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求壹篇關於& gt不少於1500字,

求壹篇關於& gt不少於1500字,

1.1 2006年總體經濟運行情況5438+0

過去的壹年,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和貿易明顯放緩。從全球範圍來看,估計20065438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0.5%,遠低於2000年4.7%的水平,而美國2001年的經濟增長率僅為1.1%;日本2001年經濟下滑將為0.9%;歐盟2001年經濟增長率預計為1.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與世界經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內需強勁擴張的推動下,中國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據權威部門初步預測,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全社會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可以認為,2001作為“十五”的第壹年,基本完成了全部主要指標,國民經濟整體實現了“十五”的良好開局。

2001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質量明顯提高。前三季度,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關聯度、報價)達到119.2點,比2000年提高4.4點;全年利潤達到或略超過去年的4300億元,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增長242%,高於名義GDP增速。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涉外企業所得稅增速均在50%以上。

2001中國經濟運行出現壹些亮點。其中壹大亮點是,連續多年虧損的煤炭行業實現了扭虧為盈。在國家重點監控的14個重點行業中,只有煤炭和軍工行業在2000年沒有扭虧。今年6月5438-9月,煤炭全行業實現利潤6543.8+0.72億元,同比減虧增盈23.4億元。房地產投資和消費的快速增長是2001年中國經濟運行的第二個引人註目的亮點。第三個亮點是世界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投資環境改善導致的資本凈流入大幅增加。第四個亮點是西部大開發的綜合效應開始顯現,對基本建設投資、最終消費和國際資本流入的增長都有積極作用。最後,證券市場的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中國經濟運行增添了濃墨重彩的壹筆。2001對市場主體行為、市場運行規則變化的壹系列規範和監管,為中國證券市場整體的開放和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2006 5438+0年經濟運行基本特征

壹是金融投資對經濟增長和消費需求的貢獻下降。

中國2001年GDP7%的增長主要歸功於積極財政政策下的政府投資,主要體現在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的增長。前十壹個月財政資金支持的基本建設投資增速為10.4%,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此外,政府通過國債加大了對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導致前11個月更新改造投資增長203%,比去年同期高出31個百分點。

2001中國的消費需求基本上是穩定增長的。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左右,與2000年基本持平。但與去年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影響相比,2001年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下降。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中國消費者信心監測報告》顯示,2006年2月,綜合描述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滿意度以及對未來經濟走勢的預期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經歷了4個月的下降後,再次呈現上升趨勢,從1 1的96.9點上升至97.65438+。這表明,盡管世界經濟前景不確定,但消費者仍然對中國經濟的方向有信心。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回升應歸因於消費者即期收入的增長和消費者對未來收入的預期。驅動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的第二個因素是整體經濟的表現,驅動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的第三個因素是物價和消費環境的變化。

第二,經濟結構調整:努力提高速度。

2001經濟結構調整成果如下:重點行業全部盈利,長期行業(煤炭)成功扭虧,壟斷行業即將破冰,新興行業引領潮流。

結構調整優化的第壹個表現是,2001,14年全國重點行業實現全行業盈利,特別是長期虧損的煤炭行業終於扭虧為盈。結構調整優化的第二個表現是企業技術改造的投資項目明顯拉動了內需。110當月,國有及其他工業企業完成更新改造投資31600億元,同比增長24.1%。880個國債技改項目中,已開工604個,年底前將建成投產290個左右。這些項目建成後,預計新增利潤6543.8+058億元,新增稅收88億元,出口創匯6543.8+075億美元。結構調整優化的第三個表現是新興高技術產業增長快於其他行業,包括移動通信設備、計算機、程控交換機和光通信設備行業,其中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增速從1到10達到20.5%,居各行業之首,比所有行業高8個百分點。結

結構優化的第四個表現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開始改變。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和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投資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投資增速遠高於東部發達地區和中部地區。結構優化的第五個表現是,包括民航、電信在內的壹些壟斷行業進行了大規模的行業重組,同時打破壟斷、鼓勵競爭的政策方案陸續推出。

第三,資本凈流入取代出口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2000年中國出口出現了27.8%的超常增長,所以今年的出口是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起步的。今年出口增速逐季下滑有正常因素,但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放緩導致世界經濟普遍低迷。美國的經濟規模和進出口貿易約占全球的四分之壹。美國經濟發展放緩導致國際市場需求進壹步萎縮。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達到40%以上。外貿出口下降不僅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還會對就業和稅收產生不利影響。雖然自年中以來,中國采取了壹系列擴大出口的措施,減緩了出口的下滑,但預計今年出口將保持4%左右的增速。

2001利用外資超預期增長是世界經濟發展放緩給中國帶來的唯壹外部拉動因素。國際資本流入甚至可能接近500億美元,成為2001中國經濟增長的新“三駕馬車”之壹。2001在外部投資環境發生變化的同時,中國出臺了壹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改善投資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和新的優惠政策,特別是修訂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和外資企業法,使中國扭轉了1999年以來利用外資增速放緩的趨勢。

2經濟增長預測

2.1經濟增長的引擎

2001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政府的強力投資,這主要歸功於房地產投資和裝修投資的大幅增長。其次,2001外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加,而出口和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下降。展望2002年投資、出口、消費和資本的凈流入,我們的基本觀點是,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固定資產投資和資本凈流入仍將左右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而民間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仍然較小,出口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繼續減弱。

由於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望繼續實施,2002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可能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其增速將在11%至13%之間,略低於2006年1。其中,房地產投資和裝修投資的快速增長仍將持續,預計其投資增速分別在20%和18%左右,而基本建設投資增速相對較低,仍在8%左右徘徊。

2002年將是中國利用外資的最佳時機,有利因素遠大於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如下:1)2002年的國際經濟環境不容樂觀,甚至更加嚴峻。最樂觀的預期是,美國經濟最早將於2002年下半年開始復蘇,因此中國將成為國際資本的良好避風港。".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也鼓舞了海外投資者的信心。美國全球商業政策委員會2001年4月的調查顯示,中國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為1.69,位居全球第二,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地區之壹。2)2001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將對2002年引進外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3)為有效利用國際資本參與西部大開發,國家出臺了10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全面向外資開放“西氣東輸”等重要項目。預計2002年中國資本凈流入將在2001大幅增長的基礎上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外商直接投資率每提高壹個百分點,中國的GDP增長率平均將提高0.3-0.4個百分點(張),資本凈流入將繼續成為2002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壹。

2002年,由於國際環境沒有改善,國內政策調整空間有限,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繼續下降。2000年中國出口增長27.8%,但這種強勁增長在2001年明顯大幅失速,出口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預計2002年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繼續下降。

預計2002年消費將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水平。總的預測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10%,略低於2006年5438+0的增長水平或基本持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預計繼續下降。但由於最終消費在我國GDP中的比重高達61.3%,其對經濟增長的意義不可低估。

2.2 2002年經濟增長率預測

權威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2002年的經濟增長持樂觀預期。據其估計,即使2002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今明兩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強勁增長。據預測,2001年的增長率將達到7.5%,2002年將達到7.1%。IMF預測,中國不會像其他亞洲國家壹樣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因為高科技產品出口僅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壹小部分,遠低於其他亞洲新興國家。其他機構對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最樂觀的預測是7.7%,最悲觀的預測是6.5%。以下是全球權威機構對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數據:

●野村綜合研究所:2002年中國GDP增長7.7%。

●所羅門美邦:2002年中國GDP增長7.6%。

●OECD:2002年中國GDP增長7.2%。

● IMF: ●IMF:2002年,中國GDP增長7.1%。

●亞洲開發銀行:2002年中國GDP增長7.0%。

●摩根士丹利:200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7.0%。

●世界銀行:2002年中國GDP增長6.5%。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對2002年GDP增長的預測顯示,根據2002年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力度不同,有三種可能。第壹種可能是在增發國債規模(1500億元)和貨幣政策不穩定的情況下,GDP增長7%;第二種可能是將國債發行規模提高到1800億元,同時要求狹義貨幣供應量M 1增長不繼續下降,GDP增長7.5%;第三種可能是長期建設債發行規模達到2000億元,貨幣政策開始寬松,M1增長14.5%,GDP增速達到8%。

據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預測,在保持擴大內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必要力度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可實現7%左右的增長速度。如果世界經濟形勢迅速轉向復蘇,中國入世的負面影響可以降到最低,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2001的水平。反而經濟增速可能比2001略低。

在綜合分析影響2002年經濟增長的諸多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礎上,考慮到壹些不確定因素,我們預計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有望保持在2001的水平,圍繞7%的增速波動幅度估計不超過0.5個百分點,而向下波動的可能性大於向上波動的可能性。

2.3 2002年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

1)由於美國經濟復蘇和世界經濟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國際投資環境的持續惡化將非常有利於中國吸引外資。

2)中國仍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環境有利於經濟增長。從國家宏觀政策看,2002年我們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增長。

3)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有利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目前,西部大開發戰略已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國家為西部大開發制定的具體優惠政策正在逐步落實。結合國家“十五”計劃,“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已經開工。同時,西部地區還出臺了壹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吸引國內外投資的優惠政策,這將有助於促進西部地區投資的增長。

4)最終消費的穩定增長將為2002年經濟增長提供內需基礎。國家對居民收入政策的調整有利於擴大居民消費,農村費改稅減負以及財政扶貧支出和轉移支付的增加有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基本工資增加收入,各省市建立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等政策措施將對2002年最終消費產生積極影響。同時,2001年國家出臺的壹系列稅收政策和價格政策將在2002年顯現效果。此外,近年來逐漸形成的壹些消費亮點,如假日經濟、住宅消費等,在2002年仍將是拉動消費的積極力量。

2.4 2002年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

1)世界經濟的持續下滑將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產生負面影響。由於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去年接近23.1%,而且近四分之壹的經濟活動與國際市場有關,全球經濟的衰退和不穩定將使2002年中國的出口貿易形勢異常嚴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中旬做出的預測11顯示,2006年5438+0全球經濟增速僅為2.4%,而聯合國6月10發表的壹份報告認為,2006年5438+0全球經濟增速將僅為1。2002年全球經濟的前景將主要取決於西方主要經濟體的運行,特別是在世界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美國經濟。從目前來看,美國經濟衰退有放緩跡象。由於經濟衰退程度仍然溫和,美國持續的11降息將逐步刺激經濟,美國經濟在明年年中左右開始復蘇的可能性較大。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世界油價下跌、美國消費支出上升、企業庫存調整以及阿富汗戰爭成功等有利因素將使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個月開始反彈成為可能。在美國經濟經歷經濟衰退的同時,世界幾乎所有地區的經濟都經歷了20年來最嚴重的同步下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明年將降至0.7%。今年歐盟經濟增速為1.7%,明年將放緩至1.3%。日本經濟今年下滑0.4%,明年下滑1%。

世界銀行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是謹慎樂觀的。雖然預計全球經濟將在2002年開始復蘇,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預計將從2001的2.9%提高到2002年的3.7%,但隨著美國美聯儲的多次降息和財政刺激措施,美國的消費支出將恢復,而歐盟將降息,油價將下跌。2002年世界經濟將以1.6%的速度增長,但世界銀行顯然對全球經濟的復蘇缺乏信心。它認為,在全球經濟運行形勢不穩定的情況下,任何意外的影響都會被放大,有可能將世界經濟推向衰退。

2)制約民間投資反彈的體制性障礙沒有得到有效解決。2001年,政府推出了壹系列啟動民間投資的措施,但成效並不顯著。2001前三季度集體投資和個人投資增速落後於國有經濟增速,也遠低於其他經濟類型特別是股份制經濟。2002年影響民間投資的幾大問題能否解決,仍有疑問。首先是投資體制和機制,包括特殊行業的準入門檻、融資機制和稅收制度。二是經濟結構失衡導致的不利投資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結構、消費品投資結構和投資品投資結構的失衡長期制約民間投資。

3)2002年有可能再次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通貨緊縮是近年來困擾中國的壹個宏觀經濟運行問題。在經歷了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的通貨緊縮之後,從2001年第四季度開始,各類物價指數的走勢再次回落。作為通貨膨脹的先行指標,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在2001的5月和6月由正轉負,這預示著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再次遭遇通貨緊縮。

4)對2002年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的其他因素包括: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下崗工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影響了居民的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當前的事業單位和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使下崗職工問題更加突出。不良的社會風氣和腐敗現象普遍嚴重影響正常的經濟運行,壹些深層次的問題將在壹定程度上制約2002年的經濟增長;企業發展內在活力和創新能力不足,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微觀基礎尚不完善。

2.5 2002年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

2002年,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至少有以下幾點:壹是世界經濟下滑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雙重影響。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負面影響,但可能會加速中國的資本凈流入。第二,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進行調整,以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因為政策調整需要時間,所以很難判斷這種可能的政策調整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什麽樣的影響。第三,加入世貿組織後,貿易成員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從長期來看會對中國經濟產生有利影響,但從短期來看,加入世貿組織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很難判斷哪種影響更大。第四,市場化進程加快。各種要素市場能否在2002年完全走出傳統經濟模式,資源配置能否真正市場化,都很難預料。

3宏觀經濟政策

3.1就財政政策而言,積極的財政政策在2001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成效顯著,在2002年仍然是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雖然影響力趨於減弱。與此同時,積極財政政策結構調整的必要性開始顯現。

始於1998的積極財政政策,是我國在特殊時期采取的特殊政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逆周期調節的壹次嘗試。實踐表明,這壹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為了鞏固前三年的政策效果,保持經濟政策的穩定性,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國政府在2001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2001年主要政策內容包括:發行100億元建設債券,彌補前期在建基建項目後續資金不足,壹般不新開工項目;發行500億元支持西部開發的專項國債,主要用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生態建設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

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保持我國GDP以上的經濟增長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也開始受到批評。批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壹,作為短期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延長,增發國債政策的積極效應開始減弱。據有關人士(張)測算,1998年下半年發行建設債券65438+100億,拉動當年GDP增長1.5個百分點;1999發行11000億建設債券,拉動當年GDP增長2個百分點;2000年發行建設債券6543.8+0500億,僅拉動當年GDP增長654.38+0.7個百分點。其次,旨在增加財政收入的稅收政策開始對民間投資和消費需求產生負面影響。近年來,中國財政收入的增長大大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2002年1-9月,財政收入達到118723億元,同比增長24.2%,是國內生產總值的3倍多。這種超常規的財政收入增長在反經濟周期政策中是合理的,但它給企業尤其是非國有經濟和農民帶來了沈重的稅收負擔,其結果是直接減少了民間投資和農村消費。

因此,2002年是否有必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理論界存在爭議。我們的觀點是,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進行結構調整,但不應該取消。2002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這將導致中國出口形勢嚴峻,投資和消費的增長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依靠出口、民間投資和最終消費很難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特別是2001中國經濟增長前高後低的走勢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仍然是實現2002年GDP增長7%以上的關鍵因素,不宜取消。積極財政政策的結構調整應主要著眼於兩個方面。壹是在繼續保持長期建設債券較高總規模(6543.8+000億-6543.8+050億)的前提下,調整建設債券投資方向,適當減少基建投資,在保證在建項目和必要的新增基建項目資金需求的同時,增加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投資。二是調整和完善現行稅制,擴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範圍,切實減輕農民稅收負擔,增加農民收入,刺激農村消費增長;繼續推進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統壹內外資企業所得稅,調動企業投資和消費積極性。

3.2就金融政策而言,加強監管、防範風險和制度建設是2001年中國金融政策的主基調,其中證券市場的制度建設和消費信貸政策是今年金融政策的亮點。2002年的財政政策應著眼於三個方面:改革銀行體系,疏通貨幣傳導機制,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慎重制定國有股減持和流通政策。

2001年,我國貨幣政策繼續貫徹擴大內需的方針,在保持穩定的同時保持相對靈活,表現為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供應量適度增加。但總體表現穩中有余,對2001經濟增長的作用並不理想。在利率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將再貼現利率從2.16%上調至2.97%,外幣存款利率自2000年以來已連續9次下調。今年1-8月,外幣存款利率已調整7次,壹年期美元存款利率由5%下調至2%,比壹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低0.25個百分點。利率政策的另壹個重要表現是公開市場操作投標利率成為貨幣。信貸政策的突出表現就是加大了對消費信貸的支持力度,使得消費信貸在2001快速發展。截至8月末,消費信貸余額達到6115億元,累計增加1880億元,同比多增583億元。

需要在2001中體現和調整貨幣政策的得失。在國有企業改革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金融監管走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前面,過分強調金融風險,導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失效,貨幣供給嚴重不足,不能滿足當前經濟增長的需要。2002年的貨幣政策至少面臨兩個挑戰。首先,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之間缺乏協調。通貨緊縮的壓力依然存在,導致實際利率居高不下,嚴重抑制了民間投資的快速增長,限制了政府投資對社會資金的推動力和影響力。從資金供求看,2001存貸差進壹步拉大,各級貨幣供應量增速放緩,尤其是、MI增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01 10,M0增長66%,比去年同期低33個百分點,M1增長123%,比去年同期低37個百分點,兩項指標均未達到年初設定的目標值。二是20065438年9月和20010年6月以來,銀行放款困難,貨幣供應量下降。11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1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僅增長10.9%;6-9月貨幣流動性比率(M1/m2)為37.2%,較年初有所下降,表明貨幣流動性趨弱。由於人民幣低利率政策已經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2002年降息政策空間不大,意義不大,甚至可能導致利率陷入“流動性陷阱”。

我們認為,2002年貨幣政策的重點應該是繼續推進商業銀行體制改革,促進利率市場化發揮其宏觀調控作用。建議適度放松金融監管,積極疏通貨幣傳導機制。因為銀行體系改革關系到貨幣傳導機制是否正常運轉,所以必須通過銀行內部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重建來解決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和存多貸少的問題。在利率政策方面,2002年,在貸款利率下調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應大幅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實際利率,為社會民間投資的啟動和增長創造條件。

相對於貨幣政策的平庸表現,2001金融政策在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上成效顯著。2001年,證券市場相繼出臺了壹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包括向境內投資者開放b股市場,使b股市場重新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場所,恢復其籌集資本的功能;審批制向核準制轉變的實施,使證券市場從計劃經濟色彩濃厚的市場向市場化方向邁出了革命性的壹步;然而,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開放式基金的推出、對市場參與者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的加強以及國有股減持政策的實施,使證券市場從微觀制度向市場規則進行了全方位的轉變,從而為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

2002年證券市場的政策將以監管為主,關註市場的穩定。其中,國有股減持和流通政策將對2002年證券市場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我們對此持謹慎樂觀態度。

  • 上一篇:B&B與酒店和農家樂的區別如果妳選擇了正確的B&B,請選擇B&B應用程序。
  • 下一篇:求好看的日本格鬥動漫,想要好看的角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