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繁華的中國情懷與教育情懷——記雲貴高原上的“天堂鳥”

繁華的中國情懷與教育情懷——記雲貴高原上的“天堂鳥”

初到貴陽,定居在十裏潭附近的貴州大學。初冬的貴陽,山山水水盡在眼前,層層疊疊的樹木已經褪去了夏日的繁華,紅的黃的灰,綠的黃,梧桐死的燦爛,冬天的銀杏就像梵高筆下肆意的黃。貴陽北似秋,北似冬,但不凍於寒,吸取南北之長,自成壹派。走在寒風中,有溫暖的陽光,而此時,我的心靈前所未有的平靜,壹切都恰到好處。

從貴陽開車到惠水大概壹個半小時。參觀盛華,壹個聞所未聞的學校,沒有真誠的願望去參觀和探索未知。把它當作出去放松的時間——呼吸山裏的新鮮空氣。

大巴開進了百鳥河數字小鎮,走在景區蜿蜒的林間公路上。在道路兩側的山腳下,壹條10公裏長的棧道沿著山體蜿蜒前行。鋼筋混凝土澆築柱梁框架,地板扶手全部用純木地板鋪設。路走到哪裏,棧道就走到哪裏,雖然是為人設計的,但並沒有破壞風景,打破了山的單調。

來到盛華職業技術學院門口,映入眼簾的是學校大門邊上壹塊醒目的牌子。標誌的主體是壹棵枝繁葉茂的銀杏樹,樹上有小鳥。學校位於百鳥河,這裏有很多貴州的銀杏樹,貴陽周邊有9棵5000年的銀杏樹。銀杏代表堅韌、冷靜、天真,小鳥象征學生和自由,“樹”是它們的天堂。在中國,我們已經習慣了體育、銀行、學校這些相同的標誌,但壹所大學以“樹”作為標誌主體的情況並不多見。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我的興趣。

遠處,高山被煙雲包圍,建築散落在山腳下。盛華的校園不大。作為壹個大學生,也就三四千。壹個上午,參觀了唐人坊非物質遺產學院、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學院、茶學院、盲人學院。盛華的專業布局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非遺學院建立了“民族服飾博物館”,據說不如省博的相關藏品,並與唐人坊開展了校企合作。北京的唐人坊與貴州的少數民族相遇,通過現代設計賦予傳統以當代意義。茶學院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學校附近的山頭就是茶場,培養從種植、采摘、制茶、賣茶到茶藝“五維壹體”的茶葉專業人才。當我們在討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時,盛華給出了壹個很好的答案。盛華地處雲貴高原,西南壹隅,甚至不在省會城市。這樣壹所服務貧困學生的公益學校,不僅開設了管理專業,還有VR虛擬現實專業。學校附近是以“互聯網加大數據應用”為主導的新型產業園——百鳥河數字小鎮。百度、印孚瑟斯、聯想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大數據公司紛紛落戶於此。盛華也是貴州省唯壹壹所招收盲人的學校。作為壹個弱勢群體,盛華在遠離教學區的壹個山腳下成立了壹所盲人學院,當時散落著五間暖黃色調的木屋,為了給盲人壹個相對安全安靜的環境。學院成立了貴州省第壹支盲人樂團,世界冠軍蔡通過“指尖上的高考”也曾就讀於此。每個盲人學生都有壹個獨立的小屋。在壹個溫暖的小屋裏,壹位盲人同學為我們即興制作了壹套架子鼓。在黑暗的世界裏,有看不見的音樂伴侶、同伴和老師。

午休的時候,我們來到了茶學院,學生們特意拿出了他們團隊制作的“生化青”茶,邀請我們品嘗。茶歇的時候,同學們聊起了各種學校,對學校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學生們更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誌願者來這裏支教。老師對他們生活和學習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是學生重建自信心的重要來源。尤其是說起最近學生腎衰竭,師生們慷慨無私的捐款,說到動情處,對學校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在盛華的壹個上午,我壹直有兩個疑問。壹個是為什麽我們建了10公裏長的棧道,壹個是為什麽校園裏的鴿子那麽胖(這是我見過最胖的鴿子)。

帶著這兩個問題,楊常務副會長為我們分享了“公益興學,教育扶貧——培養高尚專業人才”的主題。

楊校長首先用“師者”、“情”、“善”、“愛”、“韻”四個詞詮釋了“教育者”教師的情懷,這也是盛華的辦學目標——培養高尚的專業人才。簡簡單單壹句話,就把“人”的主體性揭示出來了。

如何培養高尚的人?盛華通過“六大系列教育(感恩、榮譽、誠信、團隊、責任、自強)”、“六大習慣(微笑、問候、普通話、碗潔、園潔、說英語)”、“壹份愛心捐贈”和“兩禁兩減壹分類(不吸煙、不用塑料袋、少用壹次性袋、少做熟食)”星級教室、星級早操;星級校園,星級宿舍;明星管理、明星學習)”五大模塊開展工作。楊校長與我們分享了魏和劉正祥的感人事跡。說到魏的“醫生說我能活三個月,我卻活了二十三個月”,我壹度哽咽落淚。身患癌癥的劉正祥與楊校長的“對決”,可能是他壹生中最出彩、最感人的故事。楊校長在校園裏逗鴿子。原來這些鴿子是學校的公益活動:每餵壹次就捐五塊錢,結果學校的鴿子越養越肥。至此,大家恍然大悟。在學校安全管理方面,楊校長以兩個方面為切入點:壹是“三床兩七分”,二是“五怕”。所謂“三床”,就是“早上起床,中午愛上床,晚上睡覺”,“兩七點”就是“早上七點放學,晚上七點返校”。學校地處山區,校園周邊人少。”山、水、車、蛇、病”列為“五怕”,每天提醒學生。從校門開始的10公裏蜿蜒棧道,是學生生命的“安全橋”。

如何培養專業的人?盛華是圍繞“兩化”來打造的,即“國際化”和“個性化”,“兩化”就是“文化”和“技能”。在教學課堂上,盛華以“素質培養”和“能力測評”為核心。前者強調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後者強調專業素質和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盛華註重與國際接軌:115歐美、香港的誌願者來這裏教英語等。他們不只是每天上課,還和學生壹起鍛煉,壹起生活,讓學生真正擺脫“啞巴英語”。依托大數據產業小鎮,互聯網營銷學院“上課上班,老師當經理”;虛擬現實研究所用VR創造世界,並努力使其成為解決教育平衡問題的重要手段。商學院的“3+情商”和“VR英語”;茶學院的“五維壹體”;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的“作業即作品,作品即產品”;盲人學院的“康復”和“現代流行音樂”。盛華的“項目驅動”教學初見成效,培養的學生“畢業能就業,就業能就業,成為骨幹。”

盛華執行總裁孫偉博士有壹篇簡單的文章《盛華學院要辦不壹樣的職業教育》,講的是從京到黔要辦什麽樣的學校?孫校長說“我要辦壹所不壹樣的大學”,並對“不壹樣”做了詳細的解釋。這個“不同”,是常務副校長楊身體力行的每壹個細節,是印在學校“微笑廣場”墻上瓷磚上的每壹個燦爛的笑臉。

盛華大學是由宏達國際董事長、臺灣企業家和陳捐資建立的壹所公益慈善大學。兩個高尚的投資者和壹個理想主義者成就了今天的繁榮。作為中國欠發達地區省份,貴州仍有493萬農村人口亟待脫貧。盛華學生近90%來自貴州農村。盛華以“公益興學,教育扶貧”為宗旨,自成立之日起就將“不求回報,儲蓄助學”寫入學校章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盛華努力探索壹條“教育產業”扶貧之路,緊緊圍繞“扶財、扶弱、扶女、扶貧、扶誌、扶智、扶心、獻愛”開展“多維扶貧”。基於這壹理念,建立了壹套覆蓋所有貧困學生的系統化教育扶貧體系,包括新生獎學金、獎勵優秀學生、勞務扶貧、專項扶貧、誠信扶貧、誌願者愛心幫扶等。在盲人學生專項扶貧中,免除學費、書本費、住宿費,每月發放400元生活費,每年提供1,000元往返交通費;誠信扶貧政策,學生可申請5000元,幫助其解決生活困難;畢業後,年收入5萬元以上,需要向學校的幫扶基金捐款,以愛心接力的形式繼續幫助在校的貧困學生;盛華支持有創業能力的貧困學生積極創業,免費提供門面和水電費,讓他們零成本開啟創業夢想...

在茶葉盒的包裝上,創始人寫了這樣壹句藏語詩:

如山間雪蓮,紅映冰峰;神店古今文學精華無窮;造福幾代子孫,大有作為。

天下有誌之士匯聚,天下學子尋夢;貧窮的視障女性渴望得到,誠實和愛是高尚的。

阿裏風光旖旎,父女傳承公益;嘗毛香茶,命中註定,教育扶貧。

這是對盛華公益教育最好的註解。

公交車駛出盛華的時候,我擔心司機師傅不小心在學校的路上碾過了胖鴿子。望著窗外群山中的茶園,山腳下蜿蜒的棧道,現代化的數字小鎮,我想象著銀杏樹漸行漸遠,想象著它在十年、五十年、壹百年裏越長越壯,卻依然那麽純凈,吸引著這群自由的鳥兒在枝頭間棲息...

它是生長在雲貴高原的“天堂鳥”。

  • 上一篇:壹張照片故事作文簡單又少
  • 下一篇:磁性站集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