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她對於文史非常地喜歡,所以造成武則天當政期間,文史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文,但是武則天不喜歡儒生,不喜歡儒家經典,她在太學裏頭設置的那些博士、助教統統不用儒生。所以那個時候的太學幾乎都荒廢了,她做什麽事情也不征求儒生的意見,她覺得這些儒生可能只會互相爭論,互相爭論,爭論半天也不會有結果,而且思想保守,所以她不用儒生。那麽她對於佛教和道教是什麽態度呢?總的說來,她對於佛教更崇,尊崇壹些,但是她也並不反對道教,特別是晚年她對道教也特別尊崇。她把道教和佛教都作為壹種工具來使用,從來沒有佞佛或者佞道。那麽我們分別來講壹下,對於佛教的態度,最主要的是因為佛教是她進行革命奪取政權的壹個理論工具。我們知道在儒家經典中是找不到這種理論基礎的,就是儒家是反對女子幹政的。
但是,佛教徒在佛經裏頭能找到這個根據,在她革命的前壹年,有壹個和尚叫法明,他就敬獻了壹個《大雲經》。這個《大雲經》呢,有人說是他偽造的,有人說很早流傳下來的,原來就有的。不管怎麽說,敬獻了《大雲經》,《大雲經》倒是歷來被保存在佛藏裏頭,作為壹個正統的佛教的經典,倒是不錯的。在《大雲經》裏頭也難為了法明和尚,他居然找到了佛經裏找到了女人可以當皇帝的根據,這個就是收藏在《大正藏》,就是日本《大正藏》裏頭的壹個《大雲經》。妳看這句話,說有個天女,這個天女呢,她就會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所統領處四分之壹,所以後來武則天給自己尊號裏頭有壹個“金輪皇帝”,所謂“金輪皇帝”是把自己看成轉輪王,佛教裏頭的證據。
所以武則天革命起來當起皇帝來理所當然了,理直氣壯了。妳看佛經裏頭說了,佛死了以後多少多少年,有壹個女身會當皇帝,那就是我。而且《大雲經》出了以後呢,《大雲經》本身並沒有說武則天應該當皇帝,所以又有壹些和尚,他們就為這個經做註,就是證明這裏頭說的就是武則天。這些和尚,做的註就叫《大雲經疏》,《大雲經疏》後來遺失了,就是沒有了,因為佛教界根本不認,說它丟了,沒有了,我們看不到這個《大雲經疏》。但是非常可喜的,上世紀初的敦煌發現了數萬件當時的文書,其中恰恰就保存了《大雲經疏》,《大雲經疏》就是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書來證明這個《大雲經》裏頭講的這個女人,當皇帝的女人就是武則天。比如說這裏頭就講了,它解釋,前頭講了說,經裏頭怎麽怎麽說,她解釋比如說“即壹女身當王國土者”就解釋這句話,這句話什麽意思呢?所謂聖母神皇是也,聖母神皇就是武則天,它這個女身指的就是武則天,何以驗之?那怎麽能知道是武則天?後頭就講了很多很多的,用了很多很多的書證明,當然我們現在沒有時間講。
總之,這佛教徒就利用《大雲經》來為武則天奪取政權,制造輿論。這樣,在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她就為了感謝佛教,就把佛教的地位升到道教之上。對於道教,武則天的態度有個轉化,她壹開始當皇後的時候,她也很遵從道教,因為李唐王朝把道教教主老子作為他們的始祖,那麽武則天作為李唐皇室的皇後,她自然也要遵從道教。但是她到革命以後她把李唐都給代替了,她當然要把道教也給貶低了,所以,她革命以後,就把道教貶在佛教之後。可是武則天她特別信仰這種方術符咒,這些,都是道教的拿手好戲,所以她還是壹直對道教並不反感。特別到了晚年的時候,她思想有個轉變,有人分析說她大概殺人過多,她有壹種負罪心理,老覺得自己殺人太多了,夜裏做夢都有鬼來,所以她就更信道教,她希望道教能給她驅除掉這些罪惡,也希望通過道教煉丹謀求壹種長生。那麽在她76歲的時候,她曾經派了壹個人,到中嶽嵩山,去投了壹個金簡,投了金簡乞求神除掉她的罪惡。1982年有壹個農民,在嵩山附近找到了這枚金簡,這個金簡上寫得很清楚了,上言:“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壹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從這內容我們就知道,到了晚年的武則天,她76歲了,她壹方面追求長生,追求神仙,另壹方面也希望得到三官九府,這都是道教的神仙了,三官:水官地官天官了,他們幫助她來洗掉過去的種種罪孽。所以,到晚年的武則天,對道教還是很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