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探尋潮汕瓷器的發展歷史

探尋潮汕瓷器的發展歷史

潮州瓷器

中國潮州及附近縣鎮出產的瓷器。潮州位於廣東董嬌潮汕平原的韓江畔,歷史上是瓷器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地。郊區有飛天巖瓷土礦,資源豐富,品質優良,構成了潮州瓷器發展的基本條件。

潮州在唐代生產青花瓷。宋代城東筆架山水洞窯生產規模較大。明清時期主要產地為楓溪,彩瓷陸續外銷,康熙時期更為龐大。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獎。1950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快速提升。1986潮州瓷分別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保加利亞國際博覽會金獎。潮州已成為集采礦、陶瓷生產、陶瓷機械制造、陶瓷科研和教學為壹體的綜合性陶瓷產區。

潮州瓷器純凈細膩,釉色有白、藍、影藍、黃、醬色。瓷器產品包括日用瓷、藝術展示瓷、建築和工業陶瓷,其中藝術展示瓷最為著名。瓷雕、花卉、瓷花是潮州市楓溪鎮獨具特色的高檔藝術品。瓷器人物、動物、盆景構思巧妙,構思新穎,工藝精細,造型大方,線條優美。這些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工藝瓷也叫藝術瓷。潮汕的工藝瓷有兩種,壹種是瓷塑,壹種是彩瓷。

潮汕瓷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976揭陽新亨出土壹個骨灰盒。罐子有蓋子,蓋子的形狀像蓮花。壇子正面有壹個長方形敞開的門框,門楣上有桃花浮雕。門的兩側是打扮成武士的門神,頭戴盔甲,手持斧劍,眼圓口方,神態威嚴。門框兩側的鍋肚上貼著壹條盤龍,龍背上方放著十二生肖的雕像。他們穿著長袍站著鞠躬,龍和雕像是高浮雕。缸腳是三層蓮花浮雕。這個骨灰盒,根據揭陽文物,是南朝的產物,時間可能定的太早了。在佛山、南海、新會等地也出土了很多類似的器物,其形制和紋飾與揭陽的這個骨罐相似,是唐代佛山窯的產物。唐代韶關張九齡墓出土的十二生肖陶俑,與這瓶十二生肖造像形制相同。這個骨甕應該是唐代的。這個罐子的裝飾包括潮汕的現代陶瓷人物、動物和花卉三種類型。但是骨壇是陶器做的,不壹定是土特產;真正能算是潮州工藝瓷雕的,最早應該是筆架山窯制品。

宋代筆架山窯瓷塑可分為捏塑和雕刻兩種。除了裝飾竈、盆、罐、壇等日常用具外,西方的狗、獅子、人像、佛像等也作為裝飾用瓷制作。目前潮州博物館收藏的壹批宋窯西狗,頭大身短,耳圓下垂,表情各異。制坯的藝人揉捏與雕刻並用,手法極其凝練傳神,造型技巧相當巧妙。博物館裏的另壹個宋代瓷雕是壹個名為“麻姑生日”的女子雕像。畫像呈半跪姿勢,雙手捧罐,身材健碩,面部飽滿。眼皮和手的造型線條清晰,略有圖案,但準確生動。衣服的褶皺簡單自然。從這些優秀作品來看,宋代潮州窯瓷雕的工藝水平並不低。

但宋代潮州窯的瓷塑技術與清末以來的潮汕瓷塑技術並無關聯。隨著元代筆架山窯口的廢棄以及明代海外貿易和佛教信仰的衰落,瓷雕在潮汕幾乎絕跡。清朝同治年間開始復興。但當時潮州瓷雕以佛像和小動物玩具為主,憑印象制作,商業色彩濃厚,工藝水平不高。直到解放後,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以潮州楓溪為代表的潮汕瓷雕才真正復興起來,出現了壹批瓷藝術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楓溪瓷雕的特點是仕女和人物,雕刻花籃和雕刻花瓶貼花。

鳳溪瓷質地細膩,色澤潔白,適合塑造仕女。藝術家們正是利用了這壹特點,精心設計,刻意雕琢,塑造的仕女形象細膩婉約,線條明快流暢,釉色鮮艷淡雅,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楓溪仕女瓷雕輕盈精致,體現出壹種女性美和美麗的容顏。是不是也從某個角度反映了現代潮汕文化的性格?

其實堆砌的塑料雕筐和貼花雕瓶只是壹種類型。它吸收了潮汕的其他民間工藝美術,如木雕、石雕等,做成雕花花瓶或花籃,再用裝飾土堆起來做成瓷花,燒制而成。楓溪是壹個雕刻花籃,以1979制作的大型作品《大花籃裏的春天》為代表作品。這件作品高1.2米,直徑80厘米。在精致透明的雕花花籃裏,堆著600多朵五顏六色、爭奇鬥艷的瓷花。花瓣薄如紙,芯薄如絲,色彩淡雅,如宜人的春光。1982年,花籃被送往德國展覽。參觀者無不驚嘆於這件作品的精湛工藝,稱贊它是“永不雕謝的花朵”。現在,《大筐裏的春天》作為地方特色工藝的代表作,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

彩瓷是指用繪畫對瓷器進行裝飾,有釉上彩、釉下彩、粉彩等形式。潮汕彩瓷用於餐具、茶具等日用瓷器的裝飾,但更能體現其特色的是花瓶、壁掛、豎屏等高檔陳設瓷的制作。

很難明確確定潮汕彩瓷的制作時間。只能說是清朝發展起來的手藝。明代嘉靖至清初,潮汕瓷窯基本上生產碗、盤等日用青花瓷。民間藝術家模仿中國水墨畫的技法。他們用毛筆蘸青花顏料,在瓷坯上畫花卉、山水、人物、鳥獸,寫詩,配以織錦圖案、菊花花瓣、纏花等。青花瓷的制作為彩瓷技術的發展積累了必要的技能和經驗。到了清朝中期,潮州瓷藝藝人開始生產彩瓷。潮州彩瓷從江西景德鎮引進了三彩、多色、粉彩的技藝,從廣州積累了金彩,並從當地其他民間工藝中吸取營養,逐漸形成了自己清新秀麗的特色。

根據繪畫形式的不同,潮汕彩瓷大致可分為詩畫、開、全彩、金土地、花卉四大類。詩畫風格是在白瓷的壹面作畫,反面寫詩。詩情畫意,相映成趣。開口式是指在器的主體部分留有壹寸或壹寸以上的白瓷面,白瓷面呈子形、果形、花形、瓶形、魚形、書形或扇形的形狀,稱為開口。釉面瓷面繪有字畫,其外圍用不同顏色的織錦圖案或花紋花邊襯托。全彩多用於大花瓶的裝飾。它的特點是用均勻飽滿的構圖,在瓶坯上畫出飽滿的圖案,可以從任何角度觀看。金帝萬華把主圖案畫在瓷器中間,四周用錫箔裝飾,然後用金帝填充,完全覆蓋整個瓷器表面。金帝萬華具有色彩鮮艷、富麗堂皇、構圖對稱、主次分明的藝術特色。

到清末,潮州彩瓷業發展迅速。府城、楓溪等地有20多個彩瓷作坊,300多名藝人。潮州的彩瓷工藝已經完全成熟,既接近廣材,又有自己的特色。南洋商人訂購瓷器時,稱之為“蔡超”,以示與廣材不同。在這壹時期,蔡超的名師和精品也相繼出現。到了二年(1909),新潮藝人廖創作了壹道“百鳥朝鳳”的菜肴,許和謝子廷創作了人物碗,在南京舉行的南洋勸導會上受到好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潮汕彩瓷工藝屢獲殊榮。印象最深的是廣東省潮州彩瓷總廠研究院集體出品的《疊置金牡丹花鳥三百只天壇》。此作采用潮彩寫生、洗染、填色、釉上金疊等技法,二次燒制而成。瓶的瓶頸和瓶底飾有五彩繽紛的圖案,瓶身繪有八朵盛開的牡丹花,綠葉紅花。枝頭上,白頭翁栩栩如生。花和葉子的邊緣都堆著金線。整個花瓶,典雅富貴,古樸瑰麗,組合得如此和諧,賞心悅目,富有地方特色,藝術欣賞價值極高。在1986的萊比錫世界春季博覽會上,這件潮州彩瓷的傑作獲得了金獎。

  • 上一篇:武夷山有哪些風景優美的景點?
  • 下一篇:海悅己的角色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