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電影海報設計師比爾·戈爾德因阿爾茨海默病並發癥病逝於美國的格林威治醫院,享年97歲。
1921年出生的戈爾德從小就喜歡電影和畫畫,由於紐約的普拉特學院學習插圖和設計的原因,20歲畢業之後戈爾德便進入了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海報部門工作。
在他長達70_嗄甑鬧耙瞪鬧,戈爾德設計了超過2000_牡纈昂1ㄗ髕貳
希區柯克、庫布裏克、伊斯特伍德,很多著名導演的電影海報也出自他的手筆。
從1942年的《勝利之歌》(他的第壹張電影海報)到2011年的《胡佛》(他的最後壹張作品),可以說他的設計生涯見證了好萊塢大半個電影歷史的發展。
作為電影宣傳的壹部分,很少有人在意是誰設計了那壹張張令人難忘的海報。
但是壹張優秀的海報可以吸引觀眾的註意力,濃縮電影的精華,它不僅僅壹張貼在墻上的畫紙,而是成為了電影體驗的壹部分。
對於設計理念,他是這麽解釋的:
“我本能地知道電影海報應該是什麽樣子的,我看了米高梅、派拉蒙和所有公司所做的壹切,我從來都不喜歡我看到的任何東西。我總是發現他們會展示了三個演員的腦袋,這就是他們要用的所有概念。當我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就想:我不想只做壹個有三個正臉的概念,我想要的是壹個故事。”
有時當妳看完壹部難忘的電影,
很多年後,也許妳已經把劇情忘得壹幹二凈了,而壹張精彩的電影海報就能讓妳想起壹切。
《卡薩布蘭卡》、《電話謀殺案》、《發條橙》、《驅魔人》、《不可饒恕》、《窈窕淑女》,很難相信原來這些偉大的電影背後竟有著如此不可思議的聯系。
它們有壹個***同的海報設計師。
這些海報風格各異,形式多樣,但有壹個***同的特點。
這些海報都體現了戈爾德對電影本身的理解和尊重。
為了緬懷這位逝去的大師,我們將從比爾·戈爾德壹生眾多的經典設計中挑選10幅海報欣賞,不知道有沒有妳鐘愛的電影。
《奪魂索》
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遊龍戲鳳》
導演:勞倫斯·奧利弗
《雌雄大盜》
導演:阿瑟·佩恩
《鐵窗喋血》
導演:斯圖爾特·羅森博格
《發條橙》
導演:斯坦利·庫布裏克
《007之最高機密》
導演:約翰·格蘭
《卡薩布蘭卡》
導演:邁克爾·柯蒂茲
《驅魔人》
導演:威廉·弗萊德金
《騙中騙》
導演:喬治·羅伊·希爾
《神秘河》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電影講述了吉米、戴夫和西恩三個好朋友的故事。戴夫10歲因遭受性虐待變得與別人越來越疏離,三人各奔東西,之後卻因為吉米的女兒遭殺害而重新有了聯系,卻意外發現所有證據的矛頭都指向了戴夫。
為了尋找設計的靈感,戈爾德還專門在波士頓呆了壹個月,拍攝了很多照片。最終的海報呈現了三個主要人物在水中的倒影,這暗示著幾個人混亂的生活的關系。
它也同時呼應了電影中的壹句對話,“我們在這裏埋葬我們的罪孽。我們把它們洗幹凈。”
電影評論家李奧納德·馬丁曾將戈爾德設計的海報評價為
“這些海報的設計像它們所要推廣的電影壹樣個性化。我無法分辨出比爾·戈爾德的風格--這事實上是壹種褒獎,因為他不會試圖用壹種視覺思維方式去解讀不同的電影,而是為不同種類的電影發展出與之匹配的設計風格。”
海報對於電影有多重要?他畫壹張要100萬在國內影視業有這麽壹句話:壹張好的電影海報價值2000萬票房。
電影海報構成了人們對電影的第壹印象,這對於作品的宣傳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會為了壹張海報而去為壹部電影買單。
國內有這麽壹位頂級電影海報設計師:他需要提前壹個月預約,而且工期長,給出的作品不再返工,並且開價100萬起。
但很多大導演仍願意花時間等他的作品,觀眾甚至會為了他的海報,走進影院去看壹部爛片。
這個設計師叫做
黃海
,福建人,畢業於廈門大學設計系。
在黃海之前,我國電影業對於電影海報的重視程度並不高,片方主要還是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觀眾的階段——
壹張張大臉往海報上堆砌,根本談不上審美。
2015年
《尋龍訣》
的海報就是典型的例子。
什麽,妳說看著有點眼熟?我也這麽覺得。
黃海在意識到喜歡堆砌明星頭像這壹問題後,決定打破這壹慣性思維。
在他的海報裏,電影本身的故事才是重點,明星的臉只是電影的壹小部分而已。所以他為《尋龍訣》設計的先導海報是這樣的——
自從2007年開始設計電影海報,黃海就是在做減法——刨去無用的邊角料,挖出電影的內核。
他最感謝的是姜文,因為他的第壹款作品就是姜文導演的
《太陽照常升起》
,這也奠定了他往後的設計風格。
當時姜文對海報的要求簡單粗暴:看感覺,不拍寫真,素材就從電影裏找。在否決掉了幾百個設計後,黃海的作品被姜文壹眼相中。
這款海報在戛納電影節上“壹炮而紅”:大紅色的背景,赤腳的女人,掛在樹枝上的繡花鞋,故事壹下子就出來了。
這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獨特的意境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又接連給這部片子設計了另外幾款海報,壹下子就揚威國際。
之後黃海的海報開始更多中國風的嘗試。
他總是會先仔細研讀劇本,從劇照中挑選人物和素材,然後到拍攝現場體驗,細致捕捉人物的情感,把中國傳統元素作為視覺語言運用到海報設計中。
2014年黃海受邀為許鞍華導演的
《黃金時代》
設計海報,他給出這樣壹幅作品:
壹位知識青年裝扮的女性站在淩亂滴落墨汁中的壹角,墨汁灑落的痕跡毫無規律,肆意鋪開,暗喻女主生逢亂世卻又安靜平和的姿態。
動與靜的結合體現了時代背景和人物的矛盾與沖突。女主頑強佇立紙上,就如小人物置身大時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蕭紅的故事歷歷在目,也預示了壹生的飄零。
之後黃海還設計了五個國際版本,總***用了半年多時間。向來對細節嚴苛的導演許鞍華看到海報後,說了壹句“好”,再無修改。
黃海對於水墨、書法的運用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既不喧賓奪主又能畫龍點睛。
在張藝謀
《影》
的海報設計中,他只用了黑白兩種顏色,把墨汁的黑和宣紙的白提煉出來,形成海報基調。
整部影片圍繞替身與真身展開,兩者既對立有統壹的關系,就像太極八卦的形狀——相互融合又永遠分立。
“影”字運用行書,筆法蒼勁飄逸,尤其最後壹筆時斷時續的走筆和收筆時的間斷,給人以艱澀的感覺,恰好暗示了“影子”的性格特點。
在為王家衛
《壹代宗師》
設計的美國版海報中,黃海用了中國傳統的拱門元素。
門內兩個人對立而站,擺出了武術的步態和拳法——拱門、武術、長袍,是動與靜的完美平衡與詮釋,是朦朧細膩的情誼表達,也有綿長的歷史感。
既展現了壹代宗師葉問的風采,又極具鏡頭感和文藝感。這些都與王家衛的個人風格相當契合。
在動畫電影的海報設計上,黃海也展現了超高的水平。
《大魚海棠》
的海報就用了飽和度很高的顏色,通過線條、層次、顏色的變化,描繪出了壹副色彩瑰麗,想象奇幻的畫卷。
壹條線條流暢的紅色大魚在中央,少女觸摸著魚嘴,畫的是兩者奇妙的相遇。
紅色與青色的交織,是海洋和火焰的交融,包括展翅的鳳凰都有濃郁的東方美學特征,也開啟了觀眾對壹場神秘夢境的想象。
在為數碼修復版
《龍貓》
設計的中國版海報中,小梅和小月歡快地奔跑在龍貓毛茸茸的肚皮上,整個風格溫暖而治愈。
這張海報壹問世便在日本引起了強烈反響,壹度還登上了熱搜,大家盛贊該海報的設計絲毫不遜於原版。
在日本電影
《小偷家族》
中國版海報中,黃海以浮世繪風格,結合影片經典壹幕加入了壹把雨傘,形成“家”的感覺。
在具有強烈美感之外,也將電影所傳達的關於家庭的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導演是枝裕和看完後,大加贊賞這種委婉含蓄的東方美。
在英國某電影雜誌評選的2018年全球最佳海報中,《龍貓》和《小偷家族》均入選前20名。
包括2016年大火的紀錄片
《我在故宮修文物》
的壹系列海報也是黃海設計的。
其中壹張,他選取了“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的局部作為海報的背景色,在碎裂的瓷片中加入了壹個色調統壹的人物側影。
不僅使人物和器物融合為壹,也細致地展現了工匠日常的修復工作。將“大歷史、小工匠、擇壹事、終壹生”的主題完美傳達出來。
黃海還幫陳凱歌的
《道士下山》
設計過壹款非常吸睛的預告海報。
當時這張水墨風的海報壹出,讓人覺得高級感十足,大家對電影的期待高了不少。
無奈最後的正式版海報,導演還是選擇了明星紮堆的版本,也算不負爛片之名了。
也是,沒有明星誰會去看這部電影?故事?陳凱歌已經不會講故事很久了。
壹張優秀的電影海報,所承載的是壹部電影背後所傳達出最真摯的情感和意境,不是簡單的堆人頭。
是在充分引導電影商業性的同時,又能將東方的美學發揚光大。也難怪那麽多人說:
基本上都是電影配不上他的海報。
最後再來欣賞幾張大師的作品。
北京電影節海報設計師:“我們也沒想到會被罵成這樣”\FilmFestival/
對於這壹切,這張掀起軒然大波的海報背後的設計師們又是怎麽看的?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先導海報
最近幾天壹張北京電影節的海報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討論。相比對上壹屆北京電影節海報壹邊倒的批判,這壹次大眾對這張海報的意見卻呈現出極端的兩極分化。
人群像摩西分紅海壹樣分為涇渭分明的兩派:壹派認為,這張海報的設計語言非常當下,甚至代表平面設計的未來;另壹派則認為這張海報未經雕琢,簡直像業余的學生作品。
Voicer在事件發生後第壹時間采訪了北京電影節先導海報背後的設計師團隊“立入禁止”,意外爆紅是壹種什麽樣的感受?
劉治治&迷盒
劉治治
/著名平面設計師,立入禁止&拂壹個山坡聯合創始人。200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平面設計系。2010年至今任中央美術學院講師。2003年與廣煜、何君建立MEWE設計聯盟,2007年與廣煜重組吐毛球工作室,2015年重組立入禁止。設計作品曾獲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提名獎(2004—2009年),紐約國際藝術指導俱樂部優異獎(2005—2006年)。2010年成為AGI(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會員。
迷盒
/曾擔任《新視線》資深設計師及編輯、TheNewYorkTimesScienceTimes中文版創意總監、TheNewYorkTimes中國區藝術總監。2011年創辦獨立雜誌《Cover》。2013年加入吐毛球平面設計,2015年與劉治治重組立入禁止工作室。Editorialdesign偏好者,極盡以設計傳達更多信息。
立入禁止
/於2015年重組,成員由設計取向完全不同的創意人組成,他們從事平面設計、插圖、交互界面、出版、策劃展覽幾乎涵蓋了平面設計的所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藝術、時尚、產品、建築、媒體、互聯網、音樂、文學、教育等,具有極強的跨域性。
立入禁止官網:
Q&A
VOICERx立入禁止
Voicer:妳們當時接到北京電影節項目的時候,官方的要求是什麽樣的?
立入禁止:
首先要先明確壹點,現在這張海報是先導海報,不是主海報。
雖然我們當時是按照主海報來做的,但是電影節可能還是希望有壹個在視覺上更受官方認可的主海報。所以大家在微博上特別踴躍地評價我們做的這張先導海報,其實有點兒把勁兒使過了,希望大家可以等到主海報出來的時候再踴躍。
其實北京電影節主辦方對我們很尊重,在設計過程中也沒有太多的修改。在做設計之前,他們提出壹定要有風車,因為他們的主標是風車;希望有天壇,因為風車和天壇有風調雨順的含義;另外希望光感、色彩上能夠有電影的感覺。
所以基本上他們沒有什麽太大的修改,尤其動態海報上,沒有提什麽具體的意見。網上有的設計師朋友們幫我們說話:“哎呀,肯定是被甲方欺負了!”,但其實也沒有。甲方有要求,我們作為成熟設計師,肯定不能忽略他們的要求。所以網上說這次的海報是電影節甲方“逼迫”的結果,是完全不實的。
立入禁止設計的北京電影節海報室外效果圖
Voicer:有沒有預料到這張海報會掀起巨大的討論?
立入禁止:
誰也沒有預計到壹張先導海報會上熱搜,我們也沒想到能被罵成這樣,“公***領域的冒險竟然是如此危險”。我們就在想,大家的反應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兩極分裂?
設計圈的朋友們都說耳目壹新,今天還有設計師朋友說我們是跨時代的設計,這張海報會變成壹個新時代的設計標準,但其實並沒有。
罵不罵其實無所謂,妳做的東西是壹個進入公***領域的東西,被罵不是很正常嗎?沒有引起爭論的話也挺沒意思的。但我們會去想這些爭議的原因。
好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電影海報其實有壹個特定的範式。
許多電影海報的字體都做成書法體或者金屬效果
就拿別人攻擊這張海報最多的部分來說,很多人說這個字怎麽沒有設計,怎麽就用了黑體字,排版也很奇怪。為什麽他們會說這話,是因為他們看到的大多數電影海報字體都是書法體;不然就是古裝大片海報裏常見的那種經過制作的三維字體,把文字都設計成金屬質感。他們會認為這樣才算是設計,如果妳只用了黑體字,那就是沒有設計。
還有壹點就是大家覺得這張海報裏沒有高科技的炫技感,也沒有很多電影海報裏會出現的明星大頭、劇照之類的圖像。所以他們就會覺得:這個海報怎麽和我期盼的電影節海報不壹樣?人們就會因為這種不壹樣而產生排斥、恐懼、厭惡、焦慮也就說其實這並不是壹個美不美的問題。雖然電影海報設計是平面設計的壹個分支,但它們確實是兩種語言。平面設計的語言和電影海報設計的語言之間的不對位才造成了這壹次的爭論。不在對位關系之中,就無法構成討論。
字母和天壇寶頂上的交疊細節
很多人說:“這海報做得跟學生作業壹樣,不會排版,天壇寶頂上的圓球和Film的字都疊到壹起了,也不好好處理壹下,我們強迫癥看著很難受。”難受那就對了。我們的平面設計就是讓強迫癥看得特別難受,來探索視覺的可能性,這本來就是我們的設計語言。妳會發現別的地方是沒有重疊的,這其實是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做的壹個小心思,只是在這兩套語言的不對位之下,這種小心思變得無效了。
設計師們看到這種重疊就會覺得這肯定是故意為之,但是沒有受過設計訓練的人就會覺得別扭,這個交疊就變成壹個攻擊點了。網友說我們不專業,空出位置都不會嗎?我們會呀,我們這些人當年都是做文字設計出身的呀。十幾年前我們就做過這麽多標題字體的設計了。
但是這種潮流和電影海報這個領域之間是有很大的鴻溝的。在電影海報設計的領域大家就覺得妳沒有做金屬字,沒有做特效,妳就是個騙子。我們也沒有辦法辯解,不可能去微博上和網友壹個壹個解釋吧。
打個比方,時尚界已經穿老爹鞋穿了五六年了,但是妳到了壹個地方,那裏的人們還在流行穿小白鞋。我們如果在這樣的地方設計老爹鞋,他們肯定會說妳們怎麽設計了壹雙1980年代流行的鞋子?
雖然我們壹直想在公***層面上和大家展開討論,但是中國現在的狀況是:每壹撥人都守著這壹撥人能理解的範式來排他。人群不應該自我封閉。我們做了壹個試探,能不能把平面設計最當下的語言運用到其他行業呢?結果是我們發現:在當代藝術界、音樂界,媒體界、時尚界都沒問題,到了電影界,就遇到問題了。
北京電影節系列海報
Voicer:設計行業的審美標準和普通大眾的平均審美壹直以來都是有很大差異的,這壹次在公***領域的討論可能會把這種差異無限放大了。妳覺得這樣的脫節是壹種可以改變的狀態嗎?或者說妳們有意要改變這種脫節嗎?
立入禁止:
就是要有脫節呀,要不然怎麽改變呢?如果我們現在做出壹個大眾都覺得喜聞樂見的東西,那就沒有任何的可能性了,我們就全被淹沒了。
而且何為“大眾喜聞樂見”?這也不好說,這塊大眾和那塊大眾還不壹樣呢。羅素說“須知參差百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參差百態才是萬物該有的形態。所以這個脫節,反而是提出了壹個問題。
大家起碼願意為了壹張海報去討論、去思考,這是壹件挺好的事兒,總比討論壹些莫名其妙的八卦要好吧。比如我現在解釋說寶頂的球被字壓著其實是壹個概念,這個解釋說出來之後,如果有壹兩個人恍然大悟,那就是壹件很好的事。
立入禁止為海報設計了許多衍生方向
Voicer:當時設計天壇的時候,是為什麽會設計成這樣壹層壹層的形式?
立入禁止:
今年是北京電影節十周年,我們的概念就是主打“十”這個漢字,拿這個漢字做成風車,風車轉得比較快的時候,就會變成壹個圓,然後我們就拿十個圓形“鏡片”去組成了天壇。十個鏡片堆疊在壹起,其實是鏡頭裏的結構。比如說徠卡曾經出過壹個非常著名的鏡頭Summicron35mmF2,這個鏡頭在日本就被稱為“八枚玉”。所以說我們設計的天壇就是由壹堆鏡片組成的,從天壇望出去就相當於拍電影,是這個意思。
立入禁止將漢字“十”做成風車
我們在做的時候不僅有動態的,還把它做成了三維靜態,現在發布的這張海報,只是截取了動態海報其中壹幀,並不是我們最終的靜態海報。動態海報motiongraphic在國際上是壹種趨勢。
Voicer:北京電影節的主辦方是怎麽會找到立入禁止的?
立入禁止:
很多年前北京電影節舉辦了壹個海報征集的活動,在征集前就請劉治治辦了壹場講座,講壹講海報設計,就這樣和北京電影節主辦方認識了。他們就壹直希望我們來給他們做海報,負責人特別誠懇地邀請了我們很多年,我們壹直推脫,直到去年實在是有點兒不好意思了才接了下來。
去年的海報被罵成這樣,所以我們當時也就做好準備,今年的海報不管做成什麽樣都是會招來評論的。
人如果想參與到討論裏,或者是宣泄情緒,那就不會去序列地想問題。比去年海報做得好,太容易了。如果有人誇我們這個海報做得比去年那個好,聽著也像罵人。
北京電影節海報衍生品效果圖
Voicer:妳們給自己的這次海報設計打幾分?
立入禁止:
百分制嗎?那就難了,93.5吧。我覺得這張海報在我們所有的作品裏面也能打到在80分以上。因為它的限制其實在那兒,又要風車又要天壇,在壹個畫面裏我們無法表達,那就只能做動態的,動態怎麽變,怎麽轉場,其實背後有很多思考。這張海報在我們以往的作品裏可能不能算是最好的,但它是非常符合要求的。
Voicer:有人說妳們這次做的海報特別亞(文化),妳們怎麽看?
立入禁止:
這個可真不算亞,我們做得亞的可亞了。再說了亞不是挺好的嗎?北京電影節本來高高在上,我們就是要亞它壹下。
北京電影節系列海報衍生效果圖
Voicer:這麽多評論裏妳覺得最可笑的壹條是什麽?
立入禁止:
“這是拿PPT做的嗎?”
大家還是在關心所謂的“技術”使用的時長和費工程度。如果壹張海報看上去非常簡單,他們就覺得不行,沒使勁。其實客戶也是這個問題,我們最早做的動態海報特別簡單,沒有五彩繽紛的顏色,就是特別簡單的純色,也給他們看了柏林電影節今年70周年的主視覺,他們還是覺得沒有技術含量,所以我們才慢慢地引入了這些色彩變換。
我們還看到壹條評論特逗,說海報最關鍵的是要留白,周邊的文字要圍繞圖形,尤其右上角文字壓圖,更是大忌!這還弄出平面設計風水學了嗎?
Voicer:這件事情出來之後,Voicer的設計師就有壹個感慨:如果大眾看不懂設計師們做的設計,那很多時候就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在哪裏了,她會覺得有壹點困惑。
立入禁止:
真正的公眾其實和妳無關,妳仔細想壹下,妳做壹個設計只是服務於兩部分人,壹個是實的,妳的甲方;壹個是虛的,也就是可能的觀眾。不會再有第三個人。
就像廣煜說的:“高品質是稀缺的,低品質是常態。挑釁是幾乎不可能被接受的,會被理解為比低品質還要低。”
比如說這張海報,在局部上我們解決了幾個問題。風車?有了。十年?有了。天壇?有了。鏡片暗示鏡頭?有了。動態海報裏,風車是白色的,底色是彩色的,轉換之後天壇是彩色的,底色是黑白的,象征電影從黑白到彩色的技術轉變。我們解決了所有這些問題,就問心無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