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歸納
壹、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
1.冶金工業
(1)商周:青銅鑄造是商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商代的青銅鑄造規模很大;西周的青銅制品傾向於生活化。
(2)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民創造了鑄鐵的軟化處理技術,這是世界冶鐵史上的偉大成就;青銅鑄造技術有了新的創造,出現了金銀錯位的新技術。
(3)魏晉:北魏的襄州以制馬刀聞名;煉鋼技術相當成熟;發明了澆鋼的方法。
(4)唐朝時期,冶煉和鑄造廣泛采用切割、打磨、焊接等工藝。
(5)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生產規模擴大。
追蹤思維
中國古代冶鐵技術在哪些方面領先世界?
2.紡織工業
(1)商周:斜紋提花織物和刺繡出現。
(2)曹魏時期,紡織工業中心的香邑、洛陽等地有專門的織造機構;吳養蠶八代;蜀錦遠近聞名。
(3)唐朝時期,絲綢和亞麻織物遍布全國。絲織品種類繁多,有斜紋、織錦等,每壹類又分許多品種;壹些絲綢面料也吸收了波斯的編織和圖案風格。
(4)明代中後期,蘇州絲綢業出現了資本主義手工業作坊。
追蹤思維
魏晉隋唐時期中國紡織業發展有哪些突出表現?明代絲織業的新經濟現象是什麽?2005年,美國和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實施限制。能否說明中國紡織技術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3.陶瓷工業
(1)商周:原始瓷器出現,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壹次飛躍。
(2)魏晉:制瓷技術日趨成熟。南方盛產青瓷,器物造型美觀;北方白瓷的創造,為中國瓷業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3)唐朝時期出現了唐三彩,為後世彩瓷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青瓷中還有壹種著名的秘色瓷。
追蹤思維
想壹想:明清時期,陶瓷業有沒有在生產方式上有所突破?
4.造船業
在唐代,它能夠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主”之稱;還可以制造使用螺旋槳的各種型號的軍艦,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機械動力的船舶原型。
關鍵提示
宋代指南針的發明對中國造船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明代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國造船技術的高超水平。
5.手工藝品
(1)戰國時期出現了壹部手工業專著《拷公基》,記述了齊國官營各類手工業的設計規格和制造技術。
(2)明末宋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在國外被稱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
第二,古代商業的發展
1.商代商業
(1)商朝重視商業,商人善於經商。後世稱商人為“商人”。
(2)商朝使用貝類作為貨幣。
(3)商朝都城已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素有“商朝之翼,四方之極”之稱。
2.春秋戰國時期的商業城市
(1)春秋戰國時期,商品交換迅速發展,商業發達,土特產交換頻繁。在中原市場可以買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馬,東方的魚鹽,西方的皮革。
(2)許多城市都成為了繁榮的商業中心,如齊國的臨淄、趙國的邯鄲、楚國的郢等。,經濟發達,人口眾多。
關鍵提示
在春秋戰國時期,城市的特點是其政治中心,主要是諸侯國的首都。
3.隋唐商業的繁榮
(1)隋唐時期的商業比上壹代更加繁榮,商人的足跡遍布全國。主幹道上有接待商戶的私人店鋪,有供商戶騎行的“驛驢”;運河和長江上的商船來往不斷。
(2)隋朝的貨幣是五銖;唐高祖之後,“開元鮑彤”成為壹種通用貨幣,它是唐朝以後所有貨幣的典範。
(3)隋唐時期的市場比上壹代更加發達。城內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城,城內有商店和櫃子。櫃是中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地中海沿岸的金融機構早了六七百年。壹些繁華的大城市有夜市,農村和偏遠地區定期舉辦草市。
(4)唐政府允許外商在中國自由貿易,胡商遍布各大城市。
關鍵提示
古代商業的發展壹般表現為商品種類的增加、市場的擴大、商人的活躍、交通的發展、貨幣的種類、城市的繁榮等。海外貿易也是商業發展的表現。
追蹤思維
隋唐商業繁榮的條件是什麽?具體有哪些表現?
4.明清時期的商業繁榮與對外貿易。
(1)明清商業的持續繁榮: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藝品投放市場;跨地區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迅速;北京和南京是全國商業城市,全國還有幾十個較大的商業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工商業名鎮繁榮。
(2)對外貿易地位: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壹方面禁止國人下海貿易,另壹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我國出口商品僅占市場商品總量的3%左右,對外貿易在整個經濟中所占份額極小,難以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關鍵提示
外貿既屬於商業,也屬於對外關系。
追蹤思維
明清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有哪些?
第三,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1.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國家的政治和交通中心。首都有供居民出入的大門,城內有整齊寬闊的街道。
2.春秋戰國時期
諸侯國的都城,如齊國的臨淄、趙國的邯鄲、楚國的郢等,人口都很多。
3.隋唐城市的繁榮
大興城建於隋朝,長安城擴建於唐代。城市整體設計合理,建築規模宏大,體現了城市建築的高超技術。隋唐時期,長安和洛陽是中國的商業大都市。長江流域的商業城市以揚州和成都為中心。唐朝後期,揚州是中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長安和洛陽。夜市的繁華是當時揚州的壹大特色。
4.明清兩代
明朝當祖宗的時候,北京是在元朝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北京和南京是全國商業城市,全國還有幾十個大型商業城市。
5.城市化進程加速
城鎮化又稱城市化,是指人口、土地利用、經濟和文化模式從農村向城市轉變的過程和趨勢,是衡量壹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壹。
關鍵提示
關於城市化進程,要註意與地理、中國現代城市崛起地區、中國沿海開放城市的聯系。
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非常緩慢。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從1978到2000年,城鎮由193增加到663個,小城鎮由2173增加到20312,城鎮總人口由170萬增加到4.56億,城鎮化水平由17.9%提高。
中國的城市化道路是多樣的。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農民向非農領域轉移的重要途徑。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大大增加,使小城鎮迅速崛起,對城鎮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2年,政府提出實施積極的城市化戰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元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
追蹤思維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城市?目前,加速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夭折。
1.明朝中後期,在江南壹些地區的壹些生產部門,資本主義的種子已經稀疏地出現了。
明代中期以後,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起,並在江南壹些地區發展成為獨立的手工業作坊。比如蘇州就有以絲織為業的機器操作工,設立機房,雇傭機械師進行生產。機主和機械師的雇傭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關鍵提示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是雇傭關系和剝削關系。
2.清朝的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
到了清朝,資本主義的萌芽繼續發展。手工業作坊規模擴大,分工精細,資本主義萌芽的部門和地區增多。
3.資本主義發展緩慢的原因。
資本主義的萌芽出現在明朝中後期至鴉片戰爭前夕。雖然成長了,但沒有突破,始終徘徊在萌芽階段。整個生產未能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其力量遠遠不足以分解封建生產方式。在整個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仍然占主導地位。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成長。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農民遭受殘酷的封建剝削,生活極端貧困,因此無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業水晶。第二,地主和商人會用他們賺的錢買很多房子和土地,這將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張和再生產。第三,封建國家設置重重關卡,對商品課以重稅,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第四,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多次禁止海外貿易。
4.鴉片戰爭後,中國資本主義的種子被摧毀。
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材料,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種子遭到嚴重破壞。中國的舊手工作坊大多破產了,真正從手工作坊發展成現代企業的很少。
追蹤思維
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主要標誌是什麽?為什麽清初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後來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長成現代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了嗎?
思維拓展
擴展1:古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關系
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經濟作物的普及,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料,農業生產力創新的要求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產品商品化的趨勢為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商業的繁榮又反過來刺激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商品生產。因此,盡管古代統治者總是把農業作為“初級”產業,把工商業作為“最終”產業加以限制,但由於農業、工業和商業的互動關系,古代工商業代代發展,甚至繁榮。
延伸二: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式
官營手工業、私人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成為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式。官辦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在大作坊中生產,主要為政府和貴族生產武器等軍需和生活用品。它利用國家力量招募最好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材料,不計成本地生產,大部分產品都非常漂亮。私人手工業由私人經營,主要生產供私人消費的產品。家庭手工業是農民的副業。產品主要用於自己消費和納稅,其余在市場上銷售。在中國漫長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引自新課標人教版教材)
延伸三: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的作用
在封建社會的不同時期,商品經濟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統治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①封建社會初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形成和封建統治的加強。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很大壹部分來自於資產雄厚的商人。壹些商業繁榮的城市成為封建政權的中心,如臨淄、邯鄲、大良和應。(2)封建社會中期,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封建政權的鞏固和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陽、長安、開封都是當時的商業中心。商業稅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3)封建社會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瓦解了封建制度。明代中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工場手工業。萌芽資本主義的出現和緩慢發展,在經濟上瓦解了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動搖了封建統治秩序,在思想上沖擊了封建制度。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產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作為民主思想的代表,黃宗羲猛烈抨擊君主專制,指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延伸四:對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1)農業是中國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重農抑商政策實質上是保護封建地主經濟。
(2)評價重農抑商政策,要註意其歷史階段。在封建社會初期,它的實施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鞏固新興地主政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產品的流通和交易不可避免,抑商政策阻礙了產品的流通和經濟的進壹步發展。到了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的負面影響成為主要方面。明清統治者反對商業和農業,采取各種措施壓制和抑制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些做法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國家的落後,失去了最初的積極作用。
延伸五:明清中國資本主義的利弊。
優勢:①農業發達。明朝中後期,農作物產量增加,經濟作物廣泛種植,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發達的手工業生產。明代中期,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規模較大,水平較高,培養了壹批技術工人。(3)商業發達。中國30多個大中商業城市的興建,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廣泛進入市場,對外貿易的繁榮,都促進了商品經濟的活躍。(4)充足的貨幣條件。大量貨幣流通,到明朝中後期,白銀已經成為通用貨幣。⑤傳統科技的發展。
缺點:①自然經濟的固執和封閉,使得國內市場狹小。②資本積累不足,手工業難以擴大再生產。(3)封建制度的束縛。重重壁壘,重稅,抑制了工商業的發展。(4)轉向外部世界,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場。(5)由於傳統觀念和習俗的影響,自然科學技術並不能使生產力發生質的變化。
擴展6: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是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社會生產力發展到壹定階段後,由傳統落後的農村社會向現代先進的城市社會轉變的自然歷史過程。城市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包括: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轉化;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農村向城市轉變;從傳統鄉村文明到現代城市文明的轉變。城市化是反映壹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城市化是現代化的基礎,現代化是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優化整個社會、經濟和文化領域的過程。城市化的主要標誌有三個: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提高,城市用地規模的擴大。
高考環節
高考分析及教學建議
本課題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古代手工業、商業、城市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並與當前的城市化熱點相聯系。
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近年來,我國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進程也在加快。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城市化進程相關的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在高考中也備受關註。2004年,廣東卷從唐都長安城與北宋東京城的對比中呈現出壹個大問題。全國綜合卷“劉家公夫的針鋪”題目也來自這個熱點;上海卷《徐家匯壹瞥》的題目也指向了城市化的熱點。2005年,全國各地的高考題還有很多相關的題。粵卷從揚州城商的角度呈現了壹道材料分析題。
復習本題時要註意以下幾點:①古代手工業要註意掌握冶鑄、陶瓷、紡織、造紙等主要手工業部門的技術進步,註意鴉片戰爭後傳統手工業的破產和新中國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古代商業的發展要從商品、市場、貨幣等方面註意各個時期的表現,還要註意中國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對商業發展的影響。③資本主義萌芽要註意清末外國列強入侵所破壞的內容,並與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所產生的相關內容進行綜合比較。④城市化問題要註意古代城市、現代城市、沿海開放城市之間的聯系,以及歐美工業革命後城市化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解惑解惑
1.古代官營工商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封建社會官辦工商業的目的不是擴大再生產,而是滿足統治者的消費需求,為封建王朝聚斂財富。在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是最奢侈的消費者。雖然他們所需要的各種手工藝品都可以通過貢賦或稅收直接從人民手中掠奪,但相當壹部分還是要靠自己的作坊生產手工藝品。毫無疑問,官辦手工業生產的產品基本上是供上層統治集團消費的,所以屬於非商品性質。
官辦手工業的產品往往技術水平最高。原因如下:壹是皇室、貴族、官員需要享受最高級的手工藝品;二是官辦作坊往往集中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有條件生產這些產品;第三,由於官營手工業不是商品生產,統治者具有奢侈的特征。因此,在生產中,無論成本如何,都要不惜浪費。
官辦手工業抑制了私營工商業的發展。在中國封建社會,皇族和官僚集團是最富有的階層,他們需要數量巨大的日用品和奢侈品,因此他們也是社會上最大的消費者。但是,由於它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大多由官辦手工業直接提供,私營工商業失去了這個巨大的商品銷售市場;同時,由於強大的政治特權,政府直接控制了鹽、鐵、茶、酒等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幾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用嚴厲的法律禁止人們自由經營,進壹步縮小了商品生產和流通的範圍,限制了自由競爭,嚴重影響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2.晚清中國傳統手工業的興衰。
鴉片戰爭後,手工業發生了顯著變化。有的手工業部門衰落了,有的發展到壹定程度。
走向衰落的手工藝品主要有以下幾個部門:①直接對抗進口洋貨的手工藝品受到洋貨的沖擊而衰落。受打擊最嚴重的是分布最廣的農民棉紡織業,其次是土著煉鋼、制針、制燭、雕版印刷等行業。(2)有些行業雖然沒有受到洋貨的沖擊,但鴉片戰爭後由於自然原因而衰落。這些主要是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出現的壹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它們的興衰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比如陜西的伐木業因老林枯竭而衰落;廣東的冶鐵業和雲南的銅礦業因礦產資源枯竭而衰落。(3)政府手工業也有所下降。19五六十年代的農民戰爭,摧毀了江南官辦絲織機構。還有軍火手工業和傳統的賺錢工業,逐漸被類似的機器制造業取代。
還開發了壹些手工藝品。(1)機器制造的產品不能完全替代的外國和手工業的長期共存。比如造紙工業,盡管受到國外紙張進口的沖擊,但並沒有受到嚴重影響,還在繼續發展,這與印刷業的不斷進步,紙張需求量大,以及國產紙張的某些特性有關。(2)壹些與外國商品競爭力較弱或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繼續發展。③壹些依附於國際市場、適應外資需求的手工藝品獲得了快速發展。如茶葉和絲綢業,都是在出口貿易的刺激下發展起來的。另壹部分如銅錫制造業和熟鐵業,主要為外國船舶和外國船廠提供零部件,從而擴大生產規模。這些發達的手工業大多位於手工業比較集中、方便接觸國外市場的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
總的來說,鴉片戰爭後,少數手工業衰落,多數手工業向前發展。但晚清手工業的發展有壹部分是依附性發展,其興衰隨著世界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其發展極不穩定,未能在晚清大規模轉型為近代機器工業。
3.明代中後期重商主義產生的原因
明朝中期以後,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重商主義思想普遍出現,市民與手工業者的反抗鬥爭不斷爆發。
在對外貿易問題上,明初嚴格執行“海禁”。到明朝中期,中央政府內部出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鬥爭相當激烈。朱紈派反對對外貿易,主張對海賊采取嚴厲鎮壓的政策,遭到沿海地主階級的反對,朱紈派最終失敗。這說明隨著商業資本的發展,商人的社會地位上升,商人和地主在明政府中有了自己的代言人,代表貿易利益的官僚和地主在政治上形成了強大的力量。
明初官僚不準經商,尤其是四品以上的官員。雖然有些官僚,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的官僚,暗地裏從事商業活動,但這是違法的,不敢公開。到了明朝中葉,官僚經商已是常事。無論大小官員,還是文官武官,甚至皇帝、貴族、外戚都爭相經商,開辦手工業作坊。
明中葉以後,出現了壹些重視商業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徐光啟、李贄、許福源等。在徐光啟的思想中,體現了許多保護商人權益的要求。李贄堅持認為封建政府減稅是為了“利”。業務”;許福源堅持反對“海上禁令”,要求海外貿易。
4.中國現代城市的演變。
鴉片戰爭後
(1)概述:①鴉片戰爭後,中國進入社會大變革時代,城市的發展也深受影響。《南京條約》規定在東南沿海開放五個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這壹時期,昔日的商業中心廣州與新興的上海之間的商業貿易最為繁榮。上海地處中國海岸線中點,是進出長江流域的門戶,水陸交通便利,周邊產品豐富,商品經濟發達,市場廣闊。到19的50年代,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轉移到上海。《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規定開放漢口、九江、煙臺、南京、鎮江、汕頭、瓊州、天津等許多通商口岸。同時,英、美、俄等國的商人在香港、廣州、上海、漢口、九江、福州、廈門等地開設了許多碼頭和工廠。19年90年代,《馬關條約》規定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列強也獲得了在大陸設廠的特權。19年底,列強在中國大量修建鐵路,建立廠礦。②在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城市發展出現了壹些新的變化。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在沿海、長江流域、上海、天津等地興辦了許多軍民企業。隨著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工業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辦了許多民族工業。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進壹步發展。這時,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和平金地區。紡織中心也從長江下遊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發展,天津、青島、武漢成為新的紡織中心。
(2)特征:①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和天津。②上海已經成為壹個經濟發達的城市。(3)隨著通商口岸的增加,內陸城市也在逐漸發展。
(3)原因:①海運、水陸運輸的便利和鐵路運輸的發展。②封建自然經濟的逐漸瓦解和商品經濟的發展。(3)許多通商口岸的開放。④民族工業的不斷發展和工礦企業的興起。
新中國成立後
(1)概況:隨著工業建設和城鎮、工礦區的發展,城鎮人口迅速增加,1953超過660萬人,1949超過2000萬人。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工礦業的發展,礦產資源豐富的地方湧現出壹批新興城市,沿海、沿江、鐵路幹線、高速公路沿線形成城市軸線,湧現出壹批新興城市。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城市發展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國家劃定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為經濟特區,進壹步開放天津、上海、福建、廣州等沿海城市14。此後,海南島成為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成為開放區,許多內陸省區也設立了壹些開放城市。與此同時,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村小城鎮進壹步發展,部分城鎮走向城市化,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2)特點:①主要分布在東部和沿海地區,並不斷向內陸擴展。(2)以開發礦產資源為主的城市發展迅速。③農村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並逐步向城市化方向發展。
(3)原因:①部分城市經濟基礎較好。(2)黨和政府的正確決策,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③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
(2)明末宋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在國外被稱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