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國其他地方壹樣,春節是民間最隆重、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但湛江的春節也有地方特色。壹般來說,農村從準備到春節結束需要壹個月左右的時間,從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準備,包括裝修房屋,購置家具,添置新衣,采購各種年貨。年貨有蔗糖、糯米、年畫、對聯、糖果、餅幹、鞭炮,壹年賺的錢大部分都用來過年了。2008年的29號或者30號,最熱鬧的場景就是殺豬,池塘抓魚,趕年夜飯,男女老少壹起出動。晚上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對聯大多與富貴有關,而軍屬烈士家屬則在大門口張貼民政部門頒發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對聯,廚房、豬、雞攤則張貼“食足”、“六畜興旺”。團圓飯後,是壓歲錢。12: 00,家家戶戶鞭炮齊鳴,辭舊迎新。大年初壹,農村普遍流行三大禁忌:不殺生,不倒水,不掃地。壹些農村地區仍然習慣禁食。大年初二,我開始走親訪友。妳來,我就走。這壹時期,大部分村鎮都有舞獅、遊魂、遊行、大戲、武術表演、球類運動,各種民俗活動持續半個多月。
元宵節,即農歷正月十五,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傳統民俗節日。元宵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雷州慶祝元宵節就像帝王儀式壹樣隆重。傳統的元宵節以遊神為主,現在內容豐富多了。壹般來說,村子在月初就開始做敲鑼打鼓的準備,以壹月十五最為熱鬧,部分地區延伸到十六、十七日,都是以縣城為中心,整個活動非常熱鬧。關於元宵活動,清代道光年間編纂的《濉溪縣誌》記載:“上元時,張燈結彩,舞獅似雜劇遊戲,做火樹,放煙花,蕩秋千,猜燈謎,士子樂遊。”20世紀20年代流行於濉溪壹帶的元宵格雷《東海姻緣》說:“遊客從坡上看”,“百眼望張鬥”;另壹個格雷有句“金釵總落在頭上,真叫元宵節熱鬧”。可見除了遊神,還有看人和娛樂的遊戲。清代吳川舉人吳有句名句,“元宵之景,恰清而諧,姑娘如行雲過隊。”目前湛江各縣都有慶祝元宵節的活動,主要集中在縣城和古鎮,以吳川縣最大,雷州縣、連江縣、安鋪鎮也各有特色。農村有放煙花、放鞭炮、點燈籠、做大戲等小型活動。在市區也舉行燈展和其他活動。
清明時節,景色清朗,是人們“追遠”的傳統節日。這個城市的掃墓,城鄉都壹樣。大部分集中在清明節,也有壹些在清明節前後。在民間祭祀活動中,主要祭祀的是燒豬、肥鵝、飯團、鴨蛋、螃蟹、糕點。清明節期間,機關、團體、學校也集中掃墓,向烈士敬獻花圈,緬懷先烈。
端午節,即五月初五,壹般被當地人視為“驅邪殺邪”的節日。從初壹開始,大部分農村人在家裏的門檻上放艾條“驅邪”,到初五,也有人在孩子胸前掛香符(用香料包成三角形或動物形的花做成的符號)。在城裏,從初壹開始,艾葉和草藥就在街上叫賣,市民們爭相買門燒水洗澡。洗澡壹般安排在12。據說用艾糖漿洗澡可以洗去邪氣和皮膚病。在農歷五月初五,各地都廣泛吃粽子,壹些地區還會舉行風箏表演或賽龍舟。這個活動和紀念屈原有關。端午節最有特色的活動是廉江古鎮安鋪。該鎮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比賽,歷史悠久,經久不衰。尤其是近幾年,賽事規模更加宏大,內容更加豐富。遊客不僅是本鎮本縣的人,還有很多外地遊客,非常熱鬧。
中秋節也是壹個盛大的傳統節日。在城市,主要內容有:壹是從節前半月開始,舉辦大型月餅展覽,居民互購互贈,以省、港月餅為珍貴;二、中秋之夜賞月活動,主要在市內各大公園或遊樂場所,大部分居民湧向各種活動場所,或三五年輕人,或全家燒烤、吃月餅賞月,而孩子們則時髦地玩著小燈籠,幾乎通宵達旦。在農村,村民們吃月餅、紅薯、芋頭和豆糖,壹些年輕的婦女在月亮下玩“浮針”,拿壹碗清水放在八仙的桌子上,輕輕地在水面上放壹根新針,觀察針的起伏,預測婚姻。
重陽節,九月九日重陽節流行於本市部分地區,是文人的節日,尤其是吳川、雷州等地。從前,兩地的學者聚在壹起,對這個節日非常感興趣。《雷州縣誌》載:“重陽登高,合為集藥作酒歌之日”。雷州西湖、三元塔、梅隴登高坡是主要活動場所。魯美鎮的重陽節,也被稱為詩歌節,是由商人捐贈的。5月份開始準備,文人介紹了壹個老師寫題目。參加者根據題目寫詩,八月詩由老師收集評價。到了九月初壹,各界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紛紛派代表到高登坡上的標簽廠,在坡上修建典雅精致的竹樓,張貼詩詞,稱為“詩社廠”。當時張燈結彩,耍獅子,讀書人登高飲酒作詩,幾天幾萬人觀看。這項活動持續了200-300年,解放後暫停。1985湛江詩社吳川分會成立後,此項活動恢復,詩人聚會賞菊,飲酒作詩。雷州市爬山之風也是風生水起。師生和各界遊客紛紛遊覽三元塔和雷州西湖,以示自豪。這壹天,市區和縣組織老年人開展文化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