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平面設計中書法藝術元素的應用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要怎麽寫好論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現代平面設計中書法藝術元素的應用論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摘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傳統書法的應用過程中已經不再是壹種私人的內容,也不是少數文人雅客聚集相會的壹種欣賞內容,書法藝術本身正在逐漸大眾化,並且走向公***區間,和人們的衣食住行產生了緊密的融合,體現出了更加具有生活化的特色。在現代平面設計作品中,運用的元素已經越來越多樣化,各種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發揮出了獨特的效果,體現出了良好的設計理念,能夠和相關的設計要求產生緊密的融合。現代平面設計作品中通過書法元素的融入,能夠在壹定程度上傳達出設計師的意念,並展現出現代平面設計所體現出的民族性特點,展現出中國設計的話語權。書法藝術元素在具體的融入過程中具有意蘊,這也是傳統藝術作品中所滲透出的具體內涵,設計作品中本身表現出壹些創作者的情感以及意圖,構成了現代平面設計方面的具體意味,具有深刻的價值。
關鍵詞:
書法元素,平面設計:傳統藝術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藝術方面的變革也更加深入和豐富,在我國,現代平面設計起源於20世紀末期,在此之前,平面設計方面的內容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壹些手工制作的基礎上,當時作品的具體表現模式比較單壹,限制在傳統社會的壹些意識形態中。但是在此之後,壹些西方理念的融入已經和我國的平面設計思想產生了相應的碰撞以及融合,尤其是在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過程中,使我國的平面設計模式從傳統的手工勞動中得到了借鑒,實現了進壹步發展。在平面設計方面的思想理念以及具體的思維都逐漸變得更加豐富,能夠在設計發展的過程中使平面設計的內容更加融合,並和國際方面的壹些要求相匹配,體現出獨樹壹幟的特點。中國書法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環節中的應用更加體現出設計者的思維以及理念,還有其獨特的審美觀念,能夠和線下的世界潮流相匹配。以下主要圍繞著平面設計過程之中民族化的藝術內涵展開簡單的分析與探討。
壹、平面設計過程中民族化的藝術內涵
實際上,民族化的內容主要是包括民族中的歷史傳統文化以及民俗方面所體現出的壹些民族審美理想和自信心以及精神等。正是這些民族的內容,促進了中國傳統民族的進壹步傳承及發展,實現了幾千年來的文化傳承和歷史的傳承。在不同民族的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區別是來自於不同民族本身文化根源方面體現出的差異性,以及不同民族在日常生活形態方面體現出的不同,從而能夠體現出各民族的具體特征。因此,民族特征本身就需要在壹定的審美活動中進行展現。現代平面設計環節中,壹些民族化的應用設計需要體現出傳統的壹些民族文化,尋求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精神內涵以及其核心的精神,能夠展現出更加具有個性化以及獨特性的民族意識,再形成豐富的現代平面設計作品[1]。現代平面設計過程中,應用民族化的壹些內容和元素,也是社會多樣性的壹種具體體現,能夠使民族文化得到進壹步的傳承以及發展,體現出民族文化的差別。全球化本身的存在就需要包容不同民族的個別問題,在其具體的設計過程當中不能夠僅僅作為壹種設計的思潮而存在,更應當以傳統的文化作為具體的基礎,將設計環節的壹些藝術元素和傳統的民族文化產生了緊密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民族文化會體現在整個平面設計活動的全過程中,同時平面設計藝術也是壹種傳播的媒介,影響到了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以及發展,推動了其進壹步傳承。藝術原本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又比人們的日常生活形式更加高級,因此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壹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以及文化環境。當前社會中,人們普遍追求壹些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內容,這能夠為民族文化的傳播以及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提供相對應的思想平臺,並體現在現代平面設計過程中,使設計出的作品同時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以及國際風格,對人們產生更加強烈的吸引力[2]。
二、中國書法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主要作用
中國書法藝術元素本身是基於多種因素***同影響和配合的前提下所實現的發展,主要是包括社會整體情況、文化背景,以及地理環境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都會影響到中國書法的長期性發展。在中國書法的發展過程中,從最早的甲骨象形文字,到後來的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都體現出了傳統文化的變革以及歷史的發展效果。中國書法的藝術元素表現具體是漢字,其本身就體現出直觀形象以及抽象意味的有機融合,這是壹種基於抽象的直觀形象的具體表現,通過漢字的創造,能夠提煉出不同的字勢,能夠展現出壹種平面的空間美[3]。在書法藝術的發展過程當中,人們融入了壹些主觀的意識以及思想,對漢字本身產生了更加豐富的理解,希望能夠通過書法來創造出更加豐富的漢字形象,使其體現出多樣化的效果,有的漢字飛揚,有的漢字飄灑,有的漢字隱晦,能夠使漢字本身所具有的字勢形成壹種審美價值,體現出人的壹種思想境界以及精神追求。書法漢字中本身存在的字勢以及筆墨方面的'情懷,都是中國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的特色審美意識,是幾千年來人們審美活動的結晶,是構成現代書法方面所特有的壹種藝術表現形式。書法也是基於漢字的形體變化為具體造型手段,實現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具體應用。與此同時,漢字本身所存在的字勢中提煉出抽象的自然美,表現出具體作品的價值,從而能夠使作者的想法得到相對應的體現[4]。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書法藝術實用價值越來越低,但是這種書法藝術元素逐漸走進了公***的空間,成了壹種大眾化欣賞的內容,逐漸變得更加平民化。與此同時,結合西方文化的壹些影響,現代平面設計過程中普遍趨向於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精神的交流,使其能夠展現出人類所具有的壹種***性審美。基於書法藝術元素本身所傳達出的東方意念將其展示在現代平面設計環節,體現出民族化的特點以及中國設計的實際價值,這種元素本身所具有的藝術也是設計作品中所滲透出的壹些理性內涵。設計作品中,設計師表現出的具體情感以及價值觀念都是現代平面設計內容,因此將中國書法的藝術元素應用在現代平面設計過程當中,不但能夠彰顯出東方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還能夠體現出設計師在東西方元素融合方面存在的壹種客觀認知,使其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熠熠生輝[5]。
三、書法藝術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現代平面設計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相關理念已經逐漸趨於成熟,形象以及思維方面都在不斷創新和完善。但是在我國,現代設計體系卻仍然會通過學習借鑒國外的壹些優秀作品來實現進壹步的創新及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壹些設計師沈浸在國外的審美元素中,對國外的審美觀念盲目推崇和追求,忽視了本國的壹些特色性元素。將書法藝術元素應用在現代平面設計的過程中,能夠充分體現出我國的壹些思想價值以及審美觀念取向,設計出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設計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應當了解到多樣化的現代平面設計方式,使書法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實現有效的應用[6]。
(壹)書法元素在中國傳統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歷史相對來說比較久遠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傳統平面設計中包括很多書法藝術元素。在古代社會中,壹些店鋪門口懸掛的標誌就是最早期的壹種平面設計方式,也是平面廣告的起源。與此同時,有壹些線裝書中用書法藝術在封面的左上角所題寫的書名需要表現得莊重,體現出書本身的內涵,這些初具設計意識的書法作品主要就是基於書法元素形式來實現的壹種平面設計,因此,中國書法元素在平面設計過程當中的歷史比較久遠[7]。
(二)書法元素在平面設計中運用應當體現出靈活性
在現代平面設計的過程中,主要的壹些設計元素包括圖形以及文字等,文字設計能夠用於美化產品並傳達相對應的信息,但是在很多平面設計的過程中,基於美術為主要的設計形式,這種設計形式在使用過程中雖然更加方便,同時體現出整齊性的效果,但是和壹些書法的形式相比較,卻體現出活力的缺乏以及沒有靈魂的特點[8]。在平面設計過程中具有創新意識,是整個設計作品的靈魂,在平面設計的環節中,要求相關的設計師能夠對不同的產品進行相對應的針對性設計,而書法本身就具有壹定的藝術價值,能夠通過筆墨的變化為平面設計作品添加更加豐富的藝術以及靈動的生命力,從而能夠使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得到進壹步的豐富。在這個過程中,圖形則是平面設計作品另外壹個重要的部分。實際中,很多傳統的書法藝術也為現代圖案的設計方面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也就是書法藝術元素能夠作為圖形來發揮相對應的圖像化價值。實際中就要求設計師能夠在應用書法藝術元素,使其具有靈活性的特點,將其進行適當轉化,從而體現出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元素應用過程中的具體精神價值。
四、結語
整體來說,書法藝術元素在書法藝術以及平面設計方面都是壹種視覺藝術,兩者存在壹致性,在這個過程中,應當積極吸收了解書法藝術元素方面存在的壹些審美價值,並且將其作為現代平面設計環節的具體內涵,推動現代平面設計方面的革新以及發展,挖掘更加豐富的藝術價值,促進傳統藝術以及現代設計的***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細妹論中國書法藝術元素在現代標誌設計中的應用[J]寧德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100-103.
[2]丁國凱論中國書法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上),2018,(08):62-64.
[3]龔曉田.書法藝術元素在現代文字創意設計中的運用[J].閩江學院學報2020,4106:88-95.
[4]張建龍中國書法藝術元素在書籍裝幀教學中的應用[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04:102-105.
[5]吳彩虹談米芾書法藝術元素在書籍裝幀設計應用中的優越性[J].美術教育研究,2020.(14);77-78.
[6]趙玉潔書法藝術元素在標誌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國畫家,2020,(03):74-75.
[7]劉繼.書法藝術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9,(06):183-184.
[8]應雪婷試析中國書法藝術元素在設計中的應用及其走向[J]科技信息,2009,(18):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