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油紙傘的由來

油紙傘的由來

很多人壹提到油紙傘,總是稱之為蘇杭,好像蘇杭就應該有油紙傘壹樣。這是壹種片面的理解。其實油紙傘是壹種廣泛應用於大江南北的傳統日常雨具,是壹種傳統的、具有普遍性的手工業。以前的油傘作坊就像是裁縫店和鐵匠鋪,隨處可見鮮花是常事。只是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在現代科技的沖擊下,傳統的手工制作油紙傘被機械化的金屬骨架布傘所取代。傳統油紙傘精致復雜,年輕人不願意勞動,使得曾經流行的油紙傘瀕臨消失。以前很少有遍地開花的傘廠(傘店、作坊)。目前只有安徽涇縣、四川武元甲路、瀘州、浙江杭州、湖南杭州、臺灣美濃。瀘州紙傘、杭州絲綢傘、婺源嘉路紙傘已被列為“非遺”保護。瀘州紙傘和杭州綢傘申報得早,壹起被列為國家級“非遺”。後來申報的A路紙傘是省級“非遺”,後來又申報了國家級。從規模和技術上來說,是婺源嘉祿的壹把紙傘。嘉祿紙傘起源於鹹春五年(公元1269),在康熙徐佳年(公元1694)載入史冊。榮獲1936國際產品博覽會金獎,復產後產量逐年增加,2014年產銷量超過30萬件。事實上,網絡中盛傳的油紙傘,大部分都是在四川婺源嘉路和瀘州生產加工的,他們只是代理。北京作為千年帝都,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制作精良的油紙傘,但流傳下來保存下來的卻很少。

秦風約翰油紙傘專業制作傳統油紙傘。油紙傘骨加工廠位於風景如畫的江南。北京朝陽區東壩東窯藝術區有壹個傘蓋漢畫坊。油紙傘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做油紙傘的藝人不多。秦風約翰油紙傘廠聚集了擅長民間藝術的藝術家,他們都是制作油紙傘的家庭。

秦風約翰油紙傘傳承傳統油紙傘制作工藝,純手工制作。傘面由傳統棉紙制成,傘骨由朱蘭制成,並刷有純天然桐油。傘柄和傘骨都保留了材料的本色,有壹種古樸的韻味。與此同時,秦風約翰不斷創新、研發,在傘骨、穿線、花朵等關鍵技術上進行了創新。除了國畫常見的題材,如花鳥、人物、山水、石板拓片等。油紙傘圖案還開發了新的主題,如臉書和手繪青花系列,此外,它們還具有根據客戶的要求量身定制的特點。

秦越油紙傘是壹種流傳千年的古老方法。過程復雜,周期長。壹把油紙傘,從竹子(選竹)到泡竹(泡水)、蒸竹(水煮)、曬竹、刨竹、雕竹、鉆孔、組裝、穿線、串聯、裝傘(把裁好的紙貼在骨架上、修整定型)、露花、裝飾花(傘面畫花紋、烘幹)等等。因此,嶽油紙傘聚集了許多獨特的功能:

(1)由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法制作而成,具有很高的收藏和傳承性。

②傘面由專業畫師手繪,油紙傘具有升值潛力。

(3)包頭獨特的青花瓷圖案更具中國古典風格,為秦風約翰的油紙傘增添了優雅氣質。

④油紙傘每壹種材料都是精挑細選,精致結實耐用,抗風雨能力強,可反復開合3000次以上。

油紙傘是壹種瀕危的手工藝品,文人墨客的字畫和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優雅造型的集合。它簡單而懷舊,精致而美麗,是壹件優雅的藝術品。秦風約翰油紙傘是壹種向往。掛在墻上或屋頂上,可以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使整個空間充滿藝術感,格調高雅。當妳有壹把油紙傘,妳可以用它為妳遮風擋雨,讓妳在風雨中依然優雅迷人。妳也可以在業余時間把它當作道具,增添幾分懷舊之情。妳也可以

a、送親人:不離不棄,遮風擋雨。

b、送愛人:壹把油紙傘是今生的緣分,是不變的承諾,我們壹起熬過了風風雨雨。c .送朋友、戰友、同學:在妳需要的時候給妳溫暖的幫助。d、送同事:感謝大家壹直以來的支持。e、送領導:感謝您的栽培,我願意全程幫助您。f、送老師:感謝您無私的教導。忙的時候照顧好自己。學生們的心中充滿了關心和感激。起源於明末清初的瀘州傘業,與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有著相似的歷史。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是瀘州油紙傘的“黃金時代”。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靠近瀘州小市碼頭的齋藤優子街是壹條油紙傘街。鼎盛時期,瀘州有油紙傘廠100多家,從業人員數萬人,主要集中在江陽區藍田、泰安、沙灣等地,年產“紅傘”2000萬把。

直到上世紀70年代,實用方便的鋼傘逐漸取代油紙傘,瀘州從事油紙傘生產的人開始轉行。到了90年代,已經很少有人從事油紙傘的生產了。

洋傘流行後,瀘州油紙傘技術逐漸衰落。油紙傘程序復雜,生產成本高,利潤低,很難吸引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2004年,當地只有30多位老工匠延續了這項技術。當時很多人擔心瀘州油紙傘會失傳。5438年6月至2005年10月,上海吉尼斯世界瀘州油紙傘再次向江陽區政府發出邀請函,當地油紙傘行業開始復蘇。

油紙傘業恢復後,首先盛行於雲南、貴州、瀘州古藺縣、敘永縣等少數民族地區,作為祭祀、祝賀、饋贈等祭祀用品。很快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澳門等地區。

瀘州生產油紙傘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瀘州油紙傘制作工藝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術的活化石”,被中央電視臺報道。

瀘州油紙傘有以下特點:壹、歷史悠久,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工藝品。二是瀘州油紙傘基本保持了數百年的傳統手工藝制作方式,被譽為“中國制傘技術的活化石”,具有壹定的傳承性;3.瀘州油紙傘生產工藝特殊,生產出來的油紙傘真正具備了雨具的功能,兼具美觀和實用功能。4.耐用、工藝精湛、品種多樣、圖案美觀,以古典油紙傘為代表的壹批新興油紙傘企業,將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相結合,推動了瀘州油紙傘的發展。

瀘州現在還在用傳統的古法制造油紙傘,70多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近年來,瀘州本地從事油紙傘加工的企業、作坊或個人越來越多,技術也有了壹定的創新。很多廠家都采用了電腦彩印傘面,正在成為瀘州當地重要的旅遊產業。分水油紙傘廠是中國唯壹壹家保留桐油和石版畫傳統工藝的紙傘生產企業。油紙傘傳統制作技藝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紙傘行業唯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水油紙傘曾7次登上央視頻道,20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展覽。最有特色的全穿傘用五色絲線穿跨2000多針,竹跳開關有雙檔,是傘中絕活。2013“分水油紙傘”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畢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制作技藝的唯壹國家級合法傳承人。

制造材料和工藝

目前油紙傘在當地仍然是用傳統的古法制作,70多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從切竹到畫花紋,沒有使用機器。材質也堅持傳統,比如傘架,必須從山上砍下來。生產工具也有很長的歷史,比如油墨平版印刷,有450多年的歷史。設計也很有講究,適合不同的喜慶場合。油紙傘的圖案是“龍鳳呈祥”、“牛郎織女”、“神仙眷侶”。祝賀剛出生的孩子是《二龍搶寶》、《蓮花燈》、《喜鵲鬧梅》、《仙女散花》。生日禮物是《鳥朝鳳來》《不老松》《八仙過海》《彭祖老仙》。起源於北京,至今猶存的若水堂油紙傘作坊,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自清代以來享譽大江南北。若水堂的制傘工藝與普通百姓使用的油傘相比,更加復雜精致。傘骨和傘桿由多年生紫色羅漢竹手工切割而成,並經過煙熏以增加強度。傘面采用韌性極佳的皮紙,手繪後反復塗柿子油和桐油,防水耐用。

高從喜(山西平遙人)在清都城珠市口開若水堂油紙傘作坊(1886)。店裏有20多名員工和10多名來自南北方畫派的畫家,他們做工細致,繪畫精湛,尤其是手繪工筆覆蓋的牡丹油紙傘和北宋山水題材的油紙傘。壹時間,名都、達官貴人、貴婦、少女爭相搶購,各地商人絡繹不絕前來交流,蔚然成風。

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由於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和復雜手工技術的限制,大量油紙傘生產廠家逐漸淡出日常雨具市場,但油紙傘的優雅自然之美是尼龍鋼傘永遠無法比擬的。若水堂也轉為出口加工企業,為臺灣省、日本和東南亞生產傳統手工油紙傘。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在政府的挖掘和支持下,若水堂等老字號油紙傘擴大了生產規模,制傘工藝傳承了百年傳統工藝,70多道手工工序。傘面堅持手繪工藝。除了傳統的手繪花鳥、人物、山水之外,廠家還開發了長柄褶皺雲塘傘、鑲嵌天然樹葉的古代造紙油紙傘,在奧運新聞中心作為裝飾和禮品贈送受到市場好評。

若水堂油紙傘位於江西,在北京大興區龐各莊鎮設有生產繪畫中心,在北京設有產品展示中心和銷售店,產品還遠銷日本、東南亞、歐美等地。歷史和演變

浙江余杭制造的紙傘至少有230年的歷史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董文淵在九坊開傘鋪。余杭油紙傘品種繁多,有漁船傘、文明傘等。由於工藝精良,用料上乘,制成的傘經久耐用,日曬雨淋也不會散架開裂,因此很受歡迎。過去,許多外國遊客會在半夜敲門買傘,作為給家鄉親友的禮物。

1951年,浙江省選擇余杭紙傘作為手工業合作化試點,並於1952年底成立了雨傘手工業合作社,成為全省首家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被國內媒體廣泛報道。隨著市場上鋼骨傘的出現,這種紙傘逐漸被淘汰,余杭油紙傘技術也瀕臨失傳。

直到5438年6月+2006年2月5日,余杭區委副書記、代區長蔣軍入住平遙塘步村,制傘大師劉友泉告訴蔣軍,他想恢復余杭紙傘,為當地村民開發旅遊商品,迎合農家樂旅遊的潮流。在油紙傘開始被淘汰的時候,劉佑全萌生了繼承這項傳統工藝的想法。不久,他在阜陽找到壹家竹制傘架制造商,花幾百元買了100個竹制傘架。但他當時並不掌握加工技術,只能把傘骨好好保存了30多年。65438年2月7日,《城鄉導報》頭條報道了《尋找制傘人修復余杭紙傘》,引起了當地群眾的極大關註。19年2月19日,方金泉、陳月香、沈立華、孫水根四位師傅齊聚瓶窯鎮塘步村,商討修復余杭紙傘事宜。5438年6月+2007年10月,他們用靈巧的雙手成功恢復制作油紙傘。他們在平遙塘步村傳授技藝,帶動了山區大量竹農致富。余杭區文光新局將紙傘作為民間手工藝項目進行重點保護,浙江省文化廳也將余杭油紙傘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6月,余杭紙傘在杭州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中展出。

制造材料和工藝

制傘需要很高的手工技能。制傘人應該用自己的技能和經驗來完成它。技能是師徒傳承下來的,可以通過師徒和個人的理解以及長期的實踐經驗來掌握。學徒需要三年時間開始學習。使用的工具都是鐵匠特制的,傘的用料也很有講究。上面的好桃紙就是傘面,用柿子漆泡過,壹張壹張地貼在傘骨上。柿餅漆是油柿青時搗碎擠的柿汁。它很粘,不會粘住桃皮紙。竹木傘把和傘骨用發絲紮好,傘面貼好後畫上圖案,塗上桐油,然後掛在室內陰涼處晾幹。至少需要70道工序,包括鋸竹、刮、平切、劈骨、鋸槽、切骨、排傘骨、撐傘、糊傘、裝把等。湖南長沙油紙傘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長沙最早的傘店是陶恒泰紙傘店,是清朝鹹豐年間陶繼喬創辦的。幾年後,附近又開了壹家陶紙傘店。“陶”傘做工精細,嚴格遵循祖傳工藝,選材考究。用越冬老竹筒和高檔雲紙制作,用自紡土紗捆紮。而且操作精細嚴格。頂層用絲棉包裹,中間骨用發繩打結,傘邊用毛繩夾住,傘胚用粗絲線制成。制成後,三伏天濃縮,連續三次用生桐油浸油。質量過硬,贏得了口碑。

1900年,梁敬亭就讀於長沙市北正街梁鴻茂傘店,後掛牌梁鴻發傘公司,生產明油黑油老式紙傘和鴨棚專用傘。生產的紙傘做工精細,經久耐用,贏得了“湘潭木屐、京港油傘”的美譽。1921年,潘慧清創辦了飛飛傘廠,生產紙傘。除了傳統的花卉畫,還有噴花、印花、貼花,圖案也是多種多樣。遠銷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並在1929年中國商品展上獲得壹等獎。當地生產的油紙傘最高年產量接近3萬把。直到2月1975,京港傘社註銷,京港油紙傘停產,長沙其他地區的紙傘業也隨之衰落。

長沙紙傘的原料有皮紙、竹子、棉紗、發繩、熟桐油、柿子水、顏料、牛角、木頭。湖北漢口蘇恒泰傘店生產的油紙傘已有100多年歷史。1864年,來自湖南的蘇文攢了30串(1串就是1000),開始在家裏投資做傘。他改進了學到的制傘技術,成品總是供不應求。不久,在漢正街關帝廟魁鬥巷門口開了蘇恒泰雨傘店,員工12人,學徒3人。壹個月能賣出500把傘,600把傘,促進了當地的雨傘市場。後來,在霍達路仙仙巷開了壹家作坊,生產模式從壹個人變成了五個人制作雨傘。同治九年,蘇恒泰每月賣傘700把,年利潤近200文。

蘇恒泰的傘用料上乘,有湖南茶陵的竹子,湖南益陽的木頭,常德的桐油,陜西的皮紙,湖北羅田縣的柿子油,可以撐8到12年。很受當地人歡迎,江漢平原過去結婚時流行買紅藍蘇恒泰傘,男撐紅,女撐藍,寓意“男女婚姻美滿”。直到1970,蘇恒泰油紙傘停產,這種民間工藝也在當地消失。賈魯是江西婺源的壹個自然村。因地處徽州至饒州的要道,故名賈道,俗稱賈道。賈路傳統制傘歷史悠久。相傳五年(公元1269),宋朝宰相馬(張的女婿賈道)從京城帶來壹把油紙傘。此後,阿路人不斷改進工藝,世代制傘。在民間時期,龍勝紙傘作坊的張龍勝最為出名,他發明了壹直沿用的竹制傘鑰匙。

阿路紙傘以靈巧、做工精致、風格獨特而聞名。圖註:康熙年間,婺源(隸屬安徽)徽劇盛行。有壹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訪江南,正好趕上露天戲臺看戲。可惜下雨了,前排有人擋住了後排人的視線,不耐煩的頑童就用石頭打他。石頭打中了雨傘,但又彈了回來,砸壞了旁邊的壹把雨傘。康熙皇帝覺得奇怪,馬上讓人去打聽。結果:完整的在A路制作,破損的在其他地方制作。於是,民謠唱道:“景德鎮瓷,嘉祿傘,杭州絲不用挑。”可見當年繁華。他們帶著徽商的足跡,走遍了長江流域,暢銷全國,揚名海外。早在康熙徐佳年間(1694),它就被列入婺源縣誌的“貨物篇”。民國三十二年(1943),壹條街有三十六家制傘作坊,生產傘25.2萬把,其中出口17.6萬多把。在1936國際產品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獎。在1936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四省特色產品聯展和1943江西省農工產品展上展出,受到海內外消費者的壹致好評。

a路油紙傘,用料純正,精選上等竹木,優質絲、絹、皮紙、桐油、柿子油等。主要工序為:選料-鋸竹-青刨-劈骨-削骨-開槽-鉆孔-鋸葫蘆(傘軸)-串葫蘆(組合)-蒸-曝光-裝柄-鍵裝-繞傘-裝傘-糊傘邊-繪畫-繞(定型)-穿線-桐油-覆蓋。傘上有書畫題字,美觀大方,適合晴天和雨天,是壹件耐用的日用品,也是壹件非常珍貴的工藝品。

1990年,全國先進文化站——賈魯文化站,“以業養文”,恢復了賈魯傳統制傘。1999 10月,註冊為婺源縣佳路工藝傘有限公司傳統制傘這壹優秀的民間手工藝技藝得以延續。油紙傘是中國古代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由於地域的限制,中國制傘的地區很多,如古徽州(今江西婺源)、蘇杭、四川瀘州等。各有各的學校。

祝安堂油紙傘的創始人胡松貴是江西婺源人。他年輕時就開始學習制傘技術,並吸收了徽州制傘技術的精華。壹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杭州綢傘的工藝,並從中受到啟發,將徽州油紙傘的實用性與杭州綢傘的美觀性和觀賞性結合起來。形成了蘇杭特定特色的油紙傘。

祝安堂油紙傘作坊的傳承人堅持用傳統工藝制作傳統古傘。選用上等竹木、絲綢、皮紙、桐油,按照傳統程序:選料——鋸竹——刨青——劈條——削骨——鋸槽——鉆孔——鋸葫蘆——串葫蘆——蒸——曬——裝把手——裝鑰匙——繞傘圈——裝傘——糊傘邊——繪畫——繞線——穿裝飾線——塗桐油——覆蓋。

祝安堂堅持以傘為根本,在技術上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制造技術相結合,在文化上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工藝與現代時尚相結合,親自將產品的藝術性、工藝性、觀賞性、收藏性、實用性相結合。爭做中國古傘的傳承人和傳播者,弘揚中國古傘文化。福州

油紙傘是“福州三寶”之壹(另外兩個是脫胎漆器和牛角梳),過去在福建福州人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地有句話叫“行李傘”,意思是每個出門的人都有壹把傘。福州的油紙傘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王帶兵南下福建建都,中原、江浙壹帶的人把制傘技術帶到福州。清朝進入了繁榮時期。清末民初,全市傘店最多時達到300多家。在辛亥革命後的抵制日貨運動中,福州市民將傳統的福州油紙傘稱為“國民傘”,並極力主張使用。

福州油紙傘必須選用本地或附近地區生產的優質材料,傘架必須選用閩北五年以上彈性和韌性較強的青山老竹。壹把傘必須經過83道工序才能完成。仲婷街上楊昌禮的雨傘店是最有名的。具有“選料精、面膩、畫工雅”的特點。所用的竹子必須是青山老竹,傘面的紙必須是福建省專用棉紙。在1915年巴拿馬舉行的世博會上,評委們對楊昌禮生產的“雙喜”紙傘進行了測試,發現它能承受1170次反復回縮,不斷頂、不斷線、不裂槽,傘把在五級逆風下20分鐘不折斷,傘骨完好無損,長時間浸泡在開水中,1933還在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上獲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被福州市人民委員會授予名牌產品稱號。

福州傳統制傘工藝分為制傘骨、制傘、傘頭、傘把、畫花五個部分,其中“制傘”是主流,但它只完成“傘胚”、“上油”、“組裝”等工序,傘骨、傘把、傘頭都需要從外地購買。最好的傘骨是“後周幫”。1950年代的“後周幫”做的傘骨像麻竹管,沒有裂縫,也不漏水。最著名的傘柄制作人是揚中亭的王壹狗屋。程家寶、林和劉是最著名的傘畫家。程家寶擅長書畫,林擅長畫花鳥人物,劉的《外國風景》也頗有名氣。

大躍進時期,地方傘廠合並為“福州雨傘總廠”。不久,由於溫州仿綢傘的競爭,工廠派林到溫州學習藝術,改進了福州油紙傘,暢銷當地和東南亞。文革後,因為布傘的流行,福州油紙傘從實用品變成了工藝品。1985年,該廠生產的油紙傘出口日本、歐洲、東南亞,三年後退出歐洲、東南亞市場。改進了紙傘的原料和工藝。每把傘有72根傘骨,撐起時大,合起來時小,形似蛇腰,故名“蛇傘”。

1990s期間,福州市委領導林愛誌赴美國西雅圖參加世界花傘藝術節,展示了壹把大紅傘,引起全場轟動。福州雨傘總廠於1997倒閉,福州紙傘行業因此衰落。目前只有福州西門壹家作坊繼續生產紙傘,出口日本。壹些制傘手藝人雖然跳槽了,但還是希望振興制傘行業,希望當地政府支持。

福建洋口

福建南平洋口鎮的油紙傘是福建紙傘“三口”名牌之壹(另外兩個是水口和閩清口)。20世紀初開始生產,最高年產量超過5萬把傘。以前贛東南的姑娘都以和她們結婚為榮。從1970年代開始,傳統的油紙傘逐漸被新的布傘和折疊傘所取代,當地的傘也從實用的傘轉變為小巧精致、輕便美觀的傘。傘面手繪各種圖案,曾獲1980福建省工藝美術百花獎。現在出口東南亞,歐美。雲南騰沖興陽村的傘業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傳承了九代,也被稱為“紙托”。相傳滕越城縣的鄭師傅在外闖蕩時,結識了西街兩位會做紙傘的姓張、姓周的師傅,並向他們取經帶回家鄉。當地生產的油紙傘世代相傳供應整個滇西市場。當地很多客家人聚居,最喜歡油紙傘。村長鄭指出,該村80%的村民過去都制作紙傘和其他編織產品,並代代相傳。如今,村裏只有四戶人家還在做油紙傘,能做的有五個人,其中三個已經年過古稀。目前鄭家的工藝最好,用料講究。油漆中的天然桐油和柿子水要按古法配制。成品紮實美觀,壹天只能做壹兩個。他的油紙傘獲雲南民間藝人三等獎。此外,鄭英樓還做了壹把大紙傘,因為過去商家喜歡在店前放壹把大紙傘,可以遮雨遮陽,招商引資,招徠顧客,所以又叫“打理傘”。他們只在淡季制造雨傘。

這裏制作的彩色紙傘,做工精細,色澤鮮艷,樣式美觀,質量上乘,曾暢銷保山、大理、昆明等地。從1950到1951,就業57戶,年產雨傘4萬把。1952,60戶90人,年產量3萬件,其中大傘占10%。1953走國營貿易、合作加工之路,提高了規格和質量,線數由4條增加到6條,當年利潤(含稅)約13000元。1954,62戶92人,產品銷往少數民族地區、保山、縣城、緬甸。從1958到1960,國營三花廠生產油紙小花傘。1965之後,因為布傘和尼龍傘取代油紙傘成為生活用品,小油紙傘停產,只有幾把大油紙傘賣給路邊攤使用。當地的紙傘業再次引起關註,恢復生產小傘作為手工藝品,但產量並不大。2006年5月21日,騰沖縣文化生產辦公室主任周特等人到當地紙傘生產基地考察,尋求紙傘產業化發展之路。當地制傘主要是為了傳承民間工藝。

紙傘使用雲和顧雍等地生產的竹子和當地的木材作為傘柄和傘骨。傘面用界頭買的結構化紙覆蓋,塗上巴子油或桐油,稱為“綠衣服”。工序包括切傘骨、纏繞、糊紙、柿子澆水、收傘、曬傘、上漆、裝傘柄、煮桐油、釘布頭等。三河古鎮的油紙傘已有400多年的生產歷史。三河古鎮油紙傘的制作工藝在2009年蕪湖第八屆中國國際旅遊商品交易會上獲得設計制作金獎。

三河古鎮的傘面顏色多樣,僅染色就有20多種,有的深紅如晨光,有的藍有間隙,有的綠如清水;或單色,或彩色,五彩繽紛。在精美的傘面上,通過刷、噴、畫等多種手法描繪出古鎮的風景、花卉、山川,為三河古鎮油紙傘錦上添花,更加美觀大方。

傘面采用三河古鎮風光,故名三河古鎮傘。三河古鎮油紙傘通過印染、粘貼、手繪、印刷等方式,繪有古鎮、小橋、流水、人家、徽派院落、花卉、山水、仕女八景。有紅、棗紅、和平藍、墨綠、粉紅、橙等20多個品種,具有外形美觀、選材考究、設計精美的特點。

  • 上一篇:尋求溫暖和輕松的小說。
  • 下一篇:什麽是淘寶SEO?排名規則是什麽?我該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