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吳文化蘊藏著豐富的廉政文化資源,是對幹部、教師和學生進行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系統挖掘廉政資源是校園文化建設和深化吳文化研究的需要。這部作品可以針對主要人物,用清官的事跡,提出對壹個歷史時期、壹個朝代、壹個地區、壹個文化家族的廉潔文化遺產的挖掘和總結。
豐富的廉政文化資源,以常熟為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關心國計民生、以清正廉潔著稱的“直臣”。如:魚言,字直,名曰傍晚義安,為修德行善村所稱。明朝永樂二十二年(1424)進士,歷任刑部、工部總監,監管與京師的漕運。因河道淤塞,航行不便,請人造“淺水普服”隨時疏通,保證暢通,為當時人們所稱道。他在擔任開封府知府時,不用過問案件的審理,被譽為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包公。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拒絕從政府拿任何東西,放棄了官職,回到了自己的家。她生活貧困,下雨天房子漏雨,冬天被褥單薄,甚至沒有飯做,依然心安理得。崇禎年間,陸振飛為他題寫墓碑,並稱之為“第壹清官”。
錢昕,名靜音,明朝十年(1445)進士,升禦史。為人正直。在浙江巡邏時,村裏有仆從橫行,作惡多端。錢鑫得知此事後,不畏強權,為民報仇,立棍殺之,惡奴,人稱“錢青天”。後來當了荊州知府,清正廉明,勤政愛民,深得當地百姓愛戴。有句民謠說:“荊州為蘇州太守,千裏家家知其姓。太守壹,蘇州齊;太守美食,蘇州大米;京民滿荊州米,荊州滿京民。安,我的父母,我的妻子,女織工和男莊稼人。我不想太貴,我只想太老。”錢昕和俞侃是出了名的清官。因為錢多魚窮,所以有“富不愛新,窮不愛錢和魚”的說法。
蔣欽(1458-1506),字子修,明朝弘治九年(1496)進士,由衛慧升官。他是壹個誠實坦率的堅強的人,他以他的建議而聞名,直到他去世。鄭德元年(1506),劉瑾被賦權閹割大學士劉堅和謝遷,秦燮被諫臣。劉瑾被捕入獄,法院工作人員為民。三天後,秦到重賞劉瑾的武館,痛斥為“國賊”,要他“急懲劉瑾以謝天下”,隨後又帶著30根棍子進了大牢。過了三天,秦回書曰:“陛下徘徊多時,不知所措。內外大臣普通,深如寒冰。昨天又被工作人員打了壹頓,鮮血淋漓。我躺在監獄裏,但我控制不住自己...陛下試圖將我的將領與金相提並論,我對金忠心耿耿。忠奸天下皆知,陛下也是。妳為什麽恨我,卻信任這個叛徒?我是壹個72歲的父親,失去了所有的骨肉,和他做朋友,不管養他。我死了很難過,但是陛下回國喪家的災難隨時都在開始,實在是太可惜了。”稀稀拉拉地進來,恢復了30點人員。參謀三天後,秦死於獄中。金受到了懲罰。
曲景春(1507-1569),本名胡坤,明嘉靖初試,第二次經殿試編修,清正廉明。曾豐到鳳陽封鄭王世子朱載堉,不肯收重禮。倭寇入侵江南,他從江南進京見大學士嚴嵩,揭露巡撫胡宗憲全副武裝,防不勝防,民不聊生。後歷官為吏部右侍郎。
顏訥(1511-1584),本名閔卿,明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授編修。三吳地區遭受倭寇和饑荒時,人民流離失所,生靈塗炭,而地方官員仍加緊征糧。顏訥寫了壹封信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說百姓苦,免了。後被授翰林學士,又過了官禮部、吏部侍郎、吏部尚書。他是憑才能被任命的,官方管理完全是新的。後來在五營店當了大學生,加入了維修隊。
陳贊,本名汀奴,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江西永豐縣知府,配刑部。君壹生無畏直言,敢於反抗統治者。在懲罰問題上,嚴嵩的親信非法向王采敬酒,並下令唐德入雲。還非法選了郎南軒的作品,建議被拒者請記錄。皇帝大怒,六十歲時將杖從名冊中除名。隆慶元年(1567)設吏部,年少太常。萬歷十年(1582)張死後,厭倦了當官,離開了刑部侍郎,還埋怨大學士王希爵不懂人才,不需要顧憲成的理論。
趙永賢(1535-1596),本名史茹,號丁於,明五年(1571)隆慶秀才,國子監選庶吉士。萬歷初年,他被準予復審,並因指控《會稽張之父喪親之罪》而被調離朝廷。復官後,賜禮部尚書。顏成(1547-1625),字清,名天池。明朝萬歷年間,父親陰影下的官員邵武夫,減苛捐雜稅,興修水利,政績斐然。老實說,他發誓不拿邵武的壹分錢回家。當地有“茶果銀”的習俗,嚴格來說是不能拋棄的。辭職後,用於修復蘇州祁門至常熟南門之間破損的橋梁。
古(1576-1625),字伯欽,萬歷三十五年(1607)進士。天啟元年(1621),任刑部山東司秘書。因為為人正直,被魏忠賢的宦官所恨,被陷害,於是帶病回了家。天啟五年(1625),任禮部、閬中、陜西侍郎。後來宦官掌權,遭到誣陷,與楊煉、左光鬥、魏大中、袁華中、周朝瑞同時下獄。在刑部大牢裏,他言語不屈,寫了壹副對聯說:“假裝風雨改變了世界,久留照人心。”被折磨致死後。世人稱之為“天啟六君子”。
翁同龢(1830—1904),本名傅,本名淑萍,其他系有、瓶盛、本名松禪、瓶魯居士、靜美居士等。,讓閑人前些天去。清鹹豐六年(1856),同治、光緒第壹秀才,官刑司、工部、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都察院左都禦史、軍機大臣、國家事務大臣。著名歷史學家戴儀教授在《翁同龢傳》序言中指出:翁同龢憂國愛民,堅持改革,抵制逆流,避艱難險阻,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和胸懷,值得敬佩。就他的個人操守來說,他已經當官40多年了。他是壹號宰相,兩朝皇帝,無比尊貴。他擔任財政部部長超過10年。回到家鄉後,他無動於衷,他沒有多余的錢。到了晚年,他仍然需要親友的幫助,甚至賣過字畫。他的節操和清廉作風也值得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