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簡述歌劇的發展歷程(西方音樂)

簡述歌劇的發展歷程(西方音樂)

人類已經邁入壹個新的世紀。

回顧過去百年來的西方音樂,在整個西方歷史發展中,它究竟起了什麽作用?有什麽意義?得失如何?這些問題也許幾十年後回過頭來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

即便是現在,我們也能從回顧中提出壹些問題來加以探討,以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和借鑒西方音樂。

(壹)

1909年在20世紀音樂史中或許是很重要的壹年。

那年8月,勛伯格完成了他第壹首無調性作品《鋼琴曲三首》(op.11)。

無調性音樂語言顯得誇張、怪誕,是與世紀初流行於德奧的表現主義流派相聯系的。

表現主義者面對黑暗現實,用極端主觀的方式,把內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新音樂的實驗非但沒有降溫,反而愈演愈烈。

不僅流派繁多、風格各異,參與人數亦大為增加。

1945年以前,進行音樂實驗的只是少數作曲家;1945年以後,繼續按照傳統風格寫作的作曲家成為少數,出現了壹大批以進行各種音樂實驗聞名於世的作曲家,如梅西安、布列茲、施托克豪森、凱奇、盧托斯拉夫斯基、潘德雷茨基、諾諾、亨策、利蓋蒂、吉納斯特拉、貝裏奧、克拉姆等。

他們離開19世紀浪漫主義傳統已經很遠,卻代表了西方音樂發展的主流。

在這紛繁雜多的現象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出,戰後的新音樂主要集中(不是惟有)表現在下列四個方面:

1.序

(三)

對於"新音樂"的各種看法,可以大致歸納如下:

1.新音樂最終是會被接受的,只是時間而已。

就像西方歷史上中世紀的"新藝術"(Arsnova)、文藝復興時期的"新音樂"(NuoveMusiche)、古典主義早期的"華麗風格"(goutgalant)壹樣,壹開始,也不被普遍接受,但逐漸地,它們就站住腳了。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從壹個音樂時代轉向另壹個時代,總是伴隨著進步人士的主張和保守陣營的反對意見。

"當蒙特威爾第從文藝復興時期風格逐漸向早期巴洛克風格發展時,當時的評論家對於他使用沒有預備的不協和音,就發出警告,認為這是壹種"最危險的革

(四)

70年代以來,嚴格地說,60年代末以來,作曲家們很少再固守什麽教條,忠實於某壹特定流派,達姆施塔特(暑期班)獨領 *** 的時代過去了。

不少作曲家繼續運用以往的音樂語言寫作,各種流派和風格仍然存在。

與此同時,出現了新的動向,即壹定程度的所謂"回歸"現象,傳統又受到重視。

例如,50年代時,威伯恩是那麽受人推崇,而同屬新維也納樂派的貝爾格卻因為他的作品更多的結合了19世紀浪漫主義傳統而顯得"陳舊",如今,當傳統再次受到重視的時候,貝爾格又變得"新鮮"起來;美國作曲家巴伯,曾被認為是壹位守舊的浪漫派,如今,也被當作"先知"受到重新評價

歌劇起源於巴洛克時期(1066-1750),他的發源地是意大利所以當時的歌劇主要以歐洲歌劇為代表,壹般認為歐洲歌劇產生於16世紀末。

第壹部被西方公認的歌劇,是在人文主義影響下,在1599年由佩裏創作的《達夫尼》但是最後由於樂曲丟失 也有人把佩裏在1600年為慶祝亨利四世婚儀而寫的《優麗狄茜》做為最早的壹部西洋歌劇。

由於公眾對歌劇的歡迎,1637年威尼斯創設了世界上第壹座歌劇院。

不過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歌劇是1607年蒙特維爾第創作的《奧菲歐》作者運用了相當近代化的管弦樂隊為戲劇配樂,用不諧和音烘托氣氛和展現矛盾。

在他的歌劇裏,獨唱,重唱、管弦隊和舞蹈綜合在壹起為劇情服務。

並為次種歌劇的體裁起了奠基性作用 ,所以蒙特威爾第被譽為“近代歌劇之父。

再次同時威尼斯歌劇學派正式興起。

並在1637年威尼斯開放了第壹家公***歌劇院—聖卡西亞諾劇院,使得這門藝術走出了少數貴族門檻。

進入了平民的生活當中,從此歌劇被搬上大舞臺,讓更多的人去接觸和了解他,並有了他自己獨特的發展空間。

同時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裏,威尼斯前後開放了十幾家歌劇院,為歌劇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平臺和空間,也預示著歌劇愛好者之多,他已是世界人民正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了,所以當時有壹大批有才華的作曲家拼命的創造歌劇,比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

這樣為世界歌劇的發展有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當時的劇院雖然比較奢華但是開始運用燈光和道具,在壹定程度上使歌劇院正式成型並更好的為歌劇的發展所服務。

在此同時的17世紀中期,出現了以A·斯卡拉蒂為代表的那不勒斯學派,並統治了意大利樂壇和歐洲舞臺近壹百年。

這個樂派特別註重在歌劇中發揮人聲美的作用,使聲樂獨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強了歌劇的主調風格。

當時的詠嘆調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復三段體形式,在第三段重復第壹段音樂材料時,歌唱者可以隨意炫耀自己的歌喉,在重視人聲的同時,也重視器樂的獨立表現,根據劇情給於相同的配樂,並首創了歌劇啟幕前的器樂合奏—序曲由快—慢—快三部分組成。

他樹立的這種歌劇典範形式,被稱為意大利正歌劇(opera seria)。

但是由於過分對人聲的表現,歌劇本身空洞單調,形式趨忽略內容的傾向,所以最終走向了衰敗。

至於羅馬歌劇,由於處於羅馬教廷的心臟地帶,教會的保守勢力對其百般迫害,最終地內禁演歌劇,從此羅馬歌劇也壹蹶不振。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歌劇將沒落將在世間消失,而是歌劇又以最新的新式最適合當時社會潮流的新新式依然屹立與世界藝術之林。

就在意大利正歌劇和羅馬歌劇衰落的同時具有民族性質的歌劇興起,如在德國和奧地利,湧現出了壹批歌劇作家,如莫劄特、韓德爾、貝多芬等,主要作品有《魔笛》、《費加洛婚禮》、《唐璜》、《費德裏奧》《月球上的世界》等不朽之作。

在英國也出現了向《狄多和伊尼阿斯》和《乞丐歌劇》的優秀歌劇,特別在法國出現了向古諾、比才、托馬、馬斯奈(Jules Masse)、德布西、拉威爾等優秀的作曲家。

同時興起了喜歌劇和大歌劇 並留下了永遠不朽的《鄉村蔔者》 《塞爾維亞的理發師》和《安娜.波蓮》等讓世人驚嘆的作品。

這壹切都為歌劇的整體發展和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如當時法國的歌劇就加入了傳統的宮廷藝術---芭蕾舞,這在壹定程度上豐富了歌劇同時也給歌劇註入了新活力。

就在意大利正歌劇和羅馬歌劇衰落的同時,歌劇這門古老的藝術也經過百年的發展了,其中壹些華而不實的弊病逐步顯露出來。

歌劇在100年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的審美也在這百年裏起了變化有了提升,所以以往那些不變的故事在沒法留住觀眾的眼球了,歌劇急切的需要做出改革,所以壹些有識士開始了改革的嘗試。

拉摩算是改革的先行者,而最徹底、影響最深遠的是格魯克的歌劇改革。

他的主旨是:“質樸和真實是壹切藝術美的偉大原泉,在次基礎上各地也在對歌劇悄然的做出改革,壹些有才華的作曲家也在嘗試著對歌劇作品的新新式進行創作。

同時格魯克對老式歌劇做出了大膽的改革,刪除了很多不利歌劇表現的東西,使當時改革後的歌劇為之壹新,並影響了整個19世紀的歌劇發展,其中羅西尼、瓦格納等作曲家壹直在此影響和啟蒙下進行著創作和發展。

此後在歌劇藝術的舞臺上有湧現出了很多有貢獻的作家如威爾第和普契尼等,他們用他們特有的才華對歌劇進行了不同的改革,使之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歌劇從起源到現在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新式繁多大小不壹,他的發展歷程是坎坷的,但是他給人類帶來的是無盡的精神享受,雖然在當今社會中各種新型藝術對歌劇的沖擊很大,歌劇的愛好者也在越來越少,但是我還是相信歌劇還會以他獨有的魅力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並重新占據每個懂音樂和愛音樂人的心。

  • 上一篇:程序員必須知道的HTML常用代碼有哪些
  • 下一篇:純化水的功效與作用,純化水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