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壹次火山爆發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熔巖隧道。這個以沈重的生命代價創造的天堂,在火山巖冷卻多年後,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動物群落。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動物都可以在這裏找到:袋鼠、有袋動物、鸚鵡、蝙蝠……但是澳大利亞最珍貴的海豚腳有袋動物卻再也看不到了。
和其他有袋動物壹樣,有袋動物是澳大利亞特有的,而海豚腳有袋動物無疑是澳大利亞的“土著”,是有袋動物家族中的稀有物種。它看起來像兔子壹樣大,面部特征與老鼠非常相似,耳朵比正常老鼠的大,鼻子又尖又長。海豚腳海貍的外形比野兔的要瘦。它的四肢細長,看起來像壹只小鹿。整個被毛呈金黃色,腹部以下顏色略淺,非常好看。它的育兒袋像樹袋熊和袋熊壹樣,是向後打開的。與其他種類的有袋動物相比,它的後肢比較特殊,很像豬蹄,因此得名“海豚腳有袋動物”。
海豚腳海貍的洞穴通常建在離水源不遠的地方,不深,但很溫暖。它經常白天睡在山洞裏,晚上出去覓食。它喜歡吃蟲子、蜥蜴、小哺乳動物和野菜。
海豚腳的有袋動物有很強的領域感。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雄性有袋動物經常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與入侵者決壹死戰。盡管如此,由於海豚腳海貍弱小,常常成為其他動物的犧牲品,慘死的事情時常發生。
幾乎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是海豚腳有袋動物的天敵,尤其是狐貍和澳大利亞野狗。但是對這種海豚腳的有袋動物最大的威脅仍然來自人類。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島”,也是最小的內陸。早在四五百年前,土著祖先就來到了這裏。但大約300年前,澳大利亞大陸變得躁動不安。
1768年,以詹姆斯·庫克為首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隊開赴太平洋。途中庫克船長發現了澳大利亞,宣布此地歸英國所有,流放澳大利亞的罪犯。然後,澳大利亞黃金的發現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淘金者。
澳大利亞人類活動增加後,外來動物不斷被引進。動物越來越多,比如狐貍、狗,當地“土著”動物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比如海豚腳海貍;與此同時,人類的過度砍伐使得海豚腳有袋動物逐漸失去了棲息地,數量銳減。
英國人到達澳大利亞後,這裏的許多動物相繼滅絕。面對澳大利亞珍稀動物的滅絕,壹位澳大利亞作家無奈地說,是庫克船長向世界展示了澳大利亞,讓澳大利亞的土著動物無家可歸。庫克船長正在犯壹個他永遠也不會明白的“錯誤”。
1970 65438+2月,澳大利亞政府宣布海豚腳有袋類動物為瀕危動物,但實際上,從1926開始就沒有它們的記錄了。
無牙海牛
1741年,壹位名叫斯特勒的歐洲博物學家在遠東探險時遭遇海難。他在白令島逗留期間,目睹了當地人捕殺無牙海牛的驚險壹幕。他在日記中寫道:
“他們用壹個像巨型錨壹樣的鐵鉤深深紮進海牛皮肉中,然後用30個強壯的人拉緊繩子,把掙紮的海洋動物拖上岸,再用刀子、棍子等利器猛擊海牛的身體。即使前肢被砍斷,皮膚開裂,傷口如泉湧般流著血,但它仍在掙紮,扭動著龐大的身軀。它的嘆息和叫聲很沈悶,很快就被海浪聽到了。當壹只雌性海牛被鉤住時,不顧人們的毆打,另壹只雄性試圖通過將繩子壓入水中或用尾巴拍打鉤子來拯救自己的配偶...第二天,我看到雄海牛悲傷地站在被人肢解的雌海牛旁邊...白令島上到處彌漫著血腥味。每死4個人,往往就有1人被拖上岸卻被冷漠拋棄。
海牛是唯壹適應海洋生物的食草動物,也是僅次於鯨目動物的對水生生物適應性最強的動物。和鯨目動物壹樣,它的前肢變成鰭狀,沒有後肢和尾鰭,無法上岸,但脖子很短,還保留著退化的骨盆。雖然它的鼻孔向上移動,但它並沒有像鯨類壹樣移動到頭頂。海牛肥胖,脂肪層厚,大腦不發達,行動緩慢。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美人魚”和全世界的海牛聯系在壹起。這真是不可思議。因為海牛不漂亮,甚至很醜。哥倫布在1493的航海日記中寫道:
“美人魚”並不像寓言中描述的那樣可愛。它有兩只深陷的眼睛,沒有耳輪,壹個巨大的鼻子連著上唇,頂部有兩個可閉合的鼻孔;下唇內斂,嘴邊有稀疏的短髭。前體兩側各有壹只手臂狀的前肢,頂端外側有指甲,類似大象,但沒有用。後肢退化,肥大的身體逐漸向後收縮,末端有壹條像魚尾鰭壹樣的扁尾。
哥倫布的解釋顯然不能消除人們對“美人魚”的向往。因為有人親眼看到了上海牛在海上的行蹤,太奇妙了。很多目擊者和相關記錄對美人魚的描述大致相同:頭發披肩,眼神安詳,上身裸露,下身長滿魚鱗的魚尾,上半身漂浮在水面上,懷裏抱著嬰兒哺乳。1974年,壹位蘇格蘭教師威廉·馬隆正在沙灘上散步,突然壹位“美女躍出水面”出現在海面上。她在水裏遊了5分鐘,深情地看了他壹眼,然後消失在海裏。
雖然很少在海邊看到這種美麗的風景,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大飽眼福。非洲和北美壹些地區的水手出海時害怕碰到“美人魚”,這被認為是不祥之兆。因為“美人魚”能吸引水手的註意力,導致船觸礁沈沒。
後來在白令海,隨著無齒海牛的滅絕,“美人魚”早已成為神話。
無牙海牛的滅絕,是動物在人與自然大合唱中的無奈謝幕,也是人類的自我褻瀆。
斑點驢已經成為壹個永久的標本。
美麗的斑馬為現代人所熟知,但人們對亮斑驢卻知之甚少,因為早在1883年,亮斑驢就已經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
斑點驢身上的條紋不像斑馬那樣遍布全身,而是從頭部到上半身都有條紋,脖子上的條紋壹直延伸到它短而直立的棕色毛發。它身體的後半部分是黑色的,而腹部和四肢是白色的。斑點驢有長長的脖子和長長的頭,但是它的耳朵很短。斑點驢的眼睛在頭骨後面,這使得它的視野很廣,白天視覺非常敏銳,晚上也能和狗、貓頭鷹媲美。
斑驢在從好望角到南非奧蘭治的遼闊草原上特立獨行地馳騁。在南非的草原上,它經常和角馬、鴕鳥等動物壹起吃草,相安無事。因為它們有壹個共同的敵人——獅子。
在對付被稱為“百獸之王”的獅子的過程中,角馬、鴕鳥和斑驢的默契配合成為了動物世界的傳奇。角馬嗅覺敏銳,鴕鳥視力好,斑驢聽覺異常。三者相輔相成,發揮著神奇的作用。壹旦獅子出現,它們就互相發信息,迅速跑開。斑驢蹄子壯,奔跑速度快,被譽為“草原騎士”。再加上斑驢的聰明,很少被獅子捕獲。
斑點驢在1883滅絕。斑點驢警覺而強壯,在南非的大自然中是獨壹無二的。然而面對裝備精良的布爾人,斑驢卻力不從心。
布爾人發現斑驢是壹種容易獲得的食物來源,其肉鮮嫩可口,其皮毛可用於收藏或出口。於是在短短的幾十年裏,他們用馬、火器和套索殺死了數以千計的斑驢。
作為壹種野生動物,斑驢的個性非常倔強。早年人們不得不用“桀驁不馴”“寧死不屈”來形容它的性格。1860年,倫敦動物園飼養的壹只斑驢因無法忍受長期監禁而震驚了全世界。
1840年,南非還有野生的斑驢,但是30年後,隨著自然資源的大規模開發,斑驢幾乎滅絕。最後壹只野生斑驢在1878被殺。斑驢消失多年後,人們的日常用品中仍能不時看到斑驢皮的制品。
世界上最後壹只斑點驢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動物園的壹只母驢。她壹個人生活到1883,然後就不可挽回的滅絕了。
伴隨著尖銳警告的叫聲:“誇嘎”...“誇加”...它似乎在提醒人類不要忘記南非草原的血腥記憶...美國海豹。
航海家哥倫布在1503年航行到美洲時,看到美洲海豹活躍在大西洋海岸。他發現這些海豹的叫聲和狼的叫聲非常相似,於是稱它們為“海中之狼”。
《海中之狼》引起了包括哥倫布在內的全世界旅行者和探險家的極大關註,尤其是以美國為征服目標的歐洲人。他們壹登上美洲大陸,就第壹次看到了“海中之狼”。在當時,能夠看到美國海豹的美麗就意味著成功進入美國。許多人將目睹美國海豹視為新世界即將繁榮的象征。
大約4000萬年前,壹類叫做犬科的食肉動物分化成四個非常不同的家族。它們都有相同的中耳形狀,露出的爪子和牙齒沒有貓那麽特化。然而,除此之外,每個群體都變得非常不同。壹類包括狗和狼,另壹類包括鼬、水獺和獾,第三類包括熊和大熊貓,最後壹類包括浣熊和其他幾種哺乳動物。
然後,2500萬年前,最奇怪的變化發生了。壹些狗形動物變得光滑,四肢有蹼,牙齒也變得適合抓魚和蛤蜊。它們是翼足類動物、海豹和海象。不同的海獅是最早的。它是海獅的近親,類似於最大的沒有外耳的海豹和海象。
世界上所有的海豹都是紡錘形的,適合遊泳。它們的頭是圓的,看起來像家犬。在自然條件下,海豹有時會在海裏遊泳。有時它們成群結隊地來到岸邊休息。海豹的遊泳技術很強,擅長潛水。壹般可以下潛到100米以下。
美國海豹性情溫和,行動緩慢,即使遇到人也不會掉頭逃跑。壽命約30年,4、5歲成熟。公海豹追求壹夫多妻制。往往幾只公海豹同時追求壹只母海豹,但母海豹只能選擇其中壹只。因此,雄海豹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爭鬥。母海豹通常在陸地或冰上分娩、哺乳和撫養孩子,然後在小海豹長大後潛入水中。但有時候母海豹發現身邊有危險,會迅速把還在吃奶期的小海豹推進水裏,她也會潛水逃生。
有些海豹非常聰明,經常在它們生活的浮冰上打壹個洞,以便隨時逃跑。有時候情況比較緊急,來不及把小海豹推進水裏,母海豹就急了,壹下子跳到空中,用自己的體重打破堅冰,趁機壹起逃生。但更多的情況是母海豹先逃跑,然後從遠處探出頭來仔細觀察。如果發現壹切都很安全,就趕緊來找小海豹;如果妳看到壹只小海豹被捕獲,妳經常會不情願地看著小海豹的下落。
雖然它們在海裏很快很敏捷,但是到了岸邊就楞住了。這種弱點讓他們很容易被人類俘虜,最後導致悲慘的結局。
1675年,英國探險家威廉·丹皮爾(william dampier)在他的航海日誌中詳細描述了西班牙人獵殺海豹的過程:“他們壹手拿著棍子,壹步壹步地駕船靠近海豹,但那些可憐的海豹並沒有意識到可怕的事情將要發生,只是躺在那裏……”
19世紀以前,美國人以海豹肉為食。海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當地人最愛吃的食物。正因為如此,美國海豹被嚴重捕殺。特別是美國、英國、挪威、加拿大等國家,每年都派出大量裝備精良的海豹漁船在海上進行掠奪和捕撈。
1952年,最後壹只美國海豹倒在了人類的槍下。人們把美國海豹的滅絕稱為“20世紀的沈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