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以來,中國的繪畫分為兩種形式,壹種是濃墨重彩的工筆,壹種是寫意。後來的宋學院風和文人畫,基本上都是兩者的衍生和發展。到了近代,寫意發展迅速,工筆逐漸衰落。那些進入當代,在工筆創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可謂少如晨星。尤其是工筆人物畫,受制於造型,是壹門比較難的學科。上海中國畫院畫家朱新昌從事這類創作多年,是這壹領域明顯的佼佼者。
和上海大多數人物畫家壹樣,朱新昌的繪畫也是從漫畫起家,練就了紮實的寫實造型能力。30歲起作品連續六至十壹屆入選全國美展及各類展覽,頻頻獲獎。難能可貴的是,始終溫文爾雅的朱新昌在藝術上並不是壹個“墨守成規”的畫家,他近年來的壹系列作品,蘊含著多種繪畫元素,勇於創新,敢於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故鄉》、《二月來臨》、《步行街》、《陽光燦爛的早晨》不僅在題材上貼近歷史題材和當代生活,而且在藝術表現上充分運用了西方的空間處理和平面構圖手段,呈現出非常現代的形式。同色調同意象的錯位運用,不僅使畫面復雜而不混亂,還融入了和諧統壹的整體管理,具有層次感;《中國紅》、《鄉音》、《無風》、《散步》、《早晨》、《紙鳥》等作品借鑒了民間藝術的諸多元素,隱約涵蓋了剪紙、皮影戲、戲曲、帛畫、圖案、巖畫等。,透露出作者的涉獵之廣,視野之開闊,構思之巧妙;在空間的系列中,幾何框架的嵌入使面的分割和不平衡回歸到整體布局的平衡,虛擬的空間結構和強烈的裝飾感更符合筆墨語言的多維需求。他塑造的現代女性形象既充滿時尚感,又有婉約如夢的古典韻味;《晚秋》、《沃土》、《韻》等作品,猶如壹場視覺盛宴,頗有唐代壁畫般的恢弘氣勢,也顯示了他們對於大制作的出色統籌能力。而“古人”系列和壹些被稱為“隨筆”的小規模作品,則更具觀賞性和趣味性。巧妙的線條,恰當的變形,淡雅的彩畫,可以看作是朱新昌的水墨散點寫生,沖淡了蒲茂筆墨的詩意和文學性。
朱新昌的繪畫順應了當代多元化的審美需求,突破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現有形式,豐富了其表現力,形成了自己豐富的個性結構。為如何創新工筆風格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他的畫雖然吸收了很多西方的藝術觀念和表現手法,但並沒有失去中國畫的基本元素和固有的筆墨邏輯。明代吳中畫家杜瓊認為,書畫家所謂的三昧,不在於筆墨本身,而在於筆墨內涵與物象的相互交融。作為壹種技術元素,筆墨、線條、設色等手段,只有進入“造型”,服務於“內容”,才能成立,否則與“墨戲”有何區別?朱新昌對此有著壹貫而清醒的認識。他曾寫道:“技法、筆墨不應該成為僵化教條的東西,而應該成為創作者在表現過程中被情感和認知所支配的手段。”通讀他的畫,我從來沒有發現那種自發的,狂妄的塗鴉。我想這是由於他在藝術上的嚴謹和他與自己融為壹體的繪畫。
朱新昌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於上海中國畫院首屆高級研修班,後以突出的實力被招為畫院專職畫家。目前還負責上海中國畫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精心培養壹批較年輕的畫家。作為當代傑出的工筆人物畫家,他沈著冷靜,神往入迷,頻頻有色彩鮮艷、新穎的畫作。就像他最新專輯裏的壹張照片:站在畫室窗前,微微擡頭,靜靜的看著清澈的藍天。
二、洪健的“舊建築繪畫”
傳統文人畫對“心靈自由”和“性情”的追求,決定了其獨特的文化品格。在文人畫家看來,這是實現修養的必然途徑。這與儒家“以誌娛人”的思想是壹脈相承的。但當代繪畫的背景大不相同,新的審美體系和評價體系必然在艱難曲折的探索中誕生。筆墨語言與當代情境如何構成新的交流?傳統範式如何融入新的創作?在這些問題上,壹群才華橫溢的年輕藝術家顯然更加敏感。而且他們都在努力傳達自己的個性,洪健就是其中之壹。
起初我關註的是他的壹些工筆花鳥、人物作品,在筆墨、構圖、技法上都很到位,新的表現手法被他巧妙運用,使畫面傳達出精致多彩的視覺效果。如果他繼續這樣畫下去,必然會成為通常意義上的“優秀工筆花鳥畫家”。但這樣壹來,我們就很難把他和眾多不同層次的細致大師區分開來。好在洪健屬於那種有個性的畫家,那種“小情小景”的花鳥靜物審美格局已經難以承載他內在的藝術結構和精神體量。因此,近年來,我們欣喜地閱讀了他的壹系列以舊城市建築為主題的作品。
這些作品,出現在今天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有著與歷史遺跡掛鉤、觀察當下生態、梳理文化脈絡的獨特意義。也擺脫了傳統筆墨語言長期以來對城市題材的半排斥,彌補了其話語的不足。以當代視角切入城市命題,以“上海”為特定背景,是壹種藝術探索和有益嘗試。既不是花鳥、山水、人物,也不是宋代郭中書式傳統“界畫”的再現,將精美絕倫的崇樓廣殿置於山水的懷抱。從橫向參照來看,洪健的作品從眾多以“城市”為主題的具象描寫中脫穎而出,更具表現力、主觀性和人文性。事實上,這是畫家洪堅的壹次“突破”之旅,滲透著他個人的思考、自我揚棄和話語重構。
說到洪建,就不得不提他的代表作《西化的遺產——上海百年自來水廠》,曾獲第五屆上海美展壹等獎,第十壹屆全國美展銀獎。寬大的屏幕造型和占據畫面上部的空間處理是白與黑,凸顯了歷史背景的宏大敘事;斑駁的哥特式建築,在光線的透視下,既能看到洪健嚴謹寫實的精湛技法,又能展示他借鑒西方繪畫的手段,對繪畫肌理、厚度、雕塑的成功創造。以安靜的風格,無聲的凝視,反映了洋務運動以來中國現代化進程所經歷的曲折道路和百年變遷,完成了歷史片段和城市精神史的形象升華。它那磅礴的“氣場”,很有壹種讓人沈浸其中,輕撫紙面的感覺。他的其他以老建築為題材的作品,讓觀者有了自己的思考,或感受到了滄桑,或讓緬甸留戀,正如康德所說:“審美其實是壹種情感的判斷”,但這種“情感”並不是以懷舊和悲傷的基調,而是“喚起”了這座城市的記憶,傳達了它的歷史體溫,並“融入”了這座城市的當代語境。
洪健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現就職於上海中國畫院。他是青年藝術家沙龍的成員。他的這些作品風格新穎,內涵豐富。從社會歷史的角度來看,畫家是提供感官資源、記憶資源和闡釋資源的重要媒介。如今,傳統規範在許多方面繼續顯示出力量,使得畫家創造新的視覺語言和施展才華的空間被極度壓縮。洪健對城市舊建築的創作無疑將觀者帶入壹個新的審美境界。
三、丁曉芳的水墨畫藝術
我記得多年前第壹次遇到中國畫院畫家丁曉芳,在我心裏引起了壹個秘密的驚喜!古樸、簡約、通透、細膩、精致、唯美的畫面和氣息,風格鮮明,富有新意。我立刻收藏了這部作品,然後,其作品的收藏壹直延續至今。每次玩它,我都突然覺得自己忘記了饑餓。
所以對丁曉芳和她的作品的關註,就演變成了我的探究心理。
他很早就出道了。早在20世紀70年代,他20歲的時候,他的代表作就入選了重要的藝術展覽。此後,他幾乎每年都參加全國和市級美展,並多次獲獎。2001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畢業;2002年畢業於上海中國畫院首屆中國畫高級班。成為職業畫家後,繪畫技藝日益精進,風格逐漸形成,創作也越來越成熟。他已成為當今中國傑出的人物畫家之壹。
他的創作題材主要分為三類:壹是具有當代藝術元素和審美理念的大型題材創作;《嘹亮的號角》、《前進、前進、前進》、《歲月的旋律》、《二泉映月》、《星之隊》、《盟約》等巨著。,以傳統筆墨的方式切入現代語境,造型融入平面構成,裝飾,誇張扭曲,時空錯位。二是反映西藏題材的祥雲系列和匠心空間系列,包括前衛意識突出的抽象系列,重墨輕色,巧寫意象,“筆墨中帶情,筆墨中超越情”,可謂壹日千裏,壹口氣。難得的是,有些作品雖然是實驗性的,但卻是嚴肅的創作,灑脫而不瘋狂;大膽嘗試但不乖張,畫面讓觀者感到緊張,也打開了聯想空間。這部分作品是他探索和突破意識的有力體現,與當下壹些標新立異、打著“反叛”旗號、但底蘊蒼白的“作畫”和“藏畫”大相徑庭,應該加以評判。
讓很多藏家偏愛的是他以古代文人仕女為題材的系列作品,更富文人畫和筆墨情調,詩意盎然,卻又絢爛奪目;充滿了古意,卻又新穎獨特。唐代畫論說:“似人之美,張(僧)得其肉,魯(探)得其骨,顧(開)得其靈,妙而不可理,以顧為重”,可見神韻為畫首。眾所周知,以線描、造型為主的人物畫,代表的是有才華的人,卻很難奇異而生動地崛起。小郁芳也畫過漫畫,有紮實的造型基礎。此外,他非常重視素描。但在很多畫過漫畫的人物畫家身上,這種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如果沒有筆墨神韻和文學修養,畫面就會毫無生氣,必然成為壹個工匠,俗氣。小郁芳幾乎從壹開始就跳出了圍欄,筆底流淌著淡淡的清新,淡淡的靜止,源源不斷的才華。蕭方的古代仕女畫,在人物線條、樹石技法、意境的創造上,充滿了獨創性和藝術表現力。她塑造的仕女,在這類作品中真的不多見。
近日,文曉芳將多年心血的結晶整理成《丁曉芳水墨藝術畫集》,交付出版。國畫大師陳佩秋親筆題寫書名,著名畫家師大為、韓碩作序,真是畫壇之福,也是全面了解丁曉芳水墨藝術的壹個窗口,在畫家隊伍中,肖芳風華正茂,才華橫溢。他註定是壹個非凡的畫家,迎來了他新的藝術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