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海歸應聘工作的王牌永遠是工作能力 而不是留學生的身份

海歸應聘工作的王牌永遠是工作能力 而不是留學生的身份

壹提到“海歸”,很多人可能就會把他們和高薪、好工作聯系起來,而如今海歸的就業形勢卻發生了不少變化,起薪低、競爭激烈、難以適應國內環境……從國外普通學校畢業的海歸要找到壹份稱心的工作並不容易。但不可否認的是 ,留學數年後,海歸有著更寬廣的眼界和更靈活的思維。專家表示,“應聘工作的王牌永遠是工作能力,而不是留學生的身份。” 青島海歸群體生存調查 工作難找,工資較低,當然也有好的

無奈 想找份好工作咋就這麽難

投117份簡歷換來壹場空

李思琦26歲,2009年9月赴日本留學,於2012年3月畢業,5月從日本廣島來到青島。現在,她每天早上醒來第壹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 ,點開收藏的招聘網站,選兩家“差不多”的企業,把簡歷發過去 ,然後邊玩三國殺,邊等待公司的面試通知。“這些步驟現在閉著眼睛我都能操作了。”李思琦毫不掩飾她無奈的情緒。

李思琦從初中起對化學產生興趣,在南京師範大學主修環境科學專業,畢業後為了開闊眼界,給自己鍍金,她去了日本廣島大學讀碩士,讓她沒想到的是 ,日本的環境科學專業與國內的不太壹樣,“他們這個專業註重對企業社會環境的研究,而且日本上市企業每年都會對環保狀況進行評估。但在中國,我好像找不出什麽崗位能用上我學的這些知識,所以工作越找越灰心,要求也越來越低。”

“最早的時候,我主要是找和專業相關的職位,選擇工作時比較挑剔,投簡歷的大多是壹些與環境科學相關的公司,月薪5000元左右,但如今,我已經現實多了,這個行業需要的是工程類、評估類人員,我和這些都不沾邊,就轉向金融、人力資源等容易上手的行業,只要差不多的公司我就會投簡歷,並且在網上搜索該公司的介紹。”此外,在月薪那欄,她謹慎地選擇了2000元或者“面議”。

為了多壹些機會,她還委托招聘網站根據自己的就職偏好投簡歷,希望通過廣撒網的方式,給自己多壹些機會,第壹次委托是在6月底,她接到了幾個面試電話,第壹個打來電話的是南京路上的壹家外語學校,職位是日本留學咨詢,但是面試時候被告知,還要兼職銷售,看了員工條款後 ,她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馬上接到了上崗電話,但是她沒有去。她接到的第二個電話是壹家證劵公司打來的,提供的是分析師職位,用人單位想讓她從客戶經理開始做起,陸續參加各種考試,考慮自身情況,她也沒有去。

委托網站投簡歷,得到的機會雖然多,但是畢竟不是本人投簡歷,很多職位不符合求職者的意願 。網站替她大概投出100多份簡歷,但大部分都石沈大海,這讓碩士學歷的李思琦備受打擊。

“前兩天,我看壹家日本料理店招聘店長,我知道自己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但是招聘條件之壹是會日語,所以我就投了,我知道自己做店長肯定不現實,但讓我做個店長助理也行,誰知道他們面試完後,竟然讓我從服務員做起,還說 ,全店上下 ,包括大廚都去過日本,日語不是優勢。”李思琦說 ,自己有點委屈,“我上了那麽多年學,難道回來只能和初中、高中學歷的人壹樣當服務員嗎?我對這份工作不感興趣了,就離開了。”她認為碩士學歷是個很尷尬的學歷,普通企業願意選擇有年齡優勢的本科生,研究機構更願意選擇有博士學歷的。

李思琦說,自己壹***投出117份簡歷,面試的機會大概 10次,她只去面試了兩次。對她來說缺少的是信息和資源,除了在網上投簡歷,她不知道還有什麽找工作的渠道。如今她還是很迷茫,采訪結束時,她開玩笑地說,“我現在其實也有工作,我的工作就是找工作。”

實習壹年沒留下只好自己創業

“早知道找工作這麽難還不如不出國。”宋建說 ,這是回國兩年後發自內心的想法,1989年出生的宋建學的是法律專業,大二的時候他從青島大學去了美國,“雖然壹年二十多萬元的開支對我們家來說負擔也挺重,但當時爸爸聽說他兩個朋友的孩子出國了,就和我商量讓我也出去,無非就是想見識見識,回來之後找個好工作。我自己也心動了,‘留學生’在我們年輕人心裏是個很洋氣的詞,想到能接受西方先進的教育,回來之後又能操著壹口流利的英語,我就稀裏糊塗地出了國。”

“出國之後 ,我卻發現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宋建說,在他的學校,中國留學生占了很大壹部分,很快他就和身邊的留學生混熟了,生活學習幾乎都在壹起,很少跟外國人接觸,宋建承認,由於語言跟不上,上課變成了壹種負擔。

“有那麽壹段時間我懈怠了,不是去中餐館端盤子就是跟著朋友瞎玩,畢業前壹頓惡補,好不容易才拿到了畢業證,畢業之後我急匆匆地買了機票,想回來開始新生活。”

讓他失望的是 ,回國後的就業形勢並不樂觀。“2010年,我在家投了兩個月簡歷,後來是在親戚的介紹下 ,我在壹家人力資源企業的法律顧問部實習了壹年。”宋建說,那段時間真是什麽工作都幹,就是個打雜兒的,公司還是沒有留他的意思,所以他沒跟家人商量就離開了。

於是他又恢復了待業的生活,天天投簡歷,後來又陸續找了壹些工作,有的工資低得讓人難以接受,有的工作枯燥得讓人幹不下去,有的時候他覺得跟單位同事合不來 ,今年,在父母的資助下,他跟朋友合開了壹個英式奶茶店,現在剛剛起步,希望以後能做得順利壹點 。

所學專業在國內很冷門

1986年出生的孫塞有著高學歷卻苦於在國內找不到工作,他在新西蘭主攻壹個與航海有關的專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他匆忙回到青島想著大幹壹番。

結果他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在國內很冷門,很難找到工作,幸虧新加坡有朋友熟悉這方面的企業,孫塞說,“最近我正在辦理相關手續,看看能否前往新加坡就職。”

進了銀行卻完不成任務

住在嶗山區的張鑫出國前在青島讀預科班,壹年的學費6萬多元,由於房子是租的,還得拿不少租金,後來,張鑫通過最終考試遠赴英國就讀碩士課程,在英國讀碩士,大多1年就能畢業,但是這壹年的學費、生活費高達25萬元,為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他去中餐廳幹體力活。2011年12月,他順利拿到畢業證,可找工作這個難題如大山壹樣壓在他身上。由於現在正規的公司企業都要求留學生有學歷認證,為此張鑫苦等4個月,才拿到了壹系列證明,經家人介紹,在青島某銀行就職。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銀行是個金飯碗,工資高,福利好,但是張鑫不這樣認為,他每天都在為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而苦惱,本想著工作了就不麻煩家人了,但是現在的工作需要他不斷擴大人脈,為此他和家人不斷爭執。因為還沒有轉正,也沒有業務量,每月到手的工資只有1200元。對於自己的優勢“外語”,他覺得也沒啥用處。

“我還是願意去外企工作,起碼英語不會荒廢,也比較喜歡外國公司的工作環境,我現在的工作要不就是壹天都沒事幹,要不就是做司機,業務上沒人願意教妳。辦公室裏有的同事還比較抵觸留學生,關鍵是任務量太難完成,這個工作沒法幹。”

現在下班之後他也會去招聘網站瀏覽壹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適的工作。

海歸說就業

李思琦

曾赴日本留學

現實:降低要求

經歷:“但在中國,我好像找不出什麽崗位能用上我學的這些知識,所以工作越找越灰心,要求也越來越低。”在月薪那欄,她謹慎地選擇了2000元或者“面議”。李思琦說,自己壹***投出117份簡歷,面試的機會大概10次,她只去面試了兩次。對她來說缺少的是信息和資源,除了在網上投簡歷,她不知道還有什麽找工作的渠道。

宋建

曾赴美國留學

現實:自主創業

經歷:“2010年,我在家投了兩個月簡歷,後來是在親戚的介紹下,我在壹家人力資源企業的法律顧問部實習了壹年。”宋建說,那段時間真是什麽工作都幹,就是個打雜兒的,公司還是沒有留他的意思 ,所以他沒跟家人商量就離開了。今年,在父母的資助下,他跟朋友合開了壹個英式奶茶店,現在剛剛起步,希望以後能做得順利壹點。

成功 鍛煉心理素質,抓住機遇

當然,海歸就業難以及回國後遇到的問題,並不能代表所有海歸的現狀,也不能否認海歸的優勢所在,不少擁有優秀工作能力的海歸,回國後發展頗為“耀眼”。

於非在2008年至2010年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就讀微電子工程碩士課程。“畢業後我找工作找了4個月,網投、招聘會都去過,但是都不靠譜,國外大學的畢業時間與國內高校校園招聘的時間錯開了,社會招聘又不適合剛畢業的學生”。於非說,他畢業後的第壹份工作是在上海,是通過美國導師的關系進入了這家公司,工作基本和本專業相符 ,後來機緣巧合,他在壹個環保產業論壇上又認識了壹位曾在華爾街工作的老總,於是轉做了金融行業。“其實從開始找工作到現在都是機緣巧合。總體來說,雖然偏離了本專業,但是自己對這份工作還是挺感興趣的。”

那於非當時為什麽沒有留在美國發展?“其實這個專業在美國挺好找工作的,但是我不想壹輩子當工程師,並且身邊也有些在美國就職的同學後來慢慢都回來了,我覺得文化差異的存在不會因為妳在那生活過兩三年就變小。”此外,於非對留學生回國就業提出了些建議。“留學生就業不能只想要高薪,薪資是根據崗位定的,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決定了妳能給企業帶來多少價值,別期望壹個內勤或者助理崗位給妳月薪5000元,找工作前得考慮清楚究竟想要幹什麽。”

膠南的張傑是另壹個成功的例子。在法國留學時,他爭取機會應聘到歐萊雅等大公司實習,畢業後,他就被法國壹家公關公司聘為亞洲區總裁,當時他僅僅23歲。張傑說,“我認為留學還是有優勢的,在國外待幾年,眼界和思維都會拓寬。”

張傑說,孤身壹人前往異國他鄉,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處理,這無形中鍛煉了自己獨立應對的能力,而剛開始沒有朋友的時候,必須要忍受孤獨,學會自己調節狀態,就能造就強大的心理素質 。而國外開放的學習方式,逼得妳必須進入角色,必須動腦子參與,必須開口說話,這種不壹樣的學習環境可以調動積極性,賦予妳在眾人面前演講的勇氣,還有接觸不同的文化,會帶來思維和眼界的開闊。總之,幾年的留學時間可以把壹個稚嫩的孩子變成壹個心胸豁達,眼界開闊,積極向上,心智成熟的人,這些性格的養成對於妳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難題 就業面窄,起薪低

“目前,海歸的就業狀況確實到了壹個較為尷尬的階段,壹方面留學人數大增,另壹方面企業對這部分人的接納顯得越來越謹慎。”山東省留學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記者查閱到,2011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33.97萬人,其中自費留學31.48萬人。同年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18.62萬人。與2010年相比,留學人數和留學回國人數均有增加。智聯招聘青島區域總經理王斌說,“雖然對於島城海歸的就業率並無統計,但是大量出現的海歸使得‘物依稀為貴’思想不復存在,而隨著聘用海歸經驗的增多,很多企業負責人也漸漸冷靜地看待海歸員工了。並且像青島比較緊缺的進出口貿易等物流行業需要的往往都是專業人才,無形中也縮小了留學生們的就業範圍。”

被工作困擾的李思琪就困惑地說,“對於普通海歸來說,除了在網上投簡歷,根本不知道工作還可以去哪找。”有時候她甚至覺得自己是被忽略的那部分人,大家對於專科生 、大學生就業都非常關心,而唯獨海歸就業問題,感覺無人問津。對此,青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趙主任也表示,“普通留學生的就業問題,確實是壹個需要研究的課題。”

7月22日,在智聯招聘上為數不多的海歸招聘信息中,壹家企業招聘海歸碩士,月薪為3000元人民幣,這個標準只略高於國內本科生,壹些專科畢業的技工可能拿到的月薪甚至比這個更高。

“剛回國時,我的理想月薪是6000元,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現實的,可面試時面試官壹聽這數字,表情就有點奇怪,後來自己要求就開始壹點點降,可是工作並沒好找到哪裏去。”從韓國留學回來的劉洋說,“我們花了那麽多錢去國外深造,回國之後拿的薪水好像跟國內的專科、本科生沒什麽區別,甚至有些公司寧願錄用他們而不願意錄用我們,真是想不明白。”

對於留學生們的種種疑惑,王斌說,“就業面窄、起薪低、國內工作環境難適應,這些都是目前海歸們面臨的問題。雖然在就業率上,沒有機構做過統計,但是從我們反饋的情況,我們了解到海歸的就業率並不高。據我了解,剛回國的海歸,要求月薪多在6000元至8000元人民幣之間,也有要求1萬元以上的。這個薪水標準與國內碩士、博士並無太大差別。然而,很多國內的公司卻並不買賬 。並且,不少海歸找到工作幾天後也會跳槽,因為國內與國外意識差別真的特別大,工作中復雜的人事環境讓海歸們難以接受。

說法 海歸找工作還得靠能力

“以前招過留學生 ,但他們除了給我提意見讓我建個茶水間之外,幾乎沒給公司做過任何貢獻,妳讓他接個國外的單子,但他的英文水平卻連件事情都講不清楚,還不如我們這裏普通的業務員。”香港中路壹家外貿企業的負責人劉總向記者抱怨。另壹家人力資源公司的經理幽默地說,“不管妳是紐約腔調還是倫敦腔調,來這裏都要給我們變回來,踏踏實實幹活。”

雖然,劉總聘用的海歸只是個例,但大部分本土企業都比較現實,在選擇人才時也不會只盯著妳是不是海歸。而且國內外的環境差異很大,雖然留學生出去只有幾年,但是回國後卻需要壹段時間來適應,另外,留學生海外生活年限短,交往人群壹般僅限於同國籍人,學生的外語難以有質的變化,除非有明確的自我規劃能改變這些弊端。否則留學生就是普通學生 ,也不存在優勢。

在日本留學兩年的李思琦就向記者坦言,留學兩年後,她用日語和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肯定沒問題,但是要說做日文翻譯這種專業性太強的工作肯定不行,因為在日本上課時,她的周圍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大家都用中文交流。

“留學生找工作的王牌不是留學生的身份,而是自己的工作能力。”青島市人社局孫處長說,部分海歸就業難的問題與他們的心態有著很大的關系,“有的海歸認為自己留學幾年,花了家裏不少的錢,到了公司就想要高工資、高職位,而對自己的能力並不清楚,甚至有些留學生出去留學幾年,語言都不過關 ,結果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想做;再就是海歸對就業企業比較挑剔,回國後,大部分都願意選擇在壹些大企業,無形中加劇了這些崗位的競爭激烈程度。”

王斌建議,“在找工作時候應該忽略自己的教育背景,著重強調自己在國內的工作經驗、熟練的外語水平以及在海外的工作經驗,這樣妳的競爭力會大大提高。現在的企業都很現實,在妳工作出問題的時候,企業不會因為妳是海歸就特別對待。”他特別提醒,在國外就要多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積累工作經驗,而回到國內就要適應國內的就業環境。

“青島對於海歸的需求還是有的,比如壹些新興產業,如海洋、生物制藥等,這些都需要有相關專業的海歸來參與。”孫處長說,“青島壹直歡迎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的留學生回國,這壹直是我們的心願。”

專家提醒

要提前做好職業規劃

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深造”,但是“深造”背後卻充滿了不確定,家長(和學生還都需要謹慎面對,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就業難的問題。”留學專家說,海歸的就業問題,我們早早就開始關註和研究,我們發現不少家長送孩子出國是為了逃避國內的 高考 ( 微博 )。孩子學習成績差,家長想不出其他辦法,以為花錢把孩子送出去就萬事大吉了。在學校和專業選擇上,較為模糊。加上壹些不負責任中介的誘導,不少進了“野雞”大學。幾年之後,孩子花完父母百萬元存款,拿到壹張不入流學校的文憑甚至假文憑,回國後很難找到工作。

王雨說,孩子在選擇專業時,要考慮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要對個人未來的職業規劃有壹個初步的定位。孩子到了國外以後,第壹學年非常重要 ,如果沒有很好的引導,很容易混進不學習的群體中,所以家長應該聯合留學中介機構,對孩子有壹年的跟蹤服務期,對環境和課業成績進行監督。在國外掌握了真本領,回國後才是真真正正有含金量的人才,實際上企業不是排斥海歸,還是排斥只有文憑沒有真本領的海歸。

出國鍍不上金,只能算觀光

前不久,在壹宗求職節目上,壹位留學生上臺來,自稱在海外修了不少學位,結果被那些boss質疑 ,暈倒在現場。且不去說他的學位到底是真是假,單是看到他拿著國外那些事情顯擺,卻不能展示自己的真才實學,縱是手握十個真證書,這些國內的 boss壹樣會把他擊倒在地。

如今,國內的企業已經不再唯學歷、出身用人,而是更註重人才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海龜”也不再像20年前那樣,是個閃閃發光的稀罕物,“海龜”變“海帶”的事例也越來越多,這警示著大家,不要試圖靠壹張海外文憑,回來就想搞特殊化。如果妳在國外鍍不上金,回國只帶來眼高手低的臭毛病,那妳出國只能算是拿著父母的錢出門溜達了壹圈。只能算長了見識,不能算長了本事。

曾經有很多留學生在國外做著美好的夢:回國後非跨國大企業不去;年薪低於10萬元不去;工作地點非大城市不去。不知道他們面對現在的情況,會不會笑壹笑,然後看壹眼窗外。

真正鍍過金的“海龜”們,不管走到哪裏,相信他們的背上總會閃著金光,如果只是漂洋過海,遊覽了國外的城市風景,他們擁有的,也只能是壹背的青苔。

  • 上一篇:泥炭收藏
  • 下一篇:清明節期間在河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