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讀過金庸《神雕俠侶》的讀者或電視劇《神雕俠侶》的觀眾來說,尹誌平這個名字想必不會陌生。也許因歷史上全真道士與異族入主的蒙元政權關系過於親密,金大俠對全真道士印象不佳,除王重陽、周伯通外,馬鈺、丘處機、趙誌敬等全真派道士大都性格狂躁、本事平庸。丘處機高徒尹誌平被塑造成壹個對小龍女壹廂情願病態單戀的“花癡”,並在小龍女被點穴道不能行動時對其大肆其奸。但小說終究是小說,歷史上的尹誌平與金庸小說中的尹誌平形象大相徑庭,是壹位道行高深、情操高尚淡泊的高道。
尹誌平(1169-1251),字太和,山東萊州(今山東掖縣)人,生於金大定九年(1169)。自幼聰慧強記。十四歲時遇全真道士馬鈺,欲入其門下。父不允,於是偷偷跟隨馬鈺學道。後來被父親追回家中鎖了起來。由於對全真道的癡迷,不久復逃去。經過追還、逃去幾次反復,其父終同意他入道。開始住在昌邑(今山東省昌邑市)西庵,繼往濰州(今山東省濰坊市),首建玉清觀,為齊東全真主盟二十余年。
玉清觀位於當時濰州城北,原為金代壹位虔信道教的千戶(金代武職官名)的東花園。在金大定年間(1161—1189)尹誌平到濰州時,這位千戶舍予尹誌平建立玉清觀。關於事情的原委,乾隆《濰縣誌》卷六“仙釋”摘錄《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跡之碑》(此碑原在玉清宮,現藏濰坊市博物館)曰:
(尹誌平)壹日杖屐過濰,有世襲千戶龍虎公迎師稽首曰:“吾老矣!家有東苑,花果叢萃,中堂兩翼,臺榭星錯,願舍作道觀,請師主持。”師知彼誠懇,遂就居之。逾年,敕賜玉清觀。
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以“惑眾亂民”為罪名禁絕全真道,因山東地區當時屬宋金交界地帶,又加農民起義不斷,形勢復雜,所以全真教得以繼續傳播。丘處機從陜西回到棲霞建立太虛觀,在魯東地區進行傳道活動。明昌二年(1191),尹誌平從濰州往棲霞拜見丘處機,持弟子禮。後遍訪“全真七子”之郝大通、王處壹等,盡得其玄妙。關於太清觀的建立,在丘處機所著《磻溪集》卷二《濰州城北千戶新觀》壹詩中也述之甚詳:
清閑不在苔幽棲,
心上無塵到處宜。
北海蔥蔥郡城角,
地多花木景多奇。
昔年車馬空繚亂,
今日翻為玉清觀。
觀中遊戲是何人?
天下往來都散漢。
池塘寂寂鎖煙霧,
大寶蓮開十丈花。
借問經營誰作主?
襲封千戶太君家。
關於玉清宮的始建年代,有論者據宮內碑刻以為玉清宮建於北宋哲宗時,筆者認為此碑非玉清宮原有之物。宋真宗大中祥符中,始建玉清昭應宮,以後各地多有修建。無論從地點還是宗教派別來看,碑刻所載玉清宮與元代濰州玉清宮沒有承繼關系。《道家金石略》中有明代成化十五年(1479)《重修玉清宮記》,把玉清宮的歷史追溯到唐代,主要根據民間傳說,也不可信。清代濰縣人劉鴻翺在《重修玉清宮碑記》中稱:“玉清宮建於東晉升平間,歷南北朝,逮隋、唐、宋、元、明,至我大清又千五六百年。”所述為“玉清宮”這壹名稱在全國範圍內出現的最早年限,更與濰縣玉清宮無涉。故仍以金大定說可信。
棲霞與濰州百裏之遙,尹誌平又是丘處機高足,因此丘處機居東魯這段時期經常到濰州和玉清觀,甚至長時間住在玉清觀。其他全真高道也多有流寓於此者。《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跡之碑》上說:“此地當諸郡往來之沖,(尹誌平)領眾耕稼,竭力管谷師友,凡二十年。或境界涉違順,殊不□心,由是□洋海岱,長春嘆慕最深,鹹結夏避冬,多寓於此。”在《磻溪集》中有多篇作於濰州和玉清觀的詩詞,如《赴濰州北海打醮(溫迪罕千戶請)》(此千戶是否就是施舍花園的千戶?待考)、《八月十日自昌樂縣還濰州城北玉清觀見作中秋詩十五首》、《贈濰陽唐括姑》(玉清宮舊有《唐括夫人碑》)、《濰州城北千戶新觀》等。太清宮所藏丘處機所書《丹陽真人琴曲歸山操》、譚處端“龜蛇”碑等很可能也是作於這壹時期。
元太祖十四年(1219)五月,成吉思汗自乃蠻派使臣劉仲祿征召丘處機。之前五年(1214年,金貞佑二年),丘處機成功招安青州人楊安兒領導的起義軍,聲名大噪。各種政治勢力都看到全真道勢力在魯東地區的影響,都想趁機拉攏。當時投靠南宋駐紮淮北的農民軍領袖、濰州人李全和金朝都曾盛情邀請丘處機出山相助,但都被婉言謝絕。劉仲祿先至益都(今青州市)拜會同是丘處機高足的李誌常,李誌常建議曰:“長春今在海上,非先見尹公不能成此盛事。”向劉仲祿推薦尹誌平先去見丘處機,宣示旨意。劉仲祿到濰州,謁誌平於玉清觀丈室,尹誌平大喜,曰:“將以斯道覺斯民,今其時矣。”十二月,同劉仲祿壹起去萊州昊天觀覲見丘處機。可見尹誌平審時度勢,對於丘處機之絕金、宋而就元聘,起了重要的贊畫作用。
第二年正月十八日,尹誌平等十八人隨丘處機北上燕京,西覲成吉思汗於大雪山之陽(今阿富汗境內)。尹誌平為丘處機十八隨行弟子之冠。從此,尹誌平離開玉清觀。
元太祖十九年(1224),尹誌平隨丘處機返回燕京,居長春宮。這時,全真道聲名大盛,四方拜謁者絡繹不絕。尹誌平卻不願意享受盛名,說:“我無功德,敢與享此供奉乎!”
於是退居德興(府治在今河北涿鹿)龍陽觀,尋隱煙霞觀。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丘處機去世,遺命尹誌平嗣教(或雲遺命宋道安嗣教。待處機喪事終,宋以年老請尹誌平代),是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師。
隨著全真道及尹誌平在全國影響的擴大,濰州的全真道也得到了很大發展,玉清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的大道觀。據《濰縣誌稿》所記《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跡之碑》碑陰文字,尹誌平下傳二代有“知觀”八人,並修建玉清觀下院多處。
尹誌平任掌教以後,事務日繁,但他對濰州和凝聚自己心血的玉清觀壹直眷眷不忘。離開濰州十年後,尹誌平曾有壹次機會回濰州,但因最高統治者不允許,又加燕京百姓的挽留,未能成行。從這首《臨江仙》中可以看出尹誌平對濰州的眷戀和不能成行的無奈:
壹別濰陽過十載,天涯歷追西戎。歸來燕國往仙宮。立言明祖教,演法繼師蹤。
天意如何非易測,人情到了難容。予心自愛疏慵。卻教居海北,未許過山東。
元太宗十年(1238)春,尹誌平年屆七十,將教事付李誌常,自己歸隱於大房山之清和宮。元定宗三年(1249)春,特旨賜“清和演道玄德真人”號,又賜金冠法服。
元憲宗元年(1251)春逝世,葬於北京五華道院。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詔贈“清和妙道廣化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贈“清和妙道廣化崇教大真人”,玉清觀也在這壹年擴建,並改名為“玉清宮”。終元代,玉清宮壹直長盛不衰。
明清後,由於政治原因,全真教復衰,玉清宮也漸非為全真教道士所有,雖經成化、正德、嘉靖、康熙多次重建,無論規模、功能還是規格與元代都已不可同日而語。玉清宮成為壹所集民間宗教、賽會等多種功能的廟宇,與當地百姓生活的關系更加緊密,並繼續在當地宗教生活中發生重要作用,直至1949年前後徹底傾圮。
抄自《濰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