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壹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余,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譯文:
趙孝成王立七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趙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並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麽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麽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 壹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壹定就是他呀”。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麽?”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壹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壹個敢擡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裏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壹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後,把原有的規章制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饑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鬥,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敗,幾十萬大軍於是投降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趙國前後損失***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有壹年多,趙國幾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國、魏國軍隊來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王也由於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終於沒有株連她。
2. 紙上談兵文言文翻譯原文
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壹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趙括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余,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譯文
趙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 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趙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並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麽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麽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 壹定讓他為將, 使趙軍失敗的壹定就是他呀”。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麽?”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壹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壹個敢擡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裏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壹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後,把原有的規章制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饑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鬥,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敗,幾十萬大軍於是投降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趙國前後損失***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有壹年多,趙國幾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國、魏國軍隊來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王也由於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終於沒有株連她。
3. 《趙括紙上談兵》原文加翻譯求大神幫助語文原文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譯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兵事,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談論兵事,趙奢都難不倒他,但是並不稱贊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地方,而趙括太輕率的討論它了.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壹定要讓他當將軍,使趙軍失敗的人壹定是趙括自己.” ,趙括將要出發,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壹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後,全部改變了原有的紀律和規定,輕率的任用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後,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打敗撤退,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壹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統壹.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饑餓,趙括親自指揮精兵搏戰,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數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他們活埋了.。
4. 紙上談兵,誰幫我翻譯壹下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
他有壹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壹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
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
5. 《紙上談兵》原文及翻譯文言原文: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
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耳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 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壹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
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
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史記》) 參考譯文: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
(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
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壹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麽毀掉趙國軍隊的壹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
等到趙括(被拜為大將)即將出兵的時候,他的母親上書告訴趙王說:“趙括(這個人)不可以讓他當大將。”趙王說:“為什麽?”(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 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壹天起,就不再過問家裏的事。
現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擡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裏,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 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趙王說:“老太太妳的意見還是先放在壹邊吧,我已經打定主意了。”趙括的母親於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麽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了她。
趙括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後,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並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的士氣大亂。
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饑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擴展資料:
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然而戰國時並沒有紙,最原始的紙誕生於西漢 ,晚於春秋。
故紙上談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記》,亦非司馬遷。 人物介紹: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
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於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 趙括壹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起進攻。
秦將白起分兵兩路:壹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壹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 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四十余萬趙兵盡降,後被秦軍坑殺。
歷史評價: 藺相如:“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趙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母:“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壹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
父子異誌,願王勿遣。” 司馬遷《史記》:“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徐鈞:“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未精。壹敗誰能逃母料,可憐四十萬蒼生。”
6. 秦與趙兵相距長平長平之戰遺址趙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軍伐韓野王。
野王降秦,上黨道絕,韓國上下大為恐慌,議獻上黨以息秦兵,郡守馮亭不願入秦,遂派使者向趙請降,趙王欣然接受上黨。秦君震怒,命左庶長王龁率軍再攻上黨,趙遂命廉頗率軍赴援,與秦軍相持於長平。
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間於趙,七月,趙人換將,以趙括代廉頗出戰,大敗,趙卒被坑四十萬。此戰被認為是戰國形勢的轉折點。
此後,諸國均不再有對抗秦軍的實力,秦統壹中國的戰爭從而只剩下時間問題。 《孟子·離婁》描繪戰國時期的戰爭場面是:“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
縱觀烽火連天、刀光劍影的270年戰國歷史,可知這番話並沒有誇張的成分。當然,就戰爭規模之大,殺傷程度之烈而言,在當時的眾多戰爭中,沒有比秦、趙長平之戰更為驚心動魄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