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紀小嵐與劉羅鍋是壹個人嗎?

紀小嵐與劉羅鍋是壹個人嗎?

不是壹個人。劉比紀大五歲。

紀昀

●紀昀

紀昀(1724-1805)字曉嵐,壹字春帆,晚號石雲,觀弈道人。又因其北京虎坊橋寓所有壹巨大太湖石,故又稱孤石老人。清直隸河間府獻縣(今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人。其高祖紀坤,字厚齋,系明末人。能文,著有《花王閣剩稿》。其父紀容舒,字遲叟,清康熙五十二年思科進士,曾供職刑部和戶部,做過雲南姚安知府,和故稱姚安公。鞽有《唐韻考》、《杜律疏》、《玉臺新詠考異》等。容舒凡三娶,原配安太夫人生卓(字晴湖)繼朽張太夫人無出,又繼配張太夫人之妹生前不見古人逝於清仁宗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終年八十二歲。死後葬於崔爾莊南,北村。其妻馬夫人,***有四子三女:長子汝佶。乾隆乙酉舉人,早逝,有《半舫詩鈔》留世;次子汝傳,曾任九江府通判和江寧府同知;三子汝似,曾任廣東縣丞;四子汝億。長女嫁兩淮鹽運使盧見曾(雅雨)之孫盧蔭文(舉人);次女嫁內閣中書,軍機章京袁煦;三女許婚戈源之子,年十歲未嫁而死。另有壹孫十壹人,其孫紀樹馨,蔭生,官弄部雲南司郎中,宜昌府知府。

紀昀二十四歲時,考中順天鄉試第壹名舉人,三十壹歲中進士。他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勤奮好學。博古通今。正如自謂的“抽黃對白、恒徹夜構思,以文章與天下相馳騁。”他襟懷夷曠,機智詼諧,常常出語驚人,妙趣橫生,盛名當世。很得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賞識。他終身功名事業,充滿艱難曲折,在居官五十多載中,曾任山西鄉試正考官、公試同考官視學福建,主持閩省院試。又遷任侍讀學士、兵部侍郎、左都禦史、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直至協辦大學士,加入太子少保,管國子監事。

乾隆三十七年開四庫全書館,紀昀受命為總纂官。此項工作先後歷時十九年,終於總纂完成了巨著《四庫全書》。該書分經、史、子、集四部七萬九千九百三十七卷,抄寫七部,藏於文淵、文溯、文源、文津、文匯、文宗、文瀾七閣。此書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在總纂該書過程中,他還用了八年時間,為該書所括的壹萬余部書籍,精心撰寫了二百卷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被我國著名文藝評論家孫犁贊為“這是壹部非常偉大的學術著。”

除此這外還撰寫了《[u微草堂筆記[/、《[u庫全書簡明目錄[/、三十二卷《紀文達公遺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詩賦)、十卷《評文心雕龍》、六十三卷《歷代職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紀略》、《鏡煙堂十種》《畿輔通誌》、《沈氏四聲考》二鄭、《唐人詩律說》壹冊、《才調集》、《瀛奎律髓》評、《李義山詩》、《陳後山集鈔》二十壹卷、《張為主客圖》《史氏風雅遺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紀氏家譜》等。他還參與編?⑵賴閆淥?恍┦榧?膊斡肓肆磽庖恍┕偈櫚淖胄蕖?

總之,紀昀壹生才華和學術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給自己寫過壹道詞,其中兩句:“浮沈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就是他壹生真實的寫照。紀昀不僅在清代被公認為文壇泰鬥,學界領袖,壹代文學宗師,就是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壹位少見的文化巨人。

●紀昀

紀昀(1724~1805)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壹字春帆。直隸?a target=_blank href=/view/18876.htm>url]河北)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死後謚文達。

紀昀學問淵博,長於考證訓詁。乾隆間輯修《四庫全書》,他任總纂官,並主持寫定《四庫全書總目》200 卷,論述各書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為代表清代目錄學成就的巨著。

紀昀的詩文中,多應制奉和、歌功頌德之作,屬於典型的" 廊廟文學".少數述懷、紀行詩歌尚清新可誦。《烏魯木齊雜詩》160 首,是紀昀謫戍烏魯木齊兩年後被召還時於歸途所作,記述當地風土人物,比較廣泛地反映了新疆的社會情況,聲調流美,富歌謠風味,在內容和藝術上都有壹些特色。

紀昀對於文學的批評,主要見於《四庫全書總目》與若幹書序(如《愛鼎堂遺集序》、《香亭文稿序》、《雲林詩鈔序》、《田侯松巖詩序》、《挹綠軒詩集序》、《四百三十二峰詩鈔序》等),另有《《文心雕龍》》評和《李義山詩集》評。他的文藝批評標準,雖仍不脫" 發乎情止乎禮義" 的儒家傳統見解,但不甚拘泥,較為通達。

承認" 文章格律與世俱變" ," 詩日變而日新" ,認為文學的演變取決於" 氣運" 和" 風尚" ,強調後代文學對於前代文學既應有" 擬議" 又要有" 變化".在藝術風格上,肯定" 流派" ,而反對" 門戶" ,反對" 舍是非而爭勝負" 的朋黨之習。紀昀晚年主持科舉會試時,曾以文學史與文學批評內容出題策士,實為創格。

紀昀在創作上的主要成就,表現於筆記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這部書包括《灤陽消夏錄》6 卷,《如是我聞》、《槐西雜誌》、《姑妄聽之》各4 卷,《灤陽續錄》6 卷,***24卷(筆記1000余則),是他晚年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嘉慶五年他的門人盛時彥合刊印行,總名《閱微草堂筆記五種》,後通稱《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取法六朝筆記小說而有所發展變化:內容雜博,較多涉及世態,而不局限於誌怪,敘述故事簡明質樸而又富於理趣。就思想內容看,雖從" 有益於勸懲" 出發,盛談因果報應,宣揚封建倫理道德,有大量糟粕,但也不乏可取之處。作者反對宋儒空談性理、苛察不情,對道學家的泥古不化、偽言卑行,多所諷刺揶揄,如卷二記遊僧戲塾師,卷三記老儒賄盜鬧宅和劉羽沖事,卷四記武邑某公事,卷二十壹記兩曾伯祖事。對世態人情的澆薄詐偽也時有揭露。寫鬼狐情事多具寓言意味,幾則不怕鬼的故事,如卷壹" 曹司農竹虛言" ,卷六記許南金事,卷二十三" 戴東原言" ,頗堪稱道。作者反對為富不仁,反對淩虐奴仆,對下層人民的反抗、復仇行動表現出壹定的容忍和同情,如卷十六記童養媳逃亡、卷十七" 周景垣前輩言" 、卷十八記妓女戲富室糶谷。滄州" 老河兵"(卷十六),徽州" 唐打獵" (卷十壹)等故事,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正直、純樸和智慧,尤屬佳品。

在藝術上,文筆簡約精粹,不冗不滯,敘事委曲周至,說理明暢透辟,有些故事稱得上是意味雋永的小品;缺點是議論較多,有時也不盡恰當。此外,評詩文,談考證,記掌故,敘風習,也有不少較為通達的見解和可供參考的材料。

《閱微草堂筆記》,在中國古代筆記小說中,不失為具有特色的作品。魯迅評論說:" 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中國小說史略》)

紀昀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詩文各16卷。

/view/4683.html

/view/329875.htm

劉羅鍋

劉羅鍋字劉墉,清朝人,祖籍現山東高密人。

1、劉墉死後謚號“文清”,因此其清官的形象基本上無可置疑。

2、劉墉乃是乾隆朝進士,但是中進士前從未考過秀才、舉人。我們都知道,科舉取士是按照童生、秀才、舉人、進士這樣壹級壹級逐級考取的,劉墉之所以能夠直接考進士乃因為其家時代為官,自己是高幹子弟的緣故。

3、劉墉書法乃是壹絕,是清朝四大書法家之壹。

4、劉墉出身書香官宦之家,其家從1652年-1812年***160年間,男丁***90余人,其中11人中過進士,35人中過舉人,有功名者合計46人。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清朝的進士是非常難考的,中進士人數最少的壹次全國不過89人,最多的壹次也不過360余人。像山西整個清朝只出過壹個進士就是王傑。這從壹個側面也反映了劉墉家在清朝的興盛。

5、劉墉家從政的頂峰是在其父親劉統勛。劉統勛是乾隆中前期最為倚重的大臣之壹,他曾同時擔任工部、吏部、刑部三部尚書及尚書房總師傅(即尚書們的頭)、東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軍機大臣,他同時擔任的重要職位之多只有乾隆後期的和紳能與之相比。乾隆對劉統勛極為信任,信任程度不亞與其後的和紳。劉統勛壹生清正廉明、剛正不阿、鞠躬盡瘁、兢兢業業,1774年,他病逝於上朝的途中,乾隆帝親往其家吊唁,其轎到了劉統勛家門前,因為門太小竟不能入,可見劉統勛的廉潔。乾隆回宮途中傷心竟至黯然落淚,嘆道統勛壹死朕失壹股肱。劉統勛身後謚號“文正”,這個謚號是極高的榮譽,整個清朝只有8個大臣死後獲此殊榮,劉統勛是第二個獲得這個謚號的大臣,第壹個是康熙朝的於成龍。

6、劉墉極有文采,他中進士的時候曾有大臣建議點他的狀元,後來因為劉統勛阻攔乃止。

7、清朝並未設宰相壹職,終劉墉壹生始終未能進入權利的核心層--軍機處。因此宰相劉羅鍋中的宰相二字值得商榷。

8、劉墉雖是壹個清官,但是講到正直卻遠不及乃父,實際上中後期的劉墉相當油滑。而且現實中的劉墉也並未象電視劇裏所描述的那樣與文字獄抗爭,甚至他還是兩起文字獄的始作俑者(按照當時的大清律,這兩起事件中也確實有禁忌語言和立意,倒也不是劉墉無中生有)。因此可以說劉墉忠於職守,盡心盡力,是個忠臣,也可以說劉墉兩袖清風,是個清官。但真說到正直實不及他的父親劉統勛,甚至也不如他的祖父劉棨。所以他死後的謚號只是“文清”,而不像他父親那樣得到了“文正”的最高評價。

9、據史學家考證,劉墉其人生性詼諧幽默,與和紳同朝為官20年,又比和紳大30歲,因此要說他偶爾和和紳開開玩笑讓和紳有點下不來臺應當有之。但如果說劉墉與大貪官和紳為敵、鬥智鬥勇則就是小說家杜撰了,因為劉墉壹則不具備這個實力,二則也不符合他的個性。

10、劉墉其實並非生來羅鍋。其劉羅鍋的叫法其實是嘉慶朝的時候,當時劉墉80多歲了,人老了背也駝了,嘉慶帝開玩笑的稱其為劉駝子,自此才有了劉羅鍋的稱號。

呼~總算寫完了,這個劉墉可能和大家心目中的宰相劉羅鍋大相徑庭,但是歷史就是歷史,這就是真實的劉羅鍋。要說起來倒是他的父親劉統勛更讓人崇敬。不過,這樣的人物其實才是有血有肉、真實的人物,不要說古代,就說現代中國的政壇中不也只是周總理才具有那麽令人折服的偉大人格和魅力麽?這也是說,現實中真正的大賢的確是曠世難求!

  • 上一篇:1982年,她挖出67981銀元,價值上億,卻無償上交。目前情況如何?
  • 下一篇:9月10銀品牌維修內容清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