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查豐子愷的簡介,他的代表作有哪些,《白鵝》的寫作背景。

查豐子愷的簡介,他的代表作有哪些,《白鵝》的寫作背景。

豐子愷(1898.11.9-1975.9.15),曾用名豐潤、豐仁、嬰行,號子愷,字仁。漢族,浙江崇德(今桐鄉)人。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是壹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文章風格雍容恬靜,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象。他的兒子豐華瞻為父親作傳《豐子愷小傳》。豐子愷給孩子們寫了壹封信《給我的孩子們》,書籍《我的苦學經驗》深受讀者喜歡。

逝世日期: 壹九七五年

代表作品: 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

豐子愷,原名豐潤,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是壹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壹,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豐子愷文集》等著作。他壹生出版的著作達壹百八十多部。 十年動亂期間,遭受迫害,積郁成病,於1975年不治而逝,享年七十八歲。 豐子愷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省立第壹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另壹位對他有較大影響的老師則是夏丏尊,他稱李叔同為“爸爸”,夏丏尊為“媽媽”,這兩位老師尤其是李叔同,對他的壹生影響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曾寫作文《懷念李叔同先生》以紀念恩師。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短期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回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壹些大專院校執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壹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 兒童漫畫(20張)  上陸續發表,並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壹名稱。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職於上海藝術大學。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壹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小學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畫冊《子愷漫畫選》。1952年後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供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受人敬仰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壹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豐先生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余種畫冊也大多絕跡於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漫畫恐怕是最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壹個意境,比如《人散後,壹鉤新月天如水》,幾個茶杯,壹卷簾櫳,便是十分心情。豐先生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例如《阿寶赤膊》,《妳給我削瓜,我給妳打扇》和《會議》。讀豐先生的兒童漫畫,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麽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少壹些欺詐,少壹些執著,多壹些自然,多壹些淡泊。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護生畫集》(***6部)等。《白鵝》被編入長春版小學五年級課文。這些作品除壹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

編輯本段小傳

註:此傳由其子豐華瞻所做。 《豐子愷》

父親於壹八九八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十壹月九日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市石門鎮)。祖上在石門鎮開壹家小染坊。祖父名豐璜(字斛泉),長於詩文,於壹九零二年鄉試時中「舉人」。父親是祖父的第七個孩子,是長子;父親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親八歲時,祖父就患肺病去世。父親九歲時進私塾讀書,十二歲入石門灣西溪小學。壹九壹四年他十六歲時,到杭州浙江省立第壹師範學校讀書。浙江第壹師範的教師李叔同先生(後出家,法號「弘壹法師」)教他圖畫、音樂,發現他的才能,鼓勵他向繪畫方面發展。李先生不但精於圖畫、音樂,也擅長戲劇、文學、書法,對父親的壹生有很大的影響。 壹九壹九年父親畢業於浙江第壹師範後,在上海專科師範任教。壹九二壹年初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參加洋畫研究會與音樂研究會。年底由日本返國。 壹九二二年,父親在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這時開始作漫畫。有幾幅畫發表於《我們》雜誌上。壹九二四年父親辭去春暉中學職到上海創辦立達學園。壹九二五年父親的漫畫在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報》上連續發表,稱為〖子愷漫畫〗。壹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學周報社出版《子愷漫畫》,內收畫六十幅,這是父親的第壹本畫集,也是中國的第壹本漫畫集。 從壹九二六年到壹九三七年間陸續出版的畫集有《子愷畫集》《護生畫集》《學生漫畫》《兒童漫畫》《都會之音》《雲霓》《人間相》等。其中除描寫詩詞意境、兒童生活與學生生活的畫外,有大量的畫揭露舊社會的黑暗與勞動人民所受的苦難。同壹時期中父親出版了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車廂社會》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樂書與藝術理論書,如《音樂入書》《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樂家》《西洋畫派十二講》《藝術趣味》《藝術漫談》等。 《子愷畫集》作品選

壹九三七年抗戰爆發。十壹月,父親率全家逃難。從故鄉出發,經江西,到達湖南長沙。後遷廣西桂林。壹九三九年春,父親受浙江大學之聘,到廣西宜山浙大任教。後隨浙大遷往貴州遵義。壹九四二年秋,父親到達四川重慶,任教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壹年後辭職,在家著述為生。 抗戰期間父親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畫集有《漫畫阿Q正傳》《大樹畫冊》《客窗漫畫》《畫中有詩》等。壹九四壹年在遵義繪成《子凱漫畫全集》,至壹九四五年十二月由開明書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分六冊,收畫四百二十四幅。壹九四五年抗戰結束,次年父親回到杭州。壹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間出版的畫集有《又生畫集》與彩色版《子愷漫畫選》等。 建國後父親壹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與政協委員,又任全國政協委員。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壹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大部分時間在家著述。 建國以後父親主要從事翻譯俄文與日文的文學作品。譯有《獵人筆記》《夏目漱石選集》《源氏物語》等。畫集方面出版的有《繪畫魯迅小說》《子愷漫畫選》(壹九五五年)《豐子愷兒童漫選》英文本與印尼文本(壹九五六年)、彩色的《豐子愷畫集》(壹九六三年)。 父親壹生著作豐富,***有壹百五十多種。他在繪畫、文學、音樂、書法、藝術理論與翻譯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貢獻。他在國內外都有較大的影響。 豐子愷紅葉女郎樵 立軸

十年浩劫期間,父親被林彪、“四人幫”加上莫須有罪名,遭到殘酷迫害,身心備受摧殘。壹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臥病半年。病愈後,他不顧林彪、‘四人幫’的迫害,仍堅持作畫,並從事翻譯。但由於長期受折磨,患了肺癌。壹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親在陰霾蔽日的情況下含恨長逝。 壹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龍華公墓大廳舉行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上海市領導同誌在骨灰安放儀式悼詞中指出:父親痛恨舊社會的反動統治,用美術創作來表示他的正義感和鬥爭精神;建國後他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忘我地進行勞動,熱情歌頌了中國***產黨,歌頌社會主義。宣讀了中***上海市委為父親徹底平反的決定。 豐子愷傳

豐子愷 行書(10張)  豐子愷者,本名豐潤,字子愷,浙江崇德石門灣人也。光緒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倍受珍寵,乳名慈玉,幼常有悲天憫人之意。父璜為舉人,既廢科舉,遂無所用。幼入私塾,好謄摹人像。業師見之,以為其自畫也,遂命畫孔子像。急無所出,終以九宮玻璃格制之,師嘉之,懸於學庠。同學鄉鄰乃多來求畫,九宮格已不足為,遂學畫,聞於遠近。稍長,入高小,以應民主選舉故,易名豐仁。繼之,考入省立第壹師範,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畢業,與劉質平、吳夢非、劉海粟、姜丹書創中華美育會,辦《美育》雜誌。又與質平等創辦上海藝術專科學校,教西洋美術。民國十年(1921),賣祖宅,赴東京學美術,偶見竹久夢二作品,甚愛其簡煉洗凈,醒世勸誡,遂引為榜樣。居十月,回浙任教於上虞之春暉中學,朱自清、朱光潛、匡互生、劉薰宇、劉淑琴與俱焉。嘗作畫《壹鉤新月天如水》,時鄭振鐸主持《文學周報》,見而異之。遂約見,愛其溫文爾雅,以為與葉聖陶相亞。久之,所約畫稿成集,振鐸為賜名曰《子愷漫畫》,世間始有漫畫壹詞也。十五年(1926),與葉聖陶等發起開明書店。次年,弘壹法師雲遊至滬,下榻子愷處,為其漫畫題詩合璧,名曰《護生畫》,為戒殺生愛生命之意。先此,子愷為寓所求名,弘壹曰可拈字抓鬮也。凡兩次皆得緣字,遂名之曰緣緣堂也。是年九月,從弘壹皈依佛門,為居士,法名嬰行。然貴適意,不戒酒肉。 豐子愷浣紗溪邊

民國二十二年(1933),緣緣堂落成於石門灣,堅固坦白,深沈樸素,正子愷所素追求也。弘壹法師、馬壹浮為題詞,藏書兩萬余卷,獸香不斷,童趣盎然,誠無尚之樂也。故傳世文集,多冠緣緣堂之名焉。二十二年(1935)。出版《人間世》畫集,序曰:“吾畫既非裝飾,又非贊美,更不可為娛樂;而皆人間之不調和相,不歡喜相,與不可愛相。”此所謂亂世之相也。且轉為刻圖章壹枚,曰“速朽之作”。又有音樂著作三部、散文五部、藝術論著八部,俱作於斯堂之下耳。 未幾,以避戰事,輾轉於桐廬、衢州、上饒、南昌、萍鄉、湘潭、長沙、桂林、宜山、遵義、重慶。於萍鄉聞緣緣堂遭轟炸夷平,憤不能消,乃作《還我緣緣堂》。又作反日漫畫,曰《漫畫日本侵華史》,以避時難,沈於江底,遂不得面世。三十壹年(1942),定居重慶,住城郊沙坪小屋,賣字畫為生,種瓜豆,養鵝鴿,飲渝酒,怡然自得。時有名流來訪,輒意興飆舉,語各如泉,酒亦屢增。是年,聞弘壹法師圓寂,悵然若失。既而曰:“人生境界可分三等。壹曰物質生活,此大多數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學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數。三曰靈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諦者極少數耳。弘壹法師則安步閱此三層樓臺也。事母孝,待妻愛,精深藝術,精研佛法。實最完美壹人也。藝術家之最高境界,實與宗教相近。藝術之情景交融,與宗教之諸相非相,實止差壹步耳。故所謂格律詩、山水畫之屬,絕非雕蟲之技,為其有宗教精神在焉。吾腳力甚小,故不能隨法師更上層樓,惟斤斤於小技,但可攀其欄桿作壹窺視,深自慚愧雲耳。”乃赴樂山訪馬壹浮,倩其為弘壹作傳。 民國三十五年(1946),攜眷回石門灣,尋緣緣堂,已成飛灰矣。乃痛飲千杯,不顧而去。居杭州。三十八年(1949)後,居上海陜西路,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居室曰日月樓,潛心翻譯,歷譯俄文之《獵人筆記》、日文有《源氏物語》等。所譯《源氏物語》者,國內譯此書之始也。文革間,定性為“反動的學術權威”。先此,曾編童書名曰《教我唱歌難上難》,有句曰:“東方出了個綠太陽”,意在糾錯也。遂為罪證,造反派以十萬人批鬥之,羞辱倍至。回家則日飲鬥升,惟愛白樂天“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壹句而已。未幾,聞老舍投湖,淡然曰:“死則死矣。”又聞馬壹浮罹難,竟曰:“何不早死壹年。”人皆以其冷漠,實乃佛性也。壹九七零年,患中毒性肺炎,得居家養病。復作漫畫,以難見天日故,總其名曰《敝帚自珍》。知者多來求之,則回以《種瓜得瓜》、《東風浩蕩》兩幅。有求字者,則回以魯迅詩句。又譯日人湯次子榮之《大乘起信論》,交廣洽法師攜至新加坡出版,然不敢署名。時文獄之森然可見矣。此外,略有散文,集曰《緣緣堂續筆》。壹九七二年,平反,抄沒諸物發還。睹物思情,遂起還鄉之意。壹九七五年,回鄉競誌。是年初秋,卒於肺癌,年七十有七。臨去猶日飲黃酒壹斤,抽煙壹巴。有《護生畫》六集傳世,亦廣洽法師與復梓焉。壹九八五年,鄉人為重建緣緣堂,今尚存焉。 現代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早年曾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深受其佛學思想影響。五四後,開始進行漫畫創作。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取材兒童題材。他的漫畫風格簡易樸實意境雋永含蓄,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壹座橋梁。 豐子愷故居

豐子愷出生時,他的母親已生了六個女兒,他是家裏第壹個兒子。因為父親也只有壹個妹妹,他便是豐家煙火得繼的希望,備受珍惜。父親為他取乳名為"慈玉",他確實是家人眼中的寶玉,祖母溺愛他,父母、姑姑疼愛他,姐姐們憐愛他,連家裏染坊中的夥計們也喜歡他。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壹生,浸透在他的性格裏,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 壹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俞平伯評豐子愷 著有:《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豐子愷兒童漫畫選》《護生畫集》等。

著作書目

[1]  《子愷漫畫》1926,開明。 《子愷畫集》1927,開明。 《西洋美術史》1928,開明。 《緣緣堂隨筆》(散文集)1931,開明;增訂本,1957,人文。 《子愷小品集》1933,上海開華書局。 《隨筆二十篇》1934,天馬。 《藝術趣味》(散文集)1934,開明。 《繪畫與文學》(論文集)1934,開明。 《近代藝術綱要》(論文)1934,中華。 《車廂社會》(散文集)1935,良友。 春到草廬

《藝術叢話》(論文集)1935,良友。 《豐子愷創作選》(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書店。 《藝術漫談》1936,上海人間書屋。 《緣緣堂再筆》(散文集)1937,開明。 《漫畫阿Q正傳》1939,開明。 《子愷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圖書館。 《藝術修養基礎》(論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應社。 《畫中有詩》(詩配畫)1943,桂林文光書店。 《教師日記》(日記體散文集)1944,重慶崇德書店。 《藝術與人生》(論文集)1944.1,桂林民友書店。 《古詩新畫》(子愷漫畫全集之壹)1945,開明。 《兒童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二)l945,開明。 《學生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三)1945,開明。 慶祝國慶

《民間相》(子愷漫畫全集之四)1945,開明。 《都市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五)1945,開明。 《戰時相》(子愷漫畫全集之六)1945,開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小鈔票歷險記》(童話)1947,上海萬葉書店。 《子愷漫畫選》1955.11,人民美術出版社。 《子愷漫畫全集》1962.11,香港嶺南出版社。 《緣緣堂集外遺文》明川編,1979,香港問學社。 《豐子愷散文選集》1982,上海文藝。 《緣緣堂隨筆集》1983,浙江文藝。 《豐子愷兒童漫畫選》(全10冊)2010.9,海豚出版社。 《手指》(人教版語文書六年級下冊)

翻譯書目

《苦悶的象征》(理論集)日本廚川白村著,1925,商務。 《藝術概論》日本黑田鵬信著,1928,開明。 《初戀》(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31,開明。 《自殺俱樂部》(長篇小說)英國史蒂文生著,1932,開明。 《獵人筆記》俄國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源氏物語》(長篇小說)日本紫式部著,1987,人民文學出版社。其書對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被同《唐詩》《紅樓夢》等書列為亞洲十大值得收藏的書目。世界上第壹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紫式部也被評為全球五大偉人之壹。 《不如歸》日本德富蘆花著,2010,上海譯文出版社.

音樂論著

《音樂的常識》 《音樂入門》 《近世十大音樂家》 《孩子們的音樂》

編輯本段《子愷漫畫選》自序

我作這些畫的時候,是壹個已有兩三個孩子的二十七八歲的青年。我同壹般青年父親壹樣,疼愛我的孩子。我真心地愛他們:他們笑了,我覺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們哭了,我覺得比我自己哭更悲傷;他們吃東西,我覺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們跌壹跤,我覺得比我自己跌壹跤更痛……。我當時 豐子愷漢臯春望

對於 我常常抱孩子,餵孩子吃食,替孩子包尿布,唱小曲逗孩子睡覺,描圖畫引孩子笑樂;有時和孩子們壹起用積木搭汽車,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車"。我非常親近他們,常常和他們***同生活。這"親近"也是這些畫材所由來。由於"熱愛"和"親近",我深深地體會了孩子們的心理,發見了壹個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兒童世界。兒童富有感情,卻缺乏理智;兒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兒童世界非常廣大自由,在這裏可以隨心所欲地提出壹切願望和要求:房子的屋頂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飛機;眠床裏可以要求生花草,飛蝴蝶,以便遊玩;凳子的腳可以給穿鞋子;房間裏可以築鐵路和火車站;親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來……。成人們笑他們"傻",稱他們的生活為"兒戲",常常罵他們"淘氣",禁止他們"吵鬧"。這是成人的主觀主義看法,是不理解兒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態度。我能熱愛他們,親近他們,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們的心理,而確信他們這種行為是出於真誠的,值得註意的,因此興奮而認真地作這些畫。 進壹步說,我常常"設身處地"地體驗孩子們的生活;換壹句話說,我常常自己變了兒童而觀察兒童。我記得曾經作過這樣的壹幅畫:房間裏有異常高大的桌子、椅子和床鋪。壹個成人正在想爬上椅子去坐,但椅子的座位比他的胸膊更高,他努力攀躋,顯然不容易爬上椅子;如果他要爬到床上去睡,也顯然不容易爬上,因為床同椅子壹樣高;如果他想拿桌上的茶杯來喝茶,也顯然不可能,因為桌子面同他的頭差不多高,茶杯放在桌子中央,而且比他的手大得多。這幅畫的題目叫做《設身處地做了兒童》。這是我當時的感想的表現:我看見成人們大都認為兒童是準備做成人的,就壹心希望他們變為成人,而忽視了他們這準備期的生活。因此家具器雜都以成人的身體尺寸為標準,以成人的生活便利為目的,因此兒童在成人的家庭裏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同樣,在精神生活上也都以成人思想為標準,以成人觀感為本位,因此兒童在成人的家庭裏精神生活很苦痛。過去我曾經看見:六七歲的男孩子被父母親穿上小長袍和小馬褂,戴上小銅盆帽,教他學父親走路;六七歲的女孩子被父母親帶到理發店去燙頭發,在臉上敷脂粉,嘴上塗口紅,教她學母親交際。我也曾替他們作壹幅畫,題目叫做《小大人》。現在想象那兩個孩子的模樣,還覺得可怕,這簡直是畸形發育的怪人!我當時認為由兒童變為成人,好比由青蟲變為蝴蝶。青蟲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上述的成人們是在青蟲身上裝翅膀而教它同蝴蝶壹同飛翔,而我是蝴蝶斂住翅膀而同青蟲壹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兒童的心情和生活,而興奮地認真地描寫這些畫。 以上是我三十年前作這些畫時的瑣事和偶感,也可說是我的創作動機與創作經驗。然而這都不外乎"舐犢情深"的表現,對讀者有什麽益處呢?哪裏有供讀者參考的價值呢?怎麽能幫助他們在生活中發見畫材呢? 無疑,這些畫的本身是瑣屑卑微,不足道的。只是有壹句話可以告訴讀者:我對於我的描畫對象是"熱愛"的,是"親近"的,是深入"理解"的,是"設身處地"地體驗的。 畫家倘能用這樣的態度來對付更可愛的、更有價值的、更偉大的對象而創作繪畫,我想他也許可以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今日新中國的生氣蓬勃的生活中--發見更多的畫材,而作出更美的繪畫。如果這句話是對的,那麽這些畫總算具有間接幫助讀者的功能,就讓它們出版吧。 豐子愷放生趣聞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有名的漫畫家,他去世已多年,遺留給後人以豐富的藝術遺產。豐子愷的漫畫可謂別具風格,他有著國畫的深厚根基,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生動的圖像。特別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間的辛酸事,為勞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畫深受人們所喜愛。 相逢

人道是豐子愷有壹副菩薩心腸,這話可不假。豐子愷是篤信佛教的,他是壹位虔誠的居士,壹生都苦口婆心地勸人們護生戒殺。他也因放生而鬧出了壹則趣聞。 抗日戰爭之前,在蘇州緣緣堂期間,有壹次,豐子愷先生從石門灣攜帶壹只雞,要到杭州雲棲放生。但是他對雞也起了惻隱之心,不忍心像常人壹般在雞腳的部位捆縛起來把雞倒提著,於是撩起自己的長袍把雞放在裏面,外面用手兜著。由石門灣乘船經崇德,到長安鎮轉乘火車。因為他用手兜著的布長袍裹面鼓起了壹團東西,看過去這個怪模樣很可疑,因此在長安鎮火車站引起了壹個便衣偵探的懷疑,便壹直追蹤著,同車到達杭州,壹出站門便衣偵探便把他捉住,恰巧站外早有人迎候豐子愷,於是彼此說明原委,偵探才知跟錯了人。豐子愷捧著要放生的母雞,引得在場眾人大笑不已。 豐子愷為什麽篤信佛教呢?他既是受了弘壹法師的影響,而更主要的是受了父親的熏陶。他父親豐斛泉在壹九二零年中了舉人,但是因故未去北京趕上最後壹科的科舉會試,眼看清朝已在風雨飄搖,仕途無望,只好在家設塾授徒,維持生計。豐斛泉為人平易可親,熱心助入。鄰裏親朋故凡有婚喪之事,都請他撰聯題書。他也為人代筆書信,或代書契約等,都從不計較酬金。 豐斛泉壹次為漁人代筆,知道漁人窮苦,沒有接受酬金。壹天,漁人送來大小水魚七只,水魚亦即是鱉。豐斛泉平素誠心信佛,好為善舉。當夜,他夢見有七位穿著裙子的女人向他跪拜求救,大呼“老爺救救,老爺救救—”豐斛泉猛地醒來,深感夢境奇怪,反覆思量,不得其解,檢點平日自己所作所為,也沒有見愧於心之事,但是夢境使他整日坐立不安。忽然悟到水魚四周有壹圈軟皮,俗稱作“裙”,因此相信是七只水魚托夢向他求救,便立即全數放生。 豐子愷幼承家教,在作為佛教居士之後,更加愛好放生。他繪有《護生畫集》六集,流傳於世。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相傳是釋迦牟尼誕生日,佛教徒習慣在這壹天放生。豐子愷在每年這壹天,買來螺獅蜆蚌魚蝦,帶領子女壹同去放生,就是平日,也不時親自放生。 豐子愷的子女 資料提供:常州市外國語學校陸軒省 藝術家豐子愷愛子女是眾所周知的,他的許多漫畫作品直接就以他的子女作描繪的對象,比如《瞻瞻的車》畫的是他的長子,《阿寶赤膊》描的是他的長女,如此等等,不壹而足。豐子愷自然也知道真正愛孩子是要讓他們受教育,所以,他對孩子的讀書學習極其重視。1932年他的緣緣堂在故鄉石門落成後,豐子愷就隱居鄉間讀書作畫、寫文賦詩,在他看來,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然而,為了兩個女兒的讀書,他居然不惜金錢,另在杭州設“行宮”,為的是能讓女兒就近在省城上學。豐子愷愛子女,而他的子女也十分爭氣,他的三子四女中,皆學有所成:長子豐華瞻攻比較詩學,現任上海復旦大學的教授;次子豐元草長期從事音樂出版,任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幼子豐新枚通數國語言,任海外專利代表;長女豐陳寶,中外文水平具佳,曾任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次女豐宛音多年從教,長期供職中學;幼女豐壹吟多才多藝,文學、書畫、翻譯兼通,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另有壹女豐寧欣,雖非親生,但豐子愷視同己出,此女亦曾在杭州大學數學系任副教授。

  • 上一篇:期貨交易的手續費
  • 下一篇:歌詞妳是我的小寶貝是什麽歌(妳是我的小寶貝我愛妳是什麽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