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寺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北部,距韶關市區50公裏。雲門寺,創建於五代以後的唐朝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是禪宗五派之壹慧能的弟子燕文禪師創立的雲門派的發源地。到清朝末年,寺廟幾乎荒廢。1943年冬,剛剛完成南華寺重建的著名高僧許雲,前往雲門寺主持寺廟重建工作。歷時九年,建殿180座,新造像80余尊,復興雲門宗親風範。1983年,雲門寺、南華寺也被定為全國重點寺廟。
由於雲門寺在文革中遭到嚴重破壞,1984年,在政府的支持和海內外信眾的資助下,雲門寺再次得到大規模的重建。雲門寺修復後,主要建築有天王殿、聖雄殿、法堂、藏經殿、客堂、鐘樓、功德殿、鼓樓、伽藍殿、延壽殿、祠堂、禪堂,以及新建的虛雲僧紀念館、佛塔、山門、佛經流通處、涼亭等。,其中佛像是在聖雄寶殿塑造的。四壁鑲嵌的大型彩繪瓷佛面,下有十八羅漢,上有二十四神,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十分罕見。雲門學園* * *修復重建2600多平方米,新建9800多平方米。此次重建後,雲門寺占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余米。其門、堂、廳、屋等風格獨特。寺內設有佛學院,為佛教事業培養了壹批批高素質人才。
雲門寺有虛雲紀念館和佛塔。後山是桂花潭的著名景點,瀑布直瀉數十米懸崖上的深潭。水池周圍的山坡上長滿了桂花樹。八九月,滿山桂花香,令人陶醉。雲門學園裏新建的山碑廣場,高12米。山門內墻上有壹些重要的石碑,如南漢大寶元年(958)的“達汗韶州雲門廣泰寺匡真法師真跡碑”,是珍貴的佛教文物。離寺廟半裏遠的地方,有海會塔,周圍有幾十個大殿和房子,可以容納100人。現在這裏是女性學習的地方。後山新修了壹座許雲和尚的紀念堂和佛塔,林泉清幽,可供和尚閉門念經。寺前有觀音山、桂花潭景區,有桂花潮、米石、酒仙巖、慈悲峰、鐵骨山等景點,泉水飛瀑,怪石嶙峋,桂花飄香,景色秀麗。【編者按】浙江紹興千年古剎雲門寺的佛教文化,始於東漢建寧(168 -172),經利益國僧人安世高廣為流傳。經過三國西晉的初步傳播,從東晉南北朝壹直延續到隋唐、宋元、明清。這裏古剎眾多,門派宗親競相說,大德高僧代代呈現,帝王將相不斷賞物送禮,詩人名士吟誦無數。厚重的佛教文化成為平水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雲門書法勝地歷來為文人所重視,景區在越南。唐代有“山必有千雲過”的感嘆。在寺廟前面,它是綠色的,它就像壹個屏幕。秋重如萬,繡如褥。若耶希繞過了門;秦王山仰面朝天。
關鍵詞:紹興雲門寺、平水雲門寺、紹興平水雲門寺、平江雲門寺、會稽雲門寺、越州雲門寺、浙江雲門寺、智勇、辯、五雲橋、五雲山、秦王山、會稽石刻、王獻之、蘭亭集序、蘭亭許繼、陸遊、王羲之、唐太宗、李世民、紹興、紹興風景區、紹興。東鄰平水鎮,南有若月溪、平江水庫、平陽寺。雲門寺位於紹興南部山區,三面青山環繞,坐落在壹條長約兩裏的狹長山谷中。這裏有壹個幽雅的佛教景區,氣候宜人,山川秀美,林泉秀麗。
雲門寺始建於東晉藝兮三年(公元407年)。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可謂中國最古老的古剎之壹。據史書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隱居於此。雲門寺原為中書令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的故居。據說王獻之曾經放棄他的房子作為寺廟。安帝藝兮三年(407),秦王山麓王獻之家的屋頂上突然出現了壹朵五彩祥雲。王獻之向皇帝報告了這件事。晉帝得知舊居被聖旨重修為“雲門寺”後,將門前的石橋改名為“五雲橋”,高僧絲路就住在裏面。朱發匡和朱先後招募了它。明萬歷年間十六卷本《會稽誌》於吉著《雲門寺紀》雲:“寺中書令王獻之舊居”。
雲門寺也是紹興除蘭亭之外最著名的書法勝地,中國書法史上的許多名人軼事都與此有關。雲門寺的前身是王獻之的舊居,相傳王獻之隱居練字。“天下第壹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帖》也在雲門寺長期保存。王羲之第七代孫南朝禪師智勇在寺中30年,留下了壹道鐵檻、壹座筆墓和他的侄子慧心,慧心曾在此出家。叔侄兩人都是書法家,深受梁武帝的尊敬。因齊永寺僧人智勇、慧心(兩人均有封號),雲門寺壹度改名為“永心寺”。相傳王羲之墓就在附近。以前和尚智勇和慧心搬到雲門附近掃墓。智勇有兩個徒弟,壹個叫誌國,壹個叫蔡卞,都是他書法的傳人。智慧勝於藍色。楊迪皇帝曾對智勇說:“僧(意為智勇)得右軍之肉,智得右軍之骨。”當時要書的人多,戶戶限穿。智勇身後,王的傳家寶《蘭亭帖》原件被收藏,結果被唐太宗派遣的禦史在此雲門寺收入囊中。唐高宗二年(675年)三月初三,初唐四傑之首王波在雲門寺主持了壹次修復活動,模仿王羲之的《蘭亭雅集》,還寫了壹篇《修復序》,其中記敘部分寫道:“次年春三月,在供奉的山亭裏也進行了修復。”景色纏綿,我迷上了郊外。壹片片仙雲忽遠忽近,生於疏林。雜草會生長,不只是桃溪。晚鳥飛來飛去,有壹個山谷的鶯。王到處都是綠草如茵。中通方圓,家家綠。“雲門寺內有許多與上述人員有關的建築和設施,如供山亭、供筆倉、智勇鐵檻、退休智勇筆墓、鑒別塔和陸遊年輕時就讀的雲門草堂等。可惜的是,隨著整個古廟的倒塌,它們早已全部變成了歷史文物。
唐代,雲門寺高僧雲集。建於中(780-783年),佛教高僧車靈在雲門寺撰寫《法源宗》27卷,禪宗六祖慧能在草溪說雲門寺僧善方丈事務。唐會昌年間(841 ~ 846),雲門寺毀於會昌之災。當時只有壹座朝南的小廟沒有被破壞,因其得天獨厚而被視為寺廟,即光孝寺。唐玄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李保奏經觀察重建。但不是舊址,名為大中正密寺。後來在寺西建了壹個紀念館,網名寺。宋太祖幹德六年(公元968年),將其中壹部分改名為雲門寺。宋永熙三年(986),定名為永熙書院。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將“鄭彌寺”改為“淳化寺”。後周鹹德二年(955年),在正密寺石壁峰前修建了堪輿書院。宋至道二年(996年),更名為先生院。熙寧二年(1069),雲門寺舊居,名壽聖寺。那時候,雲門寺已經四分五裂。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高宗皇帝為雲門光孝寺題寫“忠義殿·小光”,中間題寫小字“賜忠義殿·小光”。光孝寺前,有壹尺多高的宋高宗題字《忠信小光殿》。寺內有托米道場,杭僧為書拍照。(另外,據說南宋鐘弦年間(1266-1274),改名為“中川光孝寺”。)寺廟廢棄了。明熙宗三年(公元1623年),福昆和尚的後人捐建舊址,集資重建,雪教和尚任住持。雲門寺舊名恢復,壹直沿用至今。崇禎十壹年(1638),會稽和尚李鴻住在雲門寺,寫了三十卷語錄。雲門寺在明末被稱為曹東中興道場。自湛然(元成)以來,雲門學派頗有影響,與林濟宗天通派相持不下。石雲門的光孝寺和先聖寺受到很大啟發,對江南是壹個很大的震動。清初,平水佛教進入高層次的理論研究,高僧、名僧層出不窮。湛然門下有時宇(方明)、三義(余明)、白銳(薛明)。當時的名師都跟隨西雲門先聖寺,如明門下的遠望網柱、中網符、明壇門下的狼亭、西天凈逃、明雪門下的百愚斷網等。,都是著名的禪宿和語錄。1586-1676年,林佶宗禪入住佛寺,下令建平陽寺,建七座亭臺樓閣,都是佛門至寶——北鬥星用鮮血寫成的。清順治十七年(1661),捐五百兩重修雲門寺塔。毀滅之後。建國初期,寺內仍有佛像和宗教活動。辛亥革命後,平水禪寺每況愈下。抗日戰爭中,平水寺被侵華日軍蹂躪,僧人四散。解放後,壹些寺院被毀,雲門寺年久失修。佛像被毀,寺舍改作他用。光孝寺現在還有壹些寺廟和碑刻。1986後,當地信教群眾集資重建,重塑佛像,恢復宗教活動。雲門寺至今仍有明代的紀念館。至今平水還保留著雲門寺的壹部分。
歷史上的雲門寺規模非常宏大。雲門寺全盛時期非常繁忙,陸遊在《雲門壽生院》中寫道:“雲門寺自晉唐以來,名滿天下。老人說昔日繁華時,山川溪流合,城樓重復,山石過谷(hè),金玉飛舞。住在其中的人忘記了自己的老年,住在其中的人忘記了返回。全世界的遊客都很累,他們經常迷路。雖然廟裏的人或旬月不準罵人(dí)。”由此可見當年的盛況。根據《康熙會稽縣誌》和《雲門寺圖》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進入峽谷後,首先看到壹座寫有“雲門古寺”字樣的石牌坊,然後是“卓立雲門”石牌坊、雪角塔、五雲山閣、火工塔,再走過五雲橋來到雲門寺的山門前。從圖中可以看出,雲門寺當時的廟前是壹片楓林。太陽穴兩側各有兩排長翼。寺周圍有鐵門限、西鳳閣墓、王紫荊畢卓、王紫荊山亭(書上說:唐高宗死於商元二年(675年)三月,著名文學家、“初唐四傑”之首的王波在雲門寺王紫荊山亭的蘭亭曲水中主持了“克隆”王羲之等人的盛況。)、西燕湖、白茹亭、五雲山等。此外,除主廟外,雲門寺內還有“靜觀院”(另有“靜觀院”、“知說”)、邵師專、“先生院”(雲門先生寺位於紹興城東南的於人山前)。後周鹹德二年(955),和尚姚崇在正密寺石壁峰前修建。初名先聲書院(雲門勘經書院)。宋之道二年(996年),九月,鹹聖寺改。院子後面有個太子筆倉,其實就是壹口井。到了元代,寺廟被毀。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大學士張請圓成禪師(湛然)重修山前寺廟,在法雲門開設顯聖寺。
整個寺廟依山而建,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有200多座大殿和殿宇。19 (1930)年,僧人超過200人。32年,壹些寺廟被日本侵略者燒毀。34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方丈元祥生意慘淡,舊觀難復。1949,有22個和尚。1951年,寺廟廢棄,房屋變更。)、光孝寺(光孝寺前有宋高宗書《忠義殿·小光》碑,高壹尺多。寺內有托米道場,杭僧為書拍照。門外有壹座漂亮的亭子,上面刻著唐憲的詩。寺廟前有壹座人才塔。寺內有壹座英才香榭,曾是智勇禪師的弟子們居住的地方。雲門寺鑿暗檻,才把右軍的《蘭亭序》真跡放在梁上,太宗建議蕭藝,以此為計。)、廣福園(舊居)、雅古寺等分寺。後來主寺衰落,分寺也不立為寺,如先聖寺、永熙寺、壽聖寺等。這幾大獨立寺院,加上雲門寺本身,當時被稱為“壹山四寺”、“壹主四副”或“壹書四名”。然而,在當地信眾的心目中,這些寺廟通常被視為雲門寺。此外,附近還有很多寺院和安堂。“雲門”只是壹個統稱。至宋代,雲門分為小光、先生、雍熙、普濟、明覺、雲門六寺。明萬歷《會稽誌》已出版十六年:“今雲門有六廟:小光,宦官所居;去廟裏說光復;看經院,顯聖人;無聊而興奮,庭院早而快樂;西稱普濟;在南方,明覺有自己的景點。”足見當時的盛況。
雲門寺曾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有的住持都是當時有名的高僧。比如第壹任方丈yóu,是東晉著名的高僧。隨後,法匡、朱(壹)、支遁、、洪明、、智勇、誌國、袁鑫、、、敬亭、口才、許可、禮貌、王門等。都是壹代高僧,尤其是支遁和覃逸。前者創造了“色即是空”的理論,後者創造了它。它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葛翔英才館最受學者們的歡迎。蔡卞是雲門寺的壹名律師,也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孫致用的得意弟子。他生前居住的葛翔當然受到後人的重視。葛翔的名字來自雲門獨特的香味。宋·文誌《留宿雲門寺》雲:“天香滿人間。”孫渺《賞壹萬,賀九霄,歸門下溪》說:“天香滿袖。”孟浩然《遊雲門寺詩》雲:“香界休在亭中。”孫渺《留宿雲門寺亭》雲:“葛翔東山腳下,煙火外靜。”孫渺住在葛翔大院而不是燕東院,應該從心理上考慮。(據玄宗中晚年浙東觀察家包利到雲門,住在葛翔大院,留下了《素雲門·葛翔大院》這首詩。)蘭亭序就藏在這個葛翔的梁檻上,詩人應該向它致敬。另壹個“客棧”應該是東招待所,即延東樓和雲門寺接待樓。蕭藝受唐太宗委托來雲門騙取《蘭亭序》時就住在這裏。蕭藝有詩《素雲門東客館》。詩人初到雲門,就用這首詩結交有眼光的人才,贏得他們的好感。歷史上,雲門寺也與海外佛教高僧有過交往。如方丈杉木創始人(原名段蘭公)赴日弘法30年,為中日佛教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基礎。
雲門寺在我國歷史上曾經赫赫有名,歷代皇帝都非常重視這座寺廟。皇帝如晉安皇帝、梁武帝、唐太宗、吳越王、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清順治、康熙、乾隆等。都對雲門寺給予了高度關註,或給予封號、碑塔,或各種獎勵。
“十峰古遊,入雲門之路陡如梯。細膩漸分秦王陵,冷音猶入若夷西。”雲門寺作為壹個林泉秀美、環境幽靜的寺廟叢林,尤其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的山水欣賞對象。歷代許多著名詩人、文人、佛教高僧也來此居住、拜師。晉朝以後,許多詩人都不去了。例如,在六朝和宋代,謝和他的弟弟,稱他為謝和謝,曾在劃船,並在景山太子閣寫詩。《謝靈運與慧蓮對聯,刻於樹邊(孤池)》(《嘉泰會稽誌》卷十)。南朝詩人王績雖然只寫了兩首詩,卻也寫出了千古絕句“蟬枯林更靜,音宮山更幽”。梁朝時,何隱曾“居若野山雲門寺”(《嘉泰會稽誌》卷十四)。鴻雁和尚曾在此駐足,寫下著名詩句《雲門寺》。六朝是如此的浪漫。唐代詩人孟浩然、白居易、李白(據我壹生壹個不變的習慣,李太白四遊浙江,三上天臺,在紹興壹帶留下了不少詩句,寫的都是雲門,如“玉洞尋溪入,雲門隔深嶺”)。杜甫(杜甫念念不忘青年時期的越國之行,在為朋友作詩時,居然發出了“和尚看少年,雲門寺妳若在西野,我獨在泥淖,鞋襪從此起”的感嘆。)、杜牧、宋(宋,初唐詩人,開創了越南唐詩的浪漫主義風格)。、崔豪、方幹(錢)、、、秦部、元稹(zhěn)、劉長卿、魏、、(王波,初唐四傑之壹,永春元年(692),率浙東詩人耕雲門太子景山亭,雲門獻山亭耕序。也許是王波還意猶未盡,於是在同年秋又練了壹遍,在越州寫了《秋夜宴亭序》,然後就有了大理浙東合唱團(57位詩人)。、王維、、袁、、白天樂、等。到了北宋,雲門文人依然重視。宋代的文豪,如範仲淹、陸遊、蘇東坡、蘇舜欽、王安石等。對於南宋時期生活在陸遊的詩人來說,這裏甚至是更年輕的閱讀場所。陸遊在多首詩中提到雲門,並寫有《雲門壽生元記》。辛棄疾,前浙東刺史,雲門後登秦山。寫下來。劉基(劉伯溫),明朝開國軍事家(劉伯溫在明朝雲門居住多日,留下大量詩文。遊雲門姬、曾自雲峰居普濟的清源閣姬、過明覺寺歸姬神姬、姬姬靜佘姬、活水姬都寫在這裏)。、徐渭、陳洪綬(明太祖死後,陳洪綬、祁之嘉等十人在雲門寺出家,形成十人社)。、董其昌、張元疃(明代狀元,張元疃)著有《雲門誌略》五卷。)、劉、等。他們穿過美麗的若葉溪,來到雲門寺,這是佛壇和書法圈的勝地。錢起、杜甫、孫毅、包利、李米遜、於吉、金涓、王思仁等。,並留下了許多贊美雲門寺的不朽詩篇和文字。雲門寺的和尚們在寺前立了壹塊牌匾,留下了這些偉大詩人的傑作,被稱為“居裏亭”。如唐代的《修澤(十九)雲門獻山亭序》、唐代的《雲門寺詩序》、唐代宋的《雲門寺行》、宋登木的《桃山雲門行》、宋代陸遊的《壽生院》、袁雲若的《雲門集》、袁虞姬的《雲門》。雲門寺唐代,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起點,杜甫“若兮雲門寺,綠鞋布襪始”。成了永遠的絕唱。據初步統計,全唐詩中直接詠懷雲門的詩就有50多首,唐代去過雲門的詩人不計其數。雲門是越南必去的地方。據走過浙東唐詩之路的唐代詩人說,這裏有400多位名人,來雲門的人都會在這裏過夜,所以雲門是天下第壹名人客棧。
雲門寺,清凈的佛教勝地,也是讀書人研究勵誌的選擇。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宋代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年輕時曾在此刻苦讀書,留下了當年讀書的雲門草堂舊址。此外,還有幾個在中國文化史上壹直傳誦的故事,如:智勇和尚苦練書法最終成名的“還筆墓”和“鐵門檻”的故事。唐太宗欣賞王羲之的書法傑作,專門在雲門寺監督禦用謀士蕭藝誘騙和尚騙取被譽為“天下第壹行書”的《蘭亭序》原著的故事。知道雲門是因為《蘭亭序》,王羲之在殷珊寫了《蘭亭序》,世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會稽雲門是《蘭亭序》失傳的地方。唐朝的言情小說裏有壹章叫《雲門失蘭閣序》。故事說:智勇和尚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孫子,也是王徽之(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的後代。少年和他的哥哥小斌(慧心飾)在秦王山的嘉祥寺攜手。精通般若佛法及中華經典,善禪寂,世間少有,善書名。智勇住在永信寺(楊迪皇帝看重智勇和智信,賜名永信寺,即雲門寺。)亭子上的書貼了三十多年,筆也退了,放在壹個大竹棺裏。棺材大如石頭,五口棺材都裝得滿滿的。而是取名為“還筆墓”。來求書求題的人,如市,住在門檻處,用鐵葉包裹,稱為“鐵門限”。在他的弟子中,著名的書法家有治國、師叔、師特、蔡卞和余士南。智勇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巨大貢獻有兩個方面:壹是發展了“永字八法”的旨趣,逐漸成為隋唐文人的集大成者;其次,《千字文集》開啟了後世書法家寫“千字文”之風。智勇的畫像草《千字文》八百冊,浙東各寺壹冊,讓人臨時書寫,進而成為中國第壹部兒童讀物。宋代書法家米芾說,智勇的千字文“美、潤、勁,四面皆備”。智勇以其名,意為“得永恒之言,得智慧”。他的確是中國傑出的僧人和大書法家。他還自己做了碑文系統,於是就不寫書了。壹百歲和兩歲。智勇死後,他把《蘭亭序》傳到了蔡健。唐太宗晚年酷愛書法,尤其是二王。他收藏了很多王羲之的書貼,但《蘭亭序》只聞其名不見其蹤,所以達到了夢寐以求的境界。後來我得知《蘭亭序》在蔡卞手裏,就命他進京內野任職,他很大方。我想騙他給墨寶。分辨才早有準備,他在《去給太宗打電話》壹詩中寫道:
不讓雲近在咫尺,禪房空無壹人。
即使朝廷再貴,也如心白雲。
到了北京後,口才斷言《蘭亭序》在混亂中丟失,不知在何處。唐太宗沒有辦法,只好把他釋放到越南。唐太宗不死心,又奉命去北京。他又問了壹遍《蘭亭序》的下落,問了三遍。也就是《通誌》記載的,唐太宗三次召見,鑒定人才,打聽他的蘭亭驛下落。
尚書右仆射方,見太宗急欲尋寶,便建議監督石孝義赴越打探下落。蕭藝,本名世壹,是梁元帝蕭藝的曾孫。他才華橫溢,足智多謀。接受太宗旨意後,帶著兩個雜帖來到越州,冒充山東秀才,向雲門進發。黃昏時分,入寺,巡廊看壁畫,經過口才院,口才已遠。冷暖過後,語言約定。因為我引申到房間裏,講文史,得到了同樣的意思。那天我呆了壹夜。談到書法,肖說:的書法都是我的弟子傳下來的,我的弟子小時候都來學過,現在有好幾帖。區分人才,高興地說:明天來,對比壹下。翼依期出版了他的書,以顯示他的才華。詳細說是“有就夠了,但是不好。有獨創性是很不尋常的。”。翼問什麽帖?辯手說:蘭亭。翼裝笑著說:“幾經迷茫,原來的作品還在嗎?壹定是假耳朵?”?於是辯手實話實說,告訴他,明天來看。到了翼子板,就可以從車頂梁上的窗臺分辨出來了。翼見終,駁瑕指類:果亦書。自從《蘭亭集勢》上映後,蔡卞不再滿足於梁檻,他和蕭藝兩個國王的職位在幾案之間得以保留。他做學問的時候已經80多歲了,壹天幾次在窗下讀書。自然,隨著永安號的回歸,童弟等人也不再懷疑。壹天,蔡卞出門去顏倩在靈璧橋南的家,壹歲來到門前。他和案子私下把《蘭亭集序》和《內廷二王帖》帶到永安帖,告訴他帖長的身份,叫他向妳報恩。善舉(即竇建德嫂子)聞之,來拜。蕭藝的聲明是合理的。善於鍛煉人的識才能力,識才見才,也是房間裏的小學生。蕭藝報告說,他被派去帶蘭亭,現在蘭亭在這裏,所以他叫他的老師離開。開始說話需要很長時間,妳絕對會被打敗。
唐太宗見《蘭亭序》時,贊方為人,賞其錦緞千匹,拜翼為元外郎,加五品,賜銀瓶壹個,金鏤瓶壹個,瑪瑙碗壹個,竟用珍珠。內馬廄裏的兩匹好馬馱著財寶,每個村莊位於壹個地區。太宗初怒老僧之密,俄不忍,在新的壹年加重刑罰。幾天後,它還是把3000塊材料和3000塊石頭送給了越州。不敢投入使用,於是重修了壹座三層塔,非常漂亮,而老和尚卻因為驚嚇得了重病,30多歲就去世了。後人將其命名為辯論塔。
我們現在看到的雲門寺,和當初的雲門寺,和鼎盛時期的雲門寺,已經是天壤之別。雲門寺自明末以來壹直蕭條。目前,雲門寺仍有壹些清代重建的寺廟,包括兩座木質建築和幾間東廂房。第壹入口和第三入口開山門,為清代早期建築。門楣上方用大字寫著“雲門古寺”幾個字,明代還用作韋陀廳,東西方便於民用。第二間和第三間是英雄殿,建於清朝。前檐下有“大雄寶殿”橫匾,明式帶前廊橫梁五根,堂內雕石柱四根。300多年來,它固執地堅持著對釋迦牟尼的信仰和自己與寺廟的佛教關系。在主廳內部,妳能看到的壹切都是壹塵不染的,幹凈得令人難以置信。前後金柱為圓柱,柱基為鼓形;東西之間的結構是壹個穿桶式的結構。寺東廂房北端廊墻間,有明崇禎三年(1630年)王思仁、範雲林、著名書法家董其昌、陳繼儒、董所書《收修雲門寺書》碑。紀念碑是太湖石,有壹個長方形的底座。這座紀念碑高148厘米,寬82厘米。碑文記述了雲門寺的地理位置和雲門寺的升修過程。這是對古雲門寺的確認。碑後有壹泓清泉,相傳為王獻之的“西雁湖”。池中清澈的水像歷史上老人的眼睛,閃爍著神秘的神采。寺周圍有五雲橋、李煜亭(內有歷代詩人贊美雲門寺的詩詞)、五雲亭(內有兩尊石佛)、杉木始祖墓、王獻之的“洗筆池”、“論辯塔”(太宗時修建)、陸遊求學的“雲門草堂”。
雲門寺與茶
雲門寺可以說是壹個集宗教、歷史、文化、旅遊為壹體的佛教勝地。壹直受到中國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學者們壹直在寫信或親自訪問,並發表研究文章。紹興市、縣文保部門以及雲門寺所在的平水鎮政府也非常重視和關心。