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明月如水,萬人仰視,卻不知秋思已墜入哪個院落。忙碌了壹天,晚上給媽媽打了個電話。
母親說,院子裏的桂花樹金黃,香氣四溢。
秋思的晚上,媽媽說了這些話,作為兒子,我知道媽媽的良苦用心。她沒有提到中秋節,可能是不想讓我難過。
可憐天上孤桂,求姮娥更少。
童年的院子裏生長著壹棵桂花樹,有它的芬芳,有它的留戀;弄個異鄉,就算完了。
如果桂花是深情的品種,今年應該會開出藍色。
藍色是悲傷的藍色。
回廊壹寸故鄉,明月已成往事。背上有光,背上有月,突然離開了家鄉,失蹤了十年。
十年的漂泊,故鄉成了漂泊腳步下的壹個名詞。這個術語極其簡單,簡單到任何壹行字都可以寫完。我開始寫作?壹橫,壹豎,故鄉不見了,到處都是煙,淚水無邊。
那時候中秋節,媽媽會親手做月餅。
臨近中秋節,農歷八月初十過後,她開始出發,清洗塵封了壹年的月餅模具,炒花生和芝麻,把炒好的花生和芝麻磨碎。家裏麻油少了,還得走幾裏路,去小鎮磨房買麻油。
我和姐姐,還有弟弟妹妹,都會目不轉睛的盯著對方。從炒好的花生和芝麻開始,我們就會開始流口水,期待著早日吃到媽媽做的月餅。
中秋節那天,我和姐姐會提著媽媽早已分好的小竹籃,給村裏的老人送月餅。月光下,我踩著自己的影子,每年都覺得路出乎意料的漫長而遙遠。
真的時候,天地玄妙,宇宙浩瀚。
忍不住的時候會偷偷吃竹籃裏的梨或者壹些葡萄。這件事我單獨問過我姐,她已經做了。
那時候時間很慢,大家都很真誠,很真誠。如果妳說了什麽,那就是壹句話。
尤其是在我的家鄉,壹個華北平原邊緣的小村莊。在我的童年,門對門的鎖也很漂亮,鑰匙也很精致。
妳鎖了,人家就明白了。
後來,我邁著孤獨的腳步離開了小村莊。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吃過媽媽做的月餅。
那段記憶漸行漸遠。
也許,那是壹段時間。
或者,那是過去。
2015早春,父親把小嫩芽還沒變紅的杏樹留在了老家院子裏的井邊。
父親因病去世。
隨著父親的離去,我心裏死了半個家鄉。我知道這壹半會隨著多年後母親的離去而消逝。
如果父母都不在了,家鄉還在嗎?
父親走後,母親壹個人在家越來越孤獨。我跟我媽說了很多次,讓她來四川跟我壹起住。
母親總是委婉地拒絕。
“等軒長大了,我去妳那裏住幾天。”
“我坐車暈車,哪裏都不想去。”
“只要妳好,我不在妳身邊,我就安心。”
每次說到這個,我媽總是絞盡腦汁,給我編壹些理由。每個人都是壹個王國的君主,母親的王國,永遠是那個小村莊。
作為她的兒子,我當然理解母親的擔心。壹個人老了,到了壹定年紀,是不可能離開家鄉的。
媽媽都是這樣的。
在人生的暮年,誰不想落葉歸根。
母親老了。每次打電話,她總是在電話裏說。人老了,很容易孤獨。壹個人在家,找個人說說話,太難得了。
電話裏我媽會說家裏老母雞不下蛋了,小黃狗越來越不聽話了。更何況麥田裏的小麥已經開始拔節了。
說起地裏的壹茬又壹茬,我媽當時都會嘆氣,說自己老了。
我在電話那頭,就靜靜地聽她說。
其實我喜歡聽我媽這麽說。
關於那個小村莊,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不能想,但不能忘。它們不能成為語言,不能成為語言,壹旦成為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
語言中的故鄉只是我的夢。
離家近二十年,走了這麽多年。我仍然認為自己是那個小村莊的壹個因素。
我不能壹直堅守故土,但我想知道那裏發生了什麽。
多少人,漂泊半輩子,帶了豐厚的家業,兒孫滿堂,人生的腳步、起點、終點,說到底就是家鄉所在的地方。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所持有的信念,簡單卻有力。
我的夢鄉也是我的信仰和力量。
三字經雲:功成名就,秀父母。因為不想羞辱父母,不辜負家鄉的黃土地,所以壹直在努力。
多少年過去了,我的初衷並沒有改變。
不為別的,就因為我生在斯裏蘭卡,長在斯裏蘭卡。
但是,對於那些年紀輕輕就離開家鄉的人,更準確地說,是歷經歲月滄桑的人,或許可以說,家鄉成了他們童年的戀人。
他們之間的愛就像壹首歌壹樣簡單。
記憶中的詩歌。
那些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可是,好日子已經壹去不復返了,我願意用生命去交換的日子再也回不來了。
再也不回來了。
我的家鄉太美了。但如果非要我說她的美,她的美,我沒有印象,沒有言語。
歲月深了,我的國還在我的國,我的鄉是我久了的鄉。
畢竟是生活。
今天,我的家鄉就像莊周夢中的壹只蝴蝶。不知道家鄉是我的枕邊夢,還是經常在夢裏?
也許,我的家鄉還是那個時候的家鄉。這些年來,它卷入我的夢中,在遠方,它呼喚我,呼喚我。
為什麽,我沒有回報。
有時候,我想,就算回到家鄉,又該怎麽辦?
父親走了;兄弟姐妹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就連養育我小時候的老房子,也在幾年前倒塌了壹半。
月亮好像在那個時候,人好像也在那個時候。
不如把故鄉,連同明月,放在夢裏。
月光下,書生郎;
騎著白馬,過了荷塘;
夢裏,童謠隱約響起。
而我還是那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