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晚清四大考古發現的內容

晚清四大考古發現的內容

壹* *三大文物發現於清末,而非四大(周口店猿人遺存屬於民國)。

甲骨文,2,敦煌文物,3,漢晉簡牘。

三大文物發現後的百年間,逐漸成為國際三大流派——甲骨文、敦煌學、簡帛學。

簡介:

首先,甲骨文發現

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秋天,被北京清廷任命為中央教育機構行政長官的王(1845-1900)染上了瘧疾。我派人去宣武門外的菜場大仁堂買了壹劑中藥。王無意中看到的壹些符號刻在中醫名叫龍骨上。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這塊骨頭上怎麽會有幾十萬年前的雕刻符號?這不禁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以研究古代石刻而聞名的王仔細研究,發現這不是壹個普通的刻痕,而是形似古文字,只是形狀不是篆(大篆),也不是印(小篆)。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進行深入研究,他派人到大仁堂,以每根二兩銀子的高價,將藥店裏的刻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通過古董商範等人搜刮,累計1500多件。

第壹個證實甲骨文的王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還沒來得及著書立說,八國聯軍就逼近了北京,他被任命為的大臣。1900年7月,侵略軍兵臨城下,慈禧太後率領皇室倉皇出逃,王徹底失望。他對家人說:“我活不下去了!”然後寫下絕望的文字,毅然服毒,墜井,享年56歲。

後來,人們把最早發現甲骨文的人稱為“甲骨文之父”。1989年秋,甲骨文發現90周年之際,為紀念王的功績,在他的家鄉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修建了紀念館。

王殉難後,他的兒子賣掉了藏在家中的古玩以還舊債,大部分甲骨在1902轉給了他的朋友劉鄂(即《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鐵雲)。此外,劉鶚還從琉璃廠的古董商那裏買了3000多塊甲骨,從朋友方若那裏收了300多塊。他還派兒子去河南買了1000多件,收藏的甲骨增加到5000多件,成為當時最著名的甲骨收藏家。在好友羅振宇的建議和幫助下,劉鶚於1903 65438+10月印制了《鐵雲藏龜》壹書,首次出版了甲骨文資料。本書使用了羅振宇親自選編、擴充的《劉鄂藏甲骨》中的1058片,其中偽造5片,自重3片,倒置65438片。不久,學者孫詒讓根據《鐵雲藏龜》的資料,寫出了甲骨文的第壹部專著《文琪例》。

二、敦煌石窟的發現

1900年,住在莫高窟的道士王為了把壹些廢棄已久的洞窟改造成道觀,進行了壹次大規模的清理。他在為16號洞穴(現編號)清理淤泥時,偶然發現北側隧道墻上有壹扇小門。打開後出現了壹個方形的洞室(現編號為17號洞),年代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十六國)?

藏經洞內壁繪有菩提樹、僧尼形象。其中有壹個禪床形式的矮壇,上面坐著壹個和尚紅遍,還有壹個石碑,看似未完成。從洞內出土的文獻來看,最新的壹部寫於北宋,沒有西夏文字。因此可以推斷,藏經洞是0世紀莫高窟的僧人為了躲避西夏軍隊而封閉的。?

莫高窟的佛經是中國考古史上非常重要的發現。出土文獻多為文字,少數為刻文。其中大約有五分之六是用中文寫的,其他的是古藏文、梵文、齊魯文、粟特文、呵呵文、龜茲文、希伯來文。文獻內容以佛經為主,此外還有道經、經學、小說、詩歌、史籍、地籍、帳冊、歷法、事跡、書信、劇本等。,很多都是獨壹無二的,獨壹無二的。這些對研究中國和中亞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學價值,並由此形成了壹門以研究藏經和敦煌石窟藝術為主的學科——敦煌學。

第三,竹簡

19年底至20世紀初,瑞典、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以“遠征”為名,在中國邊疆和疆域進行挖掘,在樓蘭、敦煌、酒泉等地發現了不少漢晉簡牘,至今仍散見於英國、印度、瑞典、蘇聯等國。

雖然尼雅、樓蘭和敦煌出土的簡帛是由外國學者首先整理和解釋的,但中國學者羅振玉和王國維應該是第壹個將其應用於歷史研究並取得重要成就的人。代表作是1914年他們合著的《流沙之溜》,以及王國維後來寫的壹系列相關散文。羅振玉對竹簡研究的主要貢獻在於對漢簡年鑒的考證。他從《漢誌譜》中記載了首伏、中伏、二伏、上蠟等現象,並與史籍聯系起來,證明了自秦德公以來的六月三伏天、冬季“臘祭”演變為漢代“朝野”、“臘祭百神”的社會習俗。?老甘《居延漢簡考辨》將居延漢簡分為文獻、記錄、書籍、書信、典籍、雜類六大類,除書信、雜類外,其余四大類又細分為若幹小類,使分類更加細化。他把以前的研究範圍局限於考證和零星的歷史地理研究,擴大到對漢代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文化等領域的全方位研究,把漢簡視為完整的史料,希望從這些直接的史料中考證漢代的歷史。他在對居延漢簡進行解讀的基礎上,考察了壹些文獻中未曾詳細記載的邊郡特有的制度,如烽火臺、官制、守兵、屯田等。,並把漢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問題單獨提取出來,利用簡牘特別是河西四郡的簡牘進行系統的考證。此外,他在駐場、賓客服務、傳記等方面的研究也頗有建樹。

* * *相同功能:

第壹,發現的遺物都是文字。大約3500年前,甲骨文被刻在龜甲、牛肩胛骨和人類頭骨上。孔壁之書,冀中竹書,西域漢晉簡牘,都是在2000年左右的竹木材料上書寫的。敦煌千佛洞的經書是幾千年前寫在紙上的。我們的祖先寫在竹木上,後來又寫在紙上的文獻和繪畫,本來是浩如煙海的,等到我們的後人找到的時候,大多已經爛得可憐了。如果12000年前孔子的《墻頭草》和朱記竹書沒有被發現,恐怕它們能否保存到今天還是個問題。即使能保存至今,能否被我們發現也是個問題。所以,當這三次20世紀前後的文物大發現發現了可以改寫中國乃至整個東亞中亞歷史的文學文物時,不可能不讓世界為之震動。國內外古今文物考古發現的結果,有充分的理由證明這種震撼——即發現的古代遺存,95%左右是沒有文字的,這是後話。

第二,這些發現屬於文物而非考古發現。最簡潔直接的證據就是,它們被發現的時候,中國還沒有考古學這壹說。眾所周知,考古學出現在19世紀的歐洲,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傳入中國,也就是三大文物發現後的20年。所以學術界將其定義為文物大發現,原則上是正確的。從專業上講,考古發現是通過科學手段獲取古代實物資料的野外工作。說得更全面壹點,就是在獲得信息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對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和解讀。換句話說,文物的發現,基本上不是通過科學的實地發掘獲得的。比如上述文物重大發現中的破壁、盜獵、挖龍骨、哄搶等活動,最糟糕的是文物原來的存放狀態已經被破壞,古人編的能按順序讀的竹簡已經散落壹地,古人放在坑裏的甲骨也被很多壹心找龍骨賣錢的人挖了出來。

  • 上一篇:水滸傳有多少頁?
  • 下一篇:生磁體的功效和作用,磁體的功效和用途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