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壹青銅生產工具與武器的廣泛使用

壹青銅生產工具與武器的廣泛使用

商代,尤其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銅冶鑄業已有了高度的發展。在安陽苗圃北地發現的商代晚期的鑄銅作坊遺址,面積達10000平方米以上,熔銅爐直徑已達0?83米。出土陶範及陶19000余塊,主要是青銅禮器範,其中壹件鼎壁範長達1?14米,比著名的後母戊鼎還要大。

這時,盡管石制工具仍在繼續使用,但已經廣泛地使用青銅來制作農業生產工具及手工業生產工具,從而使商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是商代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的基礎。

商代的社會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而商代的農業是耜耕農業,即主要使用耒耜來進行農業耕作。中國古代至遲從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開始,到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的農業都是耜耕農業,這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特點。只是到了春秋中晚期,尤其是戰國中期以後,由於鐵農具的逐步使用、牛耕的逐步發展,犁及犁耕農業才出現和發展起來。耜耕農業是用耒耜來翻地起土,進行播種;耕作方式為耦耕,即二人相對,卻行而耕。呂氏春秋季冬紀:季冬命司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商代青銅生產工具在新石器時代主要使用木耒及木耜。易系辭下: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到了商周時期,除了繼續使用木耒、木耜以外,出現了青銅耒耜。耒的形狀是上為長木柄,下端壹般分為兩個齒,青銅耒或是在兩個杈尖部位套上青銅耒尖,或者將整個耒端用青銅來制作。這樣,由於青銅堅固耐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甲骨文籍字作,正像壹個直立的人,手持耒柄、舉足踏耒肩刺地之形。在河南安陽小屯西地商代窖穴的土壁上還留存有清晰的商代的耒痕,呈形。從測量可知,耒齒長19厘米、齒徑7厘米、兩齒相距8厘米。青銅耜上部亦為長木柄,下端為略呈長方形的木質耜身,在耜身的下緣套上壹個青銅制的、略呈長方形、扁體中空、弧刃的耜冠。湖北黃陂盤龍城出土的商代中期的青銅耜冠,長16?6厘米、刃寬約10厘米。其使用方式及功效與今天的鐵鍬相同。

此外,商代的青銅農具還有和鏟等。

,是刨地破土的工具,略呈窄長方形,體厚重,下端為雙面刃,上端有方銎,用以安裝曲折形木柄,其使用方法類似今天的鎬。1959年河南鄭州二裏崗出土的商代中期的青銅,高16?5厘米、上寬5?5厘米、刃寬4厘米。在鄭州南關外商代中期的鑄銅作坊遺址裏曾出土大量的鑄造青銅使用的陶範,說明當時青銅的產量是很大的。鏟,古代文獻稱作錢,或銚。

是將土鏟平及除草的工具。體呈長方形片狀,下端為刃,上部中間伸出短柄,柄上端有長方銎,用以安裝直木柄。1953年河南安陽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青銅鏟,長22?45厘米、刃寬8?5厘米。逸周書克殷記載武王滅紂以後:乃命南宮忽振鹿臺之錢,散巨橋之粟。

說明商王室是擁有大量的青銅鏟的。

在商代,漁獵在經濟生活中仍占有壹定的地位。考古發現用青銅制作的漁獵工具主要有魚鉤及鏃。河南偃師二裏頭出土的商代初期銅魚鉤,長約2?7厘米。鏃,既是漁獵工具,更主要的是作為武器使用。

商代用青銅制作的手工業生產工具主要有斧、錛、鑿、鋸、刀、錐和鉆等,它們主要用於制作木器和木車等。斧,是砍伐工具,壹般為長方形,下端為雙面刃,上端為長方形銎,用以裝直木柄,然後再在直木柄上安裝橫木柄,並且,木柄與刃向壹致。其使用方法和今天的斧子相類似。有的青銅斧上端側面有壹個半環形耳。例如1974年河南靈寶東橋出土的商代晚期銅斧,長12厘米,弧刃。錛,古代稱為斤,用於砍削木料,其作用類似於今天的刨子。體呈窄長方形,下端多作單面刃,上端為銎,用以裝曲折形木柄。特點是木柄與刃向垂直。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銅錛,長13?5厘米,刃寬4?1厘米。鑿,體窄長,下端為單面刃,上端為銎,用以裝直木柄,用於鑿孔或開槽。1956年鄭州二裏崗出土商代中期銅鑿,長18?2厘米。鋸,用於截斷木料或骨料等。河北槁城臺西出土的商代晚期銅鋸呈刀形,體下刃為鋸齒,後部有柄,長14?7厘米,寬4?2厘米,背厚0?4厘米。刀,小的稱為削。壹般為凹背弧刃,後有直柄。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銅刀,長約15厘米。同墓出土的銅削,柄端呈圓環狀,長13?9厘米。錐,穿孔用。偃師二裏頭出土的壹件商代早期銅錐,體扁平,四棱向前聚成錐尖,長約8?5厘米。上述這些青銅生產工具遠比石器鋒利耐用,使生產效率大為提高,由於廣泛使用了青銅生產工具,就使商代的木器制作業、制車業以及骨器牙器的雕刻制作等有了很大的發展。下面就以制車業為例予以介紹。

根據世本作篇等古代文獻記載,夏代奚仲發明了車子;但是由於年代久遠,木質易朽,夏代的車子在考古工作中尚未發現。而商代的駕馬的木車在考古發掘中卻已屢有發現,現在我們已經能夠據以復原商代馬車的結構。其特點是雙輪獨轅,並且是曲轅。即轅的後部是平直的,而其前部是彎曲上揚的。在轅的前端縛有木衡,衡上系軛,軛夾置於馬頸上,用來駕馬。商代時大多是壹車二馬。在轅後部及車軸上面裝置乘人的長方形的車廂。例如1981年在河南安陽殷墟發掘的商代晚期的M1613號車馬坑,其木車的車轅全長為2?90米,在轅前端約10厘米處縛有壹個直木衡,長1?13米。後部車輿寬1?50米,進深1?07米,輿後面中部為車門,寬約0?35米。輿下車軸全長2?94米,直徑10厘米。左右兩個車輪已受壓變形,輪徑為1?261?45米。每輪***有18根輻條。兩輪間距為2?24米。

當時為了使車堅固與美觀,在木車及馬頭上配有青銅制作的構件與飾件,稱之為車馬器。主要有、軛飾、飾與踵飾、銜、鑣及銅泡等。銅,略呈圓筒形,套在車軸的兩端,然後用木轄將其固定於車軸兩端,從而防止行進時車輪脫出。銅,用於套在轅首上,作為裝飾。河南安陽小屯M20出商代青銅車馬器土的銅呈獸首形。銅踵,套在轅的末梢上,用以保護轅末。車軛略呈人字形,為銅木合制。軛體由兩木揉曲而成,其上端套有青銅制的軛首及圓箍,其曲而上揚的末端套有青銅軛腳,使其堅固耐用。馬銜,俗稱馬嚼子,由兩節兩端各有壹個圓環的青銅棒連接組成,橫置於馬的嘴中。在其露出馬嘴兩旁的圓環上連以馬鑣。鑣銜和韁繩連接,用以駕馭馬匹。此外,商代還在馬的頭部用皮條組成籠頭,並在皮條上串上青銅泡或貝殼等作為裝飾。在馬額正中的大圓銅泡到西周時期發展成為當盧。

商代的馬車已用於作戰、田獵及交通等。中國古代的戰車以立乘為主,壹般乘二三人。中間為禦者,主將在其左,武士在其右。中國古代的馬車是中國古代人民自己獨立發明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特點之壹。

商王及貴族為了鞏固統治,用當時最先進的青銅制造了大量的武器。考古發現商代的青銅武器有戈、矛、戟、刀、鉞、戚、鏃、胄及弓_等。商代的青銅武器不僅遠較石質武器鋒利、堅固耐用,而且數量很大。例如在安陽殷墟壹座商代晚期的王陵的墓道中,就發現有隨葬的青銅戈722件和成捆的青銅矛731件以及青銅胄141件等,說明商王用青銅武器武裝了大量的軍隊。甲骨文記載,商王壹次出兵3000人,甚至多達5000人。

商代青銅武器下面分別介紹商代的青銅武器。戈,是中國古代最主要的青銅武器,可能是由石鐮發展而來。是將青銅制的戈頭捆縛在長約壹米的木_上而成,有的上端還裝有青銅_冒。戈可用於啄擊,但主要用於勾殺,所以古稱勾兵。商代的青銅戈,前為援,後為內。其形式主要有直內戈、曲內戈、銎內戈及三角援戈等。商末又發展出短胡壹穿、二穿的戈等,是最具有中青銅戈各部分名稱圖國特色的武器。商代晚期青銅器銘文中的字,生動地反映了手持青銅戈的戰士的形象。矛,用於刺殺,古稱刺兵。商代銅矛主要有凹腰闊葉式及三角圓底葉式兩種,木_長約1?40米。戟,由戈與矛連裝組成,既可勾,又可刺。河北槁城臺西商代晚期墓葬M7出土的壹件,是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戟。刀,是用於砍殺的武器。有的很大,刀身較寬,刀尖上翹,背脊上有扉棱。安陽殷墟出土的壹件商代晚期的銅刀,長約80厘米,寬約12厘米。鉞,大斧。體扁平,寬弧刃,用於斬殺。既是兵器,又是刑具。商代青銅器銘文中的字,就是以鉞斬首的形象。有的個體很大,制作精美,用以代表商王及其臣屬的征伐與刑戮的權力。例如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大銅鉞,平肩,肩部有兩個長方形穿,直內。鉞身上部飾雙虎欲吞食人頭的紋飾,人頭置於兩個張大的虎口之間。鉞身壹面中部鑄有銘文婦好二字。長39?5厘米,刃寬37?3厘米,重9公斤。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河北槁城臺西及北京平谷劉家河發現了商代晚期的鐵刃銅鉞。槁城臺西銅鉞,商代鐵刃青銅鉞殘長11?1厘米,寬8?5厘米。鉞身用青銅制成,並飾有兩排乳丁紋。刃部已殘,經鑒定系用隕鐵鍛打而成。說明中國人民早在商代已經開始利用隕鐵。弓箭,是遠射武器。弓及箭桿壹般用竹木制作,不易保存。商代的箭頭壹般用青銅制作,主要是寬雙翼式。鏃是壹種消耗性武器,商代用青銅來制作鏃,反映當時青銅的生產量已是相當大的了。胄,就是用青銅制作的頭盔,是保護頭部用的。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青銅胄,壹般高20厘米,重二三公斤。有的胄面上鑄有虎紋,有的頂部有圓管,可以插絲纓或羽毛。商代的青銅武器中常見的還有壹種弓形器,可能是弓_,用以縛在弛弓的外面,以保持弓的弧度。此外,安陽殷墟還發現有商代的盾,略呈梯形,盾面弧凸,高80厘米,上寬65厘米,下寬70厘米。四周為木框,背面正中有握手。上面蒙皮,塗漆,並繪有虎紋。

  • 上一篇:祝賀女朋友教資考試成功的祝福語收藏
  • 下一篇:籃球鞋的A B C型號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