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丁真

丁真

“殺馬特”的丁真,是這片廣袤大地上壹個普通的農村小夥子。將快手同城定位在任意壹個小鎮,抨擊“非主流”的年輕人便能立刻找到自己的邊緣地位。

山原風光、康巴漢子、藏傳佛教是網絡賦予理塘的標簽。

丁真帶來的網絡熱點從意外走紅到理塘的旅遊宣傳、政府扶貧工作,理塘的山原風光、潔凈天空和無盡草甸讓向往,想象街上有身著藏袍的康巴漢子,他們待人友善、熱情,就像丁真走紅視頻那樣——剔除世俗欲望的質樸。

▲丁真走紅視頻|圖源網絡

許多網友也對丁真家庭狀況和人格品質提出了質疑,因為他不同於現在形象打扮的少年時期舊照。

在照片中,丁真在自己的快手視頻裏打扮“非主流”,對鏡頭豎中指,或者是戴著金戒指,把腳“不文明”地搭在椅子上。

▲這哪裏貧困純樸?“『丁真用工資給家人買了洗衣機和電動車?』就是公司用來宣傳營銷的噱頭”網友針對這壹走紅現象的評論

丁真的“精神打扮”和“不文明行為”打破了部分網友對他自然淳樸的想象,但那樣的丁真僅僅是康巴青年的小小代表。

理塘所在的甘孜州或許是未被人發掘的人間天堂,但與之毗鄰的 涼山州 常常被人們提及,貧困大山是涼山的符號,幾年前,媒體對涼山貧困的炒作不斷,使慈善基金在涼山成為壹種生意。

早些年電視節目、基金會頻繁利用“涼山兒童”進行慈善募捐活動,許多所謂款項只用於表面上的資金幫助——購買文具、圖書,愛心午餐,出於同情地資金給予反倒滋長了當地人的不勞而獲的心態,將愛心捐款用於購買毒品。

少被關註的是,涼山是四川 毒品與艾滋病 的重災區。

▲朱成華等.四川省涼山州艾滋病流行原因及防治狀況進展[J].復旦醫學(醫學版),2015,42(5):675-679.

和經濟發展迅速、現代化程度很高的東部地區不同,涼山州吸食毒品的人往往不是最富有的人,而愈是貧窮偏僻的地方,受毒毒品、艾滋侵蝕愈嚴重。其中的原因,不僅是關於地處偏僻、經濟和教育資源落後的三言兩語能夠解釋清楚的。

▲彜族青年在涼山彜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慶祝大會上跳舞|圖源網絡

許多高山上的少數民族,在解放前其社會制度仍是封建的土司制度或奴隸制度,解放後才步入建設社會主義的歷程中,開化時間很晚;又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且復雜,與雲南接壤且地處高山,最早接觸毒品交易和鴉片種植。

▲罌粟種植地|圖源網絡

而後在改革開放與全球化的影響下,相對原始落後的高山民族開始了與文明現代化的社會往來接觸,他們適應著與宗族完全不同的大世界,也與外部對立著。

全球化、市場化與個人主義驅使著利姆青年躍入中國農村“流動人口”的行列,他們離鄉進城探險“到城裏耍壹耍”。

但是,社會的飛速變動使得利姆人處於政治與經濟位階的最底層,城市中的利姆人難以成功發跡,常以偷搶扒竊謀生,並且視海洛因為時髦品,非“毒品”。

以涼山州利姆鄉的毒品歷程來說,20世紀50年代時當地主要作物之壹便是鴉片。諾蘇人通過鴉片交易獲得槍支彈藥以捍衛家支,也以鴉片作為流通貨幣。當時,超過半數當地人有吸食鴉片的習慣,鴉片不被認為是貽害無窮的毒品,相反是社會階層與財富地位的象征——“鴉片是黑彜、土司的糖”。

▲利姆社會問題依舊(劉紹華/圖)

直到1994年海洛因在利姆青年中盛行,草根性戒毒行動才初現雛形。只是,但是當時中國政府與利姆社區的關系始終未得到緩和,政策的落實與幹部上傳下達未能充分考慮利姆鄉的真實情況,套用模板式的禁毒行動最終成效不佳。

▲四川涼山當地的戒毒儀式 (劉紹華/圖)

甘孜州和涼山州是同樣處於高山中的少數民族,他們在這個高速發展著的現代化社會中處於弱勢,許多人驚嘆壯麗的自然景色和宗族宗教下的精神文明時,卻忽略了經濟貧窮、教育落後造成的邊緣化。

“殺馬特”的丁真,不過是這片廣袤大地上普通的農村小夥子,將快手同城定位在任意壹個小鎮,抨擊“非主流”的年輕人便能立刻找到自己的邊緣地位。

中國經營網報道《發現丁真》的文章中提到,丁真突然走紅之後幾天裏,當地縣委與旅投公司忙碌如熱鍋上的螞蟻,他們不想讓這波熱潮隨來隨去,隨即拍板決定讓丁真代表理塘,開始了理塘雪域風光的旅遊宣傳。

丁真所被外界否定的不完美,也是康巴的代表。理塘從極度貧困到實現脫貧摘帽,從信息封閉的高山到公路通達的農村、旅遊發展縣。

▲四川在線

五年的扶貧攻堅戰也使涼山發生了深刻巨變,“懸崖村”、上學難等符號不再,慈善生意留下的滿目瘡痍慢慢被修復。

珍貴的不只是丁真,是為扶貧出策堅守的基層幹部,是拋棄偏見地看待非主流。

?以上許多觀點由閱讀《我的涼山兄弟》有感,可能因為閱讀匆忙,覺得書的收尾很倉促,在對地方醫療與汙名化、全球化的聯系方面都只是簡單敘述;作者在後記中對涼山家支、彜家文化的存亡持悲觀態度——“壹些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誠然許多學者喜歡對迅速發展的社會提出質疑、否定,就當是我站在相對於『後記』完成時間更未來的今天,因此看到了發展而不同意消亡的說法。扶貧搬遷、新農村的建設無法讓壹個民族文化迅速消亡,發生壹些改變、適應、再創造,這是文化得以延續傳承的原因吧。

?堅固的東西難以煙消雲散,珍貴的文化總會歷久彌新。

  • 上一篇: 熱度背面是高山民族的邊緣化
  • 下一篇:部門停電應急預案模板(8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