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背靠長白山,面向遼闊的松嫩平原,位於松花江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長白山的很多資源,比如木材、人參等特產,松嫩平原盛產的糧豆,都要以吉林為集散地運往外地。正是因為吉林處於如此重要的交通位置,清朝康熙帝於1676年(康熙十五年)下令寧古塔將軍遷都吉林,稱之為“吉林將軍”,“以樹築城,依河而居”,為侵略俄國做準備。經過明末清初近百年的發展,吉林已成為柳條邊陲第壹重鎮。聰明的牛金玉看到了吉林便利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未來發展的有利條件,於是在小東門開起了牛車店,經營油鹽煙麻。這是牛家的第壹個企業。清末民初。當時松花江上木筏眾多,船來船往絡繹不絕,使得小店的生意十分紅火,兼營的油鹽煙麻店也隨之擴大。1797(嘉慶二年)正式定名為“元聖卿”。說有兩層意思:壹是期望企業發展繁榮;第壹,他兩個兒子的名字都有“生”字。長子是牛雲升,次子是牛蕭聲。從側面看“盛”字,也是“牛”字。以後以“元盛清”為基礎,衍生出很多“買賣”,只是字號中間多了壹個“盛”字。從此,牛家在吉林商界的名氣越來越大,被稱為“船廠牛家”,並列為“華北四大世家”之壹,與當時的陜西康佳、沈陽郎家、河北劉佳齊名。1829年(道光九年),牛金玉去世,企業由他的兒子牛雲升和孫子牛華林憑著決心和細心經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881年(光緒七年),牛四十多歲就去世了,他龐大的家業和眾多企業的管理重擔落在了這個年僅15歲的少年肩上。好在總公司“元盛慶”及其關聯企業都有得力的經理和管理人員,各司其職,牛家只做賺錢人,不直接參與經營。牛子厚11歲出家,13歲出家。他接手家族企業時,牛家的經濟正處於鼎盛時期,他的“盛”企業也在不斷擴大和發展。當時,吉林有20多家“盛”企業。早在1877年(光緒三年),吉林的城墻就由木墻改為土墻,並開辟了北街等街道。這期間牛家出了壹大筆錢,此時“元生慶”從小東門搬到了北街。據吉林省圖書館保存的《紀悠邊蘭》記載,1911年(三年),牛家有兩家用錢“買賣”的店鋪,占當時全市店鋪的九分之二。典當行六家,占全市典當行的六分之壹;雜貨店三家,占八分之三;二級批發店,占九分之二;中藥店,占十分之壹;糧米店,占四分之壹;客棧壹家,占十分之壹。此外還有油、鹽、煙、麻等雜貨。,牛家企業也有高檔百貨,如絲綢、綢緞、各種面料、狐貍、水貂、皮草、山珍海味等。、金銀交易及器皿珠寶加工、中藥材、瓷器、陶器、磚瓦、大米、木匠店、點心店、鞭炮店等。,甚至發展到金融業、典當行、銀行。此外,牛家還經營著養豬場和養雞場,還自辦了壹個漁場。牛家的經營範圍幾乎涵蓋了居民所需、官員士紳所享的壹切。吉林市內除了開很多企業外,吉林附近的集鎮也有油坊、炒鍋,如烏拉街、化皮廠、茶路、大綏河等。牛家在哈爾濱、長春、四平、沈陽、大連、營口、錦州、秦皇島、山海關、唐山、天津、太原、濟南都有業務,在北京等地開設了分公司。以長春為例,資料顯示,1884年(光緒十年),吉林大商人牛子厚在長春市北街開設“和盛”錢莊,資金300萬噸;在南街開壹家“順生和”銀行,資金240萬官帖。哈爾濱有“振盛恒”、“益生功”、“東升九”銀行。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吉林商會選舉產生了20名“宰相”(會長)和* * *理事,其中趙喜喜等6人在牛家“盛”企業當選理事,占理事總席位的三分之壹。此時,牛子厚的長子牛·張寒已從俄羅斯首都聖彼得堡留學歸來,他的兒子也參與了許多官方活動。在吉林商會選舉中,當選為“主任助理”(副會長)。由此可以反映出牛家“盛”牌企業在吉林商界的實力。企業越來越多,經營越來越大,牛家雇傭的“夥計”也越來越多。有多少人沒有被查出來?但那時候經常有人說,元盛清的大掌櫃孫玉堂,真的有本事管兩千多人!按當時吉林市2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20戶家庭中至少有壹人在名為“盛”的企業就業。這應該是保守估計。到牛子厚的時候,牛家已經富商三代了。牛家資金雄厚,以“盛”為字號的企業有著多年的經營經驗和積累的商業信譽,擁有較為完整的專業團隊。總之,牛家的商業規模、經營範圍、財富之大,在前民國乃至近代吉林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當時說牛家去北京不喝別人的水(因為到處都有“生意”)。還說清廷壹次性向牛家借了70萬兩銀子。
商業是牛子厚的主要業務。他是很多“盛青”企業的司庫和老板,但不需要參與直接的經營活動和具體管理。他就是負責牛家所有生意的“元盛清”大掌櫃。在“元生情”壹百多年的歷史中,經歷了三個大掌櫃。第壹個劉守清,河北人,從17歲80多歲去世,壹直在劉氏家族任職。首先,他掌管上海的分號,然後他把它交給劉蕓,然後他在北京設立了壹個分號,成立了“元生慶廚房”(銀行)。後來,我來到吉林,成為負責所有“盛”字號的總經理。第二個劉蕓是河北人。第三個店主是孫玉堂,河北省阜寧縣人。他做了30多年的店主,有買賣所有牛的實權。每年年底,全國各地分號、專櫃的店主都從吉林的“元盛清”那裏拿到報賬。每三年為壹個會計周期。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分號、支櫃店主將帶著賬目、清單到吉林報各自的總號,再匯總到“元生清”總號。這些活動壹般由大掌櫃孫玉堂主持。像“恒盛慶”、“寶生堂”、“慶生後”這樣的大買賣,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但他們的大掌櫃也應該是孫玉堂領導的。作為司庫,在經營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市場信息,掌握和決定以“盛”為名的企業的設立和關閉,決定各企業經理人員的任命及其“股份”的增加。在牛子厚的經營過程中,有兩件事值得壹提:壹是投資機械修理部,二是投資“毛亨”火磨坊。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被入侵的沙俄帝國軍隊摧毀後,由清朝欽差大臣武大創辦的吉林機器局,於1911年(宣彤三年)改為專門的軍械局,下設機器修理部,修理槍炮,生產子彈,並以此招收商股。因為牛子厚有壹個愛好,喜歡機械和擺弄槍支,他投資了它,並作為壹個“調音師”工作了壹段時間。不久之後,他放棄了他的股份。正在修建中東鐵路(1897 ~ 1899)的時候,壹個朋友勸說,中東鐵路的建成可以幫助賣面粉,建議開壹個火磨。因此,牛子厚和於德龍銀行經理溫子普共同建造了毛亨火工廠。中東鐵路建成後,實踐證明,霍默的經營十分蕭條,而牛子厚對現代工業企業的經營壹竅不通,甚至連新式簿記也不懂,於是他把自己的股份交給了溫子普。這兩項商業活動都是心血來潮,而不是牛子厚的刻意行動。
從鴉片戰爭到前民國,東北的貨幣制度極其混亂。在市場流通中,既有白銀,也有貨幣。白銀也有大小錠和銀“洋”,重量和顏色不統壹。錢更復雜。戰車裏有崗位,店鋪裏也有崗位。此外,軍閥割據,各自為政,官私銀行和錢莊也發行硬幣或收據。特別是日俄帝國主義在中國東北的長期激烈爭奪和金融侵略,使得原本混亂的貨幣體系更加混亂。硬幣的混亂給商品流通和貨幣兌換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也給理財的商人創造了很大的發財機會。所以,投資金融,成立銀行,幾乎成了富商、大亨們壹致的投資選擇,牛家也不例外。比如吉林市的源盛慶出納,北京的源盛慶炒菜房,長春的利盛和、順盛和錢莊,都是以經營貨幣為主。運營幣有很大的利潤和投入,但由於政權更叠,風險也很大。當時俄國銀行發行的紙幣流行於中國東北,民間稱之為“羌郵”。相對於地方軍閥銀行發行的“票劵”“官帖”,幣值穩定堅挺,牛家“買賣”量大。1917165438+10月7日,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壹舉成功,《羌帖》壹夜之間成為廢紙,給牛家造成了巨大損失。進入20世紀後,牛子厚逐漸將管理權交給長子牛張寒,自己退居二線。面對日益艱難的商業經營,牛和元盛清大掌櫃孫玉堂更熱衷於商業投機,鋌而走險,以求盈利,扭轉被動局面。但每次事與願違,我們都要關閉幾家企業,賣掉幾家事務所來套現。壹開始家庭是壹個大事業,並沒有引起重視。久而久之,很難回到過去,走了下來。在1929至1930期間,牛張寒賣出大豆,並通過電話做空。這筆錢是由吉林永恒觀音錢透支支持的。當時正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大豆價格下跌,吉林永恒觀音錢公司限期收回貸款,牛家無力償還。永恒觀音錢公司本想奪牛家的“盛”“買賣”之名。面對這場災難,牛子厚非常憤怒。這時,時任吉林辦事處參謀長的Xi·QIA向牛家提出了建議。因此,牛子厚同意將他的小女兒牛張樹嫁給西恰做兒媳婦,條件是西恰為吉林永亨官銀提供壹筆通融。吉林永恒管查封了牛家“盛”字的大部分“銷售”。經查,牛家清償了私人債務,並將企業基金會連同1,000余套房屋壹並交給永恒觀尹倩用於還債。牛家保住了自己的房子和個體企業。從此,經營了100多年的牛家退出了商界,大名鼎鼎的牛子厚也退出了吉林商界。1931“九壹八事變”後,牛子厚的三個兒子失散了,家人也失散了。
在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歷史轉變過程中,由於牛子厚在管理上缺乏創新,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也沒有投資於現代工業。雖然他財力雄厚,商號眾多,曾經輝煌壹時,但在國際資本主義勢力的沖擊下,最終土崩瓦解。
牛子厚出名的另壹個原因是他“富有而善其德”,而且樂善好施。牛家的救濟並非始於,而是“老章授意”的。他的父親牛華林,老實善良,不善言談,卻樂於做好事。捐贈巨款支持公益事業。對於窮人來說,往往是“夏天給衣服,冬天立個粥”,讓窮人愁眉不展地來,歡天喜地地走。在牛子厚這壹代,情況甚至更糟。在吉林市開設“粥棚”,免費給窮人送粥;捐資修建了“淩雲寺”;創辦“黃三俱樂部”(盲人聚集地);對那些沒有親戚或理由的窮人給予慷慨的幫助。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為了解救挨餓的市民,他曾在前門外設立粥場,發放粥飯。由於他樂善好施,市民們對他贊不絕口,“牛任山”的名字家喻戶曉。清朝光緒皇帝和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分別向牛家贈送了“樂善好施”的牌匾。永吉縣令送來壹副對聯,稱牛子厚“與人無爭,修天下,應* * *松江流走;如果妳富有,盡了力,妳就會感恩救災,扶貧濟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