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白居易在《琴》中寫道:“何煩故揮弄,風弦自有聲。”
君子四藝琴棋書畫中,琴占據著第壹的穩固位置,琴在中國已經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盡管最初的琴到底是何人所造,如今不太清楚,但是眾多上古時期的部落領袖們,都有過和造琴有關的傳說,可見琴在中國壹直被人所看重。即便到了現代,學習琴的人依舊許多,而高雅的琴,總是會給人帶去不同的感受。琴是高雅的,曲高和寡的琴,唯有知音才能懂得。
而壹把古琴的價格,自然也不低,如今手工制作的琴,價格也十分高昂。盡管琴的技法相對困難,但學習琴的人,從來不會為困難所放棄。古琴在中國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它悠揚的聲音每當響起,總會吸引眾人駐足停留。而這位道士,和琴結下了不解之緣,更是靠著琴,重新崛起。這位男子在深山中隱居了8年,每日撫琴奏樂,和女弟子結婚後還生下2個女兒。如今過得如何呢?
壹、拜師學藝,小有所成
他就是“流泥”隱者,真名吳壹琴子的隱居者。吳壹琴子出生在廣西梧州,家裏依靠務農為生,又因家中孩子過多,壹家人生活貧困,很早便出門開始了自食其力。吳壹琴子離開家門時,才不過14歲的年紀,這壹年他來到了外地打工,賺取微薄的薪水。因為生活的艱辛,他不得不輾轉多地,艱難求生。在緣分的指引下,來到武當山的吳壹琴子遇到了壹位在此地修行的修士,此後的生活也就此改變。吳壹琴子作為壹名男子,能夠在深山中隱居8年時光,只因早些年他也是如此度過。後來還娶了女弟子,婚後生下兩個女兒,這樣的生活,閑適恬淡。
在拜修士為師後,吳壹琴子專心跟著師傅在山間修行16年,期間師傅把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交給了他。不管是武藝還是琴藝,吳壹琴子都小有天賦,很快便掌握了精髓,就連劍術也在師傅的教導下日益精進。在出師後,他便離開了師傅,下山遊歷,增長見聞,此時的吳壹琴子已經三十歲了。在山下遊歷的吳壹琴子,踏遍了大江南北,靠著優秀的琴藝以及劍術,逐漸有了些名聲。此後他還接受邀請,前往世界各國進行劍術以及琴藝的交流和切磋,他獲得了此前從未有過的全新生活。
二、遭遇背叛,隱居深山
在和友人的商議下,他們壹起合資在武當山下創辦了壹家古琴行,靠著吳壹琴子的名聲,這家琴行顧客無數,為他賺取了不菲的金額。可惜這樣的生活並不長久,幸運沒能始終籠罩著他。吳壹琴子在2011年,和朋友壹起在西藏自駕遊的時候,不幸遇到了車禍。三人中只有他僥幸活了下來,但也遭受重傷,不得不在醫院長期臥床。傷口治愈後,吳壹琴子回到了武當山,打算看看琴行的情況。結果不幸再壹次到來,在他養病期間,和吳壹琴子合開琴行的好友早已帶著兩人的財物以及店鋪裏做好的十把古琴逃之夭夭,不見蹤跡。
古琴全部丟失,吳壹琴子為了信譽,只能拿出自己的積蓄來賠償所有客戶的損失。在壹切都塵埃落定後,吳壹琴子發現自己的賬戶余額只有56塊錢了。才從生死劫難中逃脫,結果又遭遇了背叛,如此打擊讓他難以接受。心灰意冷之下,吳壹琴子幹脆帶著四個弟子來到了深山中,開始了隱居生活,壹晃便過去了八年。由於身無長物,沒有錢財的吳壹琴子與弟子們生活的無比艱辛。他們起初只能在山間靠著挖掘野菜,采摘野果勉強飽腹,生活十分艱苦。後來才開始慢慢地栽種壹些容易存活的蔬菜,生活才逐漸好轉起來,
盡管在深山中生活,吳壹琴子的名號依舊傳到了山下。無數人仰仗他的名號,都紛紛來到山上,想要拜在吳壹琴子的門下,開始修行。他把這些人也都收為弟子,大家壹起在山間生活。此後他更是和壹位女徒弟暗生情愫,兩人很快就在壹起,婚後還有了兩個女兒。吳壹琴子終於再壹次找尋到了屬於他的幸福。
三、如覓知音,相伴壹生
這位女弟子叫做朱雙琴,也是壹位被生活所逼迫的可憐人。出生於1986年的朱雙琴,是湖北宜昌人,家裏從小經濟條件就不好,她的父母也無法養育這麽多孩子。於是當朱雙琴在小學畢業以後,就不得不輟學靠著打工養活自己。她先是在鞋廠裏當了壹名女工,而後又是飯店的服務員,為了生計,只要有工作,她都會嘗試。家庭的負擔全部壓在了朱雙琴壹人身上,她工作無不艱辛,壓力也格外大,常常晚上無法入眠。在長久的失眠後,朱雙琴終於意識到,這樣的生活她無法接受。最終她在2010年辭去了所有的工作,想要去追求自己的目標,為自己而活著。
由於生活壹直被工作填滿,朱雙琴沒有什麽愛好,只有太極拳,是她從小就喜歡的。於是在聽說武當山上有壹個修士叫做吳壹琴子,對太極拳十分有研究,於是便來到了山上,想要拜師學藝。可惜這個時期的吳壹琴子正逢背叛,朋友還因他去世,處於極大的絕望中,每天都過得無比渾渾噩噩。朱雙琴起初有些失望,沒有想到自己想象中的高人,居然是如此的模樣。不過她壹直以來都在吃苦中度過,對此朱雙琴時常安慰吳壹琴子,他並不是壹無所有,他還有自己的壹身本事,靠著自己的能力,想要東山再起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朱雙琴的鼓舞下,吳壹琴子逐漸振作起來,他帶著弟子們先是把住所給全部修繕壹番,改造了眾人的居住環境,而後還開辟了上下山的道路,日後的采購都變得十分方便。此外便是在周邊開拓了大片的荒地,種植蔬菜,養殖蜜蜂,壹切都變得井井有條,他也有了全新的目標,終於從打擊裏走出來。兩人朝夕相處,朱雙琴又時常寬慰他,他們也逐漸生出了感情,於是很快便喜結連理,結為夫妻,還有了兩個女兒。
此後的吳壹琴子過的無比自在,他們在山間自給自足,偶爾的盈余還能拿去山下賣掉。如此生活,讓吳壹琴子仿佛重回當年修行時候,他上午帶著弟子們打坐讀書,下午則是學習琴藝以及劍術,盡管生活不富裕,但卻格外有滋味。在2015年,幾位驢友恰巧來到了此處,驚嘆之余還拍攝了眾多的照片,發表到了網上。大家對吳壹琴子以及弟子的生活都無比羨慕,在城市中的人,都有著無比的壓力,誰都羨慕他們能如此自在的生活。
於是又有許多人慕名前來,想要學習劍術以及琴藝,吳壹琴子全部都傾囊相授,沒有私藏。他就像當初師傅所做的那樣,把自己的畢生所學都傳授了出去。
結語
能夠遠離世俗和喧囂,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心願,可惜卻沒多少人能真正實現。陸遊在《思蜀》裏寫道:“白發當歸隱,青山可結廬”,如此悠閑的生活,壹定被無數人渴求著。可惜世間的人,只能生活在紅塵中,為了生計而奔波,每天都有著巨大的壓力,但卻無法停下,否則生活便無法繼續。或許有人想過這樣的歸隱生活吧,但是現代的便利又讓他們躊躇,只有真正心無二物的人,才能享受如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