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壹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韓鵬傑《道德經在說什麽》
天下都說我的道大,似乎不像任何具體的東西。正是因為道大,所以不像。如果像,就早已歸為具體事物了。我有三件最珍貴的寶物,值得永久保持。壹個是“慈”,壹個是“儉”,壹個是“不敢為天下先”。有了慈母的情懷,才能真正的勇敢;節儉才能長久持續地發展;遇到利益不爭先,懂得先人後己,才能成器、成長。現在的人舍棄慈母的情懷而炫耀勇武,舍棄節儉還奢求長久持續的發展,遇到利益爭先恐後、壹點都不退讓,這是自尋死路!擁有慈母的情懷,自然是攻無不克,守無不固。如果天要拯救誰的話,壹定是以慈母的情懷來守衛。
2、南懷瑾《老子他說》
“天下皆謂我道大”,他說,天下人都說我講的“道”很大,包括了中國先民傳統所講的“道”,“似不肖”,好像不大對。“夫唯大”,就因為太大了,大到沒有邊際,摸不著,看不見,“故似不肖”,所以好像不大對。大家笑我們這個“道”不像壹個東西,講不出壹個道理來,聽了半天,不曉得說些什麽。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好在這個“道”什麽都不像,如果這個“道”像壹個東西壹樣,也就壹點都不偉大了。假使這個“道”可以講得出來,可以讓人看得見,那老早就沒有了,也就不是“道”了。
老子的“三寶”是什麽?“壹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曰慈”,對人對事無不仁慈,而且要愛人,處處愛人,處處仁慈。“曰儉”老子說的儉,是指精神的消耗;言語、行為、時間都要節省,都要簡化,話不要啰唆,要簡單明了。“不敢為天下先”就應該為天下後,太後就沒有份了,要恰為天下中,恰到好處。
“慈故能勇”,壹個人真具備了仁慈、才能、大仁大勇,具有愛天下人的心,才有犧牲自我的勇氣;“儉故能廣”,因為能夠簡化,所以發揮起來更為廣大。“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因為不想為天下先,凡事開始就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能夠成為“器”,成為壹切事壹切人的領導。
“今舍慈且勇”現在壹般人沒有真正仁慈的精神,舍棄了慈,只曉得好勇去侵略統治別人。“舍儉且廣”,自己的心理狀態不但沒道德,也沒有簡化,欲望更是越來越廣越大。“舍後且先”,把個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死矣!”只有壹個“死”字,這個時代就完了,“死矣”是老子對他當時的時代所作的批判。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唯有真正的慈悲,戰爭才不會打敗仗,都是打勝仗的。仁慈是真教育,真愛護,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所以能“以戰則勝,以守則固”,不作戰處於防禦時期時,則是萬眾壹心的堅固團結。“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壹個人真到達了慈悲心充沛於內在時,上天便自然保佑妳。
3、羅大倫《道德經說什麽》
(1)如果有功德卻不以為有多大,那麽福德會不可思量
“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肖。”天下之人都說悟道之人的功德很大,其實不是,道是隱形於背後的,它把形象隱藏起來,您沒法模仿它,把它給復述出來。“夫唯不肖,故能大”的意思是,正因為它不顯形,總是把自己放到背後,為大家做事,所以它的功德才大。“若肖,細久矣”,如果您總是覺得自己不得了,那麽您的功德就會變小。
(2)得道之人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我”的意思是悟道之人,“恒有三寶”的意思是悟道之人有三個寶貝,“恒”是壹直有的意思。
“壹曰慈”,慈是對眾生的,是利他;“二曰儉”是讓我們放下自己的欲望、清空欲望,是對自己的“無我”;“不敢為天下先”是對無我利他的總結,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之前,要先考慮眾生的利益。
“夫慈,故能勇”,壹旦您心懷慈悲,為大家著想,做事就可以勇於向前,因為您代表了大家的利益。“儉,故能廣”,因為您把自己的欲望放下了,先考慮別人的利益,大家才都願意和您合作,把大門向您打開,您的生意機會才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公司員工利益的前邊,所以推舉您為做事的首領。
(3)別把人生的模式設定為爭奪
“今舍其慈,且勇”,意思是您舍棄慈悲之心,不為大家做事,不關愛大家,凡事只為自己考慮。“且勇”,您還保持勇氣滿滿的狀態,這就糟糕了。“舍其儉,且廣”,您舍棄了節儉,滋生了欲望,為了自己去爭、去搶,您還想讓自己的道路“廣”,希望大家都向您敞開大門,這是很難的。“舍其後,且先”,您舍棄了謙讓,壹味地爭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壹位。老子說,如果您以這種狀態生活、工作,您就會“必死矣”。
三、我之體悟——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
這壹章,老子具體總結了“道”該如何去用,最主要的就是掌握三件法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慈,我理解為“仁愛”;儉,我理解為“少私寡欲”;不敢為天下先,我理解為“不爭”。
“慈”為何能“勇”呢?有壹句話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因為壹個人有仁愛之心,才會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生發出戰勝困難的勇氣。同時因為這個人是有仁愛之心的,他無論做什麽,大家也都會擁護他,協助他。所以才有“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儉”為何會“廣”呢?莊子雲“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就是說人若壹味沈溺於感官享受,他的智慧壹定很淺薄。只有從欲望中超脫出來,寧靜思考的人,他的智慧才會廣博,他才有可能理解自然,才有可能把握住人生。
“不敢為天下先”為何能“成器長”呢?“成器長”各家解釋不太壹樣,有解釋為成長的,有解釋為領導的,我的理解也是類似於領導,是壹種比較高的地位或者比較大的成就。我認為“不敢為天下先”其實就是前文說的“不爭”,因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三條,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壹個人如果做不到“不爭”,其實就很難做到“儉”,做不到“儉”也很難做到真正的“慈”。因為人有私欲,才會去爭,而壹旦陷入爭搶,腦子裏的欲望和想法又會越來越多,情緒也會跟著不穩定。壹個人滿腦子都想的是自己,想著會不會有人害我,他又怎麽可能做到對別人仁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