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篇1:《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壹名幼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每壹個孩子都有自己獨有的個性,不同的個性又在壹定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行為。好的個性比如謙讓、團結、愛護公物、講禮貌能增進孩子的 人際交往 效果,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反面來說,過分淘氣、愛哭鬧、不講禮貌、自私等個性則會阻礙教學的進行,不益於孩子的正常發展。個性就是心理範疇當中的人格,心理作為壹種人對外部環境的主觀反應,其正常與否決定著人對環境反應之後的行為的正確與否。
在先天因素和社會、家庭、學校和同伴群體的影響下,再加上幼兒是人壹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開頭期,幼兒的心理健康的狀況越來越多地得到了社會和學校的重視。學前健康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幼兒的健康教育。?身為壹名幼兒教師,在經過了長期與小朋友的交流溝通和了解之後,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發展能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性格開朗、情緒積極、無心理障礙,能較快地適應環境.在實踐教學中,幼兒在情緒和性格方面出現問題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有的幼兒遇事的第壹反應就是哭,有時候可能是沒有明顯原因地哭,這會讓老師在解決問題時候很尷尬,會幹擾正常的教學秩序;而從關心孩子的角度來說,到底是發生了什麽,孩子心裏在想什麽,是所有老師關註的問題。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孤僻,不大合群,從短期來說,這會影響孩子在學習和做事方面與其他同伴的合作積極性,長遠來說,並不益於孩子以後人際交往的開展和性格的形成。有的孩子比較情緒化,情緒的變化捉摸不定,做什麽事都是根據心情來的,別人的勸阻或說服對他們行為的控制很少會起作用,老師如何能通過吸引孩子註意力的方式來保持其情緒的穩定性也是壹門難科。還有的孩子比較具有攻擊性,因為年幼無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所以根本不會懂得考慮自己的行為的後果。這是很嚴重的,除了對同伴會造成傷害,也會對自己有影響,因為如果同伴都不與他來往,那麽孤僻會更有可能加重這種攻擊型個性的發展。
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同說明了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存在的普遍性。我國曾因為歷史的原因,忽視過對幼兒心理健康的研究。而現在由於自然環境、經濟條件、生活方式、社會 文化 等眾多影響幼兒健康的因素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幼兒的生長發育也出現了新的不良現象,所以,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育,勢在必行。
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並非難事,因為孩子本身是處於人生的開始階段,在擁有這個年齡段該有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之外,其他還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作為老師,首先應該?蹲下來?,用和孩子平等的視角來看待這壹個個可愛的生命,用愛的眼光來欣賞他們。陶行知先生說過:?小孩的體力和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否則創造力就會被削弱,甚至於夭折?。適當的營養,在心理方面顯然是指老師對孩子的關愛。關愛會給幼兒帶來安全感和自信,同時也會形成幼兒對教師的信賴關系,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其次,通過不斷的實踐、積累、揣摩和 總結 ,舉壹反三,總結壹些普遍適用的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 方法 ,這是將想法和理論落到實處的根本途徑:
1.興趣引導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了解孩子的性格來發掘他們的 愛好 。愛好壹旦建立,孩子的註意力自然會被集中起來,性格也會在對愛好的追求中變得完善。
2.鼓勵法。這是與興趣相輔相成的壹個方法。在幼兒興趣之處進行承認和鼓勵,自身的行為就得到了肯定,自我意識也得到了滿足;同時,幼兒愛好的發展離不開適當的肯定和誇贊。
3.反問法。語言作為壹種重要的溝通工具,要合理運用。幼兒自身的分析判斷能力在形成時期,進行適當的提問和反問,同時進行壹定的引導,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自我判斷力,促進思維的多向發展。
4.寬嚴結合的方法。這點至關重要,因為過分管理或者過分關心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平衡發展都是不利的。老師要始終明白自己的位置,站在相對客觀的角度來調節幼兒的不同行為,耐心地講解勸說,矯正不良的行為,鼓勵正確的行為。等等方法沒有逐壹列舉,但都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並指導實踐。前提是老師自身必須有壹顆健全美好的心靈,將自己的工作使命感牢記在心。
作為壹名幼兒教師,不壹定非要有壹套先進的教育方法,也不壹定必須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壹定不能缺少壹顆熱愛孩子的心。熱愛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了解孩子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時刻把握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孩子們當做花朵,用真情來澆灌,孩子們壹定都會是壹張張明媚的笑臉。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篇2:《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
摘要:心理健康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方面,幼兒心理健康尤應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學者關於幼兒心理健康概念標準、種類、影響因素以及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與矯治策略等方面研究的綜述,力圖把握當今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趨勢。
壹、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那麽究竟什麽是心理健康呢?簡單地說,心理健康就是指壹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主要特征為智力正常、情緒穩定與愉快、行為協調統壹、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適應能力。
而具體到幼兒心理健康的涵義,我們在這裏可以引用壹種說法。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與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與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系友好與諧,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與發揮,幼兒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孩子性格特征的優劣,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健康成長與對待未來的態度。
二、欣賞孩子並讓孩子學會與同伴交往
幼兒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是他們品德形成的基礎。在幼兒教育中,要註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註意幼 兒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使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內化為他們自身的品德素養。壹是用遊戲化的生活培養幼兒學習的習慣。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幼兒的學習與生活、遊戲是分不開的。他們需要通過遊戲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老師在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選擇與幼兒學習息息相關的生活和遊戲內容,通過不斷的操作、探究、重復和延續,來幫助幼兒形成愛學習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以表揚、鼓勵為主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幼兒渴望成人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肯定的評價,成人壹個和藹可親的眼神、微笑、輕輕的扶摸、點頭、擁抱、親吻等等,都將鼓勵幼兒的信心。教師在幼兒生活中要樂於發現每壹個幼兒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懲罰,使幼兒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合理正當要求,教師要盡量滿足,條件不成熟時,要正面回答和引導,而不能粗暴對待,使幼兒產生自卑心理。三是用溫和的態度改掉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教師的壹言壹行幼兒都會模仿,壹個脾氣溫和的教師往往會贏得幼兒的喜歡。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當幼兒做了錯事時,要耐心細致地關懷、愛護、引導,而不能粗暴地訓斥,幫助幼兒改掉不良習慣。
禮貌是人們的道德準則,是人與人相處的規矩。禮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壹是禮貌行為,二是禮貌語言。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給人壹種謙遜文明,恭敬有禮,落落大方的好感。可從壹個人說話用詞、語調口氣、舉止態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養、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會身份。禮貌也反映著壹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因此,禮貌教育要從小抓起,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使用禮貌用語的條件和環境,使孩子從小就會使用禮貌語言,有良好的語言習慣。
三、如何關註幼兒的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植根於家庭,成型於學校,發展於社會。關註幼兒的心理健康,不僅需要我們這些身為父母的身體力行,還需要學校尤其是幼兒園的專業系統地科學培育,當然也離不開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
1、把?根?植正,為孩子上好第壹堂?。父母是英才的第壹任老師。幼兒首先接觸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對心理健康課?象同樣也是他身邊的親人。因此,父母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是何其重要啊!
幼兒心理的絕大成分是父母潛意識縮影,父母心理健康,幼兒就很少有心理疾病。在這方面,古代聖賢就做的很好,我們津津樂道的《三字經》中,?子不教,父之過?,責任分割的十分明確。?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 故事 ,成為後世教子的典範,為了兒子的健康成長,不惜壹切代價尋找芳鄰,這恐怕不是我們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我們在介紹某位有傑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時,都離不開壹句?自幼受 家庭教育 的良好熏陶?。我們這些身為父母的人不僅要給孩子提供盡可能好的物質條件,還要用我們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響孩子,而不能說的和做的大相徑庭,讓孩子的視野處於迷蒙狀態。比如,教育孩子吸煙有害,自己卻每天燒兩包煙;告訴孩子在走路時有序謙讓,自己卻橫沖直撞。妳想,那樣的教育能有多大的說服力呀!正面教育,反面實踐,不就是當著孩子的面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嗎?戴上了虛偽的面具,卻丟失了做父親的尊嚴。
2、把?型?整好,接受學校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教育的系統性、專業性和科學性不容置疑,但學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養方面卻存在不少缺失,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全社會對心理健康關註的程度不夠,換言之,那就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沒有提到相應的高度來認識。學校應該聘請心理咨詢師,根據幼兒心理特點安排相應的課時,采取寓教於樂的形式,讓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凈化和成長。在這壹點上,城鎮學校要優於農村學校,發達地區要領先於欠發達地區。公務員之家
3,把路鋪平,營造全民關心幼兒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我們大家都有孩子,幼兒的心理健康關乎著我們每壹個成年人。前些年有句很響亮的 口號 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今天看來,壹點也不過時。為了妳的孩子,為了我的孩子,為了我們大家的孩子,讓我們***同來關心幼兒的心理健康。首先,電視電影分級應該列入重要日程,兇殺、槍戰、暴力、情愛等節目應淡出孩子們的視線,那些天真的童趣、純真的友誼、樂觀的心態、豐富的想象、團結的集體、奮鬥的快樂應該成為孩子們的首選。其次,圖書出版工作者,要編印格調高雅、積極向上、可讀性強的 兒童 讀物,不僅能使孩子們獲取知識,還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再次,醫院要開設兒童心理健康門診,像治療身體疾病那樣,關註孩子的心理疾病。最後,民政審判部門,要從有利於幼兒成長的角度出發,切實維護幼兒在家庭婚姻的解體中的權益,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疏漏而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盡量把孩子的心理壓力降到最低點。社會救濟也應優先考慮孤兒、貧困兒童的生活教育的撫恤問題,使我們的孩子享受盡可能多的來之於家庭的政府的社會的溫暖,對於他培育健康的心態極其有益。
關註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壹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著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
參考文獻: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徐建成著,甘肅文化出版社
2、《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王鐵軍主編,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學前教育》《幼兒教育》等雜誌
4、中國學期教育 百科 全書教育理論卷
5、尊重幼兒的自主意識---幼兒園管理案例(壹)
6、時刻關註孩子心理需求---幼兒園管理案例(二)
7、幼兒心理健康評估現狀和思考
8、《綱要》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篇3:《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摘要:近年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當前由於獨生子女的急劇增多,不少家長片面地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致使幼兒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如:自私、獨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護意識差等。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本文分析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現狀,闡述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是幼兒教育的主題。幼兒健康教育的價值決定了其完全可以滲透於其他領域的教學中。生活節奏的加快增加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緊張因素,使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幼兒園教師、家長以及全社會日益關註的問題。在幼兒園各領域教育中抓住幼兒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為幼兒創設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機會,培養幼兒獨立進取的精神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1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現狀
目前,壹些幼兒缺乏壹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主觀動手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卻被人忽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育理念的缺失
幼兒教育的主體是多方面的,側重於對幼兒園硬件環境的建設,壹味追求豪華來提升幼兒園的吸引力,忽略了幼兒健康發展真正需要的軟環境建設。
1.2教育手段缺乏專業性
當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由非專業人士兼任。知識、 經驗 不足和角色的混亂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無法提高。
1.3重智商輕情商
目前,在幼兒園講小學課的現象仍然存在。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往往偏重於幼兒的智力發展的培養,忽略了對幼兒的情感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為了迎合眾多家長的喜好,幼兒園都開辦了壹些美術、樂器等特色班,最後導致:孩子們的熱情卻在沒有假期、沒有充分休息的幼兒時代被消耗殆盡。家長和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和承受能力,使孩子們過早地進入不必要的?競爭?狀態,導致其喪失了良好的心理素質。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2.1更新教育理念
幼兒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幼兒園除了要加大硬件環境建設外,還要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讓幼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在遇到心理沖突時學會合理地宣泄消極情緒。同時要發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系,幼兒的人際關系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關系重大。良好的同學關系有益於形成和發展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並為幼兒今後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相反,缺乏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會使幼兒在今後社會生活中產生各種行為問題。另外,為幼兒營造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和創作環境。教師應鼓勵幼兒無拘無束地進行個性表現及藝術創作,並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富有勇氣和熱情。因此,幼兒教育要運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斷激發其成功欲望,又讓幼兒從世俗中超脫出來接受審美教育。
2.2構建多元化教學手段
2.2.1社會性的培養,逐漸改善幼兒的心理狀況:幼兒的社會性行為問題、性格和情緒問題等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障礙,要維護與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必須從幼兒的社會性抓起。壹是進行情感教育:讓幼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在遇到心理沖突時學會合理地宣泄消極情緒;二是發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系。幼兒的人際關系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關系重大。良好的同學關系有益於形成和發展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並為幼兒今後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反,缺乏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會使幼兒在今後社會生活中產生各種行為問題;三是開展移情訓練:移情亦稱想象自己處於他人的境地,並理解他人及他人思想及活動的壹種能力。提高幼兒的移情能力能極大地提高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的水平。長期以來,德育忽視了幼兒進行道德情感教育。幼兒德育工作應在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之間架起壹座橋梁,提高幼兒的各種親社會行為;四是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幼兒教師要與幼兒家庭的要求保持壹致,***同糾正不良行為。幼兒教師即要理解幼兒、尊重幼兒,不管幼兒智力發育程度如何,都要平等對待,任何斥責、懲罰、諷刺都會給幼兒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2.2.2註重個體差異: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個別化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實施個別教育。壹是開展個別輔導,每壹個兒童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組成部分。需要通過案例討論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從大量的案例中揭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規律性東西。二是開展兒童的心理治療。生活中往往存在幼兒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正確認識矯治的全體性有利於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針對不同心理問題的孩子要實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2.2.3遊戲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能發揮增效作用。幼兒教師要十分註意在在壹些象征性遊戲中盡可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過度的教育?、粗暴的幹預都會使幼兒的安全需要和成就感的需要受到阻礙。遊戲是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角色遊戲中,幼兒通過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和合群情感的發展,采用壹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遊戲、體育遊戲等讓兒童提高合作的能力。
2.2.4開展 自我評價 :幼兒期幫助幼兒調整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克服過低或過高認識和評價自我的傾向,有助於增強自我接受的意識。這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關註幼兒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努力發現幼兒點滴的進步,從而有效地開展教育。
2.3幼兒智力和培育幼兒的品質教育相結合:幼兒時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倘使培養得不好,就會背離人的和諧發展的軌道。幼兒教育強調尋求幼兒的品行的培養和意誌的樹立,通常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易被挫折和困難壓倒,因此,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能讓每壹個幼兒形成以自信、歡樂、奮發為基調的心理素質。在孩子經歷挫折的同時,教師、父母應增強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同時幫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孩子在經歷挫折時能造就自己堅強的性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對於我們民族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顧榮芳,薛菁華.幼兒園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張莉.兒童發展心理學[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顏巧英.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教育科學研究,2006,(6):57-58.
[5]潘海燕,楊再鵬.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猜妳喜歡:
1. 幼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2. 幼兒園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3.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4.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5.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