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全過程
壹
周紀元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周國大軍從鎬京出發。
行軍二十多天後,到達孟津南岸。各諸侯的軍隊也陸續到達。
二月二十壹日,西部聯軍全部渡過黃河到達北岸,周武王姬發舉行聯軍誓師大會,發表了重要講話(太誓)。
他說:“現在殷紂完全聽信自己的老婆(妲己),和上天對著幹(自絕於天),毀壞了三正,疏遠自己的叔伯兄弟,重用外外來的逃犯(指費仲、惡來),放棄祖先留下的傳統音樂,用淫亂的音樂替代,以此取悅身邊的婦人。所以我姬發要替天行道,討伐殷紂。奮勇前進吧,先生們!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武王列舉商紂的主要罪狀是:聽信女人、疏遠親族、喜歡淫穢音樂。這在今天看來沒什麽大不了的,但在當時卻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當時,中華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經過幾千年發展,早已從松散的原始氏族社會演化為組織性很強的宗族社會。每個姓、每個氏都有自己的首領(宗主)統率。在宗族社會中,宗主如果不信任自己的叔伯長輩,而完全聽信自己的老婆(來自外族),放著本宗的人不用而重用外族人,就會嚴重損害本宗族的整體利益,這是不可饒恕的。
姬發之所以能號召諸侯討伐商紂,就是因為他站在宗族社會的立場,維護了當時的普世價值。雖然他也重用外族(如呂尚),但始終把姬姓族人放在第壹位。
二
此刻,身在朝歌的紂王已收到了周軍東進的消息。他派膠鬲前去偵查,了解周軍的人數、裝備、將帥等情況,以便制定作戰方略。之所以派膠鬲前去打探,是因為他多次出使周國,跟姬發等人比較熟悉,能說得上話。但卻沒有想到這個膠鬲早就被策反了。
當西部聯軍到鮪水時,膠鬲見了周武王姬發。
膠鬲問:“西伯這是要去哪裏呢?”(膠鬲是商朝官員,在公開場合仍稱姬發為西伯)
姬發:“去朝歌。”
膠鬲:“大概什麽時候到呢?”
姬發:“甲子日。”
再後面的談話內容就不得而知了。雙方談完之後,膠鬲立即駕著馬車回去復命。武王安插在朝歌的人已計劃好,到時會有人建議商紂使用奴隸作戰。現在他需要膠鬲在紂王面前誇大西部聯軍的力量,讓他覺得自己的兵力不足,從而被迫使用戰俘奴隸。
據史料記載,姬發率領的西部聯軍***計約5萬人(這個數據有壹定水分),分為前軍和後軍。前軍由呂尚指揮,包括350乘戰車(每車3人)和3000名虎賁,全部由姬、姜兩姓中的貴族組成。周國對外的歷次戰爭都是以他們為主力的,可以說精銳中的精銳。後軍有4.5萬名甲士,由武王親自指揮。手下有他的叔伯兄弟和大臣散宜生、太顛、呂他(姜姓)、侯來、百弇、陳本及八位諸侯,他們分領各部。
膠鬲當然沒有認真去清點西部聯軍的數量。姬發告訴他是多少那就是多少了。他向紂王報告時,估計把5萬周軍說成了15萬,8個諸侯說成了800諸侯。他還信誓旦旦地告訴商紂,姬發的軍隊在幾天之後的甲子日就會到達朝歌。
時間非常緊,紂王想從黃河以南的封國抽調軍隊來增援已經來不及了。而商軍的另壹支主力還駐紮在淮夷前線。此時紂王身邊能調用的兵力不會超過5萬。但他卻有兩個城邑要防守,壹個是朝歌,壹個是殷都(城裏有宗廟、政府機構以及眾多王室貴族)。兩城都要防守,壹個也不能丟。這樣,帝辛手上的軍隊又被分去了大約壹半。兵力確實是嚴重不足。
怎麽辦呢?紂王向身邊的謀士尋求對策。
於是,就有人建議他把那些關在監獄中的奴隸放出來,把他們放在陣前充當炮灰,用來抵擋周軍的沖擊。當周軍消滅完這些炮灰後,肯定也會有很大的傷亡,到時商軍再發起反攻,就能壹舉殲滅周軍。
帝辛覺得這是眼下最好的辦法。反正奴隸有的是,死多少他都不會在意。於是叫人去把幾個監獄的奴隸全部放了出來,編成隊列,由商軍押往前線與周軍作戰。
此時西部聯軍卻遇到了麻煩。姬發乘坐的戰車出了事故,車轅斷成了三截。他的心裏又緊張起來了,問呂尚這是進軍不利的征兆嗎?
呂尚說,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提示我們需要把軍隊分為三部分。黃河以南還有壹些忠於商朝的方國。如果他們北上救援的話,對聯軍是很不利的。姬發於是從後軍中分出壹部,沿著黃河東進,以防止河南諸侯北上救援朝歌。
這時候又下起了瓢潑大雨,壹連下了三天,道路泥濘,嚴重影響了行軍速度。照這樣下去,甲子日將無法趕到朝歌。姬發又犯嘀咕了,他問呂尚進攻商朝是否真的違背了天意?
呂尚說,這是上天在考驗我們的決心,用雨水清洗我們的雜念。只有我們意誌堅定,上天才會放心把天命交給我們。
姬發於是命令全軍克服壹切困難,加速前進,壹定要在甲子日到達朝歌。武王的叔伯兄弟們都來訴苦,說大軍出發前就占了個兇卦,是妳和尚父強行要進軍,我們才跟著來的,但現在應驗了,連續的暴雨使得道路無法行走,將士們都已十分疲憊,希望停下來休整幾天再前進。
武王對他們說:我已讓膠鬲告知商紂,西部聯軍將於甲子日到達朝歌,如果我不能兌現諾言,膠鬲就會因謊報軍情被商紂殺害。而且商軍可能會因此改變策略,到時就將勝負難料。機不可失,如果錯失了這次機會,恐怕以後再也無法為王季(季歷)報仇,無法實現文王的遺願,請大家再努力壹把,勝利就在眼前!
由於搬出了王季和文王,宗室成員也就沒有什麽好反對的了。為季歷報仇,實現文王推翻商朝的遺願是每個姬姓子孫的義務,這個問題是不容商量的。
呂尚統率的前軍屬於職業軍人,長年作戰和訓練,泥濘的道路對他們來說,算不上什麽特別大的障礙。但武王率領的後軍成分卻很復雜,有職業軍人,也有臨時拼湊起來的農夫和各諸侯的部隊,他們大都缺少專業訓練,遇到惡劣天氣,行動就緩慢了很多。
情急之下,為了保住膠鬲的性命,武王和呂尚決定率領前軍單獨快進,叮囑後軍將領們務必在兩軍決戰之前趕到。武王並不需要他們參與首輪攻擊,但需要用壹個龐大的陣容給前軍助威,同時給商軍前陣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三
武王和呂尚率領的前軍於二月二十六日(甲子日的前壹天)傍晚到達朝歌郊外的牧野,與從朝歌開來的商軍前鋒相遇,雙方展開對峙。由於天色已晚,而且下著大雨,彼此都不知道對方來了多少人,不敢輕易發起進攻。雙方派出使者協商,約定第二天決戰。
武王和呂尚商量,如果後軍趕不上決戰,那就在第二天的清晨天還沒全亮就發起進攻。這樣對方就無法知道周軍的實際人數。
然而,快到天明的時候,後軍居然趕上來了。武王喜出望外,立即命令全軍集合,他要作戰前最後的動員講話。
周武王登上臨時壘起的帥臺,左手撐著黃鉞(黃銅戰斧),右手揮動白旄(牦毛做的令旗),把大家召喚到跟前。
“西方遠道而來的人,妳們辛苦了!今天聚集在這裏的有西部同盟的國君和大臣,有太宰、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以及所有來自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的勇士們,拿起妳們的戈,排好妳們的盾,豎起妳們的矛,請聽我說:
“古人有言,母雞在清晨打鳴,這個家就要敗亡了。現在殷王紂只聽信女人,放棄了對祖先的祭祀,不相信自己的叔伯兄弟,卻重用那些逃避抓逋的罪犯,讓這些罪犯禍害百姓,敗壞自己的國家。
“所以,今天姬發要和妳們壹起替天行道,討伐殷紂。
“等壹下進攻的時候,壹定要註意,每前進六步、七步,就要及時調整隊形,保持隊伍的齊整。先生們,奮勇向前吧!妳們的矛往前刺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要及時調整隊形,保持隊伍的齊整。先生們,奮勇向前吧!要以勇猛為榮,妳們要像老虎、熊羆、豺狼、鱷魚壹樣兇猛!遇到那些投降的人,就不要傷害他們,這樣才會增強我們的力量。奮勇向前吧,先生們!我們如果不奮勇向前,今天就只有死路壹條!”
聽完周武王的誓詞,全軍振奮,高呼萬歲。
按照呂尚的策劃,由於對方的陣前全是奴隸,他們缺乏組織紀律,沒有協調配合能力,也無心為商紂王賣命。所以只要用前軍的大型戰車壹沖,他們肯定就會變成壹盤散沙四處逃竄,進而會擠壓到後面的商軍主力。所以周武王在講話中反復強調要保持隊形,只要西部聯軍的陣形不亂,這場戰爭就贏定了。
商軍由紂王親自掛帥,陣營也十分龐大。《史記》上說紂王***出動了70萬大軍,這是不可能的,當時商朝的直轄區嚴重縮水,總人口也就100萬左右,怎麽可能弄出70萬大軍來?也有人說司馬遷把17萬錯寫成了70萬。這仍然有些誇大。
但是,這裏畢竟是商紂的主場,他可以把很多老弱病殘拉來湊人頭,以壯聲勢。商軍在人數上比周軍要多,這應該是肯定的。按《詩經》的說法,紂王的軍隊像森林壹樣茂密(其會如林)。
不出所料,商軍的前隊全是些衣裳襤縷的奴隸。他們大都是在對東夷作戰中擄獲的戰俘,本就對商朝充滿了仇恨。現在知道自己將被用作炮灰,對商紂的仇恨更是達到了極限。
有人(具體是誰不清楚)已經悄悄地給這些奴隸遞過話,說周武王姬發對周軍下了命令,只要是投降的奴隸就能保全性命,戰後將恢復自由之身。如果反攻商軍立有戰功的話,可以直接從奴隸晉封為諸侯。經過暗中策反,他們都已抱定了陣前倒戈的決心,只盼望著周軍來進攻了。
呂尚率先發起挑戰。他和另壹名大將佰夫、還有壹名車禦,三人駕著壹輛戰車來到商軍陣前挑釁。這個程序叫“致師”,目的是鼓舞士氣。
如果對方接受挑戰,也會派出規格對等的軍人出來決鬥。
呂尚是前軍統帥,商軍也應派前軍統帥出來應戰。當然,妳也可以派級別比自己低的武官出戰。但這將表明妳沒有親自決鬥的勇氣,妳已經膽怯了,手下的將士全都在那瞧著呢,以後妳怎麽服眾?
當時的戰爭雖然也註重謀略,但統帥的勇氣和武力值對士氣的影響非常大。而士氣通常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
呂尚在陣前巡視了壹圈,朝商軍陣中放了幾箭,射殺了對方壹名將領。商軍則向呂尚射出了雨點壹般的箭簇。但他們三個人有如神助,竟然毫發未損地回到了自己的陣營。周軍在氣勢上已先聲奪人。
致師結束,呂尚立即命令前軍發起了沖鋒。
商紂那邊也對奴隸們下達了進攻令。
呂尚的戰車和虎賁太過勇猛,完全是不要命的架勢。兩軍剛壹接觸,商軍前陣的奴隸們就紛紛放下武器,舉起雙手表示投降,主動給周軍讓開道路。
商紂的預想是,前軍至少能抵擋周軍很長時間,等他們消耗得差不多了,自己的主力再撲上去。但奴隸們的投降,瞬間就把後面的商軍主力暴露出來了。由於周軍的進攻速度太快,商軍的戰車和士兵方陣還沒來得及發動,就被對方急速的戰車和虎奔壹陣猛沖,立即亂作壹團。
周武王見狀,命令後軍全線壓上。商軍主力很快就崩潰了。他們有的被周軍殺死,有些則被戰車輾壓,或自相踩踏致死。奴隸們見周軍勝利在望,紛紛加入了對商軍的反攻。
商紂見大勢已去,已經無力回天,便只身逃回了朝歌。費仲為掩護他撤退而被周軍擊殺。主帥壹跑,剩下的商軍也放棄了抵抗。惡來帶著壹支殘軍逃往黃河以南,其他來不及逃跑的都投降了。
紂王逃入到朝歌後,把戰敗的結果告訴了妲己等人。然後急沖沖地來到收藏財寶的鹿臺,叫人堆起木柴,在柴堆上放滿了珠玉。商紂把最珍貴的玉石掛在身上,外面再套上幾層衣服,然後坐在木柴堆上,壹把火把自己給點了。
他估計想把這些值錢玉石帶到陰間去繼續使用。
周軍很快追了進來,但商紂王已經自焚而死。周軍在他的屍體旁找到了四千多塊沒有燒毀的“庶玉”,還有五塊價值連城的“天智玉”。他們在鹿臺中又搜出了數萬塊玉石。當時的美玉就和後來的金銀壹樣,既能做裝飾品,也可以當貨幣使用。
牧野的戰鬥進行了不到兩個時辰,殷商王朝就垮臺了。商紂使用奴隸作前軍是他戰敗的直接原因。但後世有多人想不明白,他為何不據城堅守,卻要出城野戰呢?還有,牧野戰敗後,他完全可以逃往淮夷前線的商軍,為何要急著自殺呢?
先說壹下據城堅守的問題。這個難度很大。西周以前的築城技術非常原始,城墻又矮又薄,更沒有垛口、女墻這些便於反擊的設計。黃土壘起來的城墻經不起幾下沖擊就倒塌了。這種情況下如果據城防守的話,四周都要布置兵力。而進攻者卻可以集中力量選擇某個突破口。所以防守方的兵力要數倍於進攻方才行。而當時商軍人數顯然滿足不了這個條件。
再說逃往淮夷前線的問題。以商紂自負的性格,他肯定不願這樣做。淮夷前線將士的父母妻兒都留在朝歌和殷都中。牧野戰敗後,這些淮夷前線將士的家屬就全部落入了周軍之手。試想,商紂如果孤身逃出,他怎麽跟這些前線將士解釋呢?就算將士們不責問他,他自己也沒臉再活下去了,所以還不如壹死來得痛快。
大約在八百五十年後,項羽在烏江自刎時的心情就和商紂王頗為相似。
項羽曾帶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爭奪天下,兵敗後孤身逃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回到江東以圖再起,而項羽認為自己“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壹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因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只好自刎謝罪。
商紂和項羽壹樣,都是沒面子就活不下去的人。
當然,商朝的滅亡不能完全歸因於壹次戰爭,也不能完全歸因於君王的人格或人品。商王朝自身無法解決的各種社會矛盾才是其覆滅的根源。戰爭只是加快了這個進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