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1.“霧靄流雲,豪情萬丈”——臨摹董其昌作品觀感之壹

1.“霧靄流雲,豪情萬丈”——臨摹董其昌作品觀感之壹

圖形/理性

-1-

明末王朝宗室朱謀龍y、n (1584 ~ 1628),報效國家的將軍、書法家、文學家,標榜董其昌山水樹石為明代第壹位,說他的畫“滿是煙雲,滿是傲氣,盡在儒教。”

董其昌(1555 ~ 1636),松江(今上海)華亭人,明代書畫家。萬歷十七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

董其昌善畫山水畫,師從董源、、黃、倪瓚,筆法細膩中性,清靜疏朗;幹凈明亮有墨香,溫柔平淡;綠色,簡單大方。他是華亭畫派的傑出代表,有“燕谷趙子”之美。現存作品有《巖居圖》、《秋八景圖》、《周金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集》、《姜妍河圖跋》等。繪畫和繪畫理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很大。書法進出晉唐,自成風格,作品《西洪堂帖》(刻帖)。他頗有詩文才能,著有《畫禪房隨筆》、《榮泰文集》等。

回想起來,從2019 11到2022年2月,完成了沈周、蘭英、洪仁、王時敏、王建、王毅、王、董其昌等八位明清畫家的319幅作品,歷時兩年零四個月。

有朋友會問,為什麽要強迫自己去臨摹名家的作品,並在事後整理與他們作品相關的文字呢?沒人會認真看的!值得努力嗎?

在壹般人看來,大批量復制並不容易,完成相應的文本排序也沒有意義。在理性看來,這些計劃只是寫讀書筆記習慣的延續。

看完壹本書,我會整理壹下書的概要,記下作者時間、內容章節、版本流通以及自己的評論,或者隨意寫壹些感想,這樣才能完整地看完壹本書。往往是讀了有價值的書之後,寫了壹篇有思想脈絡的短文或者壹首詩或者歌詞。

阿清李次明《月滿堂日記》多為讀書筆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借鑒意義。

吳昌碩(峻青),晚清現代畫家,學識淵博,善寫文章,書法篆刻獨樹壹幟。他的花蒼勁有力,形神兼備,書畫壹爐鐫刻,也以“通”字為特色。雖然他自己說“五十而學畫”,很晚才搞丹青,但其實他有深厚的文學功底,精湛的書法和出色的篆刻,把自己的造詣搬到了繪畫上。“五十歲學畫”只是壹句自嘲的話,認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無以言表。

“讀書重在持之以恒,知識是積累的,學習離不開記憶。如果看完就忘了,說明妳沒讀過,所以背的力量任何時候都不能浪費。比如宋功成,以博覽群書、準確背誦而聞名,甚至被村民稱為‘有腳的書櫃’。可見他很勤奮,功夫很深。近代壹些從事文史哲的老學者,古今貫通,能答會問。而人壹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很難去理解浩如煙海的古今著作,也就是自己的專業範圍。所以大家有必要用參考書來彌補死記硬背和常識的不足。”

“壹些著名作家,意識到自己整天只搞創作,很少看書,漸漸覺得題材貧乏,靈感不來,就像無源之水,即將幹涸,提出‘作家是學者’的口號,主張作家要有計劃地學習,豐富知識,向他們學習,提高創作水平。壹些老畫家,通過多年的實踐,也有類似的感受。他們發現自己知識的匱乏導致了繪畫方面的巨大缺陷。他們不能像古代畫家那樣做到詩書畫自然結合,文學藝術融為壹體。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學習。於是我號召朋友們壹起學習,壹起補課;教育後輩,註意學藝統壹”(劉·《國學修養》)

最近聽朋友說起壹個66歲的大學教授。退休後的6年裏,他讀了2000多本書,幾乎壹天壹本書。懂事也嘗試過壹年中每三天讀壹本書,他想用廢寢忘食來描述自己每天的狀態。

讀書的目的是吸收。壹方面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壹方面培養眼力,提高鑒別作品好壞的水平;而這只是為了鍛煉寫作能力,為提高寫作能力打好基礎。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好書閱讀,以期“開卷有益”,讀壹本書即收壹本書。

除了自身工作或專業範圍的內部拓展,大多數人還重視閱讀專業以外的書籍,即閱讀的向外拓展。比如唐詩、宋詞、戲曲、雜文、傳記等。,理性個體所偏愛,因其中文用字,可引為練字旁證,內容豐富多樣,令人耳目壹新。在閑暇時間,他們可以轉換思維,激活思維,從而相互學習,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不斷更新。

我們不壹定要成為那個鄉鎮人口的“有腳的書櫃”,但當我們讀到壹篇文章,比如朱自清的《雅俗賞析》壹書,裏面提到:“人們看到美麗的山水,需要說‘如畫’;看到丹青的好,就是‘寫實’。”說的是清代畫家王建在《染香庵後記畫》中的描寫。在他的腦海裏會聯想到他曾經欣賞過的王建的系列作品,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繪畫風格,跟誰學過,相關人物的脈絡等等。,而朱自清在清代畫家王世民的壹幅畫的後記中提到:“石谷滿雪,寒林盡素,河村疏,皆是真。王傳指的是王維,“真如自然”指的是壹種像自然壹樣的境界,所謂“得心應手,意可達”。

我們應該多讀壹些關於繪畫、詩歌和散文的書。隨著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各種信息會向我們撲面而來,並訴諸想象力,以展現藝術與自然完美的多維度,而不是刻板的文字展示和線條、圖形的描述。那麽“氣韻生動”就不僅僅被理解為南朝齊梁畫師謝赫朱列舉的六種繪畫方法之壹了。很容易接受。

-2-

學習繪畫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妳要有廣泛的文史知識,掌握書畫理論知識,了解繪畫的基本創作方法和流程。自己臨摹和創作畫作,更有利於對畫家風格形成和變化的認識和理解。這些都是被歷史和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從2021年8月底到2022年2月底,用了6個月的時間,理性臨摹了董其昌山水畫冊40幅作品,包括原畫尺寸和收藏:

(1)仿古山水畫冊,十卷10,56.2×35.2cm,美國尼爾森藝術收藏。

(2)天津博物館藏仿古山水書十卷(10,24.3×17.3cm)。

(3)《古風山水圖冊》8件,26.3×25.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仿古山水詩畫冊8卷6畫,32.1×23.2cm,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5)天津博物館藏仿古山水詩六卷,27.1×19.3cm。

(文案合集鏈接在這裏,點擊藍字可以看到...1-20冊復制景觀書和21-40冊景觀書)

臨摹了董其昌的作品後,她收集並閱讀了他的相關書籍和資料,並考慮買壹些書畫方面的新書作為補充。根據《故宮書畫館上冊》壹書,明代是中國書畫史上的壹個重要階段,是壹個承前啟後的階段。

明初,戴進、梁麟等人以其粗獷豪放的“浙派”和“院體”風格稱霸畫壇。

明代中期以後,吳門(蘇州)成為書畫創作的中心,“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以淡雅古樸的文人畫風格取代了宮廷中富麗堂皇的“院體畫”,而陳淳、徐渭在寫意花鳥方面的創新豐富了繪畫的表現形式和筆墨內涵;

明末,董其昌完善了書畫創作理論,成為文人書畫的集大成者,對當時和清代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同時,“松江派”的趙左、沈和杭派的蘭英、陳洪綬都是壹時的佼佼者,各有風格,為明末社會動蕩中的畫壇增添了壹抹亮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董其昌的書法作品,如《唐詩》、《行書詩》、《嘉軒山水畫》、《高壹畫》、《林彪米奧水墨畫》等。

這幅《嘉軒山水圖》是壹幅山水平景,筆法紮實挺拔。雖多以濕筆濃墨渲染,但層次分明,頗有風雅飄逸之感。是董其昌72歲時的作品,《嘉軒》是屈(1590 ~ 1650),在明末享有盛名。

這幅《高易圖》是董其昌62歲時所作。采用了倪瓚的畫法,筆法多以幹淡為主,筆法以側峰為主。他的筆法古樸典雅,完美地表現了倪畫中小三的意境,也反映了作者晚年遭遇劫難後的淒涼心境。

董其昌作品中的《翠秀馮丹畫軸》和《雨壁畫軸》收藏於吉林省故宮博物院。

《青山白雲軸》、《夏樹掛蔭軸》,廣東省博物館收藏;

《水墨山水軸》、《秋山高適圖》、《秋景八景圖冊》、《陽山市軸》,上海博物館藏;

《奇峰白雲軸》、《春光雲影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未完待續...)

2022年3月25日理性在北京

  • 上一篇:朗凡品牌介紹
  • 下一篇:遊戲王血量100以下抽卡的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