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林誌亮的人生故事

林誌亮的人生故事

大陸第壹個在臺灣舉辦個人書法展的人。

早在2005年5月28日,林誌亮就在臺北國軍藝術活動中心開始了他的“書法交流之旅”,他也成為了其中的壹員。

大陸第壹人在臺灣舉辦個人書法展。原定為期五天的展覽期因參觀者湧入而延長至6月11日結束,展覽期長達14天。

開幕當天,臺灣省政界、軍界、商界、文化界、宗教界、藝術界、醫學界、宗教界人士絡繹不絕,200多筐賀詞,其中有中新三黨正副主席和藍綠陣營47名“立委”的簽名。考試院原院長徐水德致開幕詞。

臺灣《統壹日報》社長彭紹洲稱贊林先生書法精湛,臺灣著名評論家李敖稱他為真正的書法家。

臺灣省林誌良個人書法展展廳中央,有壹幅大寫的行書《中國人》,左邊是席慕蓉的《鄉愁》。

右邊是余光的《鄉愁》,吸引了各方人士和前來觀展的人們在作品前拍照。

林誌亮說:“臺灣省舉辦《破冰》展覽,意在引玉,希望能促進兩岸書法交流。”。壹位臺灣省企業家想以100萬元購買展出的118作品,被林誌亮婉言謝絕。為了實現在包道舉辦展覽的夢想,林誌亮個人花費了近60萬人民幣,卻只帶回了1000人民幣。在14天的展覽中,壹位山西籍的國民黨老兵每天都來參觀展覽。最後壹天,這位在臺灣省沒有親人的老兵含淚從口袋裏掏出1100元新臺幣,讓工作人員交給反正不在現場的林誌良,讓林誌良拿走他的壹件。沒有遇到這位山西老兵,成了林誌亮臺灣省之行最大的遺憾,而這1000元新臺幣,也成了他現在最獨特的收藏。

“臺灣省命運”始於我父親。

林誌亮與臺灣省的關系始於他的父親。他笑著說,他媽差不多是臺灣省的。

原來林誌亮的父親在臺灣省有個女朋友。幾十年後,他去臺灣省進行書法交流時,也曾代表父親邀請這位女士見面。

林誌亮的父親是同安的才子,曾經被臺灣省壹家茶館雇來當管家。據說我在臺灣省交了個女朋友,把她帶回同安老家給她父母看,他們很滿意。當時是夏天,這位臺灣省女友很前衛,穿著泳衣在溪邊遊泳,引來不少村民圍觀。傳統保守的林家不敢娶這個媳婦,就讓林誌良的父親把她送回臺灣省。1950年,林誌亮的父親也從臺灣省回到了同安,雙方相互隔絕。

林誌良後來在廈門通過和臺灣省人做生意賺了錢,交了朋友。三年前,他投資開發羅漢山,發願請五百菩薩。有臺灣省的朋友幫忙。後來他來臺灣省交流時,特意“重聚”了父親的“失蹤情人”,兩人壹見面,不禁唏噓。

用壹座大山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現在,在林誌良的推動下,羅漢山不僅是海峽兩岸書法展示交流的平臺,還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內涵。他相信有了這些內涵,羅漢山將來壹定會成為海峽兩岸的名山。

發揚慈悲心,用書法幫助世界

在過去的10年裏,林誌亮在拜訪名人的路上,看到窮人和受苦的人,總是感到憐憫。林誌亮還計劃用幾年時間在國內舉辦多場個人書法展,地點選在偏遠貧困山區。壹方面,書法展將喚起人們對中國書法的熱愛,另壹方面,展覽結束後將舉行義賣活動,義賣所得將捐贈給貧困山區的希望小學。

“社會造就了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回報社會。”2009年,母校廈門同安實驗小學百年校慶時,林誌良舉辦了個人書法展,部分作品被人花了20多萬買走,林誌良把錢全部捐給了母校。寧夏海原,聯合國稱之為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林誌亮從2009年中秋節拍賣其作品所得的20多萬元捐贈給當地政府用於辦學,邀請11名當地中小學生到廈門學習交流,並於當年捐贈解決了當地蓮花鎮14名貧困大學生的學雜費。

從壹個被停學的問題兒童到壹個多才多藝的書法家。

林誌良草書歷史人物的宏圖大誌,如毛澤東的《園中春江雪》、嶽飛的《紅河》,豪邁奔放,猶如萬馬奔騰於曠野,龍騰於天際。他用楷書抄寫描寫佛教經典,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華嚴經》等,精致典雅,如佛陀的諄諄教誨,妙語撥動心弦,營造出壹種平和安寧的境界。但他的篆書古樸典雅,隸書構圖靈動,掛在堂上熠熠生輝。

但說到書法,林誌亮說是“偶然所致,造化弄人”。小時候,林誌亮很調皮。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因為調皮被老師停學。《渭北》裏文筆優美的福臨把肖誌良關了起來,在房間裏拉了幾根電線,掛了各種字帖,讓肖誌良每天必須完成壹定量的書法臨摹作業,才能吃飽飯,否則就得受罰。壹個學期後,老師讓他返校,因為他在壹次學校書法比賽中以壹個罪名獲得了壹等獎。

小學畢業後,我碰上了文革。那時候造反派要抄大字報,抄大字報壹天還能拿5毛錢的酬勞。當時可以買1斤大米,讓林誌亮第壹次覺得壹手好字可以有“真正的價值”,而作為家裏的長子,他也開始有了養家糊口的責任。更讓人驚訝的是,當時抄大字報的其他“反動學術權威”都是知識分子,都擅長文筆,而樂於提問的林誌亮更是如魚得水,勤奮學習,對照字帖反復斟酌。從強迫到興趣,林誌亮對書法的癡迷壹發不可收拾。在家抄完字帖,去書店和街邊書攤找。為了省下買字帖的錢,他在書店或書攤前站上幾個小時,悄悄把右手放在褲子口袋裏,照著字帖壹張壹張地寫,不知不覺就磨出了四個口袋。他小時候用裝滿尿素的編織袋染褲子,然後縫上。為了耐磨,他的口袋是棉質的。而他的這個習慣壹直保持到現在。

愛上寫作後,林誌亮對壹切都很用心的研究。在他的生活和業余時間,他的才華和能力令人眼花繚亂。到現在,50多歲的他依然每天堅持健身訓練,100多公斤的舉重就更不用說了。強健的體魄,不同尋常的臂力,被他視為長蛇的必備條件。

堅持書法,在人生的風風雨雨中領悟佛法

1975年,林誌良,21歲,被分配到廈門市同安鎮(現同安區)朱銹工藝拖鞋廠工作。先是跑供銷,後被任命為有書畫功底的設計師。1981年下發了《關於農村工作的1號文件》,同意農村家庭承包。1983年,林誌良提出承包責任制,在全廠98%工人的支持下當選廠長。

1985之後,國家進行改革開放,建立廈門經濟特區。林誌亮以4000元起家,與來自香港的朋友創辦了三福珍珠銹工藝廠,成為第壹家獲得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局許可的中外合資企業。短短幾年間,林誌亮實現了年出口額500萬美元,產品出口到23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林誌亮在廠裏辦了幼兒園,進幼兒園的孩子免學費,免零食。因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非凡成就,時任福建省省長賈慶林親自視察了林誌良的工廠,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鼓勵。

孟子曰:“天將大任於斯人,必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身膚,空其身,惑其行。”

林誌亮的人生也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遭遇了嚴重的挫折。然而,練到“忘我”程度的林誌亮,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選擇了另壹種生活方式。他常出廈門,拜佛山,仿名寺,走南闖北,用壹把毛筆和壹手好字結交了無數朋友,得天獨厚。在此期間,林誌亮也與佛結緣,中國。如今,林誌亮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佛學的修行中。

事業和人生的起起落落,讓他明白了“原者非壹,無為者有為”的道理。林誌良說,他壹生最大的收獲是歷經人生磨難卻從未放棄對書法藝術的追求,現在最重要的人生課題是寫佛經,建佛寺,以佛倡書法,以書法促慈悲濟世,把新建的羅漢山建成功德無量、造福人民的大業。

  • 上一篇:有沒有和《歷史之眼》壹樣好看的漫畫?
  • 下一篇:死亡是什麽樣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