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清代金石學在書法史上有哪些特點和貢獻?

清代金石學在書法史上有哪些特點和貢獻?

在近300年的發展歷史中,中國清代書法經歷了艱難的轉型。它突破了宋元明以來書法的牢籠,開創了碑學,特別是篆書、隸書、北魏碑學書法,可與唐代楷書、宋代行書、明代草書比肩,形成了壹種雄渾深邃的書法風格。特別是碑學書法家,借古開今,彰顯個性,使書法界非常活躍,流派紛呈,壹派欣欣向榮的局面。

王鐸書法

清初書法繼承明朝徐雨,書壇有影響的書法家仍是明朝遺民,其中以王鐸、傅山、朱耷、歸莊、宋曹、毛象為代表。都擅長草書,王鐸和傅山影響最大。王鐸的草書風格豪放,壹時獨樹壹幟。傅山的草書寫得沒有王鐸那樣濃烈,但因為不清晰,所以用書法來表達思想感情,所以有淡然自得之趣。朱耷的草書隱藏了他的頭,保護了他的尾巴。他的點畫和它的轉折,包含了壹種民族滅亡和死亡的痛苦情緒,這和他的畫是壹樣的。

明末的狂草體在清代沒有發展起來。這是由於清朝的禁錮文化政策,與狂草格格不入。所以清初以後,很少有書法家會寫草書。此外,康熙喜愛董其昌的書法,欣賞趙萌的書法,直到乾隆年間。正因為如此,趙、董的書法風格大增,壹般書家只以趙、董為典範。而清代的科舉制度,要求亭臺樓閣式的雅俗共賞,使得這壹時期的書法顯得柔弱嬌媚。這時候的崗位學習就更窄了。當時的代表書法家是明代臺閣體書法家沈度的第十孫沈權。他研究董其昌,禦碑文大多是他寫的。高士奇還學習了董其昌的書法,他的書法被推薦到皇宮,獲得了康熙的青睞。陳的草書也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賞識。雍正十壹年(1733)奉命將他的硯臺化為10卷的《夢墨樓帖》。此外,、蔣、、何超、並稱為康熙四傑。這些人有的是學者,有的是畫家,著述豐富。他們的書法雖然遠不如晉唐,但實際上受趙孟頫、董其昌的影響很大,他們的作品也離不開書法之學帶來的柔弱氣質。

富山草書

書法衰落時期,壹些書法家起來研究漢碑。倡導碑學的第壹人郭宗昌,曾在韓立工作,著有《碑學史》,旨在推動碑學的發展。此外,萬經著《偶別李》,顧愛己著《李辨》,對倡導漢書隸書有壹定影響。當時,學習似乎成了壹種潮流,如顧陵的《下城碑》,鄭的《郭有道碑》和,朱尊的。其他能寫隸書的書法家還有王鐸、傅山、王世民、周良工、程燧、王澍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鄭和朱尊。鄭□愛好古跡,收藏豐富。他研究韓立超過50年。他的隸書主要采用曹全碑,用草書書寫隸書。他的隸書對當時的書法家影響很大。朱尊是文人詩人,他的隸書也學曹全碑,融了歐陽詢的書法,清新秀麗。

清朝中期,鐵血還是很流行的。乾隆在位時間長,對書籍有著深深的喜愛。他極力搜集史籍,命梁刻《三希堂》,對鐵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甘龍自學了趙子,遊遍了江南,到處都是詩和紀念碑。風壹吹,自然是帖雜亭之書大行其道。當時的鐵血書家有張昭、王有敦、孔等。張昭從董其昌開始,然後是顏真卿和米芾。雖然成績不如董其昌,但文筆略強。柳永、、梁、翁方綱等也是鐵血書家的代表。翁方綱對唐碑研究不遺余力,對漢碑也有涉獵。他的氣質還是和書法差不多的。他擅長小篆,但在碑學方面有很大貢獻,如《漢書碑誌》、《蘇米齋堂碑選》等。梁早年書法以趙、董為主,上至顏、米、龔楷、邢,書法典雅,但缺乏剛健之氣。何、梁、也稱為三梁。柳永,書法法走董其昌之路,力厚而重,肌抖而脈聚。王文誌的書法優美典雅,但缺乏柳永的勇氣。此外,姚鼐的行書疏密有致,雍的楷書、草書典雅秀麗,的楷書豐潤豐滿,的草書、和郭尚賢的行書都是當時的名家。

金農漆樹

清中葉,碑學風氣漸開,碑學書法家不斷湧現。著名的有金農、鄧、易炳壽。金農是揚州八怪之壹。他的楷書取自魏晉南北朝碑刻,並在《龍門二十畫》、《天壇碑》中得其法,創作所謂漆書,力求刀削之效,強調金石之味。金農的詩直接把王羲之的書法貶低為庸俗。他不想做他的奴婢,寧願學漢朝的華山碑。這樣攻擊鐵血,在鐵血盛行的當時提倡學碑,是非常大膽的。由於乾嘉時期學者對金石學研究的興起,也讓書法界大開眼界。於是阮元寫了《論北碑南帖》和《論南北書法派》,極力推薦碑學。他說:宋元明的書法家,大部分都是被葛鐵困住的。好像除了楔形領帶就沒有書法了。他要求人們動搖傳統習俗,堅持漢魏之法。阮元的兩篇文章影響很大,不亞於推動碑學的宣言。接著,包在《雙舟》中也談到了碑學,並提出要把鄧作為研究碑學的楷模。鄧是清代著名的碑學書法家。他早年輟學,靠賣書為生。他擅長四體書法和篆刻。他突破了秦以來李斯、李的玉璽筆法,開創了篆刻的新風格。他的隸書學漢碑,遍布漢魏碑刻,並繼承了漢分隸書法,形成了優美、疏密的新體。鄧的楷書取自北魏碑刻,草書由碑刻演變而來。加上他在篆刻方面的成就,他創造了壹種充滿黃金和石頭的風格。易炳壽擅長隸書,他寫的具有顏的書法風格。他很大膽,風格獨特。康有為認為鄧和易炳壽是清代碑學的奠基者。

此外,這壹時期還出現了許多以學者身份擅長書法的書法家,如桂馥、錢坫、孫星衍、錢大昕、錢泳、張廷濟等。他們都擅長隸書。因為他們有紮實的文字學基礎,所以他們的隸書飄逸、典雅、古雅。這壹時期,壹些畫家同時也是書法家,如揚州八怪中的鄭燮、黃慎、王、李,他們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鄭燮將真、草、篆、隸書融於壹爐,自號“六書半”。王的隸書和黃慎的草書體現了不落俗套的藝術風格。篆刻家中,有西陵等八位,大家都善書。丁靜承法而練草書,簡簡單單,得了壹種寬廣無邪的味道。蔣仁興草書進出燕、米,而凝練於伯。黃易和西崗的隸書完全來源於漢書。陳洪綬的隸書融合了官印和公章,趣味清新。

易炳壽:隸書

與中期相比,晚清書法並不流行,但碑學仍方興未艾。此時篆書、金文興盛,漢魏南北朝出土的金文日益增多,在書法上仍有很大作用。康有為認為,清代書法有四變:康雍年間,旨在模仿董其昌;乾隆年間,他們都競相模仿趙萌。歐陽詢書法盛行於嘉慶、道光時期;北朝碑學萌芽於鹹豐、同治時期。這種觀點雖然不太準確,但大體符合清代書法的走向。晚清金石學在書法界占據主要地位,使得以研究碑帖為主的書法家不得不正視碑帖書法,金石學的書法家也兼容金石學,以至於晚清書法出現了另壹番景象。

易炳壽隸書

晚清書法以何、趙、吳昌碩為代表。何書法以顏真卿為基礎,集周秦漢古璽筆畫,下至南北朝隋唐碑刻,自成壹家。他在草書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楷書既清麗雅致,又有唐代書法的神韻。晚年,他改進了篆書。60歲以後,他幾乎壹直書寫韓立的著名碑文,所以他的隸書風格是穩健的,古拙是沈重的。他的草書融燕字、北朝碑刻、篆刻於壹爐,奔放、超然、天真。趙的書法和繪畫、篆刻都很長,他的書法是初學顏真卿,後來又取了六朝的碑刻。他的楷書充滿了美感,用壹種婉轉婉轉的筆法寫出了北魏的方折碑。而且他的草書、篆書、隸書都夾雜著北魏的風格,獨樹壹幟。何和趙對晚清書法影響很大。這壹時期的書法家還包括張裕釗,他視北碑為宗,清高威嚴,用筆外圓內圓。他的楷書對後來也有壹定的影響。吳希宰在印章和官印方面成就卓著。他是包的弟子。他學習了鄧的篆書,但他過著隱居生活。不幸的是,他缺乏個性,學習草書包陳石,缺乏創造力。楊沂孫擅長篆書,他很有活力。吳達是壹位金石學收藏家。善寫篆書、隸書,隸書穩定。篆書可以用黃金結構書寫,面貌壹新。當時還有以“天發神北”筆法寫篆書的徐三庚;莫友芝用“禪國山碑”和漢銘書寫篆書,各具特色。俞樾、楊先寫隸書。此外,翁同龢以寫臺詞和開信聞名。他的書法由顏變魏,蒼老質樸,筆法凝重。晚年還寫隸書,極其簡練。

孫星衍:篆書

清末民初,楊守敬、吳昌碩、康有為和沈是最著名的書法家。楊守敬擅長寫隸書和楷書,收藏了大量漢魏六朝碑刻。他曾經去日本旅遊,帶了很多碑文,收了日本留學生。著有《平北集》、《學書幽言》,對日本近代書法有壹定影響。晚清大書法家、大畫家、大篆刻家吳昌碩對石鼓文下的功夫最深,改形為長卷,講究氣勢。李殊還獨樹壹幟地模仿了漢代的“三公山碑”和“裴岑基公碑”。行書從王鐸趕上唐朝,到晚年“大力擁抱篆書為野草”,達到融會貫通,開拓新境界。沈是著名的學者。他學習鐘繇和索靖的書法,甚至為漢魏題字。晚年精於曹彰,自碑學盛行,書法家潛心篆書,草書鮮有名氣。沈曾植開創了草書的新方法,對後世產生了壹定的影響。在書法理論上,康有為充分發揮了阮元、包的崇碑觀,撰寫了《廣益二舟》,對現代書法理論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書法也根植於北朝的碑刻,尤其是北魏的碑刻和山東葉縣雲峰山的石刻,對他的影響最深。所以他的書法拙古,風格獨特。

姜仁:行書

總結清代書法的發展,可以看到清代書法發展中碑刻與書法的競爭與消長。清代金石學的興起有其客觀原因:①清中葉以來金石學考證的繁榮。清代知識分子為了避開互聯網,走上了考證之路。此時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銘文不斷出土。碑文上的文字除了有考證的幫助,還為書法提供了全新的素材,開闊了書法家的眼界。另壹方面,篆書和隸書的書寫需要文字的起源,清代的文字學成就為書法藝術提供了基礎,所以清代很多書法家也是碑刻家。(2)篆刻的發展也為書法的創新提供了條件。清代的書法家擅長印刷術,所以能夠把石頭的古樸、質樸的味道運用到書法創作中,使書法有了壹種石頭的精神,這在隋唐以來的書法藝術中是從未有過的。(3)文人畫的發展使繪畫更具書法性。相反,文人畫為書法藝術增添了新的血液。所以清代的書法是用筆、用墨,甚至用規矩來創作的。

  • 上一篇:浪漫而快樂地談論語氣短語
  • 下一篇:溧水區知名人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