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簡述壹個有關河南的歷史故事(含成語故事)

簡述壹個有關河南的歷史故事(含成語故事)

神龍文化:神龍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貴的象征。

河南是龍的故鄉。

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壹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壹次大融合;被稱為又壹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壹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壹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

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壹龍”;在“華夏第壹都”偃師二裏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等等。

漢字文化: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誌,並對朝鮮、韓國、日本等國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連續4000多年的漢字文化史,可以說就是壹部中原漢字史,漢字的產生及其每壹個重要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中原大地上。

黃帝時代倉頡造字、安陽甲骨文出土,上蔡人李斯幫助秦始皇“書同文”、制定規範書寫“小篆”,漯河人許慎編寫世界第壹部字典、歸納漢字生成規律、統壹字義解析的,他在家鄉完成了《說文解字》這部漢文字學巨著;至今我們還在使用的規範性字體“宋體”字產生在河南開封,著名的活字印刷術也發明於這裏。

姓氏文化:河南是中華姓氏的搖籃,《中華姓氏大典》中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在當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華四大姓,還是林、陳、鄭、黃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

近年來,河南以“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為主題舉辦姓氏文化節,得到了海內外的廣泛認可與響應,在全球華人中掀起了尋根、朝覲、拜祖的熱潮。

農耕文化:農業最早是在中原地區興起來的。

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

裴李崗文化有關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早期農耕文化的發達提供了實物證據。

商業文化:中國商人、商業和商業文化的起源在商丘,中原地區產生了中華商業文化的許多第壹。

商代的商丘人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是第壹個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鼻祖。

第壹個儒商河南浚縣人子貢,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

第壹個熱心公益事業而被後人稱為商聖的南陽人範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之後,悄然引退,把才能用於經商。

第壹個愛國商人新鄭市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了秦師入侵,以自己的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

中國歷史上第壹批職業商人誕生於西周時期的洛陽,第壹個由 *** 頒布的保護商人利益的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新鄭,以“城門之征”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征收發生在春秋時期的商丘,第壹個有戰略思路的產業商人為東周時洛陽人白圭,第壹個商業理論家是今商丘人計然,最早的商家訴訟條例發生在春秋時的鄭國即今鄭州,第壹個重商理論的倡導者為西漢洛陽人桑弘羊,唐代洛陽城內的管理市場的“三市之長”是最早的“市長”。

世界上第壹座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就北宋汴京(今開封),人口150多萬,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這壹盛況的真實寫照。

清代鞏義康百萬家族,寫下了“富過十二代、歷經400年而不敗”的商業神話。

思想文化:伏羲演八卦,周文王作《易經》,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動區域主要在河南。

老子、莊子分別寫成了影響深遠的《道德經》和《莊子》。

法家韓非、商鞅、申不害,墨家墨子,縱橫家蘇秦、張儀,兵家吳起,雜家呂不韋,東漢王充在洛陽著作《論衡》是壹部唯物主義哲學巨著。

中原思想文化傳達著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學。

科技文化:四大發明,在中原孕育而發明。

安陽“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東漢杜詩發明的“水排”鼓風技術,較歐洲早1000余年。

《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國畫”,距今已有6000年歷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67件不可移動文物之首。

“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馳名中外,代表了歷史上瓷器制作技術的最高水平。

“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西方早1700年;創立的“渾天說”。

唐代僧壹行,不僅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時器,而且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觀點。

中醫文化:中原醫學文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國粹。

黃帝被後人公認為中醫藥的創始人,戰國時期編著的《黃帝內經》至今仍是中醫學工作者必讀的指導性醫學著作。

東漢南陽人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六經辨證的理論體系,是我國第壹部理、法、方、藥兼備的中醫經典專著,被譽為“中國醫方之祖”。

中原中醫藥大師薈萃。

詩文文化: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

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河南篇目作品100多篇占三分之壹之多。

歷史上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左思《三都賦》創造了“洛陽紙貴”的佳話。

唐代三大詩人河南有其二,“詩聖”杜甫、詩人白居易。

“賈誼、阮瑀、應玚、謝靈運、江淹、韓愈、岑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詩詞明星燦若星河。

武術文化:武術文化又稱功夫文化。

中原武術文化技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術在中國武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傳奇,幫助戚繼光抗倭立功的光輝業績,使少林寺遐邇聞名。

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文化的又壹重要流派,以剛柔並濟為特征,以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為主旨,推廣至五大洲。

中原功夫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少林寺》、《太極宗師》家喻戶曉,電影《少林寺》被先後數次拍攝制作,如1976年邵氏兄弟出品、1982年李連傑主演、2011年劉德華成龍主演,皆取得不錯的票房;少林功夫秀,近年來頻繁亮相國際重要舞臺,如國慶60周年慶典、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等。

民俗文化:百家衣和百家飯是河南的風俗文化之壹。

百家衣是嬰兒服的壹種,由壹百個家庭貢獻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

  • 上一篇:白酒打開後能保存多久
  • 下一篇:壹本給三十歲女人的勵誌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