展閱讀,壓歲錢的來歷與故事。

“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壹百壓枕邊”.“壓歲錢”是沿襲長久的民俗文化遺存。中國民間有以“錢”為道具的人生禮儀,如初生洗兒錢,周歲外家送彩錢金銀錢,婚禮拋喜錢、開門錢、撒帳錢,喪葬落氣錢、望山錢、口含錢、洗阱錢等;又有以“錢”為道具的歲時風俗,如元日貼五色紙錢,二月二引錢龍,寒食清明紙錢致祭,以及七夕錢、壓歲錢等。這些民俗事象,都反映“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具有的神奇性格。正當徹元春盛行“壓歲錢”時節,我們不妨回顧“壓歲錢”故事,考察有關的社會文化現象。 民俗節慶門戶網站

清人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中《十二月·歲暮雜務》壹節,說到合家團拜,更盡分歲,“散黃錢金銀錁錠”的除夕禮俗。婁子匡編《新年風俗誌》也記述了越中民間新年兒童拜歲風習:“這是輩分較小的向著生存著的輩分較大的年長的人拜新的禮節。幼者要跪下叩頭三響,長者只須俯首攬臂道好,不過客氣壹點的長輩,他就跟著跪下,還要送紅紙小包的拜錢幾角或幾元,叫小輩去自買玩具或食物。”

這種所謂“拜錢”,通常壹般稱為“壓歲錢”.“壓歲錢”是沿襲長久的民俗文化遺存。清人顧祿《清嘉錄》卷壹二引陳迦陵《歲寒詞》小序雲:“且充壓歲之錢。”又王茨檐詩:“不惜金錢分壓歲。”張軼青《壓歲錢》詩也有“用鎮將徹”及“回環朱縷結”句。又郭瀕伽《淮陰歲除·詠壓歲錢》詩寫道:“紅索青銅貫。”又引蔡鐵翁詩:“錚錚排戶投瓊響,半擲床頭壓歲錢。”上海竹枝詞中也可以看到有關壓歲錢的文字。如映雪老人《除夕竹枝詞》:“孩子相爭壓歲錢,紅頭繩結掛胸前。囑他莫作頑皮事,明年須知大壹年。”這些詩句,都是反映社會文化信息的民俗史料。

兒童的“喜錢”

壓歲錢,是中國民間普遍盛行的禮俗現象。《談征·事部》“壓歲錢”條寫道,除夕這壹風俗,最初不知始於何時,陳其年《歲寒詞小序》已經有“且充壓歲之錢,姑貯辭年之酒”的文句。《清嘉錄》卷壹二關於壓歲錢寫道,長者送給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作者又引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說,杭州風俗,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置之臥所,名為“壓歲錢”.其詩雲:“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簫價,添得嬌兒壹夜忙。”又《俗語考原》“壓歲錢”條說,民間舊俗,除夕之夜,各家有小兒女者,用盤盒壹類雜盛果品食物,互相饋贈,稱作“壓歲盤”.並以為這是宋時除夕內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盒制度之“遺意”.《夢粱錄》卷六《徹》曾經說到宋代除夕這壹慣例,所進呈的什錦禮品盒因以果品為主,所以稱作“果子盒”.認為這種很可能主要是以兒童為對象的“果子盒”是“壓歲盤”之先聲,而後又演變為“壓歲錢”的意見,是有參考價值的。唐人徐夤詩作《病中春日即事寄主人尚書二首》中,有“臘內送將三折股,歲陰分與五銖錢”句,其中所謂歲陰分錢事,或許也與“壓歲錢”民俗現象的原始形態有壹定關系。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壓歲錢”條寫道,用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稱作“壓歲錢”.而尊長賜予小兒者,也稱作“壓歲錢”.民國十壹年《杭州府誌》引《江鄉節物詩題註》也說,兒童過年,長者給以錢,用紅繩貫系,放置在睡臥之處,叫做“壓歲錢”.周作人《兒童雜事詩》關於“新年”的內容中,專有壹首描述“壓歲錢”:“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壹百壓枕邊。大街玩具商量買,先買金魚三腳蟾。”作者自註:“大錢方整者名曰‘板方。金魚等皆用火漆所制,壹枚值錢三四文。”兒童用“新收壓歲錢”“去自買玩具或食物”的情形,周作人在《自己的園地·耍貨》中也有回憶文字:“倘若這是正月的前三天,再往東走去,可以在軒亭口至大善寺的路上發見壹兩攤做火漆貨的。我還記得,青蛙六文,金魚八文,三腳蟾十二文,果品大約是四文均壹罷,至於摸魚的老漁翁,白須赤背,則要二十四文,要占去我普通所有壓歲錢四分之壹,不敢輕易問鼎了。”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分歲》中又寫道:“壓歲錢大概即是對於小輩辭歲的酬勞,但並不普遍,給的只是祖父和父母,最大數目不過是板方大錢壹百文而已。”

知堂詩“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壹百壓枕邊”,似乎是說兒童於“昨夜”收到“壓歲錢”後,自己珍藏於“枕邊”.不過,好像也有長輩直接將壓歲錢置於兒童“枕邊”的情形。如蔡雲《吳俞欠百詠》之九自註說,徹臨睡時,以錢置小兒女枕邊,名“壓歲錢”.魯迅在《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中,也說到“枕邊”“壓歲錢”的“收”與“用”的具體關系:“辭歲之後,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夠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兒童年節的快樂,如同壓歲錢的紅色包裝壹般喜慶熱烈。

著名畫家豐子愷有《兒童雜事詩圖》,其中《昨夜新收壓歲錢》壹幅,將周作人記述的新年兒童生活風俗描繪得十分生動。 民俗節慶網

壓歲錢”民俗的普及

關於壓歲錢,地方誌中有許多資料可以反映這種民俗的普及。

例如乾隆二十八年《東湖縣誌》記述當地除夕民俗:以銀錢系小兒之身,曰“壓歲”.嘉慶二年《宜興縣舊誌》說,賜小兒錢,曰“壓歲錢”.嘉慶十六年《西安縣誌》記載:尊長選大錢數十枚分賜孫子,曰“壓歲”.道光二十三年《武進陽湖縣合誌》也說,賜小兒錢,曰“壓歲錢”.鹹豐二年《淮安府誌》:家長分錢於卑幼,曰“壓歲”.同治五年《宜都縣誌》又說,以紅繩系錢賜小兒,曰“壓歲”.同治四年《房縣誌》又寫道,小兒以朱繩穿大錢掛胸襟,謂之“壓歲錢”.同治六年《鶴峰州誌續修》也說,以錢系於小兒之身,稱為“壓歲錢”.同治七年《武陵縣誌》、同治八年《續修永定縣誌》也有關於“壓歲錢”的文字。光緒二年《零陵縣誌》說,用紅繩編錢掛於小兒女衣帶上,謂之“壓歲錢”.光緒六年《巴東縣誌》也說,以銀錢系小兒之身,稱“壓歲錢”.光緒十五年《羅店鎮誌》: “尊長揀大青錢分諸幼輩,曰‘壓歲錢。”民國六年《大理縣誌稿》說,尊長賜銀錢於子女,叫做“壓歲錢”.又如民國六年《雙林鎮誌》:“給兒童卑幼以錢,曰 ’壓歲‘.”民國十年《宜良縣誌》:“亻表錢賜卑幼者,曰’壓歲‘.”民國十壹年《天門縣誌》:“以錢系小兒身,曰’壓歲。”民國三十七年《醴陵縣誌》也寫道:“給兒童喜錢,曰‘壓歲錢'.”

同治十三年《黔陽縣誌》:家長分錢與家人,謂之“壓歲”.光緒六年《六合縣誌》則說,家長以錢遍給家人,稱作“壓歲錢”,似乎並不限於兒童。光緒八年《蘄州誌》、光緒十五年《光山縣誌》也都記載除夕以錢分給家人,名為“壓歲”的風習。光緒三十二年《富陽縣誌》:“(尊長)遍散錢於闔家大小及仆婢,謂之’壓歲錢‘.”民國十二年《棗陽縣誌》也說,以錢頒兒童、奴仆,稱“壓歲錢”.民國二十三年《西平縣誌》也說,“除夕之夜,家長分配壓歲錢於所屬卑幼。”民國二十三年《新平縣誌》、民國二十五年《重修正陽縣誌》、民國二十七年《麻江縣誌》也有關於尊長賜予卑幼“壓歲錢”的內容。民國三十二年《昆明縣誌》說: “亻表錢賜卑幼者,曰’壓歲‘.”所謂“卑幼”,指仆傭和兒童。

宣統二年《諸暨縣誌》:“必置千錢於床頭,謂之’壓歲錢‘.”裏所謂“千錢”,可能是數量較多的特例。民國九年《重輯張堰誌》:“長者以朱繩綴百錢貽小兒,曰’壓歲錢‘.”“百錢”的數目,與周作人詩“板方壹百壓枕邊”相合。民國二十壹年《藍山縣誌》:“尊屬給小輩錢數十文,曰’壓歲錢‘.”其數量則為 “數十文”.

也有的地方,壓歲錢禮俗通行於正月初壹。例如民國十壹年《法華鄉誌》:“(元旦)贈小兒錢,曰’壓歲錢‘.”

可以看到,這壹民俗不僅從時間來說,延續年代十分久遠,從空間來說,分布地域也相當遼闊

壓歲錢·迓歲錢·押歲錢

在有關除夕元旦禮俗的記錄中,可以看到“壓歲錢”的名稱有所不同。如:

歲錢民國三十三年《薊縣誌》:“於家中小孩散給‘歲錢”.“

代歲錢民國三十二年《固安縣誌》:”年長老人分給子女錢文,謂之’代歲錢‘.“

帶歲錢康熙九年《海豐縣誌》:”小兒按歲系錢、芝麻殼於衣袋,曰’帶歲‘.“乾隆二十九年《隆平縣誌》:”童男女得錢,曰’帶歲‘.“民國二十三年《定縣誌》:”與小兒錢,曰’帶歲。“同治七年《鹽山縣誌》:”按歲系小兒錢於衣帶,曰‘帶歲錢'.“民國十八年《威海衛誌》:”家長分’帶歲錢‘於兒孫奴婢。“

歲歲錢民國二十二年《沁源縣誌》:”家長以錢給小兒,俗名’歲歲錢‘.“

拽魂錢民國三十三年《同官縣誌》:”給兒童壓歲錢,俗名’拽魂錢‘.“

守歲錢康熙四十九年《高密縣誌》:”家督給子女青錢’守歲‘.“乾隆十九年《高密縣誌》:”家長給子女’守歲錢‘.“乾隆二十五年《濰縣誌》:”以錢銀分給子孫,謂之’守歲‘.“道光二十六年《招遠縣誌》:”家長集群子弟為’守歲宴‘,稚子則餅餌啖之,人予以’守歲錢。“光緒十壹年《丹陽縣誌》:”家長散錢於家人,謂之‘守歲錢'.“民國三十年《濰縣誌稿》也記載:”以錢分給小兒女,謂之’守歲錢‘.“

百歲錢蔡雲的《吳俞欠百絕》中有壹首記述年節風習,寫道:“百歲錢文盤內派,萬年糧米案頭供”.小註:“以果盤派兒輩,內有’百歲錢‘.”民國八年《建德縣誌》:“兒女未成年者贈以’百歲錢‘.”民國十九年《壽昌縣誌》:“尊長分給’百歲錢‘於卑幼。”民國二十六年《衢縣誌》:“尊長選大錢數十枚分賜孫子,曰’壓歲‘.多至百文為度,亦曰’百歲錢‘.”

拜節錢清人沈欽韓《拜年詩》:“乞得兒童拜節錢,奴婢顏開各有賫。”

新歲錢《息烽縣誌》記載,“帶小孩往賀,主人饋以錢,名曰’新歲錢‘.”

新年錢嘉慶二十年《溫江縣誌》:“尊長與小兒錢,謂之’新年錢‘.”

迓歲錢民國二十五年《陽武縣誌》:“尊長以錢分賜諸卑幼,謂之’迓歲‘,亦曰’壓歲‘.”

謁歲錢民國十三年《定海縣誌》:“長者賜以銀錢,謂之’謁歲錢‘.” 民俗節慶門戶網站

懨歲錢嘉慶二十年《溫江縣誌》:“尊長以錢賜卑幼,謂之’懨歲錢‘.”

押歲錢乾隆六十年《石首縣誌》:“尊長與兒童錢,謂之‘押歲錢'.”同治十三年《安吉縣誌》:“大小各給錢鈔,謂之’押歲錢‘.”光緒三年《黃巖縣誌》:“家長以錢財分散子弟、仆婢,謂之’押歲錢‘.”光緒二十二年《錫金識小錄》記載:崇安寺市自元日起,兒童爭相趨赴。所出售的都是傀儡戲具,熔錫為小杯盤、椅桌、小鋌壹類,又削竹木為刀槍,糊紙為鬼臉,“大都賺騙小兒押歲錢耳。”光緒二十五年《余姚縣誌》:家長散錢於家屬大小男女並婢仆等,“名曰 ’押歲‘.”民國十六年《瓜洲續誌》:“分給兒童押歲錢。”民國二十年《長葛縣誌》:尊長賜卑幼錢,“名曰’押歲錢‘.”民國十九年《崇明縣誌》說事在元旦:尊長賜銀錢,“謂之’押歲‘.”民國二十年《鎮海縣誌》:家長賜錢與兒女,“謂之’押歲‘.”民國二十四年《青城縣誌》對這壹古老民俗又有新式的解釋:“兒童以鼓樂為戲,長輩給幼輩以兒童教育儲金若幹,曰’押歲錢‘.”《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也說到“押歲錢”:“然後散了押歲錢並荷包金銀錁等物。”又可見“押歲錁子”:“正值丫頭捧了壹茶盤押歲錁子進來。”直到近世,依然有將“壓歲”寫作“押歲”的。瞿秋白《赤都心史》就說到除夕長者“送小兒童的禮物”即“中國的’押歲盤‘”.

特別令人驚異的,是有將以紙錢致祭稱作為祖先送“押歲錢”的說法。民國七年《商水縣誌》:“(除日)以紙錢祭墓,曰’為祖先送押歲錢‘.”也有稱用於“供佛”的錢為“壓歲”的。如民國十七年《祿勸縣誌》:“(除夕)以銀錢供佛堂,曰’壓歲‘.”

看來代歲錢與帶歲錢只是書寫方式不同,而百歲錢與拜節錢亦原出於壹,可能就是前引婁子匡編《新年風俗誌》所謂“拜錢”.至於壓歲錢、迓歲錢、謁歲錢、懨歲錢、押歲錢,其音相近,哪壹種定名更接近其本義,還可以討論。錢沃臣《壓歲錢詩》:“嫂具珍木半姑設筵,飯宿為新年。老人分歲渾無事,手數孫曾壓歲錢。” 自註:當地風俗,以五色線穿青錢排花樣,“賫兒童壓勝,曰’壓歲錢‘.”以“壓勝”釋“壓歲錢”的“壓”字,也有可能是接近原意的。

民國四年《漢口小誌》記載正月禮俗:元日、二日皆停止貿易,不掃地,不取火,不打水,蔬菜皆先熟以備用,謂之“壓歲”.婦孺各佩銀洋、臺票,亦謂之“壓歲”.錢稱“壓歲”相當普遍。新年停作、停炊,是各地***同的情形,然而明確稱此為“壓歲”的,卻並不多見。

  • 上一篇:我通常在閑暇時工作。可以做什麽副業或者兼職?
  • 下一篇:夢幻西遊的房屋系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