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高宗將軍時期(668-760),福建和廣東的少數民族經常聯合起來反抗唐朝。宜豐年間(676-679年),高宗下令左郎將軍裕陵衛回德,陳政率二千多兵入閩,率嶺南進軍,奮力壹戰。陳政死後,其子陳元光繼承父業,帶領部下,定居閩粵邊界,在雲霄縣漳水以北開荒。唐朝第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被授權在全州和潮州之間建立壹個州。該州原屬雲霄縣西林,因旁邊有壹水叫“漳江”,故稱“漳州”。同時在隋安故裏設立漳浦縣。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遷至李敖川(今漳浦縣),貞元二年(公元786年)遷至隴西(今漳州薌城區),改稱漳州郡。元代改名為漳州路,明清改名為漳州府。民國初年,也是亭長龍路;1934變更為福建省第五行政區;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福建省第六行政區,又稱隴西地區;1969變更為隴西地區。1985年7月,實行“地改市,市管縣”行政體制,原隴西地區改為漳州市,郵政編碼363000,電話區號0596。
漳州建州後,沿革多變,轄縣不同。唐朝弓弩時,泉州下轄的隴西縣壹部分劃歸漳州,漳浦、永利兩縣分立。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懷恩郡被廢,克隆溪郡屬之。宋乾德年間(963-968),除隴西、漳浦外,還有龍巖、長泰、* * *四縣;元代增設南盛縣(後改為南靖縣);漳平郡是明成化年間(1465-1487)增加的;平和縣是明朝鄭德十二年(公元1517)分出的。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龍巖升為直隸州,下轄漳平、寧陽兩縣,保留漳州府七縣。民國以後,雲霄縣從漳浦分出,東山縣由漳浦、詔安分出,華安縣從隴西縣分出。這時管轄範圍增加到十個縣。1951 6月1日,行政公署所在地漳州市成立;1960年春,隴西縣、海城縣並入龍海市;65438年6月至0985年7月,原隴西地區改為漳州市,原漳州市改為薌城區。
漳州市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東經117-16,北緯23.8-25之間,東與臺灣省海峽接壤,與廈門隔海相望,東北與泉州接壤,西北與龍巖接壤,西南與廣東汕頭接壤。全市總面積1.26萬平方公裏,總人口450萬。大部分是漢族,也有畬族、高山族等21個少數民族。漳州是著名的僑鄉,也是臺灣省的祖籍。僑居海外的華僑、港澳同胞有70萬,臺灣人口的1/3原籍漳州,是海外華僑、同胞尋根尋祖的家園。
漳州西北多山,東南臨海,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無霜期約330天,年平均日照2000小時以上,年平均降雨量約1,500mm。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壹年四季都可以旅遊。
漳州是國務院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早在654.38+0萬年前就有祖先在此居住。周分福建七地,秦屬閩中郡,唐二年(公元686年)在漳州(今)建州。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遷到此址。明朝曾經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1300多年來,演變多變,管轄區域不同。至1950,人民* *福建省龍溪區專員公署成立,1986,改為龍溪區。1985年6月,各市合並,更名為漳州市,漳州市原建制改為薌城區。1993年6月,龍海撤縣設市(縣級市),1997年10月,龍海市、相城區各劃出壹部分轄區設立龍文區。漳州轄漳浦、小蕓、東山、詔安、平和、南靖、華安、長泰、龍海八縣壹市兩區,薌城區、龍文區。
2.漳州始建於()年,有()的歷史。漳州始建於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25年的歷史。說明漳州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
漳州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北緯116 53′—16 5438+08 09′與23° 32′—25° 13′之間,東與臺灣省海峽、廈門隔海相望,東北與泉州、西北與龍巖接壤。全市陸地面積1.26萬平方公裏,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裏,擁有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漳州平原。全市總人口452.6萬,有漢、畬族、高山族等22個民族居住在漳州。轄龍海市、相城區、龍文區、漳浦縣、詔安縣、雲霄縣、東山縣、南靖縣、平和縣、長泰縣、華安縣八縣壹市兩區,120個鄉鎮、街道。漳州是著名的僑鄉,也是臺灣省的祖籍。僑居海外的華僑、港澳同胞有70萬,臺灣人口的1/3原籍漳州,是海外華僑、同胞尋根尋祖的家園。
2002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534.7億元,農業總產值205.0億元,工業總產值598.6億元,第三產業結構為2.24: 3.72: 4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4.38+035.7億元,出口總額7.7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654.38+04億美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4.38+0.70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4.38+0.778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61元。
漳州市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水產資源、礦產資源和溫泉資源。
3.漳州有哪些歷史文化古跡?
山治
原名登山山。在福建省漳州市的西北部。明洪武十三年(1380),紫芝山簡稱紫芝山。從天寶山起,有十二峰起伏,是漳州主峰。自唐代以來,番禺就很有名,開元、仲晶、姬發等寺廟相繼興建。由於多年無人問津,這裏只有甘露、威鎮、日華三個亭子。甘露閣建於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威鎮亭,與縣城南威鎮亭相對,是威鎮有名的亭。建於明代弘治年間,嘉靖十九年同治謝重修。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魏理同重修,改名萬壽濟恩閣。日華閣,建於明朝崇禎間,因初升的太陽和丹溪閣而得名。
楊雯大廈
在福建漳州中山公園。原為唐宋以來的漳州府後樓,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府魏理同改建為楊雯樓。1932年4月,* * *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後,在這裏成立了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對擴大工農武裝,鞏固閩南革命根據地具有壹定的歷史意義。
陳元光墓
在福建省漳州市浦南鄉石鼓山。陳元光(657-711),河南光州固始人。父親陳政戰死在小蕓(今隨安縣)所轄的邊防。陳元光繼父平息了隋安的叛亂。唐朝第二年(公元686年),尚晨《請建州縣表》,設立漳州郡,為第壹刺史。他在位時,實行法治,開墾土地,興修水利,使漳州日益繁榮。唐景雲二年(711)十壹月,陳戰死,葬於遂安大智院,貞元二年(786)遷此址。墓碑的標題是“唐凱張陳將軍公墓”。墓前原有的石牌坊已被破壞。有壹對石羊、石虎、華表柱,相鄰的五塊石頭上刻有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漳浦侍郎蔡世元撰寫的《墓修》。
南山寺
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郊。是閩南著名的佛寺。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歷代重修,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寺廟寬敞宏偉,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和經堂。大雄寶殿內有三尊佛像,大殿右側懸掛壹口大銅鐘,元代白燕時期鑄造,直徑1.65,438+05m,高1.84m,重1.300公斤。藏經殿建在右坡,藏有三藏經、華嚴經等珍貴文物。寺龕裏有壹尊玉佛,用純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在寺廟的左走廊旁邊有葉靜大廳。在大廳裏,有壹塊天然巨石雕刻成的托米佛像,高5米,是唐代的大型雕像。1930-1931期間,陶鑄任閩南特委書記時,在這裏領導了閩南革命運動。解放後,陶鑄回到漳州,曾寫過壹首詩:“南山古寺規模猶在,笑靨猶滿枝,鬢影滿情。山川旖旎,故人難得。”
嘉積寺紀念碑
福建省漳州市青年路老嘉積寺內。明朝萬歷四十六年(1618),郡人錢琳寫了壹篇文章,城裏人李宓寫了壹本書。石碑寬127厘米,高148.5厘米,上有漢字,書法精美。這是李宓中年時寫的。李宓的“Xi民”、“布衣”、“宮主”書法得到了當時著名書法家董其昌的欣賞。董嘗書市,求書,不禁嘆息。漳州的李殊只有三平和嘉積兩塊碑,嘉積碑質量上乘,保存完好。此碑廣為流傳,是閩南金雕石雕之巨。
漳州文廟碑文
在福建省漳州市的文廟裏。還有很多碑刻,像元延疇、明洪武、成化、萬歷等,都被毀了。今天幸存的有兩個:壹個是為清康熙八年(1669)建碑,縣民寫了壹篇唐代易的文章,西寧道代書丹;康有為所撰1924《重修漳州龔雪碑》系列,高184 cm,寬78 cm,青石,直徑較大。康有為的書法起源於北魏。他寫這個碑的時候,年事已高,已不多見,但筆力深沈純粹,筆法蒼勁。他的拓本和原作的復印件都很有價值。
4.漳州歷史上有哪些傑出人物?
從甲午中日戰爭到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好像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張繼、賴幹、簡太師等在臺灣省被日本侵略者殺害。看到了辛亥革命前後跟隨孫中山的蘇戴公等仁人誌士反清反元的革命壯舉。看到了朱吉雷、王占春等英雄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拋頭顱、灑熱血的感人事跡,看到了蘇靖成、李林等英雄兒女在八年抗戰中英勇犧牲在抗日前線的民族氣節;也看到了谷文昌等黨的幹部在建國後改變舊山河、建設新漳州的創業篇章;我看到了科教大雁的開拓性人物,如高清時、鄭綿平等勇攀科學高峰;也可以看到各行各業的人才、漳州臺胞、海外華僑華人對祖國、對漳州經濟建設、對漳州社會進步做出的貢獻。涵蓋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領域,為我們提供了追尋漳州百年風雲的歷史之舟,也為我們在新世紀續寫輝煌歷史提供了厚重的啟示。
展現張繼的開拓精神。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許多敢為人先、勵精圖治的張籍人,除了林語堂、楊騷、許地山這三位閩南家喻戶曉的文學人物外,還有無數鏗鏘有力的“第壹”:建國前首任閩南地委書記陸導;帶領農民打響八閩第壹槍的“平和暴動”總指揮朱吉雷;高傑成,在抗日烽火中心晉冀豫邊區開設八路軍第壹銀行;郭,組成“漳州110”第壹人;首位華裔菲律賓總統科拉松·阿基諾;新加坡第壹船王林炳祥;陳其賢,第壹個在東南亞建立橡膠王國的華僑;香港漳州同鄉會首任會長康;在漳州開設第壹家工廠的早期名企孫宗才;開通漳州第壹條公路的閩南公路先驅史大倫;創辦漳州首個“中國名牌產品”的企業家吳;連橫,第壹個寫臺灣省通史的歷史學家;鄭,中國第壹位研究並撰寫50萬字修辭學史的教授;吳傳玉,世界體壇第壹個讓五星紅旗在冉冉升起的遊泳運動員;吳彥聰,第壹位獲得殘奧會跳高金牌的張籍運動員...
期待龍江兒女傳承風範
跟隨這些優秀人才的腳步,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漳州發展進步的腳步。歷史是不朽的,英傑用* * *點燃了昨天的輝煌,托起了今天的輝煌。正如漳州市委書記劉可清在序言中所說,“我衷心希望《百年漳州》能夠幫助全世界人民加深對漳州的了解,感受漳州;也有助於龍江兒女激發強烈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胸懷大誌、腳踏實地,與齊心協力,將漳州建設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氣息相融合的港口城市、工業城市、海峽西岸生態城市。”
5.有誰知道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的歷史,由龍溪縣和海城縣合並到龍海縣,撤市後改為龍海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九龍江下遊。東與廈門經濟特區隔海相望,西與漳州文化古城和南靖、平和兩縣接壤,南與漳浦縣接壤,北與長泰縣接壤。行政區劃為城西、九湖、顏厝、榜山、角美、紫泥、石馬、海城、東園、白水、福貢、崗尾12鎮,東四、龍角兩個鄉鎮,角美工業開發區、城西農場、雙迪華僑農場。全市總面積1,654,38+0,28平方公裏,2008年總人口80.39萬。
龍海市是國家持續高效農業示範區、海峽西岸對臺農業合作試驗區、福建省農產品出口創匯重要基地之壹、水仙花之鄉、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全國百強縣。
6.漳州市東山縣歷史上有哪些最感人的地方?漳州市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陸地面積北緯23° 33 '-25° 12 ',東經116° 54 '-18° 15 '。面積12873.3平方公裏。轄薌城區、龍文2區,龍海市、雲霄縣、漳浦縣、詔安縣、長泰縣、東山縣、南靖縣、平和縣、華安縣。人口450.27萬,講閩南話。漳州是著名的僑鄉,也是臺灣同胞的祖籍地,有70多萬外籍華人華僑。臺灣省現有人口中,祖籍漳州的占35.8%。
漳州是壹座歷史文化古城,有許多名勝古跡。海內外著名的避暑勝地東山島,朝聖的寶地三平寺,壹年四季遊人如織。宋城趙家堡、雲洞巖、南山寺、白蕉慈濟宮、龍角火山口、沭陽上樓群、百花村等。,是攬勝旅行的好去處。
7.有誰知道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的歷史,由龍溪縣和海城縣合並到龍海縣,撤市後改為龍海市?
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九龍江下遊。東與廈門經濟特區隔海相望,西與漳州文化古城和南靖、平和兩縣接壤,南與漳浦縣接壤,北與長泰縣接壤。
行政區劃為城西、九湖、顏厝、榜山、角美、紫泥、石馬、海城、東園、白水、福貢、崗尾12鎮,東四、龍角兩個鄉鎮,角美工業開發區、城西農場、雙迪華僑農場。全市總面積1,654,38+0,28平方公裏,2008年總人口80.39萬。
龍海市是國家持續高效農業示範區、海峽西岸對臺農業合作試驗區、福建省農產品出口創匯重要基地之壹、水仙花之鄉、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全國百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