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階段是清朝前期到康熙前期,這是明朝的延續,無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藝水平。所以這壹時期家具的造型和裝飾都是明代家具的延續。造型沒有中期那麽豐富凝重,裝飾沒有中期那麽豐富華麗,材料也沒有中期那麽大方。而且清初不缺紫檀木,大部分家具都是紫檀木做的。中期以後,紫檀木越來越少,多被紅木取代。清初因為時間不長,特色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佳作,這個時期還處於上壹代的傳承期。
第二階段是康熙末年,從雍正到乾隆到嘉慶。這壹時期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和社會經濟的發達期,是歷史上公認的“大清盛世”。在這個階段,家具生產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和科技的進步而蓬勃發展的。這時候的家具生產不僅量大,而且與上壹代有特殊的不同,或者叫風格。這種風格的特點是“清式家具”風格。
1.形狀雄渾莊嚴
這個時期的家具壹改前代的儒雅,顯得蒼勁莊重。突出表現為材料的廣泛,尺寸的增大,姿態的豐富。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的特點。它的座面加大,背部飽滿,腿粗。整體造型如王座般雄偉莊嚴。其他家具,如桌子、書桌、凳子等。,也能看出這些特點。只要看腿粗就知道他們的特點了。
2.裝修富麗堂皇,富麗堂皇。
清代中期家具特色突出,成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品。清式家具的裝飾,追求更多,追求充實,追求財富,追求奢華。多種材料壹起使用,多種工藝結合。即使在壹件家具上,也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材料。雕、嵌、描金並用,羅店與木石並用。此時的家具,普遍以全身裝飾,沒有了空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和輝煌。但不得不說,過分追求裝修往往會讓人喘不過氣來,有時會忽略使用功能,難免有爭權奪利的嫌疑。
第三階段是道光至清末。道光年間,中國經歷了鴉片戰爭的歷史災難,之後社會經濟逐漸衰落。到同治、光緒,社會經濟每況愈下。同時,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和教會的輸入,中國原本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發生了變化,外國文化也滲入了中國版圖。這壹時期的家具風格也受到了影響和改變。我們看到頤和園中的壹些家具明顯受到了外國的影響。這種情況在廣東最為突出,作為壹個經濟港口,廣泛使用的家具明顯接受了洛可可對法國建築和法國家具的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過多的修飾甚至堆砌。木頭不高貴,做工粗糙。這壹章還包括幾個片段,供比較和欣賞。
主要特點:
壹是品種豐富,風格多變,追求奇巧。清式家具有很多前幾代沒有的品種和風格,造型千變萬化。以常見的清代扶手椅為例。在其基本結構的基礎上,工匠們創造了無數的風格變體。甚至每件家具的設計都非常註重造型的變化。比如故宮漱芳齋的五件套多寶閣,靠墻排列,與房間融為壹體,隨機分成100多個長方形隔間。雖然每節車廂都是“綁匪”圖案,但又各不相同。從側面看,每個車廂的側丘都有不同的圖案,如海棠形、扇形、如意形、平行形、芭蕉葉形等。清式家具也有常見的仿竹、仿藤、仿銅甚至仿假山的木制家具。反過來,也有竹、藤、石等材質的仿木家具。結構上,清式家具往往別出心裁,妙趣橫生。比如壹些小巧精致的百寶箱,裏面有盒子,裏面有盒子,裏面有抽屜,藏在隱蔽的倉庫裏,隱隱有些曲折。還有關抽屜和櫃門的竅門,不仔細觀察是解決不了的。
第二,註意選材,做工細致。在選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澤深、紋理密、質地細的名貴硬木,首選紫檀木。在結構制作中,為了保證外觀、顏色、質地的壹致性,做到結實牢固,往往采用壹樹連作,而不是小木拼接。
第三,註重裝飾,有各種手法。註重裝飾是清式家具最顯著的特點。到了清代,工匠們幾乎使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裝飾手法,尤其是在家具與各種工藝品的結合上。雕刻和鑲嵌是清式家具中最常用的裝飾手法。刀工細致,借鑒牙雕、竹刻、漆雕等技藝。磨工也盡力打磨雕刻,使之清晰光滑如玉。馬賽克是將不同的材料按照設計好的圖案嵌入物體表面,如木、竹、石、瓷、珍珠母、琺瑯等。家具上,而且花樣翻新,千變萬化。
第四,西方的影響喜憂參半。在清式家具中,采用西方裝飾圖案或技法的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尤其是廣式家具。受西方影響的清式家具大概有兩種形式。壹種是采用西方家具的風格和結構。這些家具雖然早期有部分出口,但未能形成規模。到了清末,這種“洋氣”又開始流行,大多不中不西,做工粗糙,難以考究。二是采用傳統家具造型和結構,部分采用西式家具的風格或裝飾。比如傳統的帶腰的椅子,刻有西洋荷花的圖案,等等。
(與明式家具的區別)
清式家具走了與明式家具相反的道路,從強調表現向強調形式轉變,在追求新奇中走向復雜,在追求奢華中走向奢華。
總結:清中期,造型渾厚穩重,用料考究,工藝清晰。整體富麗豪華,裝修繁瑣。
但鴉片戰爭,帝國主義入侵,社會動蕩,家具可以敷衍了事,輕裝飾,壹味追求厚重、平和、挺拔、堅硬的造型,給人以陌生感,走向沒落。明清家具收藏始於20世紀30年代。古斯塔夫。艾克的第壹部關於中國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黃華麗家具考證》,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人們認識到祖先留下的這份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書中的圖片所反映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能讓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驚嘆不已。外國人開始大量收藏和購買中國明清家具,並運往海外。在隨後的幾十年裏,西方人將中國明清家具提升到與中國其他文物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